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总结了32例利用水封瓶回收胸血.救治胸腹伤及对回输价值,时限和是否加抗凝剂等问题作探讨。方法:利用TSY—Ⅱ型一次性水封瓶配与一次性吸引管、吸引器头和负压吸引器,稍作连接方法上改动,用作回收胸血。结果:成功回收32例胸血,并回输无不良反应。结论:在基层医院缺乏自体血回输装置下,利用一次性水封瓶,回收胸血,较传统方法可以多收、快收、经济、实用、来源不受限制,符合一次性使用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低负压吸引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双管引流的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实验组)与2007年前采用创面放置两条引流管接驳Y型管后连接电动负压吸引机进行间隙引流的5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对照组)进行分组对比。结果:对照组出现皮下积液9例(18%),皮瓣坏死8例(16%),病人术后3d内活动受限,护理工作强度大,实验组出现皮下积液2例(4%),皮瓣坏死2例(4%),病人术后12~24h可下床活动,降低了护理工作强度。两组在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病人舒适度、护理工作强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的引流,减少了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并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同时,减少每次护理时数,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萍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4,17(4):243-243
负压吸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常使用为电动吸引器或胃肠减压器,其结构复杂,体积大,价格高,携带不便。现虽有一次性的负压吸引器,但有接头易脱落污染等缺点,在基层医院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我院自制的简易负压引流瓶用于临床,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科收治了1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在行静脉放血治疗时,采用了一次性负压引流瓶,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了时间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现将方法介绍如下。取出一次性灭菌负压引流瓶,排掉瓶内空气,关闭排气孔、调节器,用止血钳夹住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导管末端。按常规扎止血带选择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用碘伏消毒,范围6~7cm ,用采血器前端针头进行穿刺,见回血后,用右手小指夹住采血器末端,用3M透明敷贴固定针头,取下采血器末端针头套管,刺入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导管,放开采血器末端,打开负压引流瓶调节器,松止血带,血液缓缓流入负压引流瓶…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乳腺癌术后创面负压引流瓶的制作方法。经临床应用15例,无1例发生皮瓣下积液或皮瓣坏死,表明自制负压引流瓶制作方便。引流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负压引流患者80例,传统组40例应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改进组40例应用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比较两种负压引流效果。结果:改进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低,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拆线时间提前,术后72 h平均引流量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高真空负压引流瓶能够减少患者带管时间,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缩短拆线时间,患者使用更安全、放心,护士操作省时、简便。 相似文献
8.
9.
汪坤秀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22(2):52-52
临床中常常遇见一些小的疖肿自行破溃,进行切开排脓又没必要,但是残留脓液很难排出,需要多次挤压排脓,或者用小号火罐将残余脓液拔出,用后将火罐中的脓液、血液清洗干净,消毒后再使用。笔者利用注射用空瓶制作一次性小负压瓶,应用于小疖肿的排脓,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在普外科疾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09年11月对68例患者应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的临床资料,就应用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的结果及诊治经验进行探讨。结果:56例术后即放置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甲级愈合55例;12例在伤口感染后放置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后愈合。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结论: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引流效果好,可预防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节省住院费用及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次性使用干封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非盲的非劣效性临床试验,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进行随机化分组.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接受肺叶切除术治疗且术后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要求随机分配进入试验...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引流瓶在创伤急诊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治疗的皮肤缺损创伤患者60例,都积极给予基于真空负压引流瓶的综合治疗。结果:急诊后患者的感染均得到较好地控制,皮瓣均全部一期成活,且质地外观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着手术时间的推移,患者的创面菌落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空负压引流瓶在创伤急诊术后的应用能降低细菌数量,减少炎性反应,最大限度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16.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胸腔闭式引流瓶内的排气管和排液管均为硬质管,当引流瓶意外倾倒时,可能会造成排液管下端开口于液面以上与大气相通,出现不良后果(气胸);而排气管可能接触液面使瓶内液体流出影响引流量的观察。针对此缺陷笔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瓶进行了改进(见图1)。 相似文献
17.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于1993年开始在德国创伤外科用于四肢创面的引流,随后的几年里得到了欧美国家医学界的认同和拓展,1994年经裘华德教授率先引进我国[1],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急慢性软组织缺损或促进移植皮肤成活,均取得良好效果.创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有很多方法和技术促进创面愈合,负压封闭引流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康医学》2019,(5)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选取自发性气胸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恢复情况,各项血气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51/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91%(4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复张时间、血气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R、RR、PaCO_2、PaO_2、SaO_2和pH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5%(4/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4%(1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优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结核性胸膜炎及肺组织肿瘤等一系列疾病常可引起胸腔积液,当积液超过一定量压迫肺组织导致肺组织压缩而产生呼吸困难时,需要抽吸胸水来缓解压迫症状,且症状反复出现。2004-2005年2月我们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及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抽取胸腔积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中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VSD)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4年1月骨科收治的50例骨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接受常规创面引流处理为对照组,接受VSD治疗者设为研究组,每组25人,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创口一次植皮创面愈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 P <0.05);研究组患者创口愈合平均时间为(16.3±6.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0±9.5)d( P <0.05)。结论:采用 VSD 技术能够有效缩短骨伤患者创口愈合时间,减少创口感染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