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侧裂池减压,术中对天幕裂孔疝患者行天幕切开脑疝复位术治疗急性重度颅脑外伤并侧裂区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31例急性重度颅脑伤并侧裂区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后,在显微镜下将侧裂池蛛网膜切开,冲洗引流,敞开侧裂池充分减压,对术前天幕裂孔疝患者行天幕切开并复位。结果 12个月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MRI+MRV检查:侧裂区水肿消退,侧裂区静脉回流畅顺。术后生存25例,生存率为80.6%,死亡6例,死亡率为19.4%;GOS评分:恢复良好19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侧裂池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能提高急性重度颅脑外伤并侧裂区损伤,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取样分析我院收治的6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以及中残率情况,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万春阳 《医学信息》2008,21(9):1703-1703
我科自2002年至2008年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2例,取得良好效果,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建华 《医学信息》2006,19(7):1223-1224
目的 探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额颞部重型颅脑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6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均采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以yasiarjia手术入路为基础,扩大手术切口)减压术。结果 36例病人,恢复良好25例(41.7%)中残。7例(19.4%)重残4例(11.1%)植物生存1例,死亡9例(25%)。结论 额颞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伤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standard large craniotomy)去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脑梗塞面积〉4cm)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开颅)和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在治疗前后对全部患者均进行GCS评分、头颅CT检查并测量脑梗塞灶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TCD监测脑血流情况。根据两组的治疗结果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后7d研究组较对照组的GCS评分、脑梗塞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血流明显改善。14d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研究组死亡率为3.33%,对照组为16.6%。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伴天幕裂孔疝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在治疗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方面的效果。方法对5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对于实验组患者,进行标准的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治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为36.0%,对照组为20.0%,在死亡率方面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为4.0%,对照组为16.0%,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也大大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为21.33%,对照组为42.76%。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能够明显提高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可以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推广使用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残死率仍较高,如何降低死亡率是神经外科医生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外文献报告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能够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且并发症少,尤其对难以控制颅内高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效果更加确切。自1999年2月到2002年6月,我科对2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男17例,女6例。年龄16~69岁,平均42.5  相似文献   

8.
姜浩斌   《医学信息》2018,(14):116-117
目的 观察颅脑重型损伤患者采用小脑幕切开术辅助下的大骨瓣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该院2017年1~12月入院的颅脑重型损伤患者80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小脑幕切开术辅助下的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颅脑损伤昏迷程度(GC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1周及4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小脑幕切开术配合大骨瓣减压术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更优的新型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天和术后7天的颅内压,并对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术前两组颅内压(ICP)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天和术后7天的IC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疗效(81.40%)明显高于对照组(58.14%)(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提高存活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比标准大骨瓣开颅(Standardlargecraniotomy)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与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的治疗效果。方法66例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随机分成研究组(标准大骨瓣开颅)和对照组(常规大骨瓣开颅),术后记录1、3、7d腰穿置管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值、脑脊液细胞数、头颅cT检查并测量脑水肿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TCD(transcranialdopplersystem)监测脑血管痉挛等指标,根据主要并发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3d研究组较对照组的颅内压、脑脊液细胞数、脑水肿范围和中线结构移位等指标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7d研究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接近正常。研究组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并天幕裂孔疝复位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天幕裂孔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雷明 《医学信息》2018,(7):89-91
目的 研究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我院52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穿刺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预后状况(GOS)分级及预后生活质量(HPLP-Ⅱ)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15% vs. 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54% vs. 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分级优于对照组,HPLP-Ⅱ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疝患者采取微创穿刺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康复状况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创伤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 (AQP-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经头部CT、MRI确诊的创伤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根据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n=72)、中型(n=70)、重型(n=58)三组,均行开颅大骨瓣术治疗,检测血清AQP-1水平,开颅手术过程中取患者血肿或挫裂伤灶周脑组织与部分相对正常的脑组织(即对照脑组织)检测AQP-1表达量,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测定脑水肿带面积和评估预后情况,分析AQP-1表达水平与脑水肿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三组血清AQP-1水平均以术后3d升高最显著,术后7d回落,组内手术时、术后3d、术后7d血清AQP-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脑组织早期AQP-1表达不明显,平均光密度(OD)值始终较低,呈阴性表达;与对照脑组织比较,三组颅脑损伤脑组织AQP-1表达显著提高(P<0.05),中型、重型患者均呈阳性表达.轻型、中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区域水肿带面积、格拉斯哥预后评价量表(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者血清AQP-1水平、脑组织AQP-1表达量与脑水肿程度均呈正相关(r =0.37,0.45,P<0.05),与GOS评分均呈负相关(r=-0.39,-0.40,P<0.05).结论 创伤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QP-1水平及脑组织中AQP-1中表达量均异常升高,且即使接受开颅手术治疗,血清AQP-1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与脑水肿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隋鸿媛 《医学信息》2018,(2):163-165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70例,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有效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整体护理后的研究组,FEV1、LVEF、6MWD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结论 整体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护理中,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助力,缓解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围手术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入的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患者88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各44例。常规护理组围手术期护理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围手术期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疾病认知、手术知识认知、手术治疗依从性,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前后不良情绪。结果 优质护理组护理满意度,疾病认知、手术知识认知、手术治疗依从性,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质护理组患者不良情绪轻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优质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的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疾病和手术认知,减轻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早期(发病后就诊时间<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PNS+rt-PA静脉溶栓治疗(PNS组)66例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65例.两组均常规治疗,PNS组中PNS注射液400 m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1次/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24 h和15d后的治疗效果,用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human cellular fibronectin,c-Fn),CT检测两组HT情况,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评价其神经功能.结果:溶栓后24 h,与溶栓前相比,两组MDA,MMP-9,c-Fn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SOD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NS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t=2.54,2.50,2.52,2.55,2.55,2.57,均P<0.05).治疗15d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MDA,SOD,MMP-9,c-Fn,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PNS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t=4.61,4.98,4.46,4.68,4.38,5.87,均P<0.01);CT检测显示PNS组患者出血性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15,P<0.05).结论:PNS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降低溶栓后出血转化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疗效,进一步分析联合治疗对TCD中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机理。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变化、TCD测量数据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得到改善,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为(10.62±4.56)分,低于对照组的(30.36±6.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peak和Vedv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Vpeak和Vedv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7%,高于对照组的8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够明显提高TCD椎-基底动脉收缩和舒张血流速度,可明显改善脑外伤后综合征瘀阻清窍证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丘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治疗与外科开颅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97~2009年住院经颅脑CT确诊的丘脑出血患者42例(观察组),应用YL-1型微创穿刺治疗,生存病例于治疗后半年随访,按生活能力分级进行预后评估;选2005~2009年经外科开颅手术治疗的丘脑出血患者45例(对照组),电话通知生存者来院随访,进行生活能力分级。对两组病例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病死率为7.1%,对照组的病死率为11.1%,P〉0.05。观察组的生活能力在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估为I~Ⅲ级者为81%,对照组为60.0%,特别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估为I级者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13.3%,P〈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与开颅手术相比对丘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但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外科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