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评价支架取栓、抽吸取栓及二者联合取栓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46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首次取栓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抽吸取栓组(抽吸组,n=46)、支架取栓组(支架组,n=58)与支架、抽吸联合取栓组(联合组,n=42)。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舒张压、收缩压、血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分型、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3组的治疗指标,包括取栓次数、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分级)、穿刺与血管再通间隔时间、闭塞部位、麻醉方式、发病与穿刺间隔时间等。比较3组的预后指标,包括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出血患者比例与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结果 支架组、抽吸组及联合组取栓次数、闭塞部位、麻醉方式、发病与穿刺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穿刺与血管再通间隔时间较支架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青年(年龄18~50岁)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LVO-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的效果,探讨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治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52例,均于发病24 h内行MT,依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比较2组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血管闭塞部位、血管闭塞数量、TOAST病因分型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Alberta脑卒中早期CT诊断评分(ASPECT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2组静脉溶栓比率、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球囊和/或支架植入比率、血管再灌注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90 d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合并高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急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机械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成功再通后无效再通的发生情况,分析其无效再通的危险因素。方法120例行MT成功再通的前循环LVO-AIS患者,根据MT术后90 d 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有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42例和无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78例,比较2组年龄、性别比例、ASPECT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循环LVO-AIS患者MT成功再通后出现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及并发症预测前循环LVO-AIS患者MT成功再通后出现无效再通的效能。结果120例患者术后90 d无效再通78例(90 d mRS评分3~6分),无效再通率为65.0%。无效再通组年龄[66.00(57.00,74.00)岁]大于有效再通组[62.50(48.25,72.25)岁](Z=-2.032,P=0.044),ASPECTS评分>8分比率(41.0%)低于有效再通组(66.7%)(χ2=6.190,P=0.013),男性和糖尿病比率(64.1%、38.5%)、入院时NIHSS评分[18.00(14.25,23.00)分]、sICH和并发症发生率(33.3%、92.3%)及90 d mRS评分[4.00(3.00,5.75)分]均高于有效再通组[42.9%、16.7%、14.00(12.00,15.75)分、4.8%、61.9%、2.00(1.00,2.00)分](P<0.05)。年龄(OR=1.040,95%CI:1.000~1.080,P=0.041)、入院时NIHSS评分(OR=1.130,95%CI:1.020~1.250,P=0.016)、sICH(OR=5.930,95%CI:1.080~32.730,P=0.041)、并发症(OR=4.540,95%CI:1.340~15.370,P=0.015)是前循环LVO-AIS患者MT成功再通后出现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以55.5岁、15.5分为最佳截断值,预测前循环LVO-AIS患者MT成功再通后出现无效再通的AUC分别为0.592(95%CI:0.480~0.703,P=0.010)、0.735(95%CI:0.644~0.825,P<0.001),灵敏度分别为80.77%、69.23%,特异度分别为40.48%、73.81%;有sICH、并发症预测前循环LVO-AIS患者MT成功再通后出现无效再通的AUC分别为0.643(95%CI:0.545~0.741,P=0.010)、0.652(95%CI:0.543~0.761,P=0.006),灵敏度分别为33.33%、92.31%,特异度分别为95.24%、38.10%;4项联合预测的AUC为0.828(95%CI:0.750~0.907,P<0.001),灵敏度为87.18%,特异度为66.67%。结论高龄、高基线NIHSS评分及有sICH和并发症的前循环LVO-AIS患者MT成功再通后易出现无效再通,4项指标联合预测无效再通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卒中中心接受EVT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为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为3~6分);根据随访期内患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别比较2组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和随访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VT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0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92例(61.33%),预后不良组58例(38.67%);存活组129例(86.00%)和死亡组21例(14.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低ASPECT评分(OR=0.575,95%CI 0.391~0.844,P=0.005)、出血转化(OR=4.349,95%CI 1.032~18.329,P=0.045)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OR=1.054,95%CI 1.003~1.108,P=0.038)、既往心房颤动(OR=3.856,95%CI 1.111~13.378,P=0.033)、术中直接抽吸(OR=7.562,95%CI 2.314~24.715,P=0.001)及发生出血转化(OR=12.112,95%CI 2.269~64.649,P=0.004)是EVT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低ASPECT评分、出血转化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VT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年龄增加、既往心房颤动、术中直接抽吸和发生出血转化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机械取栓术(MT)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LVO-AIS)患者血清Nod样受体3(NLRP3)、活性氧(ROS)水平变化,探讨血清NLRP3、ROS预测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价值。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MT术的前循环LVO-AIS患者134例,术后发生出血转化42例为出血转化组,未发生出血转化92例为未出血转化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史,闭塞血管部位(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病因分型,入院时血压、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桥接MT、支架或球囊置入比率,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T),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PRT);入院次日采集空腹外周血,检测血清NLRP3、ROS、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血脂等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入院时ASPECTS、NLRP3、ROS及PRT对前循环LVO-AIS患者MT术后发生出血转化...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例的救治、护理过程,并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脑卒中的急救评估、转运及护理要点进行了总结,包括:VATS术后并发急性脑卒中的精准评估与快速转运、介入手术治疗后脑出血及缺血并发症的早期观察与护理、给予患者和家属及时的心理支持、充分的转出院准备。9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及护理均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晚时间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LVO-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20年5月—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治超晚时间窗前循环LVO-AIS患者88例,根据是否实施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分为血管内治疗组37例和药物治疗组51例。比较2组闭塞部位、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核心梗死体积>50 mL比率等临床资料;以及90 d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内病死率、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血管内治疗组年龄、性别比例、既往史、闭塞部位、入院时NIHSS及吸烟、发病时间<48 h、醒后卒中、核心梗死体积>50 mL比率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治疗组行单纯机械取栓20例,行机械取栓联合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17例,术后即刻血管再通率为94.59%。血管内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率(56.76%)高于药物治疗组(29.41%)(χ2=6.633,P=0.010),90 d病死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85例,将行支架取栓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39),将行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46)。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血管再通情况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M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且术后14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7 d NIHSS评分,观察组术后7 d、术后14 d NIHSS评分与术后14 d MRS评分分别为(9.79±6.28)分、(6.68±5.46)分、(1.10±0.7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3.4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2%(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优于支架取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CT血管成像(CTA)证实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lberta脑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6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为主要入组标准,以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按发病时间分为醒后卒中组和非醒后卒中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特征、术后脑出血率、术后90 d病死率、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预后良好患者比例。结果共纳入53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醒后卒中组18例、非醒后卒中组35例。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的年龄、性别构成、脑卒中危险因素、入院NIHSS评分、脑卒中病因学分型、ASPE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醒后卒中组术前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低于非醒后卒中组(11%vs. 57%,P <0.05),2组的入院至穿刺时间、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纯支架取栓与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支架(solitaire with inter-mediate catheter,SWIM)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安全性、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机械取栓的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108例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和SWIM取栓组,对两组的患者基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血管成功再通情况、90d 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毕SWIM取栓组改良脑梗死溶栓量表(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 TICI)评分≥2b,90d mRS≤2分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术后24h NIHSS评分低于单纯支架取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据90d 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62例,预后不良组(mRS>2分)46例,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有更低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入院基线血糖水平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1例拟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LVO患者,根据入院基线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7.8 mmol/L组(52例)和血糖<7.8 mmol/L组(79例),再根...  相似文献   

12.
陈俊武 《临床医学》2020,40(3):53-54
目的 比较对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分别采取单纯支架取栓以及桥接支架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治疗的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共89例,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桥接取栓组42例以及单纯取栓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血管开通时间、取栓次数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桥接取栓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64. 29%(27/42),明显高于单纯取栓组的36. 17%(1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单纯支架取栓与桥接支架取栓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可实现闭塞血管再通,其中,桥接支架取栓患者预后更佳,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14.
廖嘉川  吴波 《华西医学》2022,(6):921-925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除支架取栓外,抽吸取栓的应用也越发普遍。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的物理原理不同,通过再灌注导管与血栓接触,再利用抽吸产生的负压来捕获血栓,从而实现脑血管的再通。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抽吸取栓的应用。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相比优劣如何,如何合理地运用抽吸技术,是介入医师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综述了抽吸取栓的技术应用以及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重点疾病之一.目前,有关该病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及颅内动脉非急性闭塞再通治疗出现了较多热点研究成果,现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8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静脉溶栓,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及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观察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 d 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记录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 86%、73. 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4)。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2、3个月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2、3个月NIHS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治疗后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3 d 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3 d CD3+、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管急性再闭塞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746)。结论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极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取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1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并行机械取栓。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测定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再通时间、手术时间、闭塞时间、侧肢循环等级和入院时实验室各项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肌酐、清蛋白、空腹血糖水平等),并计算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首通效应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取栓效果患者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13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血管再通)52例和预后不良组(血管未再通)61例。两组患者在侧支循环等级、发病至再通时间、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NLR、发病至再通时间长、高PLR为影响患者取栓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发病至再通时间、PLR这3项指标单...  相似文献   

18.
于洋  项广宇  李涛 《临床医学》2020,40(2):30-32
目的分析Solitaire支架取栓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治疗的3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同意行机械取栓患者168例作为观察组,不同意机械取栓患者13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取Solitaire支架取栓、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NIHSS评分及mRS评分。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100%,168/168)明显高于对照组(44. 70%,59/132,P 0. 05);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2分比例明显高度对照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血管再通率较高,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致死性疾病。随着以荷兰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为代表的五大试验结果公布,机械取栓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手段,迎来了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的新时代。目前机械取栓的主要装置有Merci取栓装置、Penumbra吸栓装置、Solitaire™FR支架、Revive SE支架、Trevo支架和Aperio®支架等,针对血管栓塞部位及血管条件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取栓装置,同时采用不同的取栓技术,比如ADAPT技术、Solumbra技术、Advance技术、SAVE技术、SWIM技术等,才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机械取栓作为一种较新的血管再通治疗,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机械取栓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帮助读者了解机械取栓的发展历程,希望对未来的临床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