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日产SYBmax-F800血液自动分析仪对50例3次以上献血小板者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检测,与50例正常人检测作对照。结果显示两组血小板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是否可以作为评价IBD活动性的参考指标。方法选取IBD病例160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85例,克隆病(CD)75例;非IBD病例121例。摘录病例中的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结果UC和CD病例中的血小板计数均比非IBD病例高,而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比非IBD病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均与UC的炎症程度分级有相关关系,与CD的简易CD活性指数评分也有相关关系。结论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可作为评价IBD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0例肝硬化病人和4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4项参数,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明显下降,血小板压积(PCT)则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值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4.
妊高征患者血小板体积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琳 《职业与健康》2002,18(2):144-145
目的 探讨妊高征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及其与妊高征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SEACH20全自动五分类血球仪,分别测定妊高征68例、正常晚期妊娠40例、正常非孕对照组35例MPV、血小板计数(BPC)。结果 妊高征组MPV明显升高,BPC下降(P<0.01)。重症妊高征与轻、中度比较MPV明显升高,BPC下降(P<0.01)。结论 血小板功能与体积关系密切,MPV升高与妊高征病情轻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动态监测MPV、BPC的变化,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肝病患者(包括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癌、肝硬化)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2mL,采用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和MPV。结果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PLT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PV高于对照组,慢性肝炎组PLT稍低于对照组,MPV基本正常。结论通过监测PLT和MPV,对初步评价肝病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及患者出血倾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045-104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MPV)与阿司匹林抵抗(A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血小板聚集试验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32例、阿司匹林半抵抗组(ASR)66例、阿司匹林敏感组(AS)52例,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结果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方面,三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R组、ASR组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显著高于AS组(P<0.05);AR组的平均血小板体积>8.5 f L所占比例显著高于ASR组和AS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中血小板数量及体积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BC-3000型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体积(MPV)。结果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数量增多,体积变小,分布宽度缩小,血小板体积均一性强。结论 体积大的血小板功能较强,在聚集过程中比小的血小板更易被消耗,而使小血小板在外周血中数量相对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平均体积大小与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平均体积及临床上有无消化道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50例健康患儿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出现消化道症状的有27例,占54%;②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平均体积为(7.7±0.6),正常对照组为(8.0±0.5),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平均体积比正常对照组小;③27例出现消化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平均体积为(6.9±0.9),23例无消化道症状患儿的血小板平均体积为(7.8±0.5),有消化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平均体积比无消化道症状患儿的小。提示过敏性患儿血小板平均体积越小越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P<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平均体积越小越容易出现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平均体积可作为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治疗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4项参数的改变,间接评估肝脏受损情况,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方法:用Bayer 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各项参数,并对其中39例合并消化道出血者、89例未出血者和40例正常体检者血小板4项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PLT、MPV、PCT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0.005),PDW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5)。其中消化道出血组血小板各项均低于未出血组。结论:随着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PLT、MPV、PCT明显减低,PDW明显增高,故血小板4项参数的测定对肝病患者出血倾向及功能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春芹 《职业与健康》2004,20(3):107-108
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减少已为医学界公认,据文献报道,73%慢性活动性肝炎,67%未做脾切手术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数目<100×109/L,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下降最为明显.我们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2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小板(PLT)计数,平均体积(MPV)和分布宽度(PDW)参数测定,并与健康人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进行比较,分析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