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压氧治疗价值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价值及机理。方法 对47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用高压氧(HBO)治疗前后测定rCBF及检查脑电图的变化。治疗后HBO组患者rCBF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灰质重于白质,病灶侧重于非病灶侧);而对照组患者fCBF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HBO组EE下流交治疗前增快,慢波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α九,波频改善显著,慢波明显减少(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GRP、E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HBO加尼莫地平治疗(HBO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35例。测定 HBO治疗前后CGRP、ET的含量变化,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HBO治疗后较治疗前ET明显降低,CGRP则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ET与CGRP含量变化呈负相关(r=-0.263,P<0.05)。结论:HBO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ET含量下降,CGRP含量升高,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恢复。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EEG和rCBF改变的研究沈君沈新于金萍王景水陈曼娥郭述苏对47例脑梗塞患者采用高压氧(HBO)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EEG和局部脑血流(rCBF)的变化。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男35例...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患者的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情况,对11例处于症状发作期的抑郁症患者及13名正常对照者用99mTc标记的亚锡双半胱乙脂进行脑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左下额、左前颞及扣带皮质的rCBF显著下降(P<0.01),而右上额、右下额和两侧顶叶、枕叶的rCBF也有下降(P<0.05)。观察组尚存在上额皮质rCBF两侧非对称性(P<0.05),而对照组未见相应的非对称性。提示抑郁症发作时存在某些脑功能区rCBF下降以及两侧脑功能区局部的rCBF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对30例尿毒症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观察到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患者BAEP各波潜伏期(PL)及峰间潜伏期(ZPL)普遍延长,治疗12周后,神经系统症状得到改善,PL及ZPL相应缩短,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非血透非EPO组及单纯血透组,脑干电位无明显改善。相关分析显示,尿毒症患者BAEP异常与Hb、RBC呈负相关,与尿素氮(BON)、肌酐(Scr)无明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对脑梗塞患者SOD,MDA与rCBF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检测20例脑梗塞患者高压氧(HBO)治疗前后自由基水平与rCBF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患者组自由基水平显著增高,SOD活性降低,rCBF明显下降。患者组HBO后与HBO前比较SOD活性显著增高,MDA与rCBF均下降。说明HBO对脑梗塞患者存在的自由基损害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患者脑干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尿毒症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观察到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患者BAEP各波潜伏期(PL)及峰间潜伏期(ZPL)普遍延长,治疗12周后,神经系统症状得到改善,PL及ZPL相应缩短,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非血透非EPO组及单纯血透组,脑干电位无明显改善。相关分析显示,尿毒症患者BAEP异常与Hb、RBC呈负相关,与尿素氮(BON)、肌酐(Scr)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载脂蛋白E与脑动脉硬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78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与对照组44例,对其血清载脂蛋白E(APOE)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100)(APOB(100))进行含量测定,并将APOE与HDL-C、LDL-C、TC、TG、APOAI、APOB(100)逐一进行相关比较,结果发现:脑动脉硬化症病人(CAS)血清APOE、LDL-C、TC、TG、APOB(1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DL-C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POAI无明显变化(P>0.05),且APOE与HDL-C呈负相关;与LDL-C、TC、TG、APOB(100)呈正相关;与APOAI无直线相关关系。提示APOE可做为诊断脑动脉硬化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133Xe吸入法检测53例脑卒中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的局部脑血流(rCBF),同时检测红细胞膜微粘度(EMMV)。结果患者组患侧半球rCBF与健康对照组同侧半球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患者组EMMV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提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影响脑血流的重要因素。EMMV与rCBF呈负相关,故改善红细胞膜微粘度,对提高脑血流量,预防和治疗脑梗塞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 4 0例难治性癫痫进行了 SPECT、 BEAM、 EEG及 CT病灶定位的对比性研究。在间歇期大部分病例SPECT显示有rCBF减低区,BEAM有慢波灶等改变,两者病灶定位率高于EEG及CT,且有较好的一致性。有缺血灶者给予脑循环改善剂有助于难治性癫痫向可治性癫痫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缺血性脑损害的关系和银杏叶制剂(GBE)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非开颅大鼠模型,对SAH组和GBE组测量基底动脉(BA)管径并观察24h内微区脑血流量(CBF)和颅内血清NO水平动态改变,3d后对海马CA1区行病理检查。结果SAH后CBF和血清NO降低,BA痉挛,海马CA1区神经元明显受损。GBE使上述改变减轻。结论SAH时血清NO减少是导致缺血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GBE通过影响NO病理性改变而减轻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2.
脑梗塞患者局部脑血流与红细胞膜微粘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了53例脑梗塞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和红细胞膜微粘度(EM-MV)。结果显示:患者组患侧半球rCBF与健康组同侧半球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患者组EMMV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MMV与rCBF呈反比,血液粘度越高,对血流切变应力影响越大,脑血流量越低。提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影响脑血流的重要因素,故降低红细胞膜微粘度,对于改善脑血流量,预防和治疗脑梗塞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患者智能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智能障碍与年龄、性别、病程、脑萎缩、脑功能和了局部血流量(rCBF)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长谷川简易智能评价分度表(HDS)测试76例PD患者智能,并检查其头颅CT,脑电地形图(BEAM)和^133Xe吸入法测定rCBF。结果 智能障碍PD患者,HDS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71,P〈0.01),与大脑平均血流量呈正相关(r=0.67,P〈0.01);而与性别和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MSN)合并肥厚心肌病(HCM)的经颅多普勒(TCD)局部脑血流量(cCBF),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心电图(ECG)的变化。方法,对一家三代HMSN合并HCM12例患者和1例无症状者常规进行了这四项检查,结果TCD,rCBF,BAEP和ECG的异常率分别为85%,76%,92%和92%。结论绝大多烽HMSN合并HCM患者的TCD,rCBF,BAEP和E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POE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D)和脑梗塞(CI)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20例VD、24例CI及24例健康老年人的APOE基因型。结果VD和CI患者ε3频率均降低(P<0.05),ε4频率均升高(P<0.05),而两组患者间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ε4与血清APOE、APOB、TC、LDL-C正相关,与APOA、HDL-C负相关。结论APOE多态性与VD和CI的发病机制有关,其在这两种疾病中的作用可能相似。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早期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作者制作了闭合性机械脑损伤动物模型,采用氢清除法测定rCBF。结果显示脑损伤后早期rCBF即明显减少(P<0.05),伤后6~12h内下降最为明显,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rCBF下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皮质rCBF下降幅度大于白质。提示rCBF的变化反应了脑损伤的程度。作者认为rCBF降低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进行性加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脑循环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脑循环变化。方法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E^99mTc-ECD作为显像剂,定量测定15例Alzheimer型痴呆(ADT)、24例血管性痴呆(VD)和15名正常老年人的局部脑血流量(rBCF)。结果 DNT、VD组大脑平均血流量(mCB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AT组额、颞、顶叶皮质rCBF明显减少(P〈0.01);VD组各脑叶皮质及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观察SAH后不同时间血浆和脑脊液(CSF)中ET-1和NO代谢产物含量变化。结果:SAH后第4天和第7天血浆和CSF中ET-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且以SAH后第4天为著。SAH后第4天和第7天血浆和CSF中NO代谢产物含量也明显升高(P〈0.01),但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AH后血浆和CSF中ET-1和NO代谢产物含量增加在SCVS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者脑脊液一氧化氮含量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39例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者和18例对照组脑脊液(CSF)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进行检测,并同时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者CSF中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性脑膜炎(菌脑)患者(13例)虽高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患者(26例),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菌脑CSF白细胞计数和炎性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HSECSF细胞学检查则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患者的病理过程中确有过量的NO存在和参与,且与CSF中炎性嗜中性粒细胞和激活淋巴细胞的增多具有同步性;不同致病源NO含量的升高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TCD和rCBF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服用西比灵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和脑血流量变化。方法:22例VBI患者西比灵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行经颅多普勒(TCD)和133氙吸入法局部脑血流量(rCBF)检测。结果:西比灵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增快,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全脑血流量增高,其中脑干、小脑区脑血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西比灵能改善VBI患者脑循环,治疗VB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