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全球和中国第一阶段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封存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的实验室封存是全球消灭脊灰最后阶段最主要的策略之一。历史经验表明,脊灰野病毒广泛存在,并有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事件。绝对的脊灰野病毒封存不可能证实,脊灰野病毒封存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脊灰野病毒由实验室向社区环境扩散。有效的封存要有标准的客观评估方法和实施过程评估方法。目前全球已有112个国家和地区完成第一阶段脊灰野病毒的封存,中国已完成第一阶段第一步脊灰野病毒封存。  相似文献   

2.
全球实验室防止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出的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世界卫生组织 (WHO)美洲区和西太平洋区经过证实成为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区 ,欧洲区已近 3年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3年后可申请WHO证实 )。一旦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被阻断 ,实验室就成为脊灰野病毒的唯一来源 ,因此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以减少脊灰野病毒再次发生循环 ,并保证在处理含脊灰野病毒物品时的安全。病毒学实验室最有可能是被污染材料的保存地 ,但其它的生物医学实验室如 :细菌学、寄生虫学、胃肠学、营养学、病理学实验室也可能保存含野病毒的材料。在 1999年世界卫生大会上 ,科学家 (各…  相似文献   

3.
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活动取得了巨大进展,世界卫生组织6个区中有两个区已宣布为无脊灰区.但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将面临许多问题脊灰野病毒的输入,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流行,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的发生,以及免疫、监测、实验室脊灰野病毒封存与销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和高质量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工作,开展VDPV的监测,做好实验室脊灰野病毒封存与销毁工作,可根据国家的财力调整更改疫苗品种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消灭特定型别野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后,源自保存脊灰病毒设施泄漏的病毒,会增加已经消灭病毒在人群中重新传播的风险。中国目前尚未制定封存脊灰病毒的完整方案,封存工作的进展滞后于全球的要求。为了在中国最大程度地降低脊灰病毒泄露的风险,相关权威机构需要依据国家法规和部门规章,登记清册脊灰病毒并评价工作质量,建立机制,定期更新持有Sabin株脊灰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清单;销毁非必需设施保存的Ⅱ型Sabin株脊灰病毒和潜在感染性材料;重点关注必需设施持有的脊灰病毒,建立国家脊灰病毒封存监管机构认证的必需设施。  相似文献   

5.
卫疾控发〔2006〕18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卫生部、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国科学院5部委确定在全国开展实验室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封存与处理工作以来,各地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登记和脊灰野病毒封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封存全球行动计划(第二版)》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对我国前期封存工作的评估意见,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部决定于今年5~8月份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生物医学实验室脊灰病毒…  相似文献   

6.
1 实验室使用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上有限制 ;2 人员要有抗脊灰病毒的免疫力 ;3 良好的实验室操作技能 ;4 去污染和感染性材料的处理 ;5 毒株的保存、提取和分离的安全性 ;6 生物安全柜、高压锅、离心机和冰柜的维护 ;7 研究中严格限制使用脊灰野病毒 (WPV) ;8 实验室中保存 1份WPV的清单 ;9 WPV要存放在安全的冰柜中 ,得到主任的同意后才能打开 ;10 实验室如不希望保存WPV ,要将其运送至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参比实验室 ;通过高压或焚化销毁并记录在案。全球脊髓灰质炎实验室建议(2003年)——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使用限制@许文波$中…  相似文献   

7.
泸州市自1992年以来,未发现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引起病例,但时常在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粪便标本中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现对1996-2004年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的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VAPP)病例发生情况描述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AFP病例流行病学资源来源于泸州市AFP病例监测系统个案调查表、随访表: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来源于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的报告。1·2VAPP诊断标准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卫生部颁布的《脊灰诊断标…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1991~2000年AFP病例及接触者病毒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在全省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 ( AFP)病例监测系统并开展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学监测工作 ,证实湖南省实现无脊灰目标。 方法 收集全省 15岁以下 AFP病例及其接触者粪便标本 ,采用 WHO规定方法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 ,脊灰阳性毒株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 结果  10年共检测 AFP病例粪便标本 14 0 4例 ( 2 760份 ) ,接触者粪便标本 2 16例 ,病毒分离阳性的 4 5 9例 ,其中脊灰 I型野病毒 7例 ,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 92例 ,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与肠道病毒混合 10例 ,非脊灰肠道病毒 3 5 0例 ,自 1993年 7月以后未再检出脊灰野病毒。 结论 监测结果表明我省实施的消灭脊灰策略效果显著 ,已成功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按期实现了区域无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监测进程中,脊灰实验室网络继续提供病毒学资料起着关键的作用。2004年1月~2005年6月,实验室网络检测到22个国家有脊灰野病毒病例。从脊灰病毒VP1区序列得到的基因特征,对于追踪病毒传播链很重要。网络实验室还证实了由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引起的爆发,如中国2004年(Ⅰ型),马达加斯加2005年(Ⅱ型和Ⅲ型)和印度尼西亚2005年(Ⅰ型)。网络实验室在几个以前无脊灰的国家检测到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VDPV传播,说明这些国家在维持脊灰疫苗的高接种率上出现了失误,要强调此结果的危险性。2004年网络实验室分析了大…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发现脊髓灰质炎Ⅰ型野病毒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在全国已经连续 5年多未发现脊髓灰质炎 (脊灰 )本土野病毒病例以后 ,1999年 10月在青海省卫生防疫站送检的脊灰毒株中 ,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国家脊灰实验室检定 ,发现了脊灰Ⅰ型野病毒。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证明 ,该毒株不同于我国1994年以前流行的野病毒 ,也不同于青海省以往(1993年 )流行的野病毒。资料证实 ,此株野病毒的发现 ,并非是由于 1994年以来我国监测系统不敏感 ,以致对境内循环的病毒漏检所致。众所周知 ,自1994年以来 ,我国每年约报告 50 0 0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 ,每年约有 1万份以上的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  相似文献   

11.
<正>中疾控疫发[2010]222号近期,塔吉克斯坦发生输入性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脊灰流行。截至2010年6月1日,共报告实验室确诊脊灰野病毒病例152例。俄罗斯也发现了从塔吉克斯坦输入的病例。塔吉克斯坦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我国维持无脊灰工作的压力进一步增加。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病毒学监测数据证实广西实现无脊灰野病毒循环。方法:对1996-2000年广西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的实验室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8年省脊灰实验室经WHO和卫生部认可成为合格实验室;1997年以来AFP病毒学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1996-2000年共从115例AFP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经分离鉴定全部是疫苗相关株,没有野病毒。结论:广西实现了无脊灰野病毒循环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湖南省2001~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病毒学监测情况,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收集<15岁AFP病例粪便标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方法进行肠道病毒(EV)分离与鉴定,脊灰病毒阳性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结果5年共检测1 103例AFP病例粪便标本(2 185份),EV分离阳性27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分离到疫苗相关脊灰病毒112例,疫苗变异脊灰病毒6例,疫苗相关脊灰病毒与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混合4例,NPEV 154例。结论湖南省2001~2005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维持了无脊灰状态。但监测发现疫苗变异脊灰病毒6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可能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循环和爆发。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 1995年起已连续 8年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例报告 ,但周边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 ,为及时发现可能输入的脊灰野病毒 ,指导无脊灰后的监测工作 ,对脊灰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99~ 2 0 0 1的共检测了 2 86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粪便标本 ,从中分离到肠道病毒37株 ,其中脊灰病毒 11株 ,经确认均为脊灰疫苗株病毒 ,未发现本土和输入的脊灰野病毒。要维持无脊灰状态 ,必须保证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及时性、敏感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的监测与实验室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已越来越接近于最后阶段,但是脊灰监测工作必须继续开展,直至全球消灭脊灰野病毒为止。因为临床诊断很难鉴别脊灰野病毒或疫苗病毒,实验室诊断工作在今后更显得重要。肠道病毒分为脊灰病毒、柯萨奇(Coxsackie)病毒A群和B群(Cox.A、Cox.B)、埃柯(ECHO)病毒、肠道病毒(EV)。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有60多种血清型,其中半数以上为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中无菌性脑膜炎或脑炎的病因,有时也可成为临床上很难与脊灰鉴别的类似脊灰样麻痹的病因(1)。以下以手足口病为例…  相似文献   

16.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下称脊灰)即将进入证实阶段,我国已连续三年未分离出脊灰野病毒,在这期间探讨影响AFP病例病毒分离敏感性的因素,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监测质量,为证实消灭脊灰提供确实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2~1998年福建省AFP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和省脊灰实验室病毒分离鉴定结果。1.2 标本采集 采用统一的标签、送检申请表和采样瓶,由基层防疫站按要求采集、送检。1.3 病毒分离鉴定方法 按世界卫生组织《脊灰病毒检验手册》的方法进行。采用国家实验室提供的…  相似文献   

17.
全球今后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技术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198 5年 ,泛美卫生组织 (PAHO )首先提出到1990年在世界卫生组织 (WHO)美洲区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野病毒的目标。 1991年 9月 ,秘鲁报告了美洲区最后 1例本土脊灰病例。 1994年 8月经过国际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证实 ,正式宣布美洲区实现无脊灰目标。 1995年 2月 16~ 17日 ,WHO在总部召开了全球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第 1次会议 ,标志着全球消灭脊灰已逐步进入证实阶段。现将全球今后消灭脊灰的主要技术问题与展望概述如下。1 加速目前脊灰野病毒流行地区的工作进程目前 ,脊灰野病毒流行主要集中在 3个地区 :南亚、西非和非洲中部…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泸州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泸州市自1992年以后未发现本土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2 0 0 0实现了无脊灰目标。今后消灭脊灰工作的任务就是维持无脊灰状态直到全球消灭脊灰。而维持无脊灰状态的两大策略除保持高水平脊灰疫苗(OPV)免疫接种率外,敏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是另一重要手段。泸州市1997- 2 0 0 2年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但从中也发现不少问题,现对2 0 0 2年泸州市AFP病例监测系统现状做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7个县区报告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含“零”病例报告表。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检验报告。1…  相似文献   

19.
自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行动以来,消灭脊灰工作全面协同推进并卓有成效,近几年进一步快速进展。2017年全球脊灰野病毒病例数和流行国家数达到历史最低;从全球形势看,脊灰终将消灭。本文回顾了脊灰的历史、消灭脊灰策略与进程,讨论了不同种类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和消灭脊灰的挑战与思考。实现消灭脊灰目标尚剩"一公里",既需要有敏感的监测、妥善的脊灰病毒封存和疫苗中长期使用规划,也需有疫情应对能力和充足的脊灰灭活疫苗供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述四川省1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方法按照相关要求,对疫情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测、病毒传播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结果 2014-06,四川省发现1例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事件发生后,四川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了多项应急处置措施,成功控制疫情,未再发现新发病例。结论通过本次事件的应对证明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本次事件也暴露出了四川省在维持无脊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