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济平,字史垣,广东省大埔县人,1906年生。曾读于上海大夏大学文学系。后自感在文学上难有成就,遂移其志于医学。初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受课,因成绩优异,为当时兼任该校温病教师之上海中医大学校长谢利恒先生  相似文献   

2.
全国名老中医吴少怀 ,字元鼎 ,祖籍浙江省杭州市 ,1895年出生于济南 ,1970年溘逝于济南 ,享年 75岁。1 一代名医吴少怀老先生 ,出生于官宦之家 ,祖父为晚清时期山东省知县。父亲 2 3岁病逝 ,吴少怀先生即随母亲寡居。由于母亲昼夜操劳而辛苦抚育子女的成长 ,终因体弱多病而积劳成疾抱病不起 ,吴老日夜陪护在母亲身边。此刻在吴老幼小的心灵中萌生了研习医学的决心。吴老自幼聪颖好学 ,孰识私塾 ,精于文学 ,随着岁月的流逝 ,母亲的病逝 ,吴老则立誓习医 ,18岁就读于济南市大同医院 ,拜管行书院长为师。学医 6年 ,深得管院长的器重。学业期满…  相似文献   

3.
陈慧贞 《新中医》1994,26(10):5-6
名老中医张阶平治疗精神异常症经验陈慧贞张阶平是我省名老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创始人之一。张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60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于内科杂病。兹介绍张老自拟验方“珠母补益方”治疗精神异常病症经验如下。珠母补益方组成:珍...  相似文献   

4.
药学家事略     
刘文泰刘文泰为明弘治年间太医院判,奉命编篡《本草品汇精要》,于1505年完稿。稿成时,适逢当时皇上逝世,所以稿存内府未刊行,一直到1700年这部书稿才被发现。由清太医院吏目王道纯等重行绘录药图,续集10卷,增477种,全书42卷,序目1卷,分36册,收药1815种。直到1937年才由涵芬校出版。每药标明: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性、气、臭、主、行、助、反、制、治、合、禁、伐、忌、解、雁24则,分别叙述每一药的异名、产地、采集、色味、制法、禁忌、真伪等,皆分行标出,要言不繁,很醒目。虽未刊行,但在国家药典中  相似文献   

5.
药学家事略     
葛洪葛洪(281~341)东晋著名道家和医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又号葛仙公(翁),晋丹阳句容县(今江苏句容)人。著有《抱朴子、内外篇》。晚年曾隐居广东罗浮山从事采药炼丹和治病,这使他有机会了解民间疾苦以及乡民在患病过程中所急需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等。其炼丹术对化学和制药化学的发展均有较大影响,著有《肘后备急方》六卷,《金匮药方》一百卷。前者为单方、验方汇集,表现了不泥古,敢创新的进取精神,具有封建社会的人道主义和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后者记载了传染病学如沙虱病的成就,寄生虫病学(如羌虫病)  相似文献   

6.
药学家事略     
丁甘仁丁甘仁(1865~1926)现代医家。名泽周,江苏武进孟河人。行医于苏州,后迁上海,声誉大著,犹虚心勤学。1916年在上海创办中医专门学校、女子中医专校、沪南北广益中医院,遂开中医办学之先河。著有《药性辑要》、《脉学辑要》、《丁甘仁医案》、《喉痧证治概要》、《丸散膏丹国药配制法》  相似文献   

7.
曹沧洲,名元恒,字智涵,晚号兰叟,又号兰雪老人,世籍江苏苏州,生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殁于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寿龄83岁。曹沧洲居姑苏阊门西街,世传内外科。他的祖父曹云洲,父亲曹承洲,精理内科方脉,兼治外科痈疽等症,众口称誉,医德冠吴中。至沧洲医名益隆,医道大行,居心仁厚,对贫病则给药送诊,远近求治者,门庭若市,日逾百人。曹沧洲治病有卓识。1907年,光绪皇帝因病笃征召名医会诊,当时有苏州的曹沧洲与青浦的陈莲舫同时被召入京为清帝治病,一时名重清宫。翌年因老弱有  相似文献   

8.
任步青先生一名述然,又字蔼云,生于前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殁于1956年11月,计享年68岁。先生祖居扬州市西郊(西湖乡任庄),其家世代业医,至先生,已有十代。年甫弱冠,即随父(任若然先生)迁至扬州市北小街开业。当时,若然先生业务鼎盛,胆识过人,时人皆呼为“任大胆”。步青先生自幼天资聪颖,读书善记忆;稍长,即学医,由于家学渊源,造诣颇深。光绪33年(公元  相似文献   

9.
药学家事略     
苏颂苏颂(1020~1101)宋医药学家,校书家。祖籍北方,出生于泉州同安。好学而渊博,凡经史百家无所不通。庆历二年(1042)举进士,皇祐五年(1053)任大理寺丞,后迁集贤校理,编修医书。嘉祐二年(1057)参与《嘉祐本草》的编辑,次年奉令主编《本草图经》(亦称图经本草)。参加此书编写的人有,陈检、朱有章、秦宗古、张洞、掌禹锡、林亿、高保衡等。由政府下令全国各郡县,供上所产药材及图形,并令注明开花结实,收采季节,以及功用等;凡进口的国外药物,则询问收税机关和商人,辨清来源,选出样品,送往京都,最后由苏颂编成,名为《本草图经》,成书于1061年。原书已佚,图形及文字说明均存于《证类本草》之中。  相似文献   

10.
药学家事略     
叶桂叶桂(1667~1746)清代医家。宇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世医出身,年轻时开始学医,除继家学外,先后拜师十七人,长于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在温病学上有突出成就,诊治内科杂病,能师古而不泥古,并能采纳经验良方。叶桂毕生忙于诊务,无暇亲笔著述,所传《临证  相似文献   

11.
承淡安先生,江苏江阴华墅人,家世业医,先生幼年即随父乃盈公习针灸、外科及幼科。后又从瞿简庄先生习内科,家境素寒,苦学不倦。先生认为针灸之功效,既广且捷,针灸之施用,亦便亦廉,易于普及,宜于大众,允为利民之国粹,实有推行之必要,因慨“针灸疗法倡导乏人”,乃毅然以振兴绝学发扬针灸为己任。于1930年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于无锡,复于1932年东渡扶桑,求学于日本东京高等针灸学校以宏经验,1933年毕业回国,乃于针灸学研究社之外,又创办中国针灸专科学校,广培人材,为复兴针灸打下基础。抗战军兴,无锡校址毁于日寇,先生西上成都,1938年于成都创办中国针灸讲习所,兼成都国医学校教授。十余年中,处于反动政权统治之下,备受摧残,独力支撑,不为世重,艰辛血泪,固非言语所能罄述,而斯时病魔即因而侵入  相似文献   

12.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江苏省人民代表,江苏省中医学校校长、江苏中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因长期患心脏病,于7月10日下午11时半,病殉于苏州寓所,享年59岁。现由管文蔚、俞铭璜、叶胥朝、盛立、陈祖荫、叶橘泉、邹云翔、由崑、洪波、凡一、梁柏浩、谢孝思、马崇懦、余志华、黄一峯、陈明善、洪亨利、马友常、邱茂良、承为奋等20人,组成治丧委员会。于7月26日在苏州市举行追悼大会,8月4日移灵苏州灵岩五龙公墓安葬。  相似文献   

13.
药学家事略     
陈士铎陈士铎清康熙时人,字敬之,别号远公,又号朱号子,山阴人。著述有《辨证录》、《石室秘箓》、《洞天奥旨》、《本草新编》等书。《本草新编》是讨论药物的临床应用、配伍等为主要内容,以问答形式编写的。是作者的心得、体会与看法。回答问题详尽而透彻,是一部值得重视的本草书。本书指出某些药物为了缩小体积,可制成煎膏。又说于“饭上蒸”可以补救铁锅接触药物的弊病。这些都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事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史书无传,本文考证认为张仲景约生于公无160年,卒于公元318年前后,终年58岁左右。他少时从文,听何颙之建议而改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学成后正确诊断了王仲宣的麻风病,并指出其预后。因伤于伤寒热病侵夺病家性命及世人不留心医药,于公元205年至217年间,以十二年之努力研究伤寒,并著成《伤寒杂病论》。公元217年举为孝廉,后任长沙太守,开设过坐堂门诊,不久逝世于任上。  相似文献   

15.
药学家事略     
罗天益元代医家,字谦甫,元、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东垣弟子,潜心苦学,寒暑不倦,居东垣门下十余年,尽得其妙。曾官太医院判,并在军中承应多年,时人多以“罗太医”称之。继承了李杲的理论,并集录诸家之说,结合自己的经验,撰有《卫生宝鉴》及《内经类编》、《药图象》、《经验方》等书。《药象图》一书已佚,丹波元胤《医籍考》仅于罗氏经验方下存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也无此书编目,说明本书已佚。不过在《卫生宝鉴》中,卷1—3为“药误永鉴”,卷4—20为“名方类集”,卷21为“药类法象”,卷21—24为“医验纪述”。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我们顶住“四人帮”的干扰,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对有丰富学术经验或专科特长的老中医基本上安排了继承人,并且组织部分中年中医、西学中的高年资医生帮助他们整理临床经验资料。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伊尹传说为商汤的宰相,并精于烹调,因烹调而知道药性。所以皇甫谧《甲乙经序》记载他精于本草药性,并创制汤液,为最早记载的汤剂。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郡涅阳人(据范行准考证为南阳襄乡即今湖北枣阳人)。据考证曾于灵帝(公元168~188)时举孝廉,建安中(196~219)官至长沙太守。张氏博通群书,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伤寒卒病论》就是他结合《素问》、《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书,以及自己的临床经验而写成的。他用药十分严谨,《伤寒论》号称397法113方,  相似文献   

18.
楼英是明初的医学家,他所著的《医学纲目》一书,明清以来,为不少医家所传习,起了一定的作用。使我们感到惋惜的,是他的事跡流传下来的较少。《医部全录》的医术名流列传引《绍兴府志》记载楼英的生平,仅寥寥数语,实过于简略。所幸楼英的故乡在今浙江省肖山县楼家塔村,他的后裔还有习医的。经过访问井搜集了县志和宗谱行录等资料,对于楼英生平的了解,就获得了较为全面的轮廓。  相似文献   

19.
王焘唐代医家。在弘文馆(国家图书馆)任职廿年。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7年)编成一部医学巨著,共40卷,载方六千余条。当时因出守大宁(今山西隰县治),故以《外台秘要》为书名,收集了唐以前医药文献资料及民间验方,为我国现存唐以前医学大成书之一。他治学严谨,忠实原著,并注明文献来源,广采博收,许多失传的医方在他的著作中被保存下来,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龚庆宣南北朝时期宋齐间外科学家和药学家,生平籍贯不详。编纂《刘涓子鬼遗方》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学专著。汇集和总结了公元5世纪前中医诊治外科疾患的丰富经验。对外伤、痈疽、疮疖等外科疾患的证治都有可贵的记述,如记述多种具有杀菌和消毒作用的药物,对中药外用剂型记述甚详,特别是对软膏的应用有重要的发展和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