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常霞 《妇幼护理》2022,2(6):1439-1442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后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疏导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9 月 所收诊的 60 例冠心病女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 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血压水平、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护理 前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并且观察 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 后,两组的血压水平均比护理前显著下降,并且观察组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估内容 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将个性化护理用于女性冠心病患者疾病护理中,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日常 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刘太霞 《妇幼护理》2023,3(1):18-20
目的 探究对于卵巢癌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的作用价值。方法 我院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10 月收治的 87 例卵巢癌 患者,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43 例)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44 例)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心 理弹性、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 CD-RISC 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 SAS 评分 及 SDS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73%)明显优于参 照组(81.40%)(P<0.05)。结论 卵巢癌应用心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弹性,改善生活质量,提 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周立娟 《妇幼护理》2021,1(2):353-355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19 年 5 月至 2019 年 10 月沛县人民医院的剖宫产手术产 妇 76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8 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舒适护理,7d 护理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产妇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中产妇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分数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用于剖宫产护 理中,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雷婷 《妇幼护理》2023,3(5):1087-1089
目的 探讨针对妊娠糖尿病孕妇采用饮食护理干预对其血糖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 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患者 92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4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饮食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血糖水平变化、负性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 组的生活质量、血糖水平变化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饮食护理干预对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具有积极作用,能提高生活质量、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提 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张红廷 《妇幼护理》2023,3(16):3836-3838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收治在本院的 150 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7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负性情绪(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后, 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改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罗彩梦 《妇幼护理》2022,2(12):2870-2872
目的 探讨基于行动研究法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基于行动研究法构建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事件 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行动研究法构建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心 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护 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李妹勤  康明艳  刘宁  杨洁美 《妇幼护理》2023,3(21):5259-5260
目的 探究综合运动训练联合焦点解决护理干预对中年肺癌化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3 月符合条件的 70 例中年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 常规护理加以综合运动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焦点解决护理干预。评估对比两组的依从性、焦虑抑郁情绪以 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服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戒烟戒酒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 两组的 SAS、SDS 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试验组 SAS、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运动训练联合焦点解决护理干预应用用户中年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中,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黄婉 《妇幼护理》2023,3(13):3128-3130
目的 分析全方位人文关怀护理用于产科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2 月期间本院产科接诊的产妇 94 名 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47 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全方位人 文关怀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负性情绪、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负性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 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科应用全方位人文关 怀护理,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在儿童青少年住院患者中,应用分级心理护理干预体系的临床有效机制。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儿童青少年 66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理;观察组采用分级心理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的情绪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 SCARED 评分 及 DSRSC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儿童青少年住院患者中,应用分级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其焦虑及抑郁情绪,提升生 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张静  韩雪  柴虹 《妇幼护理》2023,3(20):4961-4962
目的 探究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对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2 月我院收治是 103 例老年慢性疾病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51 例)和观察组(52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疾 病护理,观察组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生活质量的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抑郁、焦 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理、生理和精神方面的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情绪,提升患者的 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Cardiac dysfunction is often manifested as arrhythmia, with disruption of the normal periodicity and regularity of electromechanical activity. Cardiac arrhythmias, or abnormalities of cardiac rhythm, are associated with a diverse group of conditions, including congenital, metabolic, structural, physi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and infectious abnormalities. Dysarrhythmia may also be classified as primary because of endogenous electrical abnormalities, or secondary, because of exogenous influences such as ischemia or adrenergic stimuli. Clinical arrhythmia syndromes begin with a single asymptomatic abnormal complex that is benign, progressing to grouped, sustained complexes associated with worsened symptoms and outcome. Proper diagnosis of arrhythmia reflecting symptomology and outcome is essential in acute cardiac care.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