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可溶性CD40配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昶  陈鹏 《浙江医学》2004,26(11):873-87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内继发血栓形成而导致的急性病变.随着对ACS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炎症和免疫反应在ACS的发生中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免疫介质细胞分化抗原40(CD40)及其配体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CS组(23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CD40、CD40L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ACS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CD40平均荧光强度(MFI)19.12±4.96明显较SA组9.99±2.55和对照组11.50±2.21高,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37,P<0.05).ACS组CD40L MFI 0.21±0.27与SA组0.10±0.18、对照组0.19±0.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7,均P>0.05).ACS组血清CRP水平(12.07±15.83)mg/ml与SA组(1.58±1.19)mg/ml、对照组(1.43±1.10)m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4,P<0.05).CD40与CRP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0.406,P<0.05).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表达增高,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活动性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 (ELISA)分别对正常对照组 16例、稳定心绞痛 (SA) 2 4例 (包括 8例PTCA)、不稳定心绞痛 (UA) 2 0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 12例患者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sCD4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1)UA组及AMI组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明显较SA和对照组高 (P <0 .0 1) ,SA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P >0 .0 5 )。 (2 )UA组及AMI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较SA和对照组高 (P <0 .0 1) ,而SA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3)AMI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UA组无差异(P >0 .0 5 ) ,但AMI发病后 2 4hsCD40L有一峰值。 (4 )PTCA后血清sCD40L明显高于PTCA前 (P <0 .0 1) ,但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可溶性CD40L升高是判断ACS的可靠血清学指标 ,且可能是冠脉病变的活动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CD40L表达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本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19 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7例,稳定型心绞痛32例,另设对照组22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CD40L的表达,采 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血小板CD40L与血小板各项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血小板CD40L平均荧 光强度(3. 8±0. 81)、肌钙蛋白I(0. 87±0. 46)μg/L、血小板平均体积(11. 24±2. 23)fL、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10. 86±1. 32)fL 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为平均荧光强度(1. 16±0. 76)、肌钙蛋白1(0. 08±0. O2)μg/L/L、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9. 06±1. 16)fL、血小板平均体积(8. 76±1. 18)fL(均P 〈0. 05)],而对照组各项则明显低于两组冠心病患者(均P〈0. 01)。血小板 CD40L水平与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 41和0. 36,均P〈0. 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 患者血小板形态改变是血小板活化的一个重要特点,血小板可能通过影响血小板CD40L表达参与凝血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CD40L和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选取ACS患者52例(心肌梗死14例、不稳定心绞痛1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例,同时选取1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测定血小板表面CD40L及血清sCD40L水平.随访ACS患者1月,测定其血清sCD40L水平.结果 FCM测定结果显示,AMI组和UA组血小板表面CD40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5),UA组CD40L水平显著高于AMI组(P<0.05),S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ELISA测定血清SCD40L结果显示,AMI组和UA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5).AMI组sCD40L水平显著高于UA组(P<0.05),SA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CD40L表达增加,血清sCD40L水平升高,因此CD40L可能成为预测斑块稳定状态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变化及可降解涂层药物洗托支架(EXCEL支架)对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接受裸支架(BMS)及药物支架(EXCEL支架)治疗并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诊的2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BMS)和试验组(EXCEL支架),每组100例。测定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的水平。结果200例患者(男性120例,女性80例)280个靶病变接受治疗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随诊。术后1个月、3个月的血浆可溶性CD40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时血浆可溶性CD40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CEL支架可降低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适度内皮化,减少再狭窄及迟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IA)对入选的60例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2例的外周血sCD40L水平进行检测,及6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sCD40L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ACS组血清sCD40L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AMI血清sCD40L明显高于UA组高(P<0.05);随访期ACSsCD40L增高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sCD40L的升高在ACS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反应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97例ACS患者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3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4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无心血管疾病者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CD40L、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STEMI组、NSTEMI组、UA组患者血清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血清CD40L与hs-CRP水平呈直线相关关系(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D40L高表达,其定量测定对鉴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及无冠心病人群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易损斑块[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判定]和可溶性黏附分子CD40配体(sCD40L)及其他血管因子的定量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42例ACS患者,发病时取血,应用液相蛋白芯片结合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sCD40L及相应的炎性因子水平;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通过IVUS检测42个靶病变处动脉粥样斑块形态学及性质特征。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sCD40L浓度在易损斑块破裂组高于非破裂组[(474±126)pg/mlvs(238±3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P选择素(sPE)在易损斑块破裂组高于非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白介素-8(IL-8)和IL-6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sCD40L与sPE、MCP-1呈高度正相关(依次为r=0.93,P<0.01;r=0.57,P<0.01),而与IL-8和IL-6未见相关性。sCD40L在ACS中合并高血压组(279.8pg/ml±95.7pg/ml)较非合并高血压组(99.2pg/ml±56.4pg/ml)升高(P<0.05)。结论sCD40L、MCP-1和sPE可能是冠脉易损斑块发生急性破裂的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可溶性CD40配体(sCIMOL)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分析(ELISA)及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ACS组的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并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D术对其的影响。结果(1)ACS组血清hs-CRP及sCIMOL水平均高于SAP及对照组(P〈0.01),SAP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787,P〈0.001);(3)SAP和ACS组PCI术后血清hs-CRP、sCD40L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ACS组患者血清hs—CRP、sCD40L水平显著增高,提示冠心病的不稳定状态,可能有助于临床识别和预测AC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细胞增多的意义。方法ACS组43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19例、胸痛综合征(CPS)组23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8-细胞。结果与CPS和SA组相比较,ACS组中hsCRP和CD4+CD28-细胞水平均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hsCRP与CD4+CD28-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细胞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覃淑娟  柳广南 《医学综述》2009,15(19):2905-2908
CD40/CD40配体(CD40/CD40L)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间信息传递途径,通过诱导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细胞、体液免疫并参与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在免疫缺陷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免疫、炎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中CD40、CD40L、OX40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6例未经治疗的初诊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40、CD40L、OX40的表达,分为四组:仅表达CD40的患者组(①组)、表达CD40+CD40L+OX40-的患者组(②组)、三种抗原全部表达组(③组)和全部不表达组(④组).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在有高白细胞表现的患者中,②组的发病率(100%)最高;在有血小板减少表现的患者中,①组的发病率(100%)最高;在有脾大表现的患者中,④组的发病率(6.7%)最低.结论:CD40的单独表达可能使白血病患者血小板的降低更加严重,而当合并CD40L表达时,会减少血小板低下的发生率.CD40的表达能增加患者伴有脾大表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抗凝、纤溶功能及单核细胞上CD40-CD40L系统表达情况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将36例CHD病例分为2组:心绞痛(SA)组和冠脉综合征(ACS)组,分别检测血浆中PC活性、D-dimer(D-D)、tPA、PAI-1含量、游离型配体sCD 40L浓度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40、CD40L表达水平,并与19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ACS组、SA组患者血浆PC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ACS组、SA组患者血浆D-D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CS组、SA组患者血浆tP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CS组患者血浆PAI-1含量明显高于SA组、健康对照组;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4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健康对照组;ACS组、SA组患者血浆sCD40L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与CD40L表达水平与血浆sCD40L浓度三者间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与CD40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P=0.002);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表达水平与血浆sCD40L浓度呈正相关(r=0.367,P=0.006);血浆PAI-1含量与外周血单核细胞CI)40表达水平、血浆sCD40L浓度呈正相关(r=0.328,P=0.014;r=0.401,P:0.002)。结论CHD患者抗凝、纤溶功能对评估CHD的预后、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CD40-CD40L通路可能与ACS的形成有关,阻断CD40-CD40L信号途径可能成为防治AS的一个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T、B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上CD40L的变化,探讨CD40分子在ITP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中sCD40L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上CD40L的表达水平。结果 ITP患者血浆中的sCD40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血小板计数对血浆中sCD40L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r=0.58,P〈0.05);ITP患者T淋巴细胞上CD40L的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ITP患者血浆及T细胞上CD40L升高,淋巴细胞表面的CD40-CD40L相互作用可能与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 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 1,在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及全血单克隆抗体标记法 ,检测 6 6例住院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 (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的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CD6 2P、Pac 1在治疗前后的表达 ;同期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 2 2例为对照组。结果 :ACS组的CD6 2P、Pac 1表达率治疗后明显降低 (P <0 .0 1) ,且在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提示 :ACS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 ,血小板活化指标可作为冠心病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管性黏附分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40L水平(3.48±2.17)μg/L显著高于对照(1.26±0.97)μg/L,P<0.01和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48±1.06)μg/L,P<0.05。sCD40L水平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呈显著正相关(r=0.376,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sCD40L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CD40L可能通过上调黏附分子表达而促发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的表达水平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在冠心病(CHD)中的意义,并探讨CD163和sCIMOL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按照WHO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选择84例冠心病(CHD)患者和20例非冠心病(NCHD)作为研究对象。84例CHD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24例。四组患者均在入院当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mfi)。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标本中的sCD40L水平(ng/ml)。同时测定ESR、CRP。结果四组患者CD163和sCIMOL水平有明显差异(P〈0.01)。CD163的表达水平在AMI组[(85.38±6.89)mfi]明显高于UA组的(65.18±5.52)mfi(P〈0.001)、SA组的(45.26±4.73)mfi(P〈0.001)和NCHD组的(20.95±3.42)mfi(P〈0.001),UA组明显高于SA组和NCHD组(P〈0.001),SA组明显高于NCHD组(P〈0.001)。sCD40L水平在AMI组[(8.48±4.13)ng/Ml]和UA组[(8.72±4.26)ng/mL]明显高于SA组的(4.36±2.68)ng/mL(P〈0.01)和NCHD组的(4.12±1.96)ng/mL(P〈0.01)。CD163的表达水平与sCD40L、ESR和CRP显著正相关(r=0.837,P〈0.001、r=0.722,P=0.001和r=0.734,P=0.001)。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CD163和sCD40L的水平不同,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CD163和sCD40L的水平逐渐升高,可作为判断冠心病临床类型、评估冠心病危险性的指标。CD163与sCD40L、ESR和CRP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