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我们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30例 ,并进行了临床、实验室对照研究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并经 CT和 (或 ) MRI检查确诊 ,早期除外脑出血。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复方丹参组。治疗组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41~ 74岁 ,平均 6 2± 19岁 ;对照组男 15例 ,女 15例 ,年龄 42~ 76岁 ,平均 6 1± 2 1岁。2 4小时内用药治疗组 11例 ,对照组 9例 ;2 4~ 72小时用药治疗组 19例 ,对照组 2 1例。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开始用药时间均在发病后 72小时内 ,…  相似文献   

4.
5.
我科于2006年4月~10月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6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且具备以下条件:(1)发病时间不超过48h;(2)年龄<75岁;(3)头颅CT扫描除外颅内出血;(4)治疗前收缩压≤185mmHg,舒张压≤110mmHg;(5)无出血素质和出血性疾病;(6)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7)未用其他抗凝或溶栓药物;(8)瘫痪肢体肌力Ⅳ级以下;(9)血小板、凝血分析各项指标正常.入选6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6~74岁,平均67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5~73岁,平均65岁,既往史和伴发病评分,发病到治疗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降纤酶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 76例 ,应用降纤酶 ,首剂 10u ,第 2、3日各 5u连续静滴 3天 ,然后隔日 5u再用 2次 ,总量 30u ,并与 5 %低分子右旋糖酐 +维脑路通静滴 7~ 10d的 34例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研究 ,两组其余用药大致相同。治疗前后作神经功能评估 ,观察疗效及血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变化。结果 :降纤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后具有明显降低血纤维蛋白原、降低红细胞压积的作用 ,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治疗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对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 :降纤酶治疗脑梗死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降低致残率 ,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致残率和死亡率相当高,其病因、发病机制复杂,现有的治疗方法及药物种类繁多,为判断并选择出一种临床较为有效的药物,我科于1998年使用了中美合资烟台北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降纤酶(卫生部。国家脑防办进行全国大样本、多中心、双盲试验选定厂家产品)对住院急性脑梗死人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单盲研究,观察该药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病人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F平扫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梗塞者,无治疗禁忌症且发病时间都在~周之内。1.2分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进展性脑梗死指梗死发生24~72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仍不断进展,在3~5d达高峰,梗死进展增加了梗死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我科应用降纤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诊入院的急性脑梗死35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92例和对照组159例。观察组入院后根据血常规、凝血四项结果,给予降纤酶5-10U,同时配合应用其它改善脑功能的药物。对照组仪给予相同的改善脑功能的药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凝血四项和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头颅CT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脑梗死面积缩小,脑水肿程度减轻。凝血四项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根据凝血四项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给予不同剂量的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缩小梗死面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及预后,降低致残率,且米见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我院于1999-08~2003-05收治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29例应用降纤酶联合高压氧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降纤酶10U静滴,1次/d,连用3d,第4d改为降纤酶5U静滴,1次/d,再连用4d;对照组50例:复方丹参16ml静滴,1次/d,连用15d。治疗前后观察肝肾功能及纤维蛋白原,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率40%,总有效率7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降纤酶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复方丹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诊入院的急性脑梗死35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92例和对照组159例。观察组入院后根据血常规、凝血四项结果,给予降纤酶5~10U,同时配合应用其它改善脑功能的药物。对照组仅给予相同的改善脑功能的药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凝血四项和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头颅CT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脑梗死面积缩小,脑水肿程度减轻。凝血四项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根据凝血四项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给予不同剂量的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缩小梗死面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及预后,降低致残率,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6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66例入选病例全部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发病72 h内,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排除脑出血、无  相似文献   

15.
16.
我院自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5月运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共 70例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均经头颅 CT或 MRI证实发病在 72小时以内 ,颈动脉系统的脑梗死 70例 ,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6小时 10例 ,<2 4小时 30例 ,<72小时 30例 ;男 46例 ,女 2 4例 ;年龄 36~ 73岁 ,平均 5 6 .7± 8.7岁。1.2 给药方法 用海王生产的降纤酶 ,第 1天、第 2天NS2 5 0 m l+降纤酶 10个 U静滴 ,第 3、第 4天降纤酶 5个 U静滴 ,同时给予常规治疗。1.3 疗效评定观察  ( 1)基本痊愈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90 %~ 10 0 %,病残程度为 0…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1999~2003年应用降纤酶(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对其不同时期的疗效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应用降纤酶首剂10IU,其后5 IU隔日1次静脉滴注,共用药3次,总量20IU。并给予血栓通140mg静脉滴注,连续用药14天为基础用药。对照组30例,给予基础用药14天。治疗前后观察患的症状、体征,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变化。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具有显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而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非常显性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后1周内D-二聚体未转阳。治疗组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降纤酶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减少血栓形成的基质,从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20.
降纤酶、刺五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降纤酶、刺五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否优于降纤酶及其安全性。方法93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2例)用刺五加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内静脉滴注,1次/d;降纤酶10U、5U、5U各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分别于入院第1、3、5d静滴,滴注时间为1~1.5h。对照组(41例)应用降纤酶,用法同治疗组降纤酶。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红细胞比容及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2.3%、69.2%;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3.0%、48.8%,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出血性脑梗死情况。结论降纤酶、刺五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其改善血液学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降纤酶,且安全、实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