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分裂样精神病6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简称SFP)诊断归属及临床特征。方法:对经过6年随访仍维持SFP诊断的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改诊为精神下(简称SP)65例作比较。结果:115例患者中维持SFP诊断43例(37.4%),改诊为SP65例(56.5%),改诊为情感性精神障碍7例(6.1%)。SFP患者与改诊为SP患者比较,具有病前性格多外向,多社会心理因素诱发,检查合作程度高,阳性症状多,阴性症状少,  相似文献   

2.
分裂样精神病120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分裂样精神病(SFP)的结局及其作为诊断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对120例SFP患者进行5~7年随访,并将维持原诊断组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组的临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维持SFP诊断者31例(25.83%),改诊为精神分裂症者70例(58.33%),改诊为情感性精神障碍者15例(12.5%),改诊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4例(3.33%);继续维持SFP诊断组与改诊业为精神分裂症组比较有如下特点、起  相似文献   

3.
分裂样精神病2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简称SFP)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 对首次入院诊断SFP的89例患者进行2年随访,分别按照CCMD-2-R及DSM-IV二种诊断标准作比较。结果 从诊断标准看,根据CCMD-2-R,改诊SP的54例(60.7%),维持SFP的31例(34.8%),根据DSM-IV,改诊SP的48例(53.9%),维持SFP的37例(41.6%),两种标准间无显著差异。从临床特征看,SFP患者与改诊SP患者比较,临床不具思维化声,维持治疗期疗效好,阴性症状改善明显等特点。结论 SFP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各种颅内生殖细胞肿瘤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诊断意义。方法:对76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进行5种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阳性率82%(62/76),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率30%(23/76),胎盘催乳素(HPL)仅占5%(4/76),甲胎蛋白(AFP)和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SP1)在卵黄囊癌中阳性率100%(5/5)。结论:PLAP可用于生殖细胞肿瘤与其他肿瘤鉴别诊断。AFP和SP1可检出畸胎瘤中不易察觉的卵黄囊癌成分。SP1阳性可能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1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通过对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奥氮平的特性。方法 入组对象12例(男女各6例),均符合CCCMD-Ⅱ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完成为期6周观察。奥氮平治疗剂量均5mg/日,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分别评定PANSS、BPRS及TESS量表。结果 奥氮平总有效率为83.4%,显效率为66.7%,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副反  相似文献   

6.
POEMS综合征又称Crow-Fukase综合征或PEP综合征或Takatsuki综合征、多因素综合征(Maltifactorial Syndrome)或PASE-DOO综合征,是一组可能与浆细胞疾病有关的以多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该病复杂多样的表现,易造成误诊。现将我们1988~1999年收治的12例PREMS综合征,结合有关文献作一临床分析。l 一般资料1.1 临床资料 男6例,女6例,年龄34~62岁,平均44.5岁,首诊至确诊时间4月~6年。12例病人中以肢体无力、麻木为首发症状4…  相似文献   

7.
利培酮的锥体外系副反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检测利培酮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中锥体外系症状(EPS)的发生率。方法:以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对46例首次发作、从未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利培酮治疗的前、中、后进行检查。结果:有6例(13.0%)患者在治疗前就存在明显的EPS,但在利培酮治疗后都未出现EPS。在利培酮最高治疗量时(4 ̄6mg/d),13例(28.3%)出现轻度静坐不能或帕金森征,减少剂量后均减轻或消失。在接受利培酮≤3mg/d治疗的患者中,均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EPS。结论:这些结果对指导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及长期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验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验证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20例按DSM—Ⅳ诊断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治疗,剂量2~6mg/d,疗程8周。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ESRS)评定锥体外系反应(EPS)。治疗结束时,显效率(痊愈+显著进步)为70%,有效率90%,利培酮治疗起效时间为1周。提示利培酮是一种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一定疗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9.
在发现精神分裂症(SP)患者常染色体某些脆性位点(FS)表达率明显增高基础上,旨在观察SP患者的一级亲属FS表达情况,并研究SP与FS间的连锁关系。采集11个SP家系的11例患者和30例一级亲属的末梢血作淋巴细胞体外TC199培养,检测其染色体FS,并以30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家系Lods法进行SP与FS连锁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和亲属两组的FS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p31、3p21、4q31、6p21和17q12的表达率在前两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均有相同FS表达。家系连锁分析显示,最大Lods值1p为0.0180,3p为0.0820,6p为-0.0060,17q为0.7012。提示FS在SP患者和一级亲属中似乎是一种共存现象,SP与FS之间尚无显著连锁存在,但均不否定连锁关系,有待扩大家系样本,对同类标记Lods值继续累加,方可定论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一级症状患者脑电地形图的对照研究徐文炜,陆春英,叶切要,沈国庆为探索精神分裂症一级症状(FRS)与神经电生理变化的关系,我们对有无FR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了脑电地形图(BEAM)对照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FRS组68例,其中男性4...  相似文献   

11.
影响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氟哌啶醇(HL)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因素,对病程<5年的30例住院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HL0.20mgkg-1d-1固定剂量治疗6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定疗效,以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评定治疗副反应,放射免疫法测定药物浓度。结果: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疗效呈显著负相关,疗效好的患者游离氟哌啶醇血浆浓度反而较低。SANS因子4(兴趣减少/社交活动减少)、因子5(注意障碍)的评分在治疗6周后比4周时有上升趋势。提示神经阻滞剂治疗造成的不良反应,会加重患者的某些阴性症状,最终导致总的临床疗效不满意。  相似文献   

12.
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随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转归。方法用前瞻性方法收集分裂样精神病病例并进行随访,将随访后维持分裂样精神病(SFP)诊断的病人和修正为精神分裂症(SP)诊断的病人的各种变量进行比较。结果7073%病例维持SFP诊断,SFP与修正为SP两组病例之间在个性特征、急性期时间、症状的结构、疗效、维持治疗时间和剂量、社会功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提示SFP和SP两组疾病存在异源性,并对提高SFP诊断的准确性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评价对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对我住院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30例换用利培酮治疗24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ESRS)评定副作用。结果:PANSS部分、PANSS-G(一般精神病理)分、PANSS-P(阳性症状)分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自治疗12周末起有显著下降,说明自第12周末开始显效。PANSS部分减分率≥20%者18例,≥50%者5例,有效率为60%。最常见的副作用是EPS(6/30),但症状多较轻。结论:利培酮对难治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的疗效,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4.
首诊分裂情感性精神病50例随访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首疹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SAP)患者的转归及预后。方法:对50例首次住院诊断为SAP的患者,经5年随访观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50例SAP患者中,19例改诊为情感性障碍(Ma),10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Sc),21例维持原诊断,以上3组在病前性格及发病诱因方面有显著差异。在近期疗效、缓解时间及5年后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看,Ma最好,SAP次之,Sc最差。结论:SAP是一个发病率较低、预后较地的独立的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对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了66例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以阴性症状为主,分为试验组(选用三甲丙咪嗪)和对照组,用SANS、BPRS、SAPS、TESS、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甲丙咪嗪对阳性症状无明显疗效,对阴性症状显效率6.1%,总有效率30.3%。结论 提示三甲丙咪嗪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斑点免疫渗滤试验(DIFA)对苏州地区170例散发性脑炎患者240份脑脊液(CSF)标本中单纯疱疹病毒抗原(HSV-Ag)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70例散发性脑炎中,经该项检测而能明确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诊断者42例(24.7%);240份CSF标本中,HSV-Ag阳性率为35.4%,而其中42例HSE患者的96份CSF阳性率为88.5%,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将DIF  相似文献   

17.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20例,并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全部病例均符合DSM—Ⅲ及ICD—10诊断标准。结果发现,治疗8周后PANSS总分减分率均>20%,其中18例减分率>40%,总减分率为77.14±20.56,临床观察疗效为痊愈11例,显著好转4例,好转5例。无严重副反应。因此认为,利培酮是一种对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的药物,可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8.
分裂样精神病106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诊断及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6例首次住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的患者进行1~6年随访,将资料作分析研究。结果106例患者中维持分裂样精神病诊断30例(283%),改诊为精神分裂症72例(68%),情感性精神病4例(37%)。分裂样精神病改诊为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病与其病前性格、社会功能恢复状况、思维形式及情感障碍等因素有关,而与家族遗传史、起病形式以及精神症状中幻觉、妄想、行为障碍关系不大,治疗效果两者差异亦较大。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作为过渡诊断仍有保留之必要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冲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冲击治疗李舜伟,王建明1.资料:我院从1983年1月至1990年12月共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65例,其中以精神障碍为主者共28例(6%)。28例中男5例,女23例,男:女=1:4.6。发病年龄为14~51岁...  相似文献   

20.
利培酮治疗儿童精神疾病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对16例儿童精神疾病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以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等评定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结果显示:儿童精神分裂症10例中有效7例,Tourette综合征(TS)4例有效3例,孤独症2例中有效1例,显效时间为2周,有效日剂量儿童精神分裂症和孤独症为2~3mg,TS为1~1.5mg,56.3%的患儿出现药物副反应,提示得培酮儿童精神分裂症,TS和孤独症部分症状有效,对阳性症状的改善更较阴性症状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