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腔内血管外科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相似文献   

2.
急性血管损伤5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对176名患者的757个动脉段分别做了快速血管扫描(QS)及血管造影两项检查。以QS系统血管相邻两点多普勒频移的比率≥1:3作为判断血管存在临界狭窄(血管直径减少50%以上)的阈值。结果:与血管造影结果相比,QS诊断血管临界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94%和92%;诊断血管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95%和94%;QS发现血管的狭窄程度与踝肱指数呈明显负相关(r=-  相似文献   

4.
血管移植在肢体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目的 总结应用血管移植在肢体血管损伤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自体静脉和人工血管,用不同的吻合方式对53条损伤的血管进行血管移植。结果 除2例术后截肢外,其余移植血管均通畅,远端肢体循环良好,肢体无肿胀。结论 动脉、静脉损伤2cm以上均需行血管移植,尽量采用自体静脉移植,必要时可使用人造血管,血管吻合时应遵循显微外科原则。  相似文献   

5.
伴有严重血管损伤的断指再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 7月~ 2 0 0 0年 9月 ,本院共施行断指再植 98例10 8指。根据血管各层损伤的情况分为重、中、轻三度。其中伴有重度血管损伤的 5 5例 69指进行再植后 ,5 3例 66指获得成功 ,功能恢复也较为满意。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共 98例 ,男 76例 ,女 2 2例 ;年龄 18~44岁 ,平均 2 8.5岁。损伤性质 :电锯伤 2 2例 ,冲压伤 48例 ,切割伤 12例 ,旋转撕脱伤 16例。离断平面 :近节 3 4例 ,中节 49例 ,末节 15例。血管原位吻合再植 17指 ,各种静脉移植修复血管再植 79指 ,邻指指固有动脉转位修复动脉后再植 12指。2 .手术方法 :在臂丛麻醉…  相似文献   

6.
腔内人工血管移植结扎法在主动脉外科的应用杨传瑞综述孙衍庆,董培青审校自Dureau[1]及Ablaza[2]在1978年首次采用腔内血管移植结扎法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以来,该法已广泛应用于胸、腹主动脉重建术。其主要优点是缩短手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7.
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PTCA、支架植人、血管移植等是血管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再狭窄率30%~40%,严重地影响手术远期效果。再狭窄主要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后导致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以及细胞外基质降减和合成,实际上是血管壁调控失衡的自我修复过程,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生长因子等因素的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血管外科诊疗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诊疗设备——血管镜已开始应用于临床。通过血管镜可直接观察到心脏和血管腔内的三维图象,为准确地诊断血管系统的解剖异常和阻塞性疾病提供了直接证据。通过血管镜,在血管腔内可完成各种治疗操作,避免手术的盲目性。术毕可用来检查管腔内的情况,及时发现技术上的差错,并立即加以纠正。血管镜还可用来评价血管重建术的质量,观察静脉瓣膜的功能情况。与其它血管诊疗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省时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10.
急性血管损伤5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文报道我院1963~1990年间收治的56例急性血管损伤,重点讨论了急性血管损伤的诊断和血管探查指征。指出选择合适的血管修复方法和彻底的血管及软组织清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断伤或挤压伤,需切除损伤的血管达正常部位后,按血管缺损的长度进行血管端端吻合或移植术,以吻合口无张力为原则。对于合并伤与血管损伤的先后处理,以首先处理危及生命或影响重要器官存活的损伤为原则。神经损伤应早期修复。血管损伤的截肢术仅适合于软组织和骨损伤广泛、清创血管重建失败或不能重建者及缺血发展至组织坏死或血管修复术后,保留肢体发生脓毒血症威胁患者生命时。  相似文献   

11.
人造血管移植修复四肢动脉损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1987年6月 ̄1994年6月,在收治的128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中,有20例采用国产高分子涤纶人造血管移植修复血管缺损。18例为急诊手术,2例为次期手术。其中髂外动脉1例,股动脉15例,Guo动脉2例,肱动脉2例。修复血管缺损长度为3.0 ̄12.0cm。其中2例为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失败病例。修复后的近期通畅率为100%,远期通畅率为95%。讨论了血管损伤的诊断、人造血管的特点及手术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及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综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基础研究及其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广泛查阅有关VEGF的基础研究文献及其应用于组织修复实验的研究成果。结果:VEGF是对内皮细胞特异的有丝分裂原,也有提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在缺氧条件下作用尤为显著。外源性给予VEGF蛋白或互补脱氧核糖核苷酸,可显著提高皮瓣的成活面积和生存力。结论:VEGF为组织修复重建领域提供了新的治疗性血管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血管造影在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根据血管扫描检查结果制定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治疗方案的临床评价,方法全组55例患者根据血管扫描频移比率,3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5例患者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全部成功,20例患者接受血管旁路移植手术,其中11例仅根据血管扫描结果制定了血管旁路移植手术方式。结果 根据血管造影,PTA及手术中所见证实,血管扫描的准确性为92%(23/25)。结论 血管扫描对决定血管造影及PTA穿  相似文献   

14.
对176名患者的757个动脉段分别做了快速血管扫描(quickscan,QS)及血管造影两项检查。以QS系统血管相邻两点多普勒频移的比率≥1:3作为判断血管存在临界狭窄(血管直径减少50%以上)的阈值。结果:与血管造影结果相比,QS诊断血管临界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94%和92%;诊断血管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95%和94%;QS发现血管的狭窄程度与踝肱指数呈明显负相关(r=0.77,P<0.01)。本组中37名患者根据QS检查结果进行了经皮穿刺血管成型术,术中证实病变的存在,效果令人满意。由此表明,在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中,QS可以作为迅速准确、无创伤、费用低廉的常规检查手段,适合在我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显微外科修复四肢主干血管损伤62例   总被引:24,自引:14,他引:10  
目的 观察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的疗效。方法 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主干血管损伤62例,观察近中期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者42例,随访2年以上者20例,所有肢体血供均良好。结论 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小腿皮动脉密度及其方向性的X线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新鲜成人尸体小腿10侧,用X线血管造影的方法,对小腿深膜以浅的小动脉血管的密度,方向和吻合进行了研究,发现皮肤和浅筋膜层中纵行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横行者。纵行血管密度以浅筋膜层为高,横行血管密度两层比较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半个世纪以来 ,外科医师们应用各种材料的人造血管挽救了大量的血管疾病病人的生命和肢体。人造血管主要用于治疗动脉瘤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以及为血液透析建立人工动静脉瘘等。人造血管的使用方法是用缝线吻合于人体血管 ,替换创伤或疾病的人体血管 ,或者作为人体血管的旁路。制造人造血管的材料有天然真丝 ,涤纶 (dacron)和膨体聚四氟乙烯 (ePTFE)。现在应用最多的是涤纶和膨体聚四氟乙烯制造的人造血管。人造血管与人体血管之间的连接不是靠真正的愈合 ,而是靠缝线的牵拉以及周围纤维组织的包裹 (这种包裹实际上是一种异物反应…  相似文献   

18.
报道43例肢体大中血管损伤,治愈29例,功能欠佳4例,截肢6例,死亡4例。强调在急救中,以保存生命为前提。对腘部伤要动态观察。脉搏存在不能除外血管损伤,主张并发大静脉伤应修复。血管吻合后要妥善固定。  相似文献   

19.
四肢骨折伴动脉损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肢体骨折伴动脉损伤发生率较高,由于伤情复杂,准确评价伤情和及时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肢体存活。我们1999年至2003年共收治四肢骨折、脱位合并动脉损伤患者3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4~67岁,平均29.9岁。交通事故伤25例,高处坠落伤6例,刀刺伤3例,枪伤2例。受伤到入院时间6 h内9例,6~12 h 11例,12 h以上16例。36例共有47处骨折,肱骨骨折6例,尺、桡骨骨折12例,股骨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23例。共有41条动脉损伤,其中肱动脉4条,尺、桡动脉12条,股动脉4条,动脉损伤21条。伴静脉损伤7例,伴周围神经损伤25例。…  相似文献   

20.
透析移植血管搭桥术(附20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