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OX40及Bcl-2在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23例AR患者(AR组)和2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OX40及Bcl-2的表达,并分析OX40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AR患者鼻黏膜中,OX40及Bcl-2的表达都显著上调,除CD4 T细胞外,均在鼻黏膜上皮细胞、腺体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呈显著性表达(均P<0.01)。平均吸收度值(A值)OX40为0.239 4±0.033 5,Bcl-2为0.237 3±0.042 1,与对照组相比,均P<0.01。AR患者鼻黏膜中OX40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9 0,P<0.05)。结论:AR患者存在OX40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Bcl-2在鼻黏膜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鼻炎患者协同刺激分子CD28/B7及CD40/CD40L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28/B7及CD40/CD40L的表达及与血清总IgE(TIgE)、患者鼻部症状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关系,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为实验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及实验组22例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表面CD28/B7-1、CD28/B7-2及CD40/CD40L的表达。用UniCAP系统检测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TIgE和ECP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淋巴细胞表面CD28及CD40L的表达水平增高,B淋巴细胞表面的B7-2及CD40表达也增高。T淋巴细胞CD40L表达水平与血清TIgE水平呈正相关,B7-2表达水平与ECP呈正相关,CD28、B7-1及CD40的表达水平与TIgE、鼻部症状评分和ECP均无相关性。特异性免疫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T、B淋巴细胞表达的CD28/B7-2及CD40/CD40L水平均有所下调。结论:协同刺激分子CD28/B7-2及CD40/CD40L表达水平的上调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特异性免疫治疗能下调变应性鼻炎患者T、B淋巴细胞表面CD28/B7-2及CD40/CD40L的表达水平,并可能由此间接下调血清TIgE水平,起到相应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作为一种趋化因子,趋化多种炎性细胞,诱导炎性细胞黏附,释放炎性介质,促进鼻黏膜水肿及鼻腔分泌物的分泌,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对RANTES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YKL-40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IL-4、IFN-γ的相关性,探讨其在AR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轻度间歇性、轻度持续性、中-重度间歇性、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各20例作为实验组,正常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中YKL-40、IL-4、IFN-γ的表达水平。对以上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不同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YKL-40相比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持续组与轻度间歇组血清YKL-40相比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持续组与中-重度间歇组血清YKL-40相比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间歇组与中-重度间歇组、轻度持续组与中-重度持续组之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IL-4相比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之间血清IL-4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IFN-γ相比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之间血清IFN-γ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AR血清YKL-40水平升高与血清IL-4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IFN-γ呈负相关。结论:1AR血清中YKL-40表达升高,且与IL-4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提示YKL-40可能通过调节Th细胞的分化,促进Th1向Th2的免疫偏移,参与AR的发病。2与间歇性AR患者相比,持续性AR患者血清中YKL-40表达升高,提示YKL-40可能会促进AR症状的持续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炎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选择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予鼻炎冲剂连续口服2月,进行疗效评估;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0例正常对照组及30例患者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CD25+T细胞比例;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0、IFN-γ的含量.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CD25+T细胞比例:治疗组治疗前16.83±2.94%,治疗后19.38±3.71%;对照组20.75±4.64%.血清IL-10含量(pg/ml):治疗组治疗前6.87±1.08,治疗后11.97±1.62;对照组13.18±1.56.血清IFN-γ含量(pg/ml):治疗组治疗前14.77±2.13,治疗后14.56±2.29;对照组15.65±1.93.结论 本研究提示鼻炎冲剂可通过提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数量及血清IL-10含量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6.
7.
树突状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实验小鼠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变应性鼻炎实验小鼠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pGoligodeoxynucleotide(CpGODN1826)培养诱导变应性鼻炎实验小鼠静脉血DC,进而检测DC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以及其分泌的IL10、IL12等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小鼠静脉血DC其分泌IL10水平(3.6±0.5)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6.8±0.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08,P<0.01);分泌IL12水平(29.5±6.4)ng/L也明显低于对照组(46.2±9.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9,P<0.01);同时,实验小鼠静脉血人类白细胞抗原DR(20.2±1.3)和协同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水平(36.8±13.5)明显高于对照组(11.6±1.5)和(26.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01和3.314,均P<0.01)。结论:DC可能通过诱导Th1/Th2细胞分化在变应性鼻炎实验小鼠发作时起重要作用,其可能的机制系通过DC分泌的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鼻炎的经典发病机制主要以Th1/Th2免疫细胞失衡所引起的变态反应为主。近年来,随着变应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对CD4 +细胞引起的T淋巴细胞2型变态反应的研究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25、白细胞介素-3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是引起Th2型免疫应答的关键启动因子。固有免疫细胞可在多个细胞因子的...  相似文献   

9.
迄今变应性鼻炎(AR)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可以严重影响儿童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部分国家(地区)儿童AR的患病率达40%,并呈继续上升趋势[1]。国际间儿童哮喘及变应性疾病的对比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12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rhinitis,AR)的发病机制复杂 ,新近的研究发现 ,激活的T细胞释放Th2 细胞因子是AR的一个特征。而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 1 2能诱导抗原特异性Th细胞向Th1 细胞亚群分化 ,并抑制Th2 细胞亚群的产生。IL 1 2还能抑制IgE的合成 ,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脱颗粒。IL 1 2在AR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对此作简要综述。1 IL 1 2诱导Th细胞向Th1 细胞亚群分化 ,并抑制Th2 细胞亚群的产生IL 1 …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中闭合蛋白(Occludin)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按照2009年武夷山标准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32例作为实验组,同时以22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收集静脉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中IL-4、IFN-γ,术中取AR组和对照组下鼻甲黏膜,行免疫组化检测Occludin的表达,比较两组间Occludin表达强度,并对两组患者血清中IL-4、IFN-γ与鼻黏膜Occludin的表达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平均含量(53.65±20.63)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65±9.50)ng/L,而变应性鼻炎组血清IFN-γ平均含量(19.38±11.2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80.26±65.10)n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Occludin表达评分(2.78±1.96)较正常组(5.59±2.86)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Occludin蛋白的表达强度与IL-4含量呈负相关(r=0.783,P〈0.05),与IFN-γ含量呈正相关(r=0.748,P〈0.05)。结论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表达强度明显下降,提示其表达下降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滨蒿内酯(Scoparone,20ml/kg,浓度为168mg/L)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及IgE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AR组、滨蒿内酯组(Sco组)和地塞米松组(Dxm组),以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AR动物模型并给予相应治疗。观察AR大鼠行为学改变;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E和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5水平。结果:Sco组行为学得分明显低于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xm组和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co组鼻黏膜炎性反应明显轻于AR组。Sco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AR组,而血清IgE、IL-4和IL-5水平明显低于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o组血清IFN-γ、IgE、IL-4、IL-5水平与Dxm组和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滨蒿内酯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IgE的产生而对AR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五龙颗粒对实验性AR大鼠IL-4、IFN-γ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五龙颗粒对脾虚型AR大鼠IL-4、IFN-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造模,用RT-PCR法检测鼻黏膜mRNA的表达。结果五龙颗粒对实验性AR大鼠鼻黏膜IL-4、IFN-γmRNA表达具有明显调节作用,降低IL-4水平,提高IFN-7水平。结论五龙颗粒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IL4、IFN-γmRNA的表达而对大鼠实验性AR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L-4和IL-17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DEX)对实验动物血清IgE、IL-4和IL-17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用卵清蛋白(OV)建立AR大鼠模型,给予口服DEX两周后,用被动皮肤过敏原试验(PCA)检验大鼠模型制备及药物治疗后情况,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对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4、IL-17和IgE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AR组IgE(38.67±4.13Pg/ml)、IL-4(106.31±12.9Pg/ml)和IL-17(30.61±2.55Pg/m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是23.27±1.36Pg/ml、93.65±7.78Pg/ml和22.56±2.67Pg/ml)(P<0.05),IL-4、IL-17水平与IgE水平正相关;口服DEX两周后,实验大鼠外周血IgE(24.23±4.38Pg/ml)、IL-4(92.67±16.4Pg/ml)和IL-17(22.97±2.50Pg/ml)水平分别较AR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IL 4和IL-17在AR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IgE的重要影响因素,DEX降低IgE可能是通过影响IL-4和IL-17水平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The IL-4 receptor (IL-4R) and IL-13 genes are candidate genes in atopic diseases. The IL-4Rα chain and IL-13 promoter polymorphisms are gain-of-function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atopy. We tested whether polymorphisms in the IL-4Rα chain and the coding region of the IL-13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allergic rhinitis in a Korean popula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assays for IL-4Rα Gln551Arg and IL-13 exon 4 G2044A were used for genotyping.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frequencies of the genotypes and alleles of IL-4Rα between the controls and patients. The frequency of the IL-13 exon 4 2044A allele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controls and patient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L-13 exon 4 G2044A polymorphism confers susceptibil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in Koreans, whereas the IL-4Rα Gln551Arg polymorphism is not related to allergic rhinit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AR)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过程中血清TGF-β、IL-10和IL-17的变化情况及其与患者症状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8例AR患者血清TGF-β、IL-10和IL-17水平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及免疫治疗1、2年后的变化,对鼻部症状计分。并取35例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AR患者免疫治疗前血清TGF-β和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治疗2年后的血清TGF-β和IL-10水平均低于免疫治疗1年后,但高于免疫治疗前(均P<0.05);同时免疫治疗2年后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R患者免疫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免疫治疗,IL-17水平逐渐下降,但治疗2年后仍高于对照组(P<0.05)。③AR患者治疗前与免疫治疗2年后血清中IL-10和TGF-β的水平分别与症状评分存在负相关,IL-17则与症状评分存在正相关(均P<0.05);AR患者免疫治疗1年后血清中IL-10、TGF-β及IL-17与症状评分均没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在免疫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中IL-10、TGF-β呈波动性变化,先升高后降低,但始终高于免疫治疗前,而IL-17则呈持续性下降。IL-10、TGF-β及IL-17水平变化在免疫治疗2年后才与症状相关,提示特异性免疫治疗2年后,IL-10、TGF-β及IL-17可作为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发病机制相对复杂,目前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仍有缺陷。miRNA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在过敏性鼻炎中的研究让我们对疾病有了新的认识。文章主要从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表观遗传学因素等角度总结miRNA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以期揭示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