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晶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9):364-36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加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首次发病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加高压氧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疔前和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SAS值和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意义。ADL评分和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加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焦虑心理,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康复治疗的信心,预防复发,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钟涛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4):121-122
1).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 肢体康复训练与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焦虑心理,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疗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功能恢复(Rankin)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结果:经康复训练后康复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实施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和ADL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加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晶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5):364-36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加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首次发病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加高压氧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SAS值和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有显著性意义.ADL评分和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 ),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加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焦虑心理,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康复治疗的信心,预防复发,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护理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干预,评定治疗干预前后各组患者的心理焦虑程度,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s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牛家兰 《安徽医学》2010,31(3):278-27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活动及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治疗1-2周,对照组进行自我功能锻炼,康复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分别于入院及4周时采用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肢体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情况。结果训练后4周时两组患者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患者肢体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恢复明显。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活动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康复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改善脑微循环、保护脑细胞、治疗并发症及康复训练,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治疗,3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进行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ADL。结果康复组ADL量表有显著性改善(x2=4.16,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首次发病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加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SAS值和MESSS评分均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焦虑心理,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康复治疗的信心,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当归芍药散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后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定疗效,使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价运动功能,使用改良Barthel(MBI)评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emiplegia,ACIH)的疗效情况.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4例ACI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配合施以患侧肢体电针疗法,观察组配合双侧肢体电针疗法;比较两组卒中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1个疗程后,观察组NDS评分、ADL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2.8%,显著高于对照组76.2%(P<0.05).结论 与传统患侧肢体电针疗法相比,采用双侧肢体电针疗法可显著改善ACIH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MOTOmed运动系统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和生活能力提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 6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OTOmed letto2和viva 2运动系统进行肢体重复性运动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FMA)量表、 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改良痉挛评定量表(Asworth)、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经8周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 93.33%,对照组70.97%,2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FMA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Asworth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2组治疗后Asworth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和P<0.01),且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MOTOmed运动系统对脑梗死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抑郁症状的改善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肌电触发生物反馈治疗对脑梗死早期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653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n=257)和治疗组(n=396)。2组患者均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其中治疗组又分为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n=275)及肌电触发电刺激反馈(MTB)治疗(n=121)2个亚组,于病情稳定48 h后进行瘫痪肢体生物反馈治疗。所有病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及治疗结束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患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前NIHSS、FMA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中2亚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与NMES组比较,MTB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有提高(P<0.05)。结论: 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瘫痪肢体进行早期生物反馈训练康复治疗能促进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中MTB疗法疗效优于NMES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刺激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电刺激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AD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对提高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和ADL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成,康复组39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病情稳定后予综合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电疗、皮肤刺激。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废用综合症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降低患者依赖程度,提高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35天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NIHSS、FMA及ADL。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FMA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影响。②方法 对 90例脑梗死病人进行ADL评价 ,并对其中 4 5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4周后再次评价ADL。③结果 康复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t=4 .181,P <0 .0 1)。④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脑梗死病人ADL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治疗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时间,观察治疗后Fugl-Meyer值与Barthel指数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3个月后,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患者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与晚期对照组相比较,早期治疗组疗效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徐磊  华启海  阎兴洲  江勇  王敏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745-1747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为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中风偏瘫患者53例,所有病例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急诊内科的住院患者。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8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计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治疗后采用运动功能(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简称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选择统计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结果 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的FMA评分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MA评分和ADL评分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灸、康复训练均对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针灸结合康复训练较单纯的康复训练更有效,能更好地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9.
赵玉娟 《重庆医学》2015,(9):1226-122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急性脑梗死诊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疗程为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7.59±4.46)分,ADL评分为(63.44±9.35)分;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4.34±6.17)分,ADL评分为(54.46±9.06)分。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2个月后,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为44.64%,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的基本痊愈率为23.21%,总有效率为64.29%。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可进一步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