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9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2年10月~2003年10月29例(29只眼)过熟期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男1b例,女13例;年龄最大92岁,最小69岁,平均年龄73岁;全部为老年性过熟期白内障,术前视力均为光感,光定位准确,辩色力正常。  相似文献   

2.
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0月58例(63眼)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63眼)仅1例水中出现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所有患眼术后视力均有提高,其中术后视力0.4以上者52眼(82.54%)。结论正确术前指导,提高患者合作性,采用小切口和∩式撕囊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从而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13例(1290眼)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门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手法注水娩核法。结果(1)1080眼采用表面麻醉,占83.72%;26眼为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占2.02%;184眼为表面麻醉联合球周麻醉,占14.26%.(2)1215眼手术过程顺利,人工晶状体准确囊袋内植入,占94.19%;75眼后囊破裂,处理玻璃体后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其中13眼行单襻或双襻缝线固定术),占5.81%。(3)术后89眼切口缝合1~3针,占6.90%。(4)视力≤0.3者87眼,占6.74%;≥0.5者1222眼,占94.73%;≥1.0者557眼,占43.18%。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自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具有良好临床效果的现代白内障摘出术式之一;灵活的麻醉方式,自闭式隧道切口,大直径撕/截除前囊及注水式娩核是手术要点;在基层医院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重要的防盲治盲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2例(202只眼)过熟期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开罐式截囊106只眼,信封式截囊81只眼,连续环形撕囊15只眼。123只眼采用双手压迫式娩核,其余患眼采用晶状体套圈娩核。除12只眼因术中玻璃体脱出未植入人工晶状体外,其余患者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59.9%患者术后视力≥0.5。信封式截囊及套圈娩核造成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及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更少。结论:对于皮质完全液化的过熟期白内障宜采用信封式截囊,伴晶状体悬韧带松驰的过熟期白内障套圈娩核较双手压迫式娩核有效及安全 。  相似文献   

5.
吴兵  杨建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4):662-664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手术技巧、相关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73例199眼采用小切口手法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观察1a。结果:裸眼视力≥0.5的眼数术后1d;1wk;1mo;1a分别为70眼(35.2%)、93眼(46.7%)、134眼(67.3%)、158眼(79.4%),矫正视力≥0.6的眼数术后1d;1wk;1mo;1a分别为78眼(39.2%)、101眼(50.8%)、145眼(72.9%)、164眼(82.4%)。结论:小切口手法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防盲手术,具有疗效确切、安全、经济的特点,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选择过熟期白内障45例(50只眼),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式.结果 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4周后趋于稳定.人工晶状体植入位置良好,并发症发生少.结论 过熟期白内障的复明可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摘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在基层医院治盲采用非"超乳"小切口术,受到眼科界的推崇[1].我院于2001年9月~2004年5月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前房空气泡填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隧道式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562例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病例中,回顾性分折其中对硬核白内障患者128只眼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28只眼硬核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均由术前光感/眼前手动提高到o.4以上,术后1月随访患者的视力达到0.8—1.0。结论 隧道式小切口手术对硬核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好,术中创面组织损伤小,术后反应轻,创口愈合快,减轻了手术散光,视力恢复迅速,并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白内障。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相对简便,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袋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技术。方法 用百赖皓式碎核刀对 12 0例 (12 0只眼 )白内障行小切口手法碎核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12 0例中无一例后囊破裂 ,全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第一天视力 111例均≥ 0 .3,轻度角膜水肿 9例 (发生在 ~ 级核的病人 ) ,术后第 3天出院时水肿均消失 ,视力≥ 0 .3。虹膜根部断离 3例。结论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袋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技术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 ,且术后反应小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式小切口囊外摘除治疗过熟期核下沉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39例(39只眼)过熟期核下沉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时,术中破囊前先于晶状体囊袋内注入黏弹剂,再做弧形截囊及弧形囊膜剪作类圆形前囊膜剪除,行白内障手术,囊袋内注入人工晶状体结果36只眼(92.3%)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至0.02~0.8,3只眼(7.7%)因合并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术后视力无变化。术中:玻璃体脱出2只眼(5.1%),术后:角膜内皮水肿13只眼(33.3%),前房有纤维性渗出8只眼(20.5%),前房积血3只眼(7.7%),眼压高11只眼(28.2%)。结论改良式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过熟期核下沉白内障,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明显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230眼)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男115例(121眼),女100例(109眼),年龄30~89(平均59.5)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50例(160眼),外伤性白内障15例(15眼),青光眼并发白内障5例(5眼),代谢性白内障30例(35眼),先天性白内障15例(15眼).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的眼数术后1d,1wk,1mo分别为115眼(52.3%),163眼(74.1%),192眼(87.3%).10眼视力没有提高.主要原因:(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眼;(2)老年性黄斑病变2眼;(3)高度近视眼底改变2眼.结论:此项手术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效果可靠,适应证广,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于9点至12点角膜缘后作6~8mm的巩膜隧道切口,撕囊或截囊后以晶状体圈匙娩出晶状体核,注吸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d视力:3眼<0.05,66眼≥t0.05~<0.3,21眼视力≥0.3;术后1mo复查时视力2眼<0.05,32眼≥0.05~<0.3,56眼≥0.3.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等,2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失败.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效果满意,适宜于开展白内障防盲治盲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防盲治盲工作中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对2013-09/2014-08通过“舟山市定海区残疾人康复工程”,在我院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425例425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前后视力、平均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值,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对比和重点分析。
  结果:白内障患者425例425眼中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05者99例;0.05~0.3者326例。晶状体核硬度:Ⅲ级核63例,Ⅳ级核257例,Ⅴ级核105例。术前平均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值分别为44.6±1.52D 和1.35± 0.96 D。所有患者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 mo。最佳矫正视力:<0.05者5例(脱盲率98.8%);0.05~<0.3者8例(脱残率96.9%);0.3~<0.5者42例;0.5~0.8者127例;≥0.8者243例。术后平均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值分别为44.5±1.42 D和1.47±1.00 D,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4例(0.9%),角膜后弹力层脱离3例(0.7%);术后短暂性角膜水肿18例(4.2%),前房积血4例(0.9%);无感染性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恢复白内障患者视力。在不具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条件的地区和医院内开展白内障防盲治盲工作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辅助切口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之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我院82例(82眼)采取小切口联合辅助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做为观察组,同时选80例(80眼)无辅助切口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做为对照组,观察术后视力变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式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有显著差异,而术后视力二者相当,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中虹膜脱出,虹膜损伤,术后角膜水肿,高眼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结论:辅助切口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易于手术操作,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手法碎核小切口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基层医院应用手法碎核小切口摘除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效果。方法:观察高度近视眼94眼白内障手法小切口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并发症和术后视力结果。结果:术后随访12mo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5者77眼(82%),低于0.5者17眼(18%),并发症包括后囊破裂8眼,角膜水肿19眼,黄斑囊性水肿3眼。结论:高度近视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因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行小切口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75例98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术前眼轴长度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屈光度数偏差值),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6~12mo。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2.05±1.78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者66眼(67.3%);≥0.5者43眼(43.9%),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D者48眼(49.0%);<±2.00D者78眼(79.6%)。术中后囊膜破裂3眼。术中出现后弹力层部分脱离1例。术后角膜不同程度水肿21眼。术后6mo有13眼出现后囊混浊,经Nd:YAG激光切开后视力恢复。未见发现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人工晶状体移位等并发症。术后2眼出现双眼干扰症状,经过3mo后行另一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症状消除。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236例(255眼)。结果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角膜水肿33.73%,前房积血2.75%后囊破裂1.96%。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视力恢复快,术中术后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8.
唐胜明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105-2106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194眼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视力较前明显提高,视力>0.5者152眼(78.4%),0.5~0.1者37眼(19.0%),<0.1者5眼(2.6%)。结论:小切口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易掌握、切口闭合好一般不需缝合、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白色白内障用弓状切核刀劈核的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效果.方法:白色白内障32例(32眼),用改进后略呈弓状切核刀行劈核后的小切口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对劈核效果、手术相关并发症和复明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全部32例(32眼)均顺利完成劈核,无劈核相关的并发症.术后3mo,视力≥0.5者,矫正前27眼(84%),矫正后28眼(88%).结论:弓状刀劈核能减少一些并发症.不具备超声乳化时,此术式也能获得较满意的复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