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吕江  陈茂恩  李冲 《癌症进展》2016,14(7):703-705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发生情况及其对介入栓塞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3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外侧支血供的发生率、发生部位、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及肝外侧支供血动脉的发现时机等。结果350例患者中发生肝外侧支血供73例,占20.86%,其中肝外侧支动脉85条,主要以右膈下动脉、胃十二指肠及网膜动脉为主,分别占41.18%和18.82%。经1次介入治疗,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发现率为6.86%,经多次介入治疗其发现率为14.00%,随着介入治疗次数的增多,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发现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外侧支血供动脉中插管成功率为90.59%(77/85),手术结束1周后,甲胎蛋白(AFP)值下降者占87.67%(64/73)。结论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血供动脉发生率较高,且分布复杂,对肝外侧支血供动脉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有利于提高介入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肝脏内、外侧支供血的产生机理。方法:收集TAE治疗资料完整的中晚期肝癌340例,对其血管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肝内侧支供血227例:叶间侧支207例,叶内侧支20例;肝外侧支供血78例:胃左肝在动脉共干21例、网膜动脉29例、右IPA13例、左IPA5例、结肠中动脉9例、右肾动脉1例;肝内合并肝外侧支同时供血35例。结论:侧支供血形成的机制与肝脏的解剖及肿瘤生长部位有关。认为了解肿瘤侧支供血的造影表现,对肝癌TAE及手术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肝癌肝脏内,外侧支供血的产生机理。方法:收集TAE治疗资料完整的中晚期肝癌340例,对其血管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肝内侧支供血227例:叶间侧支207例,叶内侧支20例;肝外侧支供血78例;胃左肝左动脉共干21例,网膜动脉29例,右IPA13例,左IPA5例,结肠中动脉9例,右贤动脉1例;肝内合并肝外侧支同时供血35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膈下动脉对肝癌患者肿瘤的供血及通过该血管行化疗栓塞术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收治的有膈下动脉供血肿瘤的肝癌病例19例,所有病例均行肝动脉及膈下动脉造影,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参与肿瘤供血的膈下动脉行化疗栓塞术治疗.结果 19例患者中,17例原发性肝癌及乳腺癌肝转移患者肝内病灶碘化油沉积良好,术后随访4~24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71.4%的患者AFP值降至正常值范围,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2.6%和21.1%.结论 在肝癌肿瘤的侧支供血管中,膈下动脉是主要的侧支动脉之一,行肝癌介入治疗时,膈下动脉与肝动脉同时进行化疗栓塞治疗对肿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膈动脉供血对肝癌介入治疗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高度选择性插管到给肿瘤供血的膈动脉进行DSA造影, 并行栓塞治疗, 观察疗效。结果 本研究45例病例中有膈动脉供血者10例, 经高度选择性栓塞治疗后, 肿瘤供血消失, 病变均明显缩小。6个月生存率100%, 1年生存率86.6%。结论 膈动脉是肝癌常见的供血侧支动脉, 及时发现并栓塞该动脉对防止肿块迅速增长, 转移及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情况,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本组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动脉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果 52例患者共见57条肝外动脉,其中膈下动脉16条,肠系膜上动脉13条,右肾上腺动脉及右肾动脉10条,胃左动脉7条,胃十二指肠动脉5条,胃网膜动脉2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寄生性供血动脉(parasitic feeding artery,PFA)的起源,探讨PFA在PLC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8月本院600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PLC患者的DSA造影资料。结果在600例PLC患者中共发现48例(8.0%)患者存在56条PFA,其中右膈下动脉供血36例(6.0%);胃左动脉供血6例(1.0%);肠系膜上动脉供血4例(0.7%);左膈下动脉、右肾上腺动脉、右肾包膜动脉供血各2例(0.3%);胰十二指肠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左肾上腺动脉、胸廓内动脉供血各1例(0.2%);其中2例患者存在2条PFA。结论PFA的存在影响TACE的治疗的彻底性,术中积极寻找PFA并行TACE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病情,使肿瘤完全栓塞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肝外动脉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3-2010-08山东省肿瘤医院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DSA资料.所有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动脉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200例患者共接受257次TACE治疗,36例患者存在47条肝外动脉参入肿瘤供血,主要来自膈下动脉(10例),肋间动脉(4例),内乳动脉(1例),网膜动脉(3例),胃十二指肠动脉(8例),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10例).33例患者肝外动脉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其余3例患者肝外动脉困未能成功超选择性插管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后CR.结论:肝外动脉的存在直接影响肝癌治疗的疗效,对肝外动脉供血支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对提高TACE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大、肝脏血管图像清晰.多角度三维显示等特点,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已显示出重要价值。目前对于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三维成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肝脏肿瘤、肝移植术前评价及肝脏血管系统解剖,对于指导肝癌动脉化疗栓塞的研究仍然有限。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肝癌患者肝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h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探讨MSCTA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本组50例肝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肝脏双期增强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pmjection,MIP)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重建技术行肝动脉、门静脉血管成像,再经股动脉插管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膈动脉DSA造影及TACE治疗,对比分析肝癌MSCTA与DSA图像。结果:肝动脉解剖分型和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DSA与MSCT的MIP、VRT血管成像显示符合率达到100%,χ^2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而对肝动门脉瘘及门脉癌栓的显示MSCTA比DSA更有优势。结论:MSCTA检查无创、简单易行,其图像的三维重建立体感强,可准确提供肝动脉、门静脉及肿瘤供血来源等信息,对指导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癌侧支循环的DS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肝癌侧支循环的DSA表现。方法:对35例肝癌患者进行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造影。其中5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30例以碘油抗癌乳剂有胶海绵进行栓塞。结果:(1)肝内侧支15例,其中叶内侧支10例,叶间侧支5例。(2)肝外侧支24例,其中膈下动脉7例,肠系膜上动脉4例,胰十二指肠动脉弓3例,胃左动脉3例,肝固有动脉3例,胃十二指肠动脉2例,胃网膜右动脉及右肾动脉各1例。结论:(1)侧支循环形成是  相似文献   

11.
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及其介入治疗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Li C  Guo Y  Tian G  Shi Z  Liu D  Zeng H  Jiang W  Li H  Zhou C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2):163-165
目的 探讨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插管技术及介入治疗。方法 分析62例肝癌患者78条肝外动脉供血特征,对肝外动脉供血支行超选择插管,并同时进行肝动脉系统及肝外动脉供血支的双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 肝外动脉供血占肝癌患者的43.1%,肝外动脉供血与肿瘤部位、大小密切相关;RH、Cobra、SP管配合使用,肝外动脉供血支插管成功率为71.8%。治疗后1个月复查,CT显示肿瘤缩小,碘油沉积致密完全。结论 肝癌有丰富的肝外动脉供血,对具有肝外动脉供血的肝癌患者采取双动脉内化疗栓塞是可行、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肝癌是最常见、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公认的肝癌非手术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TACE在阻断肿瘤组织血供的同时,也增加了肿瘤血管再生及形成侧支循环的风险。新生血管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抗血管生成药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本文就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治疗肝癌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肿瘤医院自1979年首次成功地完成了第1例计划性不进行血管重建的肿瘤合并颈动脉分歧部切除术以来,到1993年共行此术20例。术后,除因其它原因死亡4例外,16例健在,始终未出现脑血管合并症。为了解颈动脉分歧部切除术后脑血流代偿供血机制,对术后健在的9例(第1组)及术前颈动脉压迫锻炼合格的6例(第2组)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经颅多普勒、氙脑图成像仪、颈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微机脑血流图等现代有关脑血流动力学及影像学的检测研究。多项检测研究结果显示:1)两组患者脑代偿供血均良好,表明切除一侧颈动脉后仍能充分代偿脑正常供血;2)脑血流代偿供血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增加血流速度、增粗血管内径及开放脑底动脉环的交通支来完成;3)术前颈动脉压迫锻炼确实能起到促进脑侧支循环充分建立的作用,压迫锻炼须与脑血流图监测相结合,用以预测脑代偿供血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动脉早期扫描CT血管造影(MSCTA)在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3例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肝癌病例,用Trigger Bolus对比剂示踪软件行自动触发全肝动脉早、晚期(一次屏气完成)和门脉期扫描,动脉早期图像数据经后处理获得肝脏cT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肝脏及癌肿血供系统MSCTA表现,以及静脉癌栓、动静脉瘘的MSCTA表现。结果动脉早期扫描MSCTA能完整显示中晚期肝癌肝脏及癌肿供血动脉起源、形态、数目,显示动静脉瘘征象优于标准肝脏双期扫描。结论动脉早期扫描MSCTA在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作为中晚期肝癌治疗前进行综合评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对胃癌合并门静脉癌栓CT表现的认识,回顾性分析1990年5月23日~2005年9月18日7例经胃镜、手术病理及临床确诊的胃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7例患者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CT检查均显示胃病变区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3例患者出现肝转移灶。门脉癌栓栓子发生的部位主要位于门脉主干段(7例),其中2例累及左、右分支;1例累及肠系膜上静脉;1例同时累及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7例患者中有5例癌栓未见明显强化,2例患者增强后癌栓轻度强化。5例患者癌栓的所在门脉主干明显扩张,门脉血流阻断,5例患者扩张的门脉主干周围可见明显强化迂曲的侧枝血管影,其中2例出现大量腹水。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绝大部分门静脉癌栓由原发性肝癌引起,但门静脉癌栓也可以是由进展期胃癌形成,密切结合临床资料,两者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肝脏动脉早期扫描 CT 血管造影(MSCTA)在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肝癌病例,用 Trigger Bolus 对比剂示踪软件行自动触发全肝动脉早、晚期(一次屏气完成)和门脉期扫描,动脉早期图像数据经后处理获得肝脏 CT 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肝脏及癌肿血供系统 MSCTA 表现,以及静脉癌栓、动静脉瘘的MSCTA 表现。结果动脉早期扫描 MSCTA 能完整显示中晚期肝癌肝脏及癌肿供血动脉起源、形态、数目,显示动静脉瘘征象优于标准肝脏双期扫描。结论动脉早期扫描 MSCTA 在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作为中晚期肝癌治疗前进行综合评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兆勇  李井野 《现代肿瘤医学》2020,(21):3745-3748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老年肝癌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观察患者复发情况,其中肝癌术后复发时间以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的肿块存在为确诊依据。运用多因素分析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老年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300例,术后随访12个月肝癌复发58例,复发率为19.33%。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术前ALT、术前AST和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肿瘤直径、血管侵犯、肿瘤包膜和术中失血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血管侵犯、肿瘤包膜和术中失血为影响老年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影响因素较多,而肿瘤直径、血管侵犯、肿瘤包膜和术中失血为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中国抗癌协会肝癌委员会标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60例资料完整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无门脉主干瘤栓56例,有门脉主干瘤栓4例;富血供肿瘤50例,中等血供者10例。肿瘤栓塞范围>80%6例;50-79%43例;<50%11例。对60例患者平均随访了2个月至5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结果:术前、术后AST和ALT的变化率各CT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生存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Cox回归,发现碘油沉积率和CT分级与生存时间关系最密切,且CT分级Ⅰ级与Ⅳ级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碘油沉积率、肝硬化CT分级与临床疗效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0次进行DSA的同时选用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法检测血清的VEGF水平。结果24例HCC血管造影中,18例有肝动脉肿瘤染色,瘤区肝动脉染色15例为多血供,3例为少血供;4例仅表现为门静脉供血; 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供血,且合并大量门静脉瘘;另1例肿瘤无血供,HCC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194.5±14.2)ng/L与对照组(132.4±47.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肝癌病灶血供丰富或伴有动静脉瘘形成者,血循环中VEGF浓度明显增高,且和肝内播散、肝癌复发及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彩超导向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波导向射频毁损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彩超引导下对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进行射频毁损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治疗和对103例.肝癌患进行射频治疗。比较观察该法治疗组与单纯射频治疗组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血供变化与l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该法治疗组与单纯射频治疗组术后肿瘤血供消失和减少率分别为96.1%和67.9%;3个月复查彩超肿瘤缩小25%以上分别为89.2%和81.5%。结论:射频毁损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是一种有效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同时,彩超为实时观察肝癌血供状态、声像图变化提供重要依据,在指导治疗和判定疗效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