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淋巴管和囊对内淋巴的吸收和排泄很重要,内淋巴由蜗管和前庭流入内淋巴管和囊,经囊内上皮细胞屏障运送到内淋巴囊周围的脉络系统。己知碳酸酐酶、腺苷酸环化酶和钠-钾 ATP 酶等在内淋巴管和囊系统内液体中运转,对液体和离子的调节起重要作用。碳酸酐酶是一种含锌酶,在二氧化碳和水形成碳酸的可逆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碳酸能自动离解成重碳酸盐和氢离子。此酶在内耳中被认为有离子转运、细胞呼吸和碳酸钙沉积等功能。其在内  相似文献   

2.
该文观察的内淋巴囊取自3例重症梅尼埃病和18例听神经瘤患者。其标本取出后,迅速浸入冷冻固定液中(以2.5%戊二醛,1.5%甲醛,0.1mmol/L磷酸钠缓冲液配制),4个月后骨质脱钙后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光学显微镜下,管腔内容物...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研究表明内淋巴囊的上皮细胞有调节内淋巴的作用,而内淋巴囊吸收内淋巴的过程是需要Na~+-K~+-ATP酶驱动的。Na~+-K~+-ATP酶由α、β两种位于胞浆膜内的亚单位组成,α亚单位有α_1、α_2、α_3三种异构体,它含有包括Na~+-K~+-ATP磷酸化结合位点在内的所有酶催化位点,而β亚单位有β_1、β_2两种异构体,它可能在Na~+-K~+-ATP酶复合体功能成熟及与膜结合方面起作用。Na~+-K~+-ATP酶构形的多样性与其多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溶菌酶(lysozyme,LZM)对喉癌的抗肿瘤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喉癌患者的癌组织石蜡切片中 LZM 分布进行观测,结果表明:LZM 在巨噬细胞(macrophage,M(?))内呈阳性反应,溶菌酶阳性巨噬细胞(lysozyme positive macrophage,LPM)主要分布在喉癌间质,喉癌间质 LPM成簇分布区常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癌组织中 LPM 数目高于手术切端(P<0.01)。随病变范围的扩大,LPM 的数目呈现下降趋势,无颈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 LPM 数目高于颈淋巴结转移者(P<0.01)。提示喉癌局部浸润的 LPM 多少与喉癌的发展、转移密切相关;LZM 在 LPM 抗肿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能促进癌间质网状结构破坏,使抗肿瘤细咆易于向肿瘤组织浸润,共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旭  雷科 《耳鼻咽喉》1998,5(2):97-100
为探讨溶菌酶对喉癌的抗肿瘤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喉癌患者的癌组织石蜡切片中LZM分布进行观测,结果表明:LZ在巨噬细胞内呈阳性反应,溶菌酶阳性巨噬细胞主要分布在喉癌间质,喉癌间质LPM成簇分布区常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癌组织中LPM数目高于手术切端,随病变范围的扩大,LPM的数目呈现下降趋势,无颈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LPM数目高于淋巴结转移者。提示喉癌局部浸润的LPM多少与喉癌的发展、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7.
为更好地了解人内淋巴囊的胚胎发育,作者对8~20周的人胚胎内淋巴囊标本进行研究。13周前的胚胎经刮宫术取得,13周以后的胚胎经前列腺素引产后取得,胚胎离开母体后30~60分钟内取出其颞骨。按常规方法将其制成切片供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为得到内淋巴囊胚胎发育的三维结构概念,作者采用了图像重建方法。内淋巴导管发育比内淋巴囊相对快一些,它是从前庭发出的一个相对较宽、漏斗状的小管,然后逐渐变细,形成峡部,再变宽,通向内淋巴囊的起始部。通过这一阶段的发育,内淋巴导管内已有许多皱襞,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8.
内淋巴积水的发病机理不清。近些年来,许多学者注意到与内淋巴囊(ES)的局部免疫反应具有十分密切关系。本文就有关资料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作者选择26只健康豚鼠,采用特殊装置,将2μl人造内淋巴液在0.5~4分钟内注入内淋巴间隙,同时测定内淋巴直流电位和内、外淋巴压力的变化,以进一步阐明内、外淋巴压力的相互关系及两者压力的差别。另选5只豚鼠杀死后作组织学研究。结果发现,在进行内淋巴灌注时,实验动物的内、外淋巴压力同时发生动力学变化,两者压力的增加几乎相同。在灌注后不久,内、外淋巴压力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别。(本研究中所用的测定方法分辨率为±13.33Pa)。组织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灌注2ml人造内淋巴后,前庭膜出现轻度膨胀,球囊则呈明显膨胀,但未发现膜迷路破坏的迹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免疫机制在感音神经性聋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同种内耳抗原注射到豚鼠内淋巴囊局部进行初次和再次免疫,发现内淋巴囊免疫耳均出现感音神经性聋和内耳免疫病理损伤,证明内淋巴囊局部的自身免疫性病理损伤可对内耳的生理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外淋巴瘘常合并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眩晕和平衡失调。动物试验证明外淋巴瘘主要是膜迷路和感觉细胞的病理改变,膜迷路改变有膨隆、塌陷和破裂,前庭膜膨出并不少见。按外爆法注射人工淋巴液于蛛网膜下腔和经圆窗膜吸引外淋巴液造成耳蜗水肿,动物立即固定处死或1~3个月后活体固定处死,常规火棉胶包埋切片,56只豚鼠中13只动物有耳蜗积水,除1只顶转有中度水肿外,其他12只内  相似文献   

12.
由于美尼尔氏病的病理生理学迄今未完全阐明,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豚鼠的实验性内淋巴囊闭塞和内淋巴囊吸引来研究内淋巴囊积水与听神经动作电位(AP)、和电位(SP)及耳蜗微音电位(CM)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内淋巴轻度水肿组在500Hz时AP和CM电位高于对照值,这恰是某些美尼尔氏病伴有明显波动性耳聋早期表现出来的超常的AP和CM反应(Baba,1980)。由于内淋巴积水增多,CM输出电位降低。但在增强声音刺激时AP输出电位相对保持良好。在内淋巴囊吸引时,AP和CM维持较好。在内淋巴积水增加时AP的潜伏期延长。  相似文献   

13.
全身应用高渗剂如甘油和尿素可使梅尼埃病人听阈降低。前人的动物实验已表明应用高渗剂后内淋巴压下降,内淋巴囊含颗粒的亮上皮细胞数量增加,囊腔充满可染性物质,提示内淋巴囊可能为了恢复内淋巴压力而增加分泌活性。本文目的是研究在圆窗龛局部滴用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钠(hyaluronan)后,内淋巴囊是否亦有形态学的改变。用231只NMRI鼠,麻醉后经外耳道暴露左侧中耳,分组各用浓度为0.5%、1%、1.9%及4%的高分子量透明质酸钠滴入圆窗龛;对照动物则分组用稀释盐水缓冲液及尾静脉滴入,有21只仅作手术不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外淋巴瘘的临床症状为感音性耳聋和眩晕,适于外科手术治疗。本疾患是由于用力等引起脑脊液压过高所致。因而,对由脑脊液压过高引起的外淋巴瘘的豚鼠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前庭、耳蜗的各种表现与多种临床症状相一致。另外,在外淋巴漏出之后不久的病例中,约26%都出现耳蜗水肿、椭圆囊、半规管萎陷或耳蜗、球囊水肿。外淋巴漏出较长时间的病例中,约5%出现耳蜗水肿、球囊,椭圆囊、半规管均萎陷的症状。所谓的内淋巴水肿是指内淋巴与外淋巴之间的隔膜凸向外淋巴一侧,也可以说是Meniere病的特征。Meniere病的典型症状就是耳蜗、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七十年代中期发现部分创伤和非创伤性外淋巴瘘患者可在早期或晚期出现内淋巴积水后,引起广泛重视,本文就外淋巴瘘后内淋巴积水的病理改变、发生机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介绍了对巨细胞病毒(CMV)血清反应阴性和阳性动物的内淋巴囊,接种 CMV 后的结果观察。实验动物采用 Hartley 豚鼠。实验前3~4周颈背部注射10~5TCID_(50)/ml 的豚鼠巨细胞病毒(GPCMV)10μl 进行免疫。用来自耶鲁大学的 GPCMV(22122株)接种。血清抗体滴度的测定采用 Harris 氏的酶免疫滤过分析法。经开颅暴露内淋巴囊,用一 Hamilton 注射器将活的或失活的病毒10μl 注入内淋巴囊,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引起豚鼠内淋巴积水的方法。豚鼠麻醉后作头皮正中纵行切开。用小型咬骨钳去掉枕骨,切开硬脑膜。用一小棉片将小脑轻轻压向一边,露出右内淋巴囊。用微型推进器插入内淋巴囊内,注入少量10%硝酸银溶液(20~30μl)。以后立即将浸过生理盐水的吸收性明胶海棉置于烧灼部位,以阻止硝酸银进一步向邻近组织扩散。左耳作对照。术后一周至3个月内  相似文献   

19.
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美尼尔氏病至今已60年。国内一些单位及我院近年先后开展了这一手术,现就有夫问题综述如下: 内淋巴囊手术的作用Portmann G对内淋巴囊进行了长期解剖生理学研究,作了5万多张组织切片,于1926年首次经乳突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膜迷路积水,认为切开内淋巴囊可获立即减压,且消除了内淋巴囊在颅内压和岩骨之间的受挤压状态,手术部位距内耳和听神经较远,损伤性小,与青光  相似文献   

20.
对于美尼尔氏病的治疗不外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两途。由于前者多为对症治疗,且不都有效,故目前手术疗法较为盛行。理想的手术疗法应能消除眩晕发作而不损害听力和面神经功能,这些手术包括内淋巴囊手术、超声疗法、冷冻分流术、球囊造瘘和经颅中窝前庭神经切除术等。对于某些患者只求控制眩晕而不保存听力的手术则有迷路切除术和经迷路前庭神经切除术。对于内淋巴囊手术的评价虽然尚存在一些争议,但多数学者仍认为它既能控制眩晕,又能保存乃至提高听力,故在临床上依然被广泛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