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瑞祥 《中国药房》2013,(46):4344-4347
目的:探讨为提高医院门诊处方质量的有益创新。方法:对比某院运行临床药师处方审核管理系统前后处方质量的变化,对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抽取该院2011年1-7月门诊处方37653张和2012年1—7月门诊处方42665张,比较基本指标变化。结果:2011年1—7月,平均每张处方用药2.5种,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47.7%,注射剂使用率平均为37.8%,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例平均为72.0%,药品通用名使用率平均为95.8%。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151.5元,处方合格率平均为95.7%;2012年1-7月,平均每张处方用药2.6种,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27.9%,注射剂使用率平均为30.3%,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例平均为60.2%,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168.7元。处方合格率平均为99.2%。结论:该院通过临床药师处方审核管理系统的运行,处方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实施处方点评及之后的质控干预,促进门诊处方质量的提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升。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6月的门诊处方6137张,根据本院处方点评的相关程序进行点评,并将结果进行相关质控干预。结果处方点评及之后的质控干预促使处方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由干预前的66.9%上升到干预后的98.8%;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采用输液(〉100mL)给药方式的比例均有明显降低,分别由干预前的58.4%、45.9%降至干预后的36.9%、27-3%。结论实施处方点评,对本院规范处方书写和临床合理用药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处方点评的力度及深度仍有待提高,对发现的不合理用药不仅要指出来,还应给予医师合理化的用药建议,促进药师与医师在合理用药方面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林静容  郑滢  郑瑜 《今日药学》2010,20(2):44-47
目的为更好地开展医院药学服务工作,本院药剂科自2008—07开始每月对门诊处方抽查并进行合理用药分析,每季度汇总进行一次处方点评工作,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查本院每月门诊处方300张(2008—07—2009—06),共计3600张处方,填写专用登记表,分析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254张,占所抽查处方的7.06%。结论本院门诊用药存在一定问题,应引起临床医师、药师重视,同时医院需加强处方点评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黄志巧 《海峡药学》2016,(6):242-243
对本院2013年门诊处方点评基本数据进行分类统计与综合分析。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3.11种;注射剂使用率20.61%;药品通用名占处方之比为100%;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7.38%;合理处方合格率为96.38%;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25.62%。开具的处方存在未见临床诊断或诊断书写不全者、处方书写不规范以及处方超规定用量等现象。我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医院应高度重视处方质量的管理,加强处方点评,建立长效干预措施,提高医院处方质量。  相似文献   

5.
刘京伟  罗艳  王丽伟  刘伟 《中国医药》2013,8(10):1460-1461
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处方质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等间隔随机抽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6月门急诊处方共600张,进行审核点评,并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在全样本量处方600张中不合理处方152张,占抽查总处方的25.3%(152/600)。其中不规范处方53张(34.9%),不适宜处方35张(23.0%),超常处方(无适应证用药)75张(49.3%),在不合理处方中所占比例最大。结论药师应充分做好处方审核工作,以有效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合理安全对本文结果进行总结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我院门诊处方在进行处方点评前后的质量变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12月(处方点评前)门诊处方1763张以及2013年1—6月(处方点评后)门诊处方177i张,对两个时期内不合格处方的类型及比例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处方点评后的不合格处方张数明显少于处方点评前(P〈0.05),处方点评后的总合格率为96.44%显著高于点评前的85.65%(P〈0.01)。结论实行处方点评可有效提高门诊处方的质量,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门急诊用药基本情况,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急诊2012年1-12月处方7200张,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规为依据,对抽取处方进行点评,并将结果整理分析。结果:我院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01%,其中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14%,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89%;不合理处方246张,以用药不适宜处方和不规范处方为主,不合理处方占处方总量的3.42%。结论:我院门急诊处方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之处,需要医师和药师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处方质量,以促进门急诊合理用药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加强医院处方规范化管理,提高处方质量,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医院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合理处方占92%(2 208/2 400),不合理处方占8%(192/2 400),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1.6种,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42.4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7%。结论:通过处方的点评与干预,处方质量及合理用药水平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张掖市人民医院门诊处方的书写质量和用药情况,以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6月门诊处方,共计47129张,参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处方点评。结果:抗菌药物处方7267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5.42%。不合理处方1445张,占抽样处方的3.06%,主要为用法与用量不适宜(464张)、处方书写不完整(279张),共占不合理处方的51.42%。结论:通过门诊处方点评,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可及时发现问题,合理干预,进而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分析,了解处方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规范处方书写和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某院2012年1~12月门诊处方4080张逐一点评,分类统计基本用药指标和汇总点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2.74种,平均每张处方金额128.32元,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63%,注射剂使用率为22.54%,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98.42%,基本药物使用率为41.69%,不合格处方281张,占抽查处方数的6.89%,其中不规范处方173张,用药不适宜处方94张,超常处方14张,分别占不合理处方数的61.57%、33.45%、4.98%。结论某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规范,对存在的问题,医院还须加强管理和干预,进一步提高医师合理用药、书写处方和药师审核处方的水平,进而提高处方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Substance use & misuse》2013,48(13-14):1871-19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指出处方点评中常见的配伍禁忌类别,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共计12次约12 000张处方进行点评,对配伍禁忌处方按照物理性配伍禁忌、化学性配伍禁忌和药理性配伍禁忌来分类、汇总和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不规范处方、不合理处方、超常处方)约90张,占所调查处方总数的0.76%。配伍禁忌处方约40张,占所调查处方总数的0.34%,约占不合格处方总量的44%,以化学性配伍禁忌和药理性配伍禁忌为主。结论:药品说明书是处方点评中重要的法律依据,应全面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物理性配伍禁忌的发生;高度关注药物配伍间的酸碱性,以减少化学性配伍禁忌;重视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减少药理性配伍禁忌的发生;中药注射液宜单独输注,减少中西药间的配伍禁忌。应加强处方点评工作,以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分析原因,提出解决不合理用药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门诊处方6000张(每月随机抽取500张,共计6000张),根据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在处方的书写不规范,及临床用药的不合理。其中不合理用药包括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用法用量不当、2个科室重复用药、给药方案、无明确指征,跨科室用药等。结论故针对以上表现形式,有必要对我院的处方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思考,采取多方面的、科学的干预措施,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我院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不合理处方判定标准的分析与思考,探讨相关条目中存在的互相包含、因果交叉、相似重复等问题.这些问题易导致处方点评结果出现混淆、误判、重复等现象.建议调整不合理处方判定标准相关条目,对易误解、易混淆等处予以界定和释义,增强其可操作性,提高处方点评在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的作用,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处方事件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处方事件监测用非干预性、观察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1981年在英国最早开展.本文简要回顾其发展历史背景,详细描述其操作过程,介绍其开展现状.尽管处方事件监测的开展有相当的难度,但是作为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一种方法,它已成为药品上市后安全警戒体系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作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自愿报告系统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7.
18.
钱进  李志勇 《中国药房》2011,(33):3162-3164
目的:改进我院门/急诊处方质量,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干预前(2010年4-6月)和干预后(2010年7-9月)门/急诊处方各1800张,分成干预前、干预后共2组,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依据,对处方基本指标、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合理处方率由干预前的(91.83±3.31)%上升为干预后的(97.11±1.58)%,抗菌药物使用率由(37.60±6.27)%下降为(19.70±3.35)%,注射剂使用率由(22.60±3.21)%下降为(13.20±1.95)%;不合理用药处方由干预前的147张下降为干预后的52张,其中无特殊情况门/急诊处方超常用量由41张下降为18张,未按规定开具抗菌药物由32张下降为6张,用法、用量不适宜由22张下降为12张。结论:规范性处方点评使我院门/急诊处方质量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9月~2007年4月(实施前)及2007年5~12月(实施后)共71000张处方,对其中的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实施前处方总体不合理率偏高,不合理处方占所查处方的7.76%,而实施后为3.38%(P<0.05)。结论:《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医院处方质量,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FDA对OTC药品的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TC药品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OTC药品的分类、OTC药品的临床应用证据,OTC药品的广告、OTC药物的联合应用、OTC药品的一些重要法规、OTC药品的残存问题等规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便更好地开展我国OTC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