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方法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近年来先心病诊断的重要进展之一。胎儿心脏的超声征像与出生后的表现不尽相同。胎儿先心病的超声诊断标准除少数病种外大致与新生儿者相似。临床报道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的先心病有空间隔缺损、房室隔缺损、单心室、爱勃斯坦畸形、左心发育不良、右心发育不良、四联症及其他复杂心脏畸形,均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容易遗漏或误诊的有房间隔缺损,小型室间隔缺损、动脉瓣狭窄及主动脉缩窄等。经腹壁检查胎儿心脏可自孕期16~18周开始,经阴道检查可提早至孕期12周。伴有先心病高危因素的孕妇为主要的检查对象。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技术对新生儿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铭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5):406-407,I0001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手术年龄越来越小,对于某些先心病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在新生儿期手术治疗的效果远比新生儿期后手术治疗效果要好。新生儿先心病外科手术要求术前精确地显示心脏畸形的形态,这就对新生儿心脏影像诊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超声心动图是新生儿心脏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能很好地显示心内结构异常,但对于心外大血管异常和复杂性先心病有时还需要其他影像检查方法作为补充。心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电子束CT和磁共振检查都能补充超声心动图的不足,但前3种检查方法患儿均需接受较大量…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方法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近年来先心病诊断的重要进展之一。胎儿心脏的超声征像与出生后的表现不尽相同。胎儿先心病的超声诊断标准除少数病种外大致与新生儿者相似。临床报道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的先心病有室间隔缺损、房室隔缺损、单心室、爱毂斯坦畸形、左心发育不良、右心发育不良、四联症及其他复杂心脏畸形,均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容易遗漏或误诊的有房间隔缺损,小型室间隔缺  相似文献   

4.
超声心动图具有无创伤性,使用简便、并且可以进行重复检查。超声心动图能以自然显像形式来显示心脏和记录心脏结构的运动。一般它可以从两个方面协助诊断先心病,一是直接检出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异常,另外可以通过间接发现某些先心病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所引起的心脏大小,结构和活动的异常。常用的有M型超声心动图和二维超声心动图,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极高的灵敏度检测心脏动作。二维超声心动图能在每秒钟提供30多幅心脏切面图,实时观察心脏的结构和活动,对识别心内结构及其毗邻关系更为优越。近年来由于声学造影的广泛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心脏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的资料,对右向左分  相似文献   

5.
超声心动图在儿科急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非侵入性心脏检查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超声心动图经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已由M 型、二维超声心动图(2-DE),二维多普勒实时超声心动图发展到80年代创制的彩色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DCFI),加上对比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可做到定位、定时、定量地了解心脏精确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及左右心功能等方面的资料。由于这种技术具有非创伤性,安全、简便、准确、可在床侧进行并重复使用等优点,故在儿科急症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一项重要的监测手段,其主要功用有以下两个方面。监测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超声心动图可在床侧对危重患儿进行心功能和血  相似文献   

6.
儿童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我国儿童心血管专业在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对过去一年我国儿童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1先天性心脏(先心病)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诊断设备的进步,复杂先心病的诊断更加精确,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更好的证据。超声心动图是先心病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儿童二维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已趋于成熟,在诊断上更加精确。何怡华等[1]  相似文献   

7.
超声心动图是唯一可见心内结构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近来实时双维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可提供有关心脏、大血管结构及其空间关系有意义的资料,为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复杂畸形的诊断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就M型和实时双维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大血管复杂畸形(紫绀型)的诊断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胎儿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随着心脏超声诊断技术如M 型超声心动图、两维实时显像超声、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以及多普勒超声在孕期检查中的广泛应用,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日益提高,其中胎儿心律失常(以下简称FT)的发生率目前达0.4~0.6%FT 可导致胎儿心力衰竭、非免疫性胎儿水肿、胎儿窘迫、早产、死胎,增加了围产期死亡率。在FT 的治疗方面,自Klein最早用地高辛经胎盘给药起,7—8年来已积累了许多经胎盘给药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风湿性心脏炎心脏超声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风湿性心脏炎患儿心脏受累情况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本病的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2 2 8例风湿性心脏炎患儿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 ,比较两者诊断房室肥大的敏感性 ,观察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改变。结果 心电图异常者 1 66例 (73 .1 % ) ,以房室传导阻滞最多见 (67例 ,40 .4% ) ;治疗前 1 66例行心脏超声检查 ,1 62例 (97.6 % )显示不同程度的房室扩大 ,其中以左房大最多见 (1 0 4例 ,62 .7% ) ,1 66例患儿心脏瓣膜均有改变 ,主要表现为二尖瓣返流、增厚及狭窄和主动脉瓣返流 ,其中以二尖瓣返流最多见 (1 0 8例 ,65 .1 % ) ;超声诊断左房大、左室大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心电图 ;部分患儿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降低 ,舒张功能E/A <1 ;治疗后复查心脏超声二尖瓣返流、增厚可消失。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儿童风湿性心脏炎的诊断及治疗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心脏血管病(先心病),不仅能了解心脏的解剖结构、舒缩功能、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且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已为临床广泛应用。联合采用M型、二维型、声学造影和多普勒技术,更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近年来,超声心动图技术迅速发展,在诊断先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常见的儿种先心病诊断方法分别介绍如下。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发病率最高。但室间隔的胚胎发育、组织结构复杂;而且室间隔有一定弯曲度,任何一个超声平面不能观察到完整室间隔,必须采用不同部位,多个平面来检查。室间隔按不同胚胎发育来源分4区(图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小儿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合并心脏横纹肌瘤(cardiac rhabdomyoma,CRM)的临床特点。方法以2008年5月至2017年11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合并CRM的TSC患儿。在剑突下、心尖、胸骨旁及胸骨上窝等切面多方位、多角度对心脏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记录心脏肿瘤后重点观察肿瘤的位置、数量、形状、大小、活动及回声情况,进一步行头颅MRI、头颅CT、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确诊TSC。有手术指征的心脏肿瘤病例行肿瘤切除术,无手术指征的心脏肿瘤病例则通过超声随访观察。结果 34例临床确诊为TSC患儿中,首发临床症状为癫痫23例(68%)。首诊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CRM后确诊为TSC 11例(32%),其中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CRM 1例。34例TSC患儿中心脏肿瘤多发24例(71%),单发10例(29%),以左心室最多。随访21例患儿(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2个月)中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RM,8例CRM自发缩小或减少,2例CRM完全消退,4例变化不明显。结论癫痫发作为TSC患儿较为常见的首发症状,故此类患儿应常规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首诊如发现以左心室为主的多发高回声肿瘤应警惕TSC的存在,结合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ao YY  Han L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1):822-824
1961年,Baum等首次提出了心脏三维超声检查的概念。但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限制,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三维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3-DE)还仅限于科研阶段。近年来,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成像法研制成功,该系统采用矩阵探头、相控制约及高速度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具有实时三维成像和联机进行任意切割和观察心脏各解剖结构的能力,对于协助导管介入治疗有重要的意义…。该仪器已投入临床使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国内外一些学者也已经开始进行将三维超声检查应用于心脏介入治疗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超声心动图已成为初诊和反复随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重要方法。目前,大多数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是把探头放置在前胸壁上进行的。尽管能完成某些角度的探查,但主要还局限于前后轴方向(Z轴)。胸骨上超声检查具有使主动脉弓横段,右肺动脉和左房上下轴显像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婴幼儿和儿童的研究,目的是:(1)肯定胸骨上超声心动图作主动脉弓横段,右肺动脉和左房超声显像的价值;(2)建立测量标准和正常值;(3)评价各种先天  相似文献   

14.
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使以往仅依靠心导管术来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局面得到了较大改观,但随着对重症及复杂先心病的治疗进展,术前需内科提供更精确的生理及解剖畸形资料,由于超声检查本身的局限性,有不少病例仍需要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从而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儿童心室容量和心功能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超声心动图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技术,通过对心脏左、右心室三维重建可以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准确地测量心室容量和心功能,因此有着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前景。  相似文献   

16.
房间隔瘤(ASA)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畸形,既往认为它只能通过尸体解剖或心血管造影来证实,本文介绍了13例婴儿ASA的超声心动图改变,临床经过,及其形成和消退过程。病人和方法作者于1986~1987年对日本京都疑有心脏异常的265例婴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13例(4.9%)患有ASA,并定期进行胸部X线、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及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  相似文献   

17.
小儿心血管疾病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0~15万患有CHD的婴儿出生,部分严重、复杂的心血管畸形患儿如生后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将很快夭折。近年来CHD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较快,患儿预后明显改观。1.1 CHD的诊断 永存动脉干、三尖瓣闭锁、主动脉 左室隧道、主动脉缩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几种少见的CHD的诊断,除参考心电图、X线胸片等常规检查改变外,目前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已可进行初步诊断。有作者报道了上述各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认为最后确诊仍需做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1…  相似文献   

18.
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概述  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 ( 3 DE) 1974年由美国的Wood首先提出 ,1992年Pandian等首次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病的显像并取得成功。三维超声心动图自 80年代末传入我国以来 ,已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目前已在心脏形态结构及瓣膜疾病的诊断、心室容积及  相似文献   

19.
三维超声心动图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技术,通过对心脏左、右心室的三维重建可以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准确地测量心室容量和心功能,因此有着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研究室是中国较早开展儿童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单位之一。1977年开展儿童心脏超声诊断。1983年引进二维超声心动图仪(Varian3000),开展心脏二维超声诊断。1986年开展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检查。1996年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声学定量(AQ)技术在儿童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2000年,引进HP/Sonos5500超声心动图仪和Tom tec/Echoview三维工作站,在国内较早开展经胸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3DE)和多普勒组织显像(DTI)技术的应用研究,同期开展儿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诊断。2004年,引进Ph ilips/Sonos7500超声心动图仪,在国内率先开展实时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诊断技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2007年引进iE33超声心动图仪和Ph ilips/Q lab三维工作站,进一步开展实时动态三维超声诊断方案和三维定量等研究。2008年,引进GE便携式超声心动图仪,开展了大量的急诊和床旁的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价,同年引进GE/V ivid7超声心动图仪,对斑点追踪技术(STI)进行应用研究。心脏超声诊断研究室自建立至今,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