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环磷酰胺联合球结膜切除治疗蚕食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球结膜切除治疗蚕食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蚕食性角膜溃疡32例、35眼,按病情轻重分别口服或静脉滴注环磷酰胺联合球结膜切除术,随访1~5年,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30眼(85.7%)痊愈,4眼(11.4%)显效,1眼(2.7%)无效.结论环磷酰胺联合球结膜切除术是治疗蚕食性角膜溃疡理想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泪膜泪液状态的影响。 方法 对65例翼状胬肉患者分别在术前3 d及术后7 d、术后1个月、3个月作泪膜泪液相关检查,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Ⅰ试验(SⅠ)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并做对比分析。 结果 BUT及FL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Ⅰ试验结果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有角膜缘上皮的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可以有效改善翼状胬肉术后的泪膜泪液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自身结膜瓣带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身结膜瓣带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追踪观察及分析翼状胬肉42例、50眼用自身结膜瓣带角膜缘上皮干细胞移植手术后的疗效.结果50眼术后2~3d角膜上皮修复,睁眼运动自如,结膜充血1~3周消退,结膜移植瓣平坦,生长良好,随访观察3~30月.植片全部存活,角膜透明38眼,占76%;角膜云翳12眼,占24%;视力提高30眼,占60%;无视力变化20眼,占40%;复发3眼,占6%.结论自身结膜瓣带角膜缘上皮移植手术简单、有效、安全可靠,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康唑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应用氟康唑滴眼和结膜下注射,重症患者静脉给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5例.结果随访15例患者2个月,¨例角膜溃疡愈合,可见薄翳或白斑,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角膜溃疡面积缩小;好转1例,溃疡面积部分愈合,前房积脓消失;重者4例中3例因病程长,经综合治疗不见好转而行角膜移植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而愈,1例炎症控制,溃疡愈合.治疗时间为21~56d.结论氟康唑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萎缩性鼻炎的有效方法.方法使用复合组织瓣行鼻腔外侧壁充填缩窄术.结果治疗18例、26侧,近期疗效达100%,远期疗效达89.9%.结论复合组织瓣行鼻腔外侧壁充填缩窄术治疗萎缩性鼻炎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对细菌性角膜溃疡敏感的药物,查阅了1984年至2000年的有关文献,对细菌性角膜溃疡主要致病菌进行了比较,并对联合用药的疗效进行了分析,从而为临床医师准确选择对细菌性角膜溃疡敏感的抗生素,合理用药及恰当的给药途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真菌性角膜溃疡系真菌直接侵入角膜引起感染所致,且多与植物性外伤有关.1999至2001年我们应用清创加碘烧治疗24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黄素/UVA诱导的角膜交联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行角膜交联术,术后继续局部用抗真菌药物,用裂隙灯观察角膜溃疡愈合情况,OCT观察角膜炎性信号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角膜交联术治疗后溃疡面积缩小,炎性信号强度减弱,其中5例1周内痊愈,11例2周内痊愈,4例1个月内痊愈,1例治疗无效,未见与交联相关并发症。结论 角膜交联术联合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相似文献
9.
韩萍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2,16(6):383-383
翼状胬肉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但术后易复发.近年我院采用胬肉切除,自体球结膜移植联合贝复舒眼水治疗原发性及复发性翼状胬肉31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探讨双U形黏膜瓣修复加局部扩张术治疗鼻咽闭锁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9例后天性鼻咽闭锁患者,采用双U形黏膜瓣修复咽后壁和软腭创面,再置入扩张管.结果:6个月后取出硅胶管,鼻咽腔缩小到左右径约为2.0~2.5 cm,前后径约为1.0 cm的间隙.所有患者鼻腔通畅,但均有腭咽闭合不全、食物鼻腔反流.术后2年随访,患者鼻腔均通畅,睡眠、饮食均正常.1例仍有食物鼻腔反流.结论:U形黏膜瓣修复加局部扩张术是治疗鼻咽闭锁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共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y) 在角膜溃疡病原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共焦显微镜对临床拟诊为角膜溃疡的36例患者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6例中16例(16眼)观察到角膜基质内有菌丝,显示菌丝图像为相对暗的背景中呈明亮、线状形态。有2例(2眼)观察到了阿巴包囊,表现为位于浅基质层中白色闪光的圆形小体。结论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快速诊断工具,共焦显微镜在角膜溃疡病原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显著的优点,并在对该病的病理特点的研究中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达芬奇(LDV)飞秒激光所制作的角膜瓣横径与角膜曲率(K)值的相关性,为临床上不同角膜曲率患者选择角膜瓣的制作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进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近视的患者50例(100眼),根据飞秒制作角膜瓣所采用的吸引环直径分为两组,其中Ⅰ组13例(26眼)采用9.0mm吸引环,Ⅱ组37例(74眼)采用8.5mm吸引环。于手术台上测量并记录角膜曲率、角膜横径及瓣横径,手术由同一位医生完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双变量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8~37岁(平均25岁), 其中男18例(36眼), 女32例(64眼),均为双眼手术,且无术中并发症发生。结果显示,两组角膜横径平均值分别为10.7mm和10.6mm(t=0.04,P>0.05);其中Ⅰ组平均角膜瓣横径9.2mm,K值>44.0D、44.0D~42.0D、<42.0D患者角膜瓣的横径分别为9.3mm、9.1mm、8.6mm,K值与角膜瓣横径存在显著正相关(r=0.492,P=0.027) ;Ⅱ组平均角膜瓣横径8.3mm;K值>44.0D、44.0D ~42.0D、<42.0D角膜瓣的横径分别为8.4mm、8.3mm、8.0mm (r=0.513,P=0.001)。结论 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横径大小与K值有密切的相关性,K值高者角膜瓣相对偏大,K值越低则角膜瓣越小。提示角膜曲率低的患者在手术时尽量选用偏大的吸引环,而避免因选择了直径小的吸引环导致的小瓣、游离瓣。角膜曲率高的患者宜选用偏小的吸引环,避免因选择了直径大的吸引环导致的瓣过大、手术中出血、术后干眼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角膜绷带镜(CBL)在斜视术后应用对患者眼表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手术治疗的斜视患者60例,分为绷带镜组30例(30眼),对照组30例(30眼)。绷带镜组行斜视矫正术后立即佩戴CBL,对照组单纯行斜视矫正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7、14 d疼痛程度,眼表刺激程度及角膜干凹斑(CD)和结膜肉芽肿(CG)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14 d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S)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情况。 结果 绷带镜组较对照组在术后1、2 d疼痛程度和眼表刺激程度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14 d疼痛程度和眼表刺激程度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较绷带镜组术后7 d CFSS阳性率升高,术后7、14 d BU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4 d CFSS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7 d有2例发生CD,术后14 d有1例发生CG,绷带镜组未发生CD和CG。 结论 斜视术后佩戴CBL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眼表刺激程度,在术后早期可减轻干眼症状,可减少CD及CG等斜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患者术后舒适性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Ziemer FEMTO 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特点.方法 选取50例(100只眼)欲行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术中使用Ziemer FEMTO 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并记录相关资料,包括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等.术后1周,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水平方向上白到白的角膜参数,并分析角膜瓣水平方向的居中性、稳定性和均一性.结果 角膜瓣的居中性:角膜瓣中心位置距离角膜中心位置差值为(0.29±0.20)mm.角膜瓣的稳定性:预定角膜瓣的水平直径和实际角膜瓣的水平直径差值为(1.04±0.49)mm.角膜瓣的均一性:角膜瓣平均厚度为(119.29 ±2.23) μm.角膜瓣水平方向不同位置的平均厚度分别为:距离角膜瓣中心点颞侧1.5mm、2.5mm、3.5 mm处分别为(118.94±2.34) μm、(119.14±2.65) μm、(119.53±2.77) μm,距离角膜瓣中心点鼻侧1.5 mm、2.5 mm、3.5mm处分别为(118.98±2.55) μm、(119.38±2.47) μm、(119.77±2.64) μm.结论 LASIK手术中应用Ziemer FEMTO 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居中性良好,且中心定位偏移量与角膜散光无显著相关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角膜瓣厚薄均匀,大小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外伤的疗效。方法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外伤59例、63眼,包括角膜穿通伤未缝合9眼,缝合术后39眼,化学及热烫伤11例、15眼,伤后包扎2~3d,无菌条件下戴镜,局部用药,配合全身用药。结果戴镜后刺激症状消除,角膜上皮修复快,伤口愈合期缩短,无并发症发生,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在角膜外伤治疗过程中,角膜接触镜与全身及局部合理用药,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自体血清联合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9例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上皮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自体血清联合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点眼综合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采用裂隙灯检查及角膜荧光染色观察结膜充血、角膜上皮修复、上皮水肿消退及荧光素染色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视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治疗后1~2周,29例患者眼痛、眼部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眼部刺激症状逐渐减轻、消失。裂隙灯检查显示,结膜充血逐渐减轻,角膜上皮愈合,愈合时间为(12.60±3.91)d。29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结论 自体血清联合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治疗可促进白内障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valuate prognostic factors and determine the role of conservative surgery and radiotherapy in managing metastatic conjunctival malignant melanoma (MM) involving preauricular/submandibular lymph nodes. METHO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1990-2003) of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 data from 12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regional metastases after failed local treatment for conjunctival MM. Patients received a common, multispecialty,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approach: wide local excision, topical cryotherapy or radiotherapy to conjunctival MM (orbital exenteration for more advanced local disease), lumpectomy, and adjuvant "ring" radiotherapy of regional metastases, with chemotherapy for distant metastases. RESULTS: Median age at primary diagnosis was 51 (range 28-86) years with equal sex predilection. Six of the 12 patients had primary tumors of the bulbar conjunctiva; the remainder arose in the palpebral conjunctiva, the caruncle, or the fornix. Of 11 originating in primary acquired melanosis (PAM), 2 were amelanotic. Epithelioid tumor cells were noted histologically in seven of eight specimens in which cell type could be determined. Eight tumors metastasised to preauricular nodes, three to submandibular and one to both, with a median interval of 23 (range 12-108) months after primary diagnosis. After conservative surgery and "ring irradiation," 7 of 12 patients remained free of regional nodal relapse at median interval of 16 (range 3-126) months. Five patients developed regional nodal recurrence at median interval of 11 (range 6-13) months, 3 of whom were within radiotherapy portals. Eight patients developed distant metastasis at median interval of 44 (range 22-138) months. Eleven patients had tumor-related death. The mean Kaplan-Meier adjusted survival time after primary diagnosis was 76 months with death ensuing postregional metastasis within a median 18 (range 4-127) months. The sole survivor's follow-up duration was 56 months. CONCLUSION: Locoregional metastasis after treatment for conjunctival MM is associated with a poor prognosis. Both epithelioid tumor cells and PAM are associated with disseminating disease and poorer outcome. Literature review has failed to demonstrate advantages of mutilating radical surgery over a conservative approach in this rare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角膜内皮炎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角膜内皮炎患者20例(20眼),其中盘状型13例,弥漫型7例。入院后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眼水。应用角膜内皮镜于治愈后4~6周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六边形细胞的比例及变异系数的变化,并以健眼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六边形细胞所占的比例降低,而变异系数增加;弥漫型内皮炎组与盘状型内皮炎组比较,细胞密度降低,六边形细胞所占的比例降低,变异系数增加。结论 角膜内皮炎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导致明显的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改变,不同分型之间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9.
继发性角膜后扩张是一种角膜手术后出现的进行性角膜厚度变薄,角膜前表面曲率和后表面高度增加为特征的罕见疾病.通常见于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几月到几年间,患者术前往往有或无不典型的圆锥角膜早期表现.角膜交联手术通过增加角膜胶原纤维之间的连接来加固角膜.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联合角膜交联手术可以增加LASIK术后角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中隔双向黏骨膜瓣治疗成人难治性后鼻孔闭锁的效果。方法:9例后鼻孔闭锁患者,其中先天性闭锁2例,鼻咽癌放疗后闭锁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鼻内镜下后鼻孔成形术,术中使用鼻中隔双向黏骨膜瓣,术后未放置硅胶扩张管。观察患者术后的症状改善程度及是否发生后鼻孔再狭窄或闭锁。结果:9例患者术后鼻塞、张口呼吸等症状明显改善。在平均19.3个月的随访时间内,新成形后鼻孔通畅,黏膜瓣无移位及坏死,亦无后鼻孔再狭窄或闭锁发生。其中2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1例出现后鼻孔边缘肉芽组织增生,经鼻内镜处理后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后鼻孔成形术中,鼻中隔双向黏骨膜瓣的应用可降低再狭窄或闭锁的发生率,术后可不用放置硅胶扩张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