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近远期效果。 方法 通过双侧股动脉插管对 5 6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 (顺铂加阿霉素 ) ,2次化疗间隔 3~ 4周。化疗 2周后复查膀胱镜和B超。化疗后根据临床分期采用保留膀胱或膀胱全切手术。 结果 动脉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和临床分期降低 4 2例 ,肿瘤体积和分期不变或增加 14例。化疗后 5 6例患者根据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2 1例 ,膀胱部分切除术 5例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2 8例 ,2例分别行单纯回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随访 4 0例肿瘤切除患者 ,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85 .0 % ,70 .0 % ,5 7.5 %和 5 0 .0 %。 结论 术前动脉化疗可使多数浸润性膀胱癌降期 ,使部分患者接受保留膀胱手术 ,部分高分期 (T4)患者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可有效降低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肿瘤的病理分期影响着患者预后。作者报告了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最终病理结果为移行细胞原位癌患者的随访结果和经验。 1995年8月至 2 0 0 3年 6月 ,5 76例患者在Van derbilt大学医学中心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其中 5 4例膀胱肿瘤标本病理报告为原位癌。 4例同时有输尿管或肾盂移行细胞癌的患者未纳入本组。研究资料包括患者一般信息 ,术前病理分期、高度危险因素和随访结果。在平均 37.2个月的随访中 ,5 0例原位膀胱癌患者中 4 4例(88% )在最后一次随访中仍然无瘤生存。 2 1例局灶性原位癌患者和 2 9例多灶性原位癌患者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 本组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63例,肿瘤单发36例,多发27例.肿瘤直径0.2~3.0 cm,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均行TURBT,术后常规卡介苗或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结果 6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2个月,平均36个月,38例长期稳定,未见复发;23例复发,复发率37.7%(23/61).其中17例再次行TURBT,手术后9例病情稳定,8例术后再次复发,再行TURBT 1~4次(其中5例临床分期增至T2,鉴于患者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仍采用TURBT治疗);6例术后复发,因临床分期增加至T2~T3,行开放手术,其中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访期间死亡2例.结论 对于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对于进展为T2期的老年体弱膀胱癌患者,多次TURBT可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生命,可有选择性地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低分期肾盂及中上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与经典肾盂癌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差异,探讨低分期上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行膀胱袖状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7年收治73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资料.男36例,女37例.平均年龄66(45~87)岁.其中肾盂癌46例,中上段输尿管癌27例.根据术式分为经典肾盂癌根治性手术组(35例)和根治性肾切除组(38例).分析2组患者病理及随访结果,比较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经典肾盂癌根治性手术组肿瘤复发8例(22.9%),其中T1患者复发率20.0%(3/15);根治性肾切除组肿瘤复发8例(21.1%),其中T1患者复发率19.0%(4/21),2组总复发率和T1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肾盂癌根治性手术组19例肾盂癌中,肿瘤复发4例(21.1%);16例中上段输尿管癌中,肿瘤复发4例(25.0%),2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肾切除组27例肾盂癌中,肿瘤复发3例(11.1%);11例中上段输尿管癌中,肿瘤复发5例(45.5%),2组肿瘤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期上尿路上皮癌患者可不行膀胱袖状切除术,但肿瘤位于输尿管者应行膀胱袖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后再发尿道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患者89例,术后发生尿道癌5例(5.6%),再发尿道癌平均时间18(9~32)个月.5例患者病理分期为T1~T2.因复发性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4例,因膀胱多发癌行全膀胱切除术1例.采用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3例,回肠原位新膀胱术2例.5例患者术后因排尿不畅(3例)、肉眼血尿(1例)、血性分泌物(1例)再次就诊.尿道镜检查发现尿道肿物位于前列腺部尿道2例、阴茎部尿道3例.肿物呈菜花状向尿道腔内生长,可见基底部,肿物直径1~3 cm.尿道镜活检报告均为尿道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为T1~T2.5例均行TUR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尿道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Ⅰ~Ⅱ级.术后辅以羟基喜树碱尿道灌注,每周1次,共6周.结果 5例TUR术后平均随访37(24~52)个月,控尿满意,血尿和血性分泌物均消失,尿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尿道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肿瘤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再发尿道尿路上皮癌可以选择保全尿道的TUR术和尿道灌注治疗,疗效较满意且生活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6.
作者自1970年至1976年对202例原发性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双侧淋巴清扫、尿液转流手术。术后1个月内死亡率为24%。术后肿瘤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pT 1期(粘膜下)25例(12%),均无淋巴结转移;pT 2期(浅肌层)45例(22%),淋巴结转移达6%;pT 3期(深肌层)86例(43%),淋巴结转移达30%;pT 4期(膀胱外)46例(23%),淋巴结转移达58.6%。pT 1、pT 2、pT 3、pT 4肿瘤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分别为76%,56%,19%,0%。作者指出各年龄组患者的总存活率无明显差别,性别因素似乎对总存活率也不重要。只有肿瘤的分期(浸润程度)和分级能够影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总存活率,因此是重要的预后因素。肿瘤深部浸润(T 3和T 4)的患者进一步按照N和M分期,存活率未见明显差异。在T3期肿瘤患者中,有与无淋巴结转移的存活率并无统计学的显著差异。因此,作者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尿道二次电切术(repea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的18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中根据肿瘤突破黏膜层(T1期)为高级别癌及术后标本有无肌层组织筛选出63例患者,排除含因肿瘤波及范围较广而改行膀胱癌根治术或因某些原因而未继续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7周行ReTUR术,术后第一天即开始规范化疗,记录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63例行ReTUR术的患者中40例(63.5%)发现无肿瘤残留,23例(36.5%)有肿瘤残留;术后病理检查证实:19例残留肿瘤未侵及肌层,其中Ta期11例,T1期8例;4例(17.4%)肿瘤侵及肌层均为高级别癌.8例(12.7%)在初次切除时肿瘤分期被低估,Ta期、T1期各为4例.ReTUR术中3例(4.8%)发生膀胱穿孔;2例发生膀胱出血.所有均获随访,随访6~48个月,平均(24±1.5)个月.结论 TUR治疗膀胱非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容易复发或进展,应于初次手术后4~7周常规行ReTUR术,能早期发现及清除残留复发的肿瘤,并可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及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辅式腹腔镜在复杂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4年5月至2007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施行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37例,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盆腔手术史和肿瘤的大小及分期将病人分为复杂组(9例)和普通组(28例),其中体重指数大于25 kg/m2的4例,有盆腔手术史的4例(均为膀胱部分切除术),肿瘤大影响膀胱活动的1例,均列为复杂组.手术采用手辅式腹腔镜或纯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和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手术均用腹腔镜完成膀胱根治性切除,无中转开放性手术.复杂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20 min,普通组为351 min(P<0.05).两组失血量分别为317 ml、228 ml,输血率分别为33.3%、3.6%(P<0.0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安全、可行,对于手术难度较大的病人,应考虑采用手辅式腹腔镜手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避免微创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增强对膀胱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NECB)临床特征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10—2017-10间收治的10例膀胱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发症状8例为肉眼血尿,1例为尿痛,1例为输尿管癌术后1个月复查。7例行泌尿系彩超检查,其中5例示膀胱占位、1例示膀胱壁局限性增厚、1例为膀胱壁增厚并膀胱内异常回声。7例行CT检查,其中5例示膀胱占位、2例示膀胱占位考虑癌。10例均未行MRI检查。3例行膀胱镜检查,其中2例示膀胱肿瘤、1例示膀胱多发肿瘤。10例患者中,7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辅助依托泊苷加顺铂化疗、1例因肝多发转移选择保守治疗出院。结果 9例患者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后病理提示单纯神经内分泌肿瘤、5例合并尿路上皮癌、1例合并副神经节瘤。免疫组化Syn阳性率为90%(9/10),CD56阳性率为80%(8/10),Ki-67≥70%阳性率为80%(8/10),仅1例Ki-67 5%。10例患者1例失访,9例随访3~57个月,随访率为90%。其中6例患者死于肺转移、骨转移等,存活(5. 16±1. 55)个月。3例随访5~57个月,至今仍然无瘤生存。结论膀胱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临床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进展快,预后差,确诊有赖于病理结果。对于早期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为首选治疗方案,而晚期无法手术患者基于顺铂的全身化疗应当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初步经验,评价此术式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术,包括11例Bricker回肠膀胱术,4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6例Studer原位新膀胱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390±46.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70±101.1)ml,1例输浓缩红细胞2个单位。术后3~5 d恢复肠蠕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0%(4/21)。平均随访(12±5.5)个月,总生存率85.7%(18/21),1例死于肿瘤远处转移,2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具备开放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经验及腹腔镜技术熟练的医院可尝试开展。初期开展,Bricker回肠膀胱术可作为首选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非脐尿管型膀胱黏液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原发性非脐尿管型膀胱黏液腺癌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62(55~78)岁.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8例,其中黏液血尿4例;体检发现1例.B超及CT检查均提示膀胱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发现膀胱肿物9例,取活检5例.病理报告均为膀胱黏液腺癌.肿瘤直径平均3.1(1.9~4.7)cm.手术治疗8例,其中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3例,TURBt 1例.TURBt 1例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再行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1例体弱患者未手术.结果 9例病理报告均为原发性非脐尿管型膀胱黏液腺癌,病理分期T_(2a)5例、T_(2b) 2例、T_(3a)2例.病理分级高分化5例、中分化4例.9例平均随访16.5(3~60)个月.术后1年内死亡4例,1例未手术者随访4个月死于心功能衰竭;1例行TURBt患者,再行根治术术后3个月死于肺转移;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者分别于术后9、11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其余5例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原发性非脐尿管型膀胱黏液腺癌少见,预后差.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对复发或转移患者,配合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肿瘤的病理分期影响着患者预后。作者报告了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最终病理结果为移行细胞原位癌患者的随访结果和经验。1995年8月至2003年6月,576例患者在Vanderbilt大学医学中心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其中54例膀胱肿瘤标本病理报告为原位癌。4例同时有输尿管或肾盂移行细胞癌的患者未纳入本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综合分析讨论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3例患者起病均有排尿时一过性血压升高症状,B超、CT扫描和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占位性病变。膀胱肿瘤TNM分期,3例患者分别为T2aN0M0、T2aN0M0、T2bN0M0;3例患者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随访12~120个月,平均随访3年。1例随访6年后因肺部转移而死亡:2例于术后2、3年因广泛盆腔淋巴结浸润又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无其他不适。结论: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需经膀胱镜检查及术后病理确诊,TNM分期在Tis、T1、T2期的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分期在T3期以上或位置在膀胱颈口附近,则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4.
根治性经尿道电汽化术切除侵犯肌层膀胱肿瘤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估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根治性TUVBT)治疗膀胱肿瘤的中长期疗效. 方法已侵犯肌层的膀胱肿瘤患者39例.采用根治性TUVBT治疗14例,获随访12例,时间34~66个月,平均44.6个月.参照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原则,汽化切除肿瘤至膀胱壁外脂肪层.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25例,获随访22例,时间30~96个月,平均50.7个月.两组术后常规10-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2年. 结果根治性TUVBT组术后肿瘤复发率33.3%(4/12);膀胱部分切除术组复发率31.8%(7/22),死亡率4.5%(1/2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对已侵犯肌层的膀胱肿瘤,根治性TUVBT可作为外科治疗的一种选择,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不愿意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或开放手术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放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合并膀胱癌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至2009年3月期间收治的8例单侧上尿路肿瘤并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本组8例。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56岁。术前经膀胱镜、输尿管镜、B超和CT等检查证实为单侧上尿路肿瘤并浸润性膀胱癌,其中4例左肾盂癌和2例右肾盂癌合并膀胱癌,2例为左输尿管癌合并膀胱癌。2例行腹腔镜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及回肠膀胱术,平均手术时间47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75ml,均无输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d,下床活动时间为4d。6例患者行开放肾输尿管膀胱全切除术,其中4例行回肠膀胱术,另2例行输尿管造口术,平均手术时间366min,平均出血量767ml,平均输血量485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3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6.7d。8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 7例为尿路上皮癌,上尿路肿瘤分期分级为T2~4N0~1M0G2,膀胱癌为T2~3N0M0G3,另1例为左肾盂鳞癌T4N1M0合并膀胱鳞癌T3N0M0。术后平均随访24.6个月,鳞癌患者术后18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余7例患者无瘤生存至今。结论单侧上尿路肿瘤合并膀胱癌可行Ⅰ期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腹腔镜下行该手术是可行及安全的,较开放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手助腹腔镜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1例,其中利用手助操作通道的切口行回肠膀胱术24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7例;并观察围手术期的恢复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 31例手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45~530 min,平均365.7 min;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50.9 ml.其中3例需输血,输血率为9.7%.术后进食时间为2~15 d,平均4.3 d.住院时间平均19.7 d(9~83 d).术后6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占19.4%.31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1~38个月),2例回肠膀胱切口疝,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肺部转移及局部复发并全身转移各1例,带瘤生存.肿瘤转移死亡1例,猝死1例.其余27例无瘤存活.结论 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在复杂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可以减少手术出血,降低手术难度,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透明细胞变异亚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透明细胞变异亚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均为男。年龄46~78岁,中位年龄60岁。临床表现为单纯无痛性肉眼血尿3例,血尿伴腰痛1例,体检发现膀胱占位1例。肿瘤直径2.0~6.1cm,平均3.4cm。其中行TURBT术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4例,均未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5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膀胱尿路上皮癌透明细胞变异亚型。病理分级Ⅱ~Ⅲ级2例,Ⅲ级3例;病理分期pT2a1例,pT2b3例,pT3a1例;4例脉管内可见瘤栓;1例合并腺癌样分化;1例合并鳞状分化。免疫组化染色:CK7+,CK20+,EMA+,CEA+,Vimentin-,PSA-。5例均获得随访,1例TURBT术后随访1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4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1例于术后26个月死于转移,3例分别随访5、12、1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透明细胞变异亚型发病率极低,恶性度较高,肿瘤分期晚,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2例,平均年龄72.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辅助检查包括B超、盆腔CT及膀胱镜检+活检.另选同期膀胱尿路上皮癌51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术后1、3和5年生存率等差异.结果 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膀胱腺癌13例、膀胱鳞癌10例、膀胱小细胞癌5例、膀胱平滑肌肉瘤2例、副神经节瘤4例和混合癌肿25例.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4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BRT)12例.术前新辅助治疗4例,术后辅助放疗14例,术后辅助化疗35例.有效随访5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1%、54.7%和28.3%.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诊断,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1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TUBRT 36例.术后成功随访4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76.7%和72.7%.结论 膀胱非尿路上皮癌临床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是首选手术方法,结合不同肿瘤类型的病理特点,辅助或新辅助放、化疗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SqCC)和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7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NUBC)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8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2.69∶1;中位年龄62.0(51.0,72.0)岁。根据组织学类型将患者分为SqCC组、脐尿管腺癌组和非脐尿管腺癌组。SqCC组55例,男40例,女15例;年龄69.0(58.0,75.0)岁;有吸烟史14例;就诊原因为血尿35例,膀胱刺激征13例,排尿困难2例,疼痛5例;肿瘤位于前后壁18例,侧壁27例,三角区8例,顶壁2例;肿瘤直径4.5(3.0,6.0)cm;肿瘤单发37例,多发18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8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9例,介入手术2例,未手术2例。脐尿管腺癌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53.5(43.5,57.8)岁;有吸烟史6例;就诊原因为血尿16例,膀胱刺激征1例,疼痛2例,无症状1例;肿瘤位于前后壁4例,顶壁16例;肿瘤直径3.0(2.0,4.8)cm;肿瘤单发18例,多发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6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例,TURBT 1例,未手术2例。非脐尿管腺癌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55.0(46.3,70.8)岁;有吸烟史11例;就诊原因为血尿16例,膀胱刺激征3例,排尿困难1例,疼痛7例,无症状5例;肿瘤位于前后壁17例,侧壁7例,三角区5例,顶壁3例;肿瘤直径3.6(2.0,4.5)cm;肿瘤单发23例,多发9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TURBT 9例,未手术3例。3组年龄、就诊原因、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并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107例中,91例获得随访,总体随访率85.1%。中位随访时间26(7,48)个月,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1%和42.2%。SqCC组术后接受化疗11例,放疗3例,膀胱灌注治疗12例;术后复发10例;淋巴结转移17例;远处转移19例;pT分期pTx期5例,pT1~pT2期36例,pT3~pT4期14例;肿瘤分化未知19例,高分化4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8例。脐尿管腺癌组术后接受化疗7例;术后复发3例;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2例;pT分期pTx期1例,pT1~pT2期16例,pT3~pT4期3例;肿瘤分化未知9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5例,低分化3例。非脐尿管腺癌组术后接受化疗3例,放疗1例,膀胱灌注治疗11例;术后复发10例;淋巴结转移5例;远处转移4例;pT分期pTx期6例,pT1~pT2期21例,pT3~pT4期5例;肿瘤分化未知14例,中分化8例,低分化10例。3组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和远处转移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pT分期、肿瘤分化、组织学类型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R=2.604,P=0.032)、远处转移(HR=2.571,P=0.026)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qCC和膀胱腺癌临床罕见,预后较差,常表现为血尿,首选手术治疗,其中SqCC和非脐尿管腺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脐尿管腺癌首选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女性、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套装切除)联合区域淋巴切除术治疗上尿路泌尿上皮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对29例肾盂输尿管癌行经腹腔途径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套状切除术,并行区域淋巴清扫术。男16例,女13例,年龄37~84岁,平均69.2岁。其中肾盂癌20例,输尿管癌9例(上段5例,中段4例)。左侧13例,右侧16例。术后均予吡柔比星30mg膀胱灌注化疗,每周1次,共8次,2例术前发现膀胱癌者灌注疗程为2年。随访4~41个月,平均23.2个月。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5~220min,平均140min。术中估计出血量60~400ml,平均210ml。术后引流管放置5~14d。术后第2~7天,4例出现乳糜漏,持续3~12d,均为左侧。早期2例出现不全性小肠梗阻,经中药灌肠等处理后好转,在缝合盆底腹膜后未再出现不全性肠梗阻。未观察到其他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7~14d,平均9.6d。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平均切除淋巴结6枚。淋巴结阳性率27.6%(8/29),T1、T2、T3、T4分期的淋巴结阳性率分别是0(0/3)、15.4%(2/13)、36.4%(4/11),100%(2/2)。不同病理分级G1、G2、G3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0(0/2)、27.3%(3/11)、31.3%(5/16)。而术前影像学检查仅5例提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阴性者有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18个月发现膀胱肿瘤,行电切。8例淋巴结阳性患者中,1例接受放化疗,术后9个月仍出现对侧淋巴结转移,之后死于肺转移。其余未行放化疗,1例于术后13个月出现肝转移,1例术后12个月发现膀胱肿瘤,另外5例随访时间短,未发现复发转移。其余病例未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未发现切口转移。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区域淋巴清扫能准确进行肿瘤分期,同时切除了常规检查未发现的转移淋巴结,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