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冬辉  王键 《中医杂志》2012,53(17):1446-1448
地域特色鲜明的新安医学对中医学各个领域、临床各学科贡献突出,影响深远.论述了明清时期新安医家方广、汪机、叶桂及现代新安医家程门雪和王乐匋对温病学的贡献.深入挖掘新安医家在中医学各学科领域的贡献,更能体现新安医学的学术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程松厓是新安医派的重要医家,《松厓医径》是反映程氏学术思想的代表作。从重切脉"八纲"统领脉法、宗脏腑辨证辨病互补、悟仲景尽现处治活法3个方面,对程氏的学术思想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3.
新安医家汪昂成功之道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医为本的思想、普及型的著作特点、深厚的儒学功底和济世救人的高尚医德以及成功的商业出版活动,是促成新安医家汪昂在医学上取得成功的几个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明代御医、著名新安医家徐春甫的针灸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内经》为宗,“诸贤”羽翼,徐氏以《内经》为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发展;②经络养生,未病先防.徐氏首先提出“经络养生”的观点,主张通过调理经络与穴位来调理脏腑的功能;③治神为要,补泻为辅.徐春甫在针灸临床应用中,特别注重治神.正所...  相似文献   

5.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治肺多不离治咳。新安医学为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医家人数众多,名医辈出,诊治咳嗽各有特色。就几位新安医家论治咳嗽稍作探析。  相似文献   

6.
新安医家对方剂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安医家在方剂学方面的贡献进行初步探讨.新安医家的方荆学学术成就集中体现在:著述方荆学著作;开方剂方论之先河;建立科学方剂分类体系;精选效方,创立新方;编辑汤头歌诀,促进方剂教学等.  相似文献   

7.
新安医学渊源流长,医家辈出,仅北宋至清末以来的800多年间,古新安地区曾先后涌现800多位有史志记载的名医,留下800余部中医学著作,对祖国医学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出版的《新安名医考》、《中医人物词典》、《中医人名辞典》等多部中医人物专著,进行考证研究,发现部分新安医家的姓氏、名、字、里籍、生卒年代等信息引用,存在明显的错误及混乱现象。笔者依据有关资料,对一部分有确切旁证、可以纠正的史料,明确指出并补充说明;对一部分遗留错误史料,一时无确切资料补正,则指出不详,说明原由。避免转载时以讹传讹,为今后再版该类专著,介绍新安医家时提供佐证,为广大医史工作者研究引用时提供较为完整的史料。  相似文献   

8.
冯丽梅 《中医教育》2009,28(2):68-71
素养大致可理解为一个人在某方面所具备的基本修养,如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文学素养、艺术素养等等。这里选择我国的吴中与新安两大地域医学学派、医家为主体,对其综合素养作一考察。分为文化素养、医学素养、道德素养3个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9.
王茎 《江西中医药》1999,30(6):34-35
自东晋至清末,新安地区涌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家,特别是明清以来,名医辈出,学术经验各擅其长,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新安医家针灸著作选介如下。1 王国瑞与《针灸玉龙经》王国瑞,元代婺源县人,大约生活在元代中期(公元13世纪末~14世纪初)。王氏承家传医...  相似文献   

10.
“十大新安医家”汪机、徐春甫、孙一奎、吴岜、汪昂、叶桂、程钟龄、吴谦、郑宏纲、程文囿,均经历不凡、著述丰盛、理论与实践成就突出、学术创新活跃,文章从成长历程、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和著作等方面,对他们的医学成就和贡献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葛淑凡 《光明中医》2023,(17):3324-3326+3362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对人群睡眠质量的关怀以及睡眠障碍的治疗意义重大。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有独特优势,新安医家对于不寐的治疗多有心得。不寐为中医病名,亦有“不得卧、目不暝”等称谓。不寐病因包括阴阳不交、营卫失和、脏腑不和等,多责之心、肝、肾、脾。治疗不寐多从痰火,贵知其人虚实标本;不寐日久者,宜滋补肝肾,清火滋阴;内损不寐者,以理脾阴为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新安医家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归纳辨证论治特色,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十四五”教材《中医内科学》不寐病的病证标准,将《临证指南医案》《吴氏医验录全集》《程门雪医案》《杏轩医案》《名医类案》《孙文垣医案》《王仲奇医案》、《王任之医案》八部新安医籍中符合标准的纳入研究范围,构建方药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次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2.0对处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系统聚类、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166首处方共涉及中药222味,累计用药2030频次,高频中药以安神药、补虚药和平肝息风药为主;当最小支持度为10.3%,最小置信度为80.0%,得到二项关联组合46项,当最小支持度为20.6%,最小置信度为90%,得到三项关联组合29项;复杂网络核心处方为茯神、远志、酸枣仁、龙骨、夜交藤、牡蛎、珍珠母、磁石;系统聚类得到石决明、天麻、钩藤、牡丹皮、夏枯草、刺蒺藜等13组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出15个公因子。结论:新安医家认为不寐与心肝脾关系密切,治疗上多以养心安神、...  相似文献   

13.
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渊源流长,术精验丰,名医辈出,医著皇皇,专科悉备,建树博深。新安医家在治疗痛风上颇具特色,其治疗痛风主要按痛风的病机、部位以及病程新旧,同时兼顾个人体质来辨证施治,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吴澄以易学贯通医学,在其医学著作《不居集》中以八卦统括八种失血的病因,以六十四卦表征失血的兼证,展现了《周易》“简易”的思想;用八卦展现发热的不同症候,体现了《周易》“变易”的思想;以《河图》论说柴胡剂的五行用途,体现了《周易》“不易”的思想。《不居集》的医易思想为人们执简驭繁地诊疗失血证、热证、肝经血少等病证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安医家治疗痹证的含桑枝处方用药规律,为桑枝在痹证治疗中的运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构建的《新安医家痹病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并摘录含桑枝的处方,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22.0及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处方中的药物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功效分类、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及关联网络的统计分析。[结果]在纳入的35首处方中共涉及184味中药,出现频数位于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桑枝、当归、桂枝、秦艽、姜黄;药性主要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归经则以归肝、脾经为主;按功效分类,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祛风湿药、补虚药和发散风寒药;依据聚类分析结果选出了半夏-苍术、羌活-防风、秦艽-续断等10个可信度较高的药对;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物组合中置信度为100%的药对有28个;根据药物关联网络分析结果,得出治疗痹证的核心处方为桑枝、防己、杏仁、独活、陈皮、杜仲、续断、狗脊、天麻、生姜。[结论]新安医家运用桑枝配伍方剂治疗痹证,组方规律明确,核心药物组合对痹证的中医治疗及桑枝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代新安名医程六如,先以疡科名闻乡里,后兼擅内幼诸科。笔者以古籍文献梳理的角度,从医理医论、病证结合、临证疏方、刀针诸法等方面,对其外科医著进行研究探讨,认为程氏在中医外科诊治方面,医理精深、深求实学,慎思明辨、方脉精细,兼擅内外、功底扎实,更能凸显新安特色,对后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明清新安医家治疗瘟疫用药规律进行探讨,以期传承学术特色,指导临床。方法:检索查阅新安医籍中有关新安医家治疗瘟疫的文献资料,构建方药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次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2.0对处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系统聚类及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82首处方涉及中药137味,归18大类,其中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用药居多,高频药物为甘草、知母、麦冬、枳壳、黄芩、陈皮、生石膏等。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项关联组合30项,关联网络图显示柴胡、黄芩、枳壳、当归、生姜、甘草之间关系最密切。系统聚类共得到8组药物聚类组合。主成分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2个公因子。结论:新安医家对疫病的辨治颇有特色,宜补、宜散、宜降三法贯彻瘟疫治疗的始终,用药不可峻伐猛攻,固护元气为要,"治湿须用燥,治燥须用湿",干涩之象,治以甘润,湿浊之症,多用苦辛。  相似文献   

18.
摘要:由于徽州历代官员的倡导和徽州商人的扶持,新安理学在徽州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徽州地区众多儒生放弃科举转而从医,新安医家的从业理念、治学特点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体现出浓厚的理学色彩。  相似文献   

19.
明代新安医家汪机是新安医学的领军人物,其通过创立"营卫一气"论学说阐释了固本培元的重要理念。历史上汪机弟子众多,形成了以新安名医为主流团队的固本培元派,影响深远。而历史上还有一些医家虽与汪机没有直接的师承授受关系,但治学上却深受汪机学术影响而善于固本培元。本文介绍一批私淑固本培元派的新安医家。  相似文献   

20.
血证是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出血性疾患,可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太过、久病或热病等多种原因导致。究其病机,有实证及虚证的不同,一般初病多实,久病多虚;由实火所致者属实,由阴虚火旺、气虚不摄血甚至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证候的寒热虚实不同,则治法各异,应注意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