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食管癌图形引导的放射治疗(IGRT)6个自由度摆位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引起摆位误差,影响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利用锥形束CT在线研究食管癌六个自由度的摆位误差,为临床提供数据.方法 采用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g uidedr adiotherapy,IGRT) 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3个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对食管癌患者146次治疗前摆位后、摆位误差调整后及治疗后获取348个CBCT信息,通过系统配有的匹配功能,获取的CBCT 图像与计划CT 图像相匹配,获取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将计划CT作为参考标准,治疗前摆位后的摆位误差呈近似正态分布,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U、V、W6个自由度分别为(0.85±3.56)mm、(1.82±4.00)mm、(-2.31±2.10)mm、(0.59±0.85)°、(0.29±1.30)°、(0.40±0.86)°.误差调整后再次CBCT,结果 显示摆位误差明显缩小 (P<0.05).结论 食管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在Y、Z方向上较为明显,个别患者还有较大的旋转误差,通过CBCT测量食管癌患者治疗前的摆位误差,并行6个自由度的在线调整误差,可明显减小平面误差和旋转误差,提高放疗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千伏级CBCT联合HexaPOD evo RT六自由度治疗床研究宫颈癌术后盆腔放疗摆位误差,推算CTV外放边界。方法 采用医科达AXESSETM直线加速器治疗宫颈癌术后患者17例。所有患者常规摆位后CBCT,治疗床在线校正后再次CBCT,治疗后再次CBCT,分别获得XVI。与计划CT图像配准后,即可获得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平移及旋转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及CTV外放边界。采用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CBCT校正前后均为304次,治疗后68次。所有患者分次间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经在线校正后均减小,校正前/后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2.42 mm/0.42 mm、3.55 mm/0.47 mm、3.26 mm/0.27 mm和1.24°/0.24°、0.70°/0.32°、0.57°/0.12°(P=0.036、0.000、0.000、0.002、0.000、0.004)。考虑分次内摆位误差影响,治疗床校正后CTV外扩边界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上分别为2.24、3.32、2.20 mm。结论 宫颈癌术后患者CBCT联合六维治疗床在线校正可明显减小6个方向分次间摆位误差,且能缩小CTV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3.
王艳阳  折虹  傅小龙  夏冰 《肿瘤防治研究》2010,37(12):1430-1432
目的 量化分析胸部肿瘤影像引导放疗剩余摆位误差,为制定合理的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外放边界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08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21例,1例患者自动退出,20例进入最终研究分析。每周行一次千伏锥形束CT(KVCBCT)引导分析。以2mm作为摆位误差是否在线校正的界值,分析在线校正前、后患者的摆位误差。结果 20例患者共获取225幅KVCBCT影像。采用KVCBCT引导放疗技术校正前,患者在前后(anterior posterior, AP)、 上下(superior inferior, SI)和左右(left right, LR)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4.6)mm、(0.5±4.5)mm和( 0.8±4.4)mm。根据van 等[5]提供的公式:2.5∑+0.7σ, CTV到PTV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12mm。采用KVCBCT在线引导放疗技术校正后,患者在LR、SI和AP三个方向上的剩余摆位误差分别为:(-0.2±1.3)mm、(0.1±1.3)mm和(0.3±1.3)mm,CTV到PTV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3mm。结论 采用KVCBCT在线引导放疗技术可以减少患者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确性、保证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六自由度床联合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在线纠正原发直肠癌患者摆位误差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疗科的17例原发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例,女3例;中位年龄65岁。回顾性分析CBCT和六自由度床联合CBCT在线校正患者摆位误差的差异。结果首次CBCT获得治疗床的3个平移方向X(左右)、Y(进出)和Z(升降)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6±0.25)cm、(0.13±0.40)cm和(-0.28±0.31)cm;3个旋转方向RX(旋转俯仰)、RY(滚动)和RZ(左右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62±1.15)°、(-0.19±0.99)°和(-0.34±0.84)°。六自由度床联合CBCT校正摆位后,X、Y和Z方向的残余误差分别为(0.01±0.09)cm、(-0.01±0.05)cm和(-0.03±0.08)cm,RX、RY和RZ方向的残余误差分别为(-0.16±0.40)°、(0.36±0.31)°和(-0.01±0.25)°。六自由度床联合CBCT校正前、后比较,平移方向(X、Y和Z方向)和旋转方向(RX、RY和RZ方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移方向中,Z方向误差值出现频率较高的范围为0.20~0.79 cm;旋转方向中,RX方向误差出现较大的频率范围为0.20°~2.99°;骨模式和灰度模配准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放疗进行,摆位误差中除Y方向外,X、Z、RX、RY和RZ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增大。结论六自由度床联合CBCT有助于减小原发直肠癌患者放疗的摆位误差,建议采用六自由度床在线校正原发直肠癌放疗的摆位误差,直肠癌患者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推荐骨模式配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 (CBCT)图像分析跟踪头颈部恶性肿瘤调强放疗分次治疗间和分次治疗内肿瘤中心误差情况,并以此误差探讨临床靶体积(CTV)外放边界大小.方法 51例头颈部肿瘤经图像引导调强放疗,其中治疗前CBCT引导464次,治疗后CBCT 126次.根据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匹配实现在线和离线分析得到位移偏差.按不同在线校正次数(15次、11~15次、5~10次)和3个方向偏差依照双模型参数计算CTV外扩边界大小.结果 464次摆位未校正的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偏差分别为0.37、-0.43、0.47 mm,CTV外扩边界分别为6.41、6.15、7.10 mm;校正后偏差分别为0.08、-0.03、0.03 mm,CTV外扩边界分别为1.78、1.80、1.97 mm.在线校正次数>15次,11~15次,5~10次者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外扩分别为3.8、3.8、4.0 mm,4.0、4.0、5.0 mm,5.4、5.2、6.1 mm.结论 利用CBCT引导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调强放疗可确定确切的CTV外扩边界大小,保证肿瘤区域得到准确剂量和减小正常组织受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lanning target volume margins of head and neck cancers treated by 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 (IGRT).Methods 464 sets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images before setup correction and 126 sets CBCT images after correction were obtained from 51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by IGRT in our department.The systematic and random errors were evaluated by either online or offline correction through registering the CBCT images to the planning CT.The data was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nline correction times.Results The isocenter shift were 0.37 mm±2.37 mm, -0.43 mm±2.30 mm and 0.47 mm±2.65 mm in right-left (RL), anterior-posterior (AP) and superior-inferior (SI)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before correction, and it reduced to 0.08 mm±0.68 mm, -0.03 mm±0.74 mm and 0.03 mm±0.80 mm when evaluated by 126 sets corrected CBCT images.The 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 margin from 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 before correction were:6.41 mm,6.15 mm and 7.10 mm based on two parameter model, and it reduced to 1.78 mm,1.80 mm and 1.97 mm after correction.The PTV margins were 3.8 mm,3.8 mm,4.0 mm;4.0 mm,4.0 mm,5.0 mm and 5.4 mm,5.2 mm,6.1 mm in RL, AP and SI respectively when online-correction times were more than 15 times, 11-15 times,5-10 times.Conclusions CBCT-based on online correction reduce the PTV margin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s treated by IGRT and ensure more precise dose delivery and less 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6.
锥形束CT测量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在线研究食管癌放疗时的摆位误差,计算CTV到PTV的外放边界(MPTV)。方法应用医科达Synergy系统对食管癌患者治疗11例148次,分别在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行CBCT扫描,共获取444个CBCT信息,通过系统配有的匹配功能,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取患者左右(X)、头脚(Y)和前后(Z)等3个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11例患者共行444次CBCT,首次摆位后CBCT扫描,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方向上分别为(-0.17±3.62)、(1.82±3.97)、(-2.34±2.10)mm,误差纠正后再次行CBCT,结果显示摆位误差明显缩小(P〈0.05)。与纠正后比较,治疗后摆位误差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前X、Y、Z轴上MPTV分别为8.49、9.09、5.67mm,纠正后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1.80、2.47、2.21mm。结论本组病例食管癌放疗时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X方向次之,Z方向最小;分次内误差在食管肿瘤治疗过程中变化明显,这在设计治疗计划时应予以考虑;通过CBCT获取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对其进行纠正,能显著降低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度,减小PTV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在线研究食管癌放疗时的摆位误差,计算CTV到PTV的外放边界(MPTV).方法 应用医科达Synergy系统对食管癌患者治疗11例148次,分别在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行CBCT扫描,共获取444个CBCT信息,通过系统配有的匹配功能,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取患者左右(X)、头脚(Y)和前后(Z)等3个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11例患者共行444次CBCT,首次摆位后CBCT扫描,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方向上分别为(-0.17±3.62)、(1.82±3.97)、(-2.34±2.10)mm,误差纠正后再次行CBCT,结果显示摆位误差明显缩小(P<0.05)。与纠正后比较,治疗后摆位误差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前X、Y、Z轴上MPTV分别为8.49、9.09、5.67mm,纠正后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1.80、2.47、2.21mm。结论本组病例食管癌放疗时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X方向次之,Z方向最小;分次内误差在食管肿瘤治疗过程中变化明显,这在设计治疗计划时应予以考虑;通过CBCT获取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对其进行纠正,能显著降低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度,减小PTV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CBCT)引导下宫颈癌IMRT中3种不同的配准方式和不同腹壁厚度、腹围对配准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理的配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6-01-2019-10-0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疗科放疗的宫颈癌患者215例,分别采用自动骨性配准(t+r)、灰度配准(t+r)和灰度配准(t)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盆腔肿瘤放疗分次间及分次内的摆位误差,计算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MPTV)。[方法]应用ELEKTA Synergy IGRT直线加速器系统治疗盆腔肿瘤24例,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分析分次间、分次内的摆位误差,计算MPTV。[结果]24例患者共行365次首次摆位后CBCT扫描,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方向上分别为(0.73±1.67)mm、(0.11±4.69)mm、(-1.77±2.60)mm,U、V、W方向上分别为(0.81°±1.11°、-0.01°±1.18°、0.39°±0.88°;纠正后摆位误差显著低于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P<0.05),治疗后摆位误差较纠正后显著增加(P<0.05);纠正前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4.93mm、12.63mm、7.06mm,纠正后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1.25mm、2.43mm、1.67mm。[结论]盆腔肿瘤放疗时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Z方向次之,X方向最小,旋转误差一般不超过3°;应用CBCT实施IGRT,可在线实时纠正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的精确度;应用CBCT引导放疗时,MPTV可缩小至所有方向均为3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 (KVCBCT)评价采用负压成型垫作体位固定和最终等中心标记法作定位的体部肿瘤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1年的223例体部肿瘤患者资料,这些患者在配有LAP可移动式激光定位系统的飞利浦 PQS CT或飞利浦 BrillianceCT Big Bore上采用负压成型垫体位固定和最终等中心标记法定位。CT图像通过网络传输给瓦里安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用来勾画靶区和设计计划。在治疗前使用瓦里安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行KVCBCT扫描和配准,得出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使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宫颈癌调强放疗中行仰卧位与俯卧位的两种固定方式时的摆位误差及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64例宫颈癌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2例,分别选取仰卧位和俯卧位方式固定。两组患者均行首次摆位、摆位误差纠正及治疗期间的CBCT扫描,将CBCT扫描图像与治疗计划CT图像自动匹配配准,分别得到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数据;同时通过TPS计算两组病例靶区的D95、Dmean、CI、HI以及危及器官小肠、膀胱、直肠、结肠、股骨头、盆骨、脊髓、乙状结肠分别在等剂量线包含的体积百分比下的剂量值大小。结果:仰卧位患者与俯卧位患者在X、Y、Z轴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2.55±1.21) mm,(2.13±1.12) mm]、[(4.01±1.16) mm,(2.44±1.57) mm]、[(3.46±1.43) mm,(2.89±1.21) mm]。俯卧位固定组X、Y、Z轴方向平均误差均小于仰卧位固定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靶区的D95、Dmean、CI、HI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股骨头、盆骨、脊髓、乙状结肠外,俯卧位固定组的危及器官小肠、膀胱、直肠、结肠在等剂量线包含的体积百分比下的剂量值明显小于仰卧位固定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与仰卧位固定相比,俯卧位固定可明显减少其摆位误差,以及在靶区受量归一一致的情况下,更好地保护了危及器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改进型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方式(A)与改进型腹板加热塑膜配合红外定位系统(optical positioning system,OPS)使用的固定技术(B)在直肠癌放疗中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探讨在直肠癌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A、B方法的直肠癌患者各16例,其中A为对照组,B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每周首次放疗前均行CBCT扫描,每组均采集160组数据,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激光灯对齐方式进行摆位再行CBCT扫描,实验组采用对准激光线后调整患者体位使OPS监控显示治疗中心在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腹背方向)方向误差在3 mm以内再行CBCT扫描。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X、Y、Z轴方向上的摆位线性误差分别为(2.20±1.04)mm、(2.63±1.24)mm、(2.10±1.17)mm和(1.87±0.95)mm、(2.09±1.01)mm、(1.89±0.89)mm。两种固定方式在Z(腹背方向)方向摆位误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X(左右方向)及Y(头脚方向)方向摆位误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使用改进型腹板加热塑膜配合OPS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放疗中左右及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对于提高直肠癌腹板摆位的精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用锥形束CT(CBCT)评价未手术宫颈癌患者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肿瘤临床靶区(CTV)内界值的移动度,以期为未手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肿瘤CTV-ITV扩界值(IM)的设定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未手术宫颈癌接受根治性IMRT的患者20例,比较CBCT与定位CT图像上肿瘤临床靶区的位移及形变情况。结果 20例宫颈癌患者140次CBCT图像上肿瘤临床靶区(CTV1-CBCT)相对于定位CT上CTV1形变体积为(33.56±22.52)cm3(范围:1.04~110.22 cm3),CTV1-CBCT相对于CTV1形变体积百分比为(10.19±6.32)%(范围:0.37%~32.01%)。患者140次CBCT扫描中,CTV1在宫体及宫旁前、宫体及宫旁后、宫颈前、宫颈后、宫体上、宫体偏侧、宫体对侧7个方位最大形变长度分别为(1.19±0.82)cm、(0.80±0.55)cm、(0.16±0.25)cm、(0.23±0.29)cm、(0.27±0.42)cm、(0.18±0.24)cm及(0.78±1.09)cm。<2 cm的肿瘤IM只能使85%的CBCT扫描次数实现CTV1-CBCT完全覆盖;95%以上的CBCT扫描中宫体形变大于宫颈形变;患者间肿瘤临床靶区运动度有个体差异。结论 应用CBCT获得三维方向不同大小IM和宫颈及宫体不同大小IM的靶区勾画策略并配合个体化的图像引导放疗策略可能是目前宫颈癌精确放疗较好的临床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利用四维锥形束CT(4D-CBCT)监测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为勾画食管癌合理的计划靶区(PTV)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医科达Axesse直线加速器机载4D-CBCT对16例食管癌患者精确放疗前行扫描,系统自动重建图像并与治疗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得患者在头脚(SI)、左右(LR)、前后(AP)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经过自动校正后,再次行4D CBCT扫描,并按照同样的匹配方式与计划CT进行配准,采集校正后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 16例患者共获166次扫描。校正前,4D-CBCT图像在SI、LR、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5.6±0.4)mm、(3.4±0.5)mm和(2.2±0.2)mm,经过校正后在SI、LR、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6±0.2)mm、(0.2±0.1)mm和(0.3±0.2)mm。摆位误差调整前在LR、SI、AP方向上临床靶区(CTV)到PTV外放边界分别为7.3mm、9.4mm和7.6mm,调整后分别为3.0mm、4.6mm和2.5mm。结论 利用4D-CBCT图像在治疗前进行误差校准,可以明显缩小摆位误差,更加准确地勾画食管癌PTV的范围,提高食管癌的放疗精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颈段、胸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MAT)和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的分次内误差,比较两种治疗技术在减少摆位误差方面的优劣。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接受VMAT与IMRT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各25例,所有患者分别在每次治疗摆位纠正前、摆位纠正后及治疗后行锥形束CT(CBCT)并与计划CT匹配,获取分次内误差,对两种治疗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MRT组在X(左右)、Y(头脚)、Z(腹背)3个轴方向的摆位纠正后误差分别为(0.63±0.47)mm、(0.84±0.35)mm、(0.67±0.41)mm,治疗后误差依次为(1.01±0.42)mm、(1.08±0.89)mm、(1.07±0.70)mm,治疗后误差高于纠正后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在X、Y、Z 3个轴方向的摆位纠正后误差分别为(0.62±0.50)mm、(0.78±0.40)mm、(0.72±0.54)mm,治疗后误差依次为(0.71±0.52)mm、(0.84±0.41)mm、(0.79±0.63)mm,治疗后误差略高于纠正后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每周获得的分次内误差,随着治疗周数的增多,两组各方向的平均误差均有所增加,且IMRT组数据高于VM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的治疗时间和加速器跳数为(2.85±0.73)min和589.00±63.00,均优于IMRT组的(8.14±1.06)min和792.00±8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放疗中,VMAT能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患者不舒适度,有效降低患者分次内误差,但放疗分次内误差仍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致癌基因E6(HPV16-E6-DNA)的病毒载量对预测宫颈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宫颈癌组织DNA,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DNA病毒载量,根据检测的HPV16-E6-DNA载量将患者分为低载量组(﹤106 copy/ng)与高载量组(≥106 copy/ng)。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对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特征,年龄、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显示,低载量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5.67%、89.32%和74.29%,高载量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9.09%、62.60%和51.37%,低载量组高于高载量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V16-E6-DNA病毒载量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HPV16-E6-DNA病毒载量与宫颈癌患者的远期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术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希美纳)对于老年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放射增敏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老年宫颈癌患者50例,FIGO分期为Ⅰb2-Ⅳ期,按是否应用放射增敏剂,分为试验组(放疗加甘氨双唑钠)和对照组(单纯放疗)。试验组患者放疗前使用甘氨双唑钠(希美纳)800 mg/m2,给药后 1 h内接受放疗,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两组放疗均为盆腔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加后装放疗。放疗前、外照射结束和放疗结束后1月,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完全缓解(CR)率高达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1年的总生存率(OS)均为100%,2年OS分别为:95.24%、92.31%,1年PFS分别为:96.29%、94.73%,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89.87%、73.08%,经Long-rank检验分析,其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甘氨双唑钠可提高老年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CR,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但2年的OS及PFS尚无差异,其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ORFIT全身泡沫体位固定架与负压真空气垫固定在前列腺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对22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ORFIT全身泡沫体位固定架进行调强放疗,另22例采用负压真空气垫固定进行调强放疗,分析比较ORFIT全身泡沫体位固定架与负压真空气垫固定的摆位误差。结果 ORFIT全身泡沫体位固定架组患者在LR、SI和AP方向及旋转角度的摆位误差,均明显小于负压真空气垫组(0.16±0.12 vs.0.23±0.11,t=-2.219,P=0.028;0.18±0.13 vs.0.19±0.12,t=-2.009,P=0.046;0.15±0.10 vs.0.25±0.12,t=-2.168,P=0.02;0.27±0.24 vs.0.38±0.31,t=-3.718,P=0.000);其中ORFIT全身泡沫体位固定架组患者在LR和SI方向上验证摆位误差小于±3 mm次数百分比与负压真空气垫组相似(87.88%vs.81.06%,χ2=2.33,P=0.13;89.39%vs.86.36%,χ2=0.87,P=0.35);但在AP方向上小于±3 mm次数百分比较负压真空气垫组明显增高(90.91%vs.78.03%,χ2=7.248,P=0.007)。结论对前列腺癌调强患者,ORFIT全身泡沫体位固定架技术较负压真空气垫固定可以更好减少摆位误差,特别是在AP方向上,提高放疗精确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是全球15 ~44岁女性中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的死亡人数约为265 653人,在中国,宫颈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仍较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HPV16是最常见的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16编码的E6和E7蛋白在HPV相关的肿瘤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HPV16 E6、E7基因的变异引起氨基酸变化可影响E6、E7蛋白与p53、pRb 的结合,进而与宿主细胞恶性转化相关.本文将对近年来HPV16 E6、E7变异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