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铍及其化合物均有毒性,除可引起肺部的急、慢性疾病外,接触铍化合物的生产工人发生职业性皮肤病者亦属常见。据某铍冶炼厂反映,该厂皮肤病的发病率很高,并认为与接触铍化合物有关。为弄清皮肤病的发病与职业接触的情况,我们于一九七二年和一九七三年的7~9月份连续两年对该厂的皮肤病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铜陵某地村民"硬皮病样"改变的病因.方法 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病因推断原则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临床呈硬皮病倾向,无传染性、无家族聚集性或遗传性;患者的地区分布在瓠子冲河两侧;发病时间分布与某些企业生产废水排放时间有关联;患者有养鱼、挖藕和稻田劳作史,村民不再接触河沟污水后无新发病例出现.结论 14例"硬皮病样"病例与接触污染河水有关,具体致病因素有待于进一步查验.  相似文献   

3.
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接触某些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疾病。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人体的表面,是同外界环境接触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生产性有害因素首先接触的器官。根据国外资料,职业性皮肤病约占职业病总数的50%~70%。我国尚未见完整的统计。据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对近300家工厂、40多种行业的调查发现,几乎各工种均有职业性皮肤病发生,其中石油、焦油化工、合成树脂、橡胶、电镀、制药、玻璃纤维、涂料等行业发病尤为普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曾对某化工厂接触氟苯类化合物的工人进行氯痤疮的发病调查,结果发现,患病率达62.6%:这说明职业性皮肤病直接危害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影响了工农业的生产和建设。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不断兴起、各种新型农药的开发和使用,增加了职业性危害,所以,目前除了加强对心脏病、糖尿病等的预防和诊治外,还应对职业性皮肤病予以足够重视。[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苯胺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苯胺对长期接触作业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我们于2 0 0 1年对本市某化工厂苯胺作业工人进行了一次职业性健康体检 ,现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2 0 0 1年某化工厂职业性健康体检资料。1 2 调查内容 按《江苏省苯胺作业工人健康检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包括询问职业史、既往史、饮酒史、生活习惯等 ,进行内科、皮肤科、五官科检查 ,同时化验查血常规、赫恩滋小体和肝功能及乙肝表面抗原 (HBsAg)。1 3 方法1 3 1 设立对照组 选不接触苯胺的后勤工人和办公室成员165人 (其中女性 5 2人 )…  相似文献   

5.
职业性皮肤病十年病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芬兰赫尔辛基职业卫生研究所皮肤科近10年职业性皮肤病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该科1974~1983年共诊断职业性皮肤病1082例,约占全国病例总数的10%。其中主要是变应性和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这两种皮炎分别为542例(50.1%)和510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造漆厂接触苯酚操作工职业性皮肤白斑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该厂生产酚醛树脂车间及相关的色漆车间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结合历年体检资料分析。结果41名接触者检出10名患职业性皮肤白斑(检出率244%),非接触者未检出。结论苯酚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致接触者皮肤色素细胞受损成白斑。发病机理尚不明。  相似文献   

7.
1起职业性亚急性丙烯酰胺中毒事故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引起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的原因及诊治经验.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检测及临床资料分析的方法 分析中毒原因.结果 病例1、2、3均具有3个月的密切接触丙烯酰胺职业史,根据病例1、病例2"走路不稳,呈醉酒状"症状及"四肢远端浅感觉减退、腱反射减退、闭目难立阳性"的体征,诊断为"职业性亚急性中度丙烯酰胺中毒".病例3具有"头晕、头痛、皮肤潮红、双手蜕皮、红斑"症状,诊断为"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观察对象"、"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中毒原因:车间无通风换气设施;冬季门窗紧闭,工人防护意识差;目前检测结果 显示,胶板工、造粒工(西)接触丙烯酰胺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进行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时,需灵活运用GBz 50-2002<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做好职业史调查.建议增加因职业接触丙烯酰胺引起的"急性和亚急性中毒",诊断分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报道职业性正己烷中毒 ,遏制此类中毒事件继续蔓延 ,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山东省聊城市卫生防疫站对该市 2 0 0 4年发生的 4例职业性慢性重度正己烷中毒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系该市外出打工人员 ,均从事刷胶工序 ,打工前身体健康 ,刷胶时间在 5~ 11个月。中毒者具备明显的职业接触史 ,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严重者脑CT、MRI均显示脱髓鞘样改变 ,神经 -肌电图显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 ,胶样定性检测到正己烷。结论 根据接触史、临床症状体征、神经 -肌电图及实验室检查 ,完全符合《GBZ 84-2 0 0 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一起由氮氧化物引起的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方法 开展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查阅接诊医院病例临床资料,结合毒物接触史,综合分析该起中毒事故特点。 结果 该例患者被确诊为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事故主要原因为作业者违反安全操作制度,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未开启通风排毒设备,接诊医院处置不当。 结论 企业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监管及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综合医院应加强临床医生对急性职业中毒病人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0.
职业性皮肤病(皮损)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疾病,国外报道约占整个职业病的40%以上,上海化工职防所统计13年就诊人数中患职业性皮肤病者占22%。据大量调查资料表明,很多职业都可能有职业性皮损发生,下面试举一些常见例子:  相似文献   

11.
毋尧  王丽  唐虹  刘超 《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53-1954
目的识别、分析某纸加工企业日常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为企业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采用职业病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企业进行现状调查。结果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四氯乙烯、丙烯酸和其他粉尘,经检测空气浓度均合格。印刷工、操作工接触噪声的8 h等效声级[85.6~92.5dB(A)]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措施基本可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能够控制,但需加强部分工作场所的噪声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仁祜  张东风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405-1406
目的对某兽药厂洛克沙胂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结合国家有关的职业卫生标准及其规范进行评价。结果该生产线存在生产性化学毒物、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性化学毒物、粉尘、噪声合格率分别为92.1%、100.0%和86.2%。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预案不健全,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的配套不完全。结论该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抽滤、发离、胂化、硝化、胂酸化工序的砷化氢泄漏。在通风、防毒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事故防范应急救援等方面还需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广西某甘蔗渣制浆造纸厂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现状以及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情况,并作出评价为同类型的蔗渣制浆造纸厂的职业卫生防护作出参考。方法对广西某蔗渣造纸厂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该厂未设车间浴室,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及职业健康检查不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中,2个工种接触的粉尘浓度超标,2个工种接触的氯气浓度超标,9个工种接触的噪声超标,5个工种接触的高温均超标。结论应根据蔗渣造纸厂的生产特点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完善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以更好地保护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闵行区1966~2004年职业病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1966-2004年职业病发病状况,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闵行区1966-2004年确诊的职业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职业病种类、发病趋势和患者年龄等特征。结果39年来闵行区共计发生1821例职业病,其中,尘肺病例798例,居第1位,占职业病总病例的43.82%;职业中毒435例,占职业病总病例的23.89%。职业病患者以男性为主(1441例),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2岁,发病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职业中毒的主要危害因素为粉尘和铅。结论尘肺和职业中毒是该区的主要职业病,职业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职业病防治的重点是易引起这几类职业病发病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2000至2009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松江区2000至2009年确诊的职业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职业病种类、发病趋势和患者年龄分布等特征。[结果]松江区2000至2009年间共发生416例职业病。其中,职业性皮肤病病例数居首(144例),占总病例的34.62%,病种以化学性皮肤灼伤(139例)为主,其次为职业性皮炎(4例);第二位为职业性眼病,为78例,占总病例的18.75%,以化学性眼部灼伤(45例)和电光性眼炎(33例)为主;居第三和第四位的分别是慢性职业中毒69例(16.59%)和尘肺48例(11.54%)。416例职业病患者中男性322例,女性94例。职业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35.81岁,慢性职业中毒和尘肺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4.47岁和44.52岁。尘肺病患者接尘工龄的中位数为9.5年,尘肺病新发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他职业病发病人数2006年之前逐年上升,之后略有下降。[结论]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是该区常见的职业病,应加强接触化学危害因素工人的防护。重视高发的慢性职业中毒和尘肺病的预防控制,尤其应注意尘肺新发病例逐年增加和低龄化的现象,加强粉尘作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陶玉芬  杨维占  李琼燕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33-2734
目的了解惠州市惠阳区某蓄电池厂工作场所中铅污染状况。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该厂铅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和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共采集60个铅烟(铅尘)空气样品;91份铅作业工人血样、非铅作业工人60份血样作为对照,检测血中铅的含量。结果作业环境空气中铅浓度超标率达80%(48/60),工人血铅超标率达49.5%。结论该厂铅作业危害较为严重,提醒工厂车间应尽快改善生产环境,并加强对工人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教育,政府部门应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努力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掌握某合成橡胶生产企业作业场所中化学有害因素的浓度变化。方法对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化学有害因素连续2年进行检测检验。结果某合成橡胶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化学有害因素为氨、氯气、氯丁二烯、甲苯、盐酸、硫酸、硫化氢、磷化氢、乙醛、乙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其中氨、氯气、硫化氢、磷化氢为高毒物品,但工作场所中浓度检测均未超限,氯丁二烯、乙酸等虽属一般化学有害物质,但检测点有超标样本,职业危害程度分别为中度和轻度危害。结论企业应落实改进建议,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化学有害因素的浓度符合国家标准,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化学原料药在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接触化学因素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以广州市某外资化学原料药多功能生产工厂在生产某一化学原料药(BO-006)期间针对职业性接触化学因素采取的预防控制策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工厂在生产BO-006过程中,对职业性接触化学性因素建立了预防控制措施,作业场所中化学因素检测结果符合GBZ 2.1-2007中对应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工厂就化学因素建立了"全生命周期"式职业健康风险防控策略,我国在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化学因素防控策略亟待规范、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家具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40.0%噪声检测点8 h等效A声级不符合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噪声强度最高为89.3dB(A),木粉尘、滑石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的检测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尚未发现与职业有关的异常情况。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重点是噪声,应加强噪声的检测及防护。  相似文献   

20.
汪润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2):161-162
目的了解某金铅冶炼厂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09、2010年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监测总合格率2007年为81%,2009年为92%,2010年为92%;其中铅尘合格率2007年为75%,2009年为100%,2010年为100%;铅烟合格率2007年为69%,2009年为96%,2010年为100%;健康检查结果显示,2007年接触的工人中检出铅烟(尘)疑似职业病人52人,检出率为16.67%;2009年检出疑似职业病人12人,检出率为5.58%。2010年接触的工人中检出铅烟(尘)疑似职业病人7人,检出率为6.48%。说明该单位2008年对设备改造有一定效果。结论该冶炼厂2009和2010年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监测总合格率虽然较2007年(81%)大幅提高,但噪声合格率仍偏低。该厂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应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健康监护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