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特征,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13841名健康体检人员,询问疾病史,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检测FPG、血脂、UA等生化指标,应用动脉硬化仪检测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健康体检男女性人群baPWV值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60岁男性baPWV值明显高于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BMI、FPG、UA和TG水平均为baPWV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SBP对baPWV的影响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0.42。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的baPWV值随性别、年龄呈不同的分布特征。应加强对老年人群,尤其是老年女性的baPWV监测,早期预防高危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年男性健康体检人群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择本院健康体检人群中的中年男性27 824例,采用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以美国心脏协会(AHA)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定义为标准,分析其与AIP的相关性。结果 AHA 7项指标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分别为总胆固醇68.5%,空腹血糖66.9%,体质量指数50.2%,身体活动45.6%,吸烟40.3%,血压22.5%,食盐摄入15.6%;7项指标与AIP均呈显著相关(P0.05),相关性大小依次为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吸烟、血压、身体活动和食盐摄入;AIP均数随着7项指标各自评分分值的减少而增加(P0.05);心血管健康状况处于不良、中等和良好的人群,其动脉硬化高危风险的比例分别是61.0%、38.4%和21.3%(χ2=1178.878,P=0.000);在校正年龄的情况下,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每增加1分,AIP数值降低0.046,动脉硬化高危风险降低22.3%(OR=0.777,95%CI为0.768~0.787)。结论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AIP呈负相关,AIP可作为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人群的监测指标。心血管健康评分≤6或AIP≥0.219的人群,是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健康信念及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延缓病程进展,促进老年人心血管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7-11月选择衢州地区4个社区33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老年人基本情况;采用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健康信念量表(HBRCDS)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信念;采用美国心脏学会(AHA)制定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系统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和因素。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评分与HBRCDS得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HBRCDS得分为(80.04±4.55)分,平均每个条目得分为(3.20±0.80)分。具有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不吸烟者166名(49.55%),理想体育锻炼者106名(31.64%),理想盐摄入者107名(31.94%),理想体质指数者132名(39.40%),理想总胆固醇水平者148名(44.18%),理想空腹血糖水平者94名(28.06%),理想血压者76名(22.69%)。不同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评分组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感知易感性维度得分、感知严重性维度得分、感知障碍维度得分及HBRCDS总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总评分与感知易感性维度得分(r=0.12,P0.05)、感知严重性维度得分(r=0.17,P0.01)、感知障碍维度得分(r=0.21,P0.01)、HBRCDS总分得分(r=0.29,P0.01)呈正相关。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健康信念有待加强,医务人员应通过指导患者健康信念的形成与生活方式的转变,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和分析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东营市某医院体检中心完成血压测量的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不同血压状态的健康体检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同血压状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对2 507名健康体检者纳入研究,男性1 553人,女性954人,年龄18~87岁。血压正常者1 133人,占45.19%,高血压前期873例,占34.82%,高血压者501例,占19.98%。腰围(OR=1.556)、BMI(OR=1.422)、三酰甘油(OR=1.307)、总胆固醇(OR=1.4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38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339)、血糖(OR=1.275)、尿酸(OR=1.390)是血压的影响因素。结论 东营市健康体检者中高血压前期者所占比例较高,且高血压前期体检者存在代谢异常以及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因此可以提高高血压前期体检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及危险因素筛查,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善体检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海口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3—6月在海口市某医院对进行健康体检的海口市≥40岁人群调查其人口学特征以及心血管病高危因素(血压升高、总胆固醇升高、血糖升高、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不健康膳食、缺乏体育锻炼),分析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特点。结果 纳入1 319名≥40岁健康体检人群,男性692名,女性627名。检出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人群673例,检出率为51.02%。其中检出1种高危因素者469例(69.69%),检出2种高危因素者119例(17.68%),检出≥3种高危因素者85例(12.63%)。男性、70~78岁、居住地为村镇、初中及以下学历、无业或退休人员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比例更高(P<0.05或P<0.01)。血压升高者97例(14.41%),总胆固醇升高92例(13.67%),血糖升高82例(12.18%),超重或肥胖120例(17.83%),吸烟136例(20.21%),饮酒158例(23.48%),不健康膳食109例(16.20%),缺乏体育锻炼197例(29.27%)。结论 海口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广泛流行,部分人群不同危险因素共同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水平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对象来自2006年9月—2007年12月在本院进行年度体检的浙江地区健康的35~55岁男性公务员,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2580例,经4年左右随访最终2451例(95%)作为观察队列,纳入统计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baPWV水平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1)队列中208例在4年随访中进展至高血压,占8.5%。(2)进展至高血压组与未达高血压组基线资料比较,高血压家族史、心率、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均有差异,其中baPWV、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按基线baPWV每变化一个标准差(140cm/s)为自变量,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与进展至高血压的相关性,仅校正年龄(模型1)与校正全部其他基线资料变量(模型3)后,OR及95%CI分别为2.20(1.78~2.62),(P〈0.001),1.49(1.15~1.73),(P〈0.01)。(4)根据基线baPWV值四分位数分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baPWV最低组为基准,仅校正年龄最高组OR及95%CI为10.9(5.1~22.7)(P〈0.001);校正全部其他变量后OR及95%CI为2.6(1.2~6.1)(P〈0.05),仍是进展至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baPWV是本研究相关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子。baPWV或是一种在大规模高血压前期人群中筛选出高血压高危个体并给予干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收缩压(SBP)水平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 在101 510 名参加2006-2007 年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者中随机分层抽取5 852 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baPWV检查,其中符合入选标准(年龄≥40 岁、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5 440 人,将资料完整的5 222 人纳入统计分析。依据2010-2011 年度体检时SBP值将研究对象分为理想SBP组(SBP<120 mmHg)、正常高值Ⅰ期组(120 mmHg≤SBP<130 mmHg)、正常高值Ⅱ期组(130 mmHg≤SBP<140 mmHg)、高血压组(SBP≥140 mmHg或<140 mmHg但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利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不同SBP水平对baPWV的影响。结果 (1)5 222(男性3 132,女性2 090)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5.1 岁,平均baPWV(1 587.57±400.71)cm/s,baPWV≥1 400 cm/s 的检出率为62%;(2)4 组人群平均baPWV分别为1 322.19、1 456.27、1 544.78、1 827.77 cm/s,baPWV≥1 400 cm/s 的检出率分别为26.4%、49.3%、64.2%、88.3%;(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BP的标准化β 值为0.40,仅次于年龄的0.48;(4)影响baPWV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理想SBP组比较,正常高值Ⅰ期、正常高值Ⅱ期和高血压组均为baPWV≥1 400 cm/s 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70(95% CI:2.20~3.32)、4.56(95% CI:3.67~5.67)和13.51(95% CI:10.87~16.78)。结论 SBP升高是ba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了解大学生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的分布情况,为开展大学生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策略.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对保定市3所普通本科院校1 07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界定为标准,分析该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的分布.结果 具有全部4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的仅31人(2.9%).4项心血管健康行为中,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分别为吸烟(84.1%)、体质量指数(84.8%)、体育锻炼(11.3%)和饮食(32.0%).吸烟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在女生、医学专业、选修过健康教育课程和来自农村的学生中偏高(x2值分别为165.51,44.56,9.91,12.32,P值均<0.05);体质量指数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仅2 =25.60,P<0.05);体育锻炼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在男生和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学生中偏高(x2值分别为71.35,6.91,P值均<0.05);饮食处于理想状态的比例在男生、农村学生、非医学专业和选修过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中偏高(x2值分别为11.14,8.01,6.21,7.07,P值均<0.05).结论 保定市大学生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心血管健康教育需重点关注饮食和体育锻炼,并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校教职工动脉硬化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重庆大学770名正高级职称教职工及离休干部2013年的健康体检报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体检的教职工动脉硬化检出人数为340例,检出率为44.16%,老年教职工检出率高于青中年教职工(P〈0.05);男性646人中检出动脉硬化者300例,检出率为46.44%,女性124人中检出动脉硬化者40例,检出率为32.2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血压、血糖异常者动脉硬化发生率均高于正常者(P〈0.05),运动达标者动脉硬化发生率低于未达标者(P〈0.05),吸烟者动脉硬化发生率与不吸烟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校教职工动脉硬化检出率较高,与年龄、血脂、血压、血糖、运动锻炼等有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宣教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陈虹  黄琼芳  韩全水  廖淑萍  彭芳 《职业与健康》2009,25(13):1430-1432
目的了解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的672例人群的血管病变状态。方法通过体检将人群分为健康组507例,疾病组(心脑血管疾病)165例。并对体检人群采用科林动脉硬化诊断装置进行踝臂指数(ABl)和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测定,同时收集临床资料和生化检测指标,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受检人群中baPWV结果偏低的占1.2%(8/672),结果正常的占67.7%(455/672),结果升高的占31.1%(209/672)。ABI改变不明显,只有4.6%(31/672)表现异常。健康组的baPWV的异常率(25.6%)低于疾病组(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P=0.000),健康组ABI的异常率(4.9%)与疾病组(3.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P=0.49)。结论疾病组血管损伤明显,且健康检查人群中也存在血管硬度和弹性改变的情况,建议通过对高危人群早期进行动脉硬化的检测,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人均寿命的首要病因。动脉弹性功能的减退成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重要标志。动脉弹性的改变早于结构改变,早期发现和干预亚临床期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现今健康体检已成为早期发现动脉弹性改变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有效手段,考虑到公安干警这一特殊群体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本研究旨在分析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标:脉搏波速度(PWV)与踝臂指数(ABI)在公安干警健康体检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郝爱丽  董斌  崔薇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0):1319-1321
目的 研究分析大连地区≥ 40岁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大连市某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 40岁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对该人群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心血管疾病高危情况进行描述,并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心血管疾病高危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2 580名≥ 40岁大连市健康体检者,评估结果显示极高危者145例,高危464例,中危913人,低危1 058人,分别占5.62%、17.98%、35.39%、41.01%,极高危和高危发生率为23.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 24.0(OR=7.199)、腹型肥胖(OR=7.622)、经常吸烟(OR=2.368)、糖尿病(OR=7.584)、高血脂(OR=7.308)、高Hcy(OR=5.366)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OR=6.462)是大连市≥ 40岁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的危险因素,运动锻炼充足(OR=0.451)是该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的保护因素。结论 大连地区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发生率较高,且其危险因素涉及个人基本情况、生活运动习惯及疾病情况,应重视对上述因素的干预与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健康体检中健康教育对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88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观察组予以健康教育,对照组未予以健康教育,对两组体检者对心血管疾病知识认知率及体检满意度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体检者心血管疾病知识认知率及体检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检者(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血管疾病预防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体检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赵敏  蔡明序 《现代预防医学》2018,(10):1904-1907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5年10 月- 2016 年10 月于某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者1 806 例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检测血脂、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尿酸(Uric Acid,UA)等,测量上臂脚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 -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结果 baPWV异常组较正常组年龄大,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 - C)、UA等水平增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baPWV与年龄(r = 0.55,P<0.001)、收缩压(r = 0.63,P<0.001)、空腹血糖(r = 0.30,P<0.001)正相关,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不大。中年组baPWV轻度增高检出率最多(27.87%)。老年组baPWV中、重度升高检出率(63.28%)明显高于青年组(3.49%)和中年组(15.40%)。Logistics回归结果表明中、老年人baPWV增高风险增加,老年人较青年人baPWV增高风险明显增大(OR = 23.04),血压增高者baPWV增高风险较血压正常者明显增大(OR = 30.71),男性baPWV增高风险较女性稍高,血糖增高者baPWV增高风险较血糖正常者稍高。结论 高龄、高血压、高血糖是baPWV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比女性baPWV更易增高。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男性群体,高血压、高血糖者应为baPWV重点检测对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至少具有2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老年男性259名,随机分为健康管理组(n=131)和对照组(n=128),于入组当时和健康管理12个月后分别测量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管扩张(FMD)及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并进行健康问卷。结果两组基线数据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管理组干预后的血压、baPWV、FMD、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干预前改善(P均〈0.05),对照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健康管理组的血压、baPWV、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5)。健康管理组的生活方式改善比对照组明显,也更愿意接受健康管理。结论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健康管理对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呈连续性相关.JNC-7及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指出,血压在(120~139)/(80~89)mmHg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显上升,并分别将之命名为高血压前期及正常血压高值.重视该群体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筛查及适时干预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对452例健康体检资料的分析,比较正常血压高值人群与理想血压人群的代谢综合征其他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 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101 510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饮酒者、心肌梗死、脑卒中、恶性肿瘤以及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54 303例,观察研究人群中NAFLD的患病情况.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定义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NAFLD的关系.结果 具备0~1、2、3、4、5~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组的NAFLD患病率分别为62.6%、48.9%、33.3%、16.1%和7.5% (P<0.000 1).校正年龄、性别、经济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NAFLD有关,且随着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的增多(0~1、2、3、4、5~7),OR值(95%CI)逐渐降低,分别为1、0.61(0.56~0.66)、0.37(0.34~0.40)、0.17(0.15 ~0.18)和0.08(0.07 ~0.09).结论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NAFLD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了解宁夏银川市中小学生理想心血管健康现状,为制定儿童青少年及成年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抽取宁夏银川市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1 99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人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学龄儿童青少年处于理想心血管疾病状态所占比例最高的为总胆固醇(94.4%),最低的是饮食健康评分(32.1%).女生体育锻炼理想健康状态比例(41.8%)低于男生(52.5%),而吸烟、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理想健康状态比例(91.10%,81.30%,67.60%,90.80%)均高于男生(81.30%,70.60%,60.90%,85.30%)(x2值分别为91.23,34.63,10.11,13.92,P值均<0.01).6~11岁年龄组吸烟及空腹血糖理想健康状态比例(96.4%,93.6%)均高于12~ 18岁组(88.0%,84.5%),而BMI、血压、健康饮食评分理想健康状态比例((71.6%,62.4%,21.8%)均低于12~ 18岁组(77.2%,65.8%,35.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81,8.97,15.42,P值均<0.01).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为7分的儿童青少年仅占7.6%,男生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比例(27.3%)低于女生(35.4%)(x2=23.818,P<0.05).结论 银川市中小学生理想心血管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和促进,以提高学龄儿童青少年的理想心血管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MCC)患病情况及其对身体功能的影响,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在深圳市南山区62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4 475名≥65岁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功能测量,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老年人MCC患病情况及对其身体功能的影响。结果 深圳市南山区最终纳入的4 297名社区老年人中,患MCC者2 728例,患病率为63.49%;在2 728例患MCC社区老年人中,患2种慢性病者1 043例(38.23%),患3种慢性病者793例(29.07%),患≥4种慢性病者892例(32.70%);4 297名社区老年人中,身体功能下降者745人(17.34%),步速下降者1 293人(30.09%),起坐时间延长者1 475人(34.33%),握力下降者1 761人(40.98%);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籍地、吸烟情况和饮酒情况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深圳市南山区患MCC社区老年人身体功...  相似文献   

20.
段兰兰  陈梅  王梦同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1):1430-1432
目的 评估宿州市体检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宿州市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该人群性别、年龄、血压、身高、体重、血脂、吸烟和血糖情况,按照《2013年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中国专家共识》进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共纳入健康体检者3 056名,男女性别比为1∶0.95,年龄23~74岁,以45~59岁为主,占47.51%。肥胖559例,吸烟802例,高血压240例,高血脂192例,糖尿病217例,发生率分别为18.29%、26.24%、7.85%、6.28%、7.10%。其中男性肥胖发生率、吸烟率均高于女性(P<0.05或P<0.01),不同年龄段健康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宿州市健康体检者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极低危者占90.01%,其中高危和极高危者占1.21%。不同年龄、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情况的健康体检者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高危及极高危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宿州市体检人群中以≥60岁缺血性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最高,需针对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和干预,积极开展戒烟、降压、降糖及调脂健康宣教,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