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胆和胃疗心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心痹”首见《内经》,“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气上则喘”,阐明心痹是由脉道不通所致,以心悸、烦满、甚至突然短气窒闷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病机除胸阳  相似文献   

2.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心力衰竭的论述。《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烦者,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逆调论》曰:“夫不得卧,卧而喘者,是水之客也。”故心衰属于祖国医学之心悸、喘息等范畴。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对于心衰病人应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辨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扬 《光明中医》1997,12(4):25-27
心房颤动的辨证论治徐明扬江苏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226001)心脏颤动是以心悸、惊恐、胸闷气短、脉促结为主症,属于中医心悸等病范畴。该病的论述首见于《内经·痹证》:“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则喘,嗌干,善噫,厥气上逆则恐。”介绍心痹危重阶段...  相似文献   

4.
《内经》痹论篇云:“凡痹之客五脏……,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这里明确提出了心痹一证。指出它的病机是血脉不通畅。症状是胸中窒满、心悸、心痛、突发气喘、易惊恐、咽干、暖气、脉沉弦或沉涩结代。痹证的成因为“风寒湿杂至。但单就六淫论心痹的病因,则失全面。于是在《内  相似文献   

5.
从肝论治心痹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秀娟 《新中医》1998,30(8):55-55,57
从肝论治心痹浅谈龙秀娟心痹之证首见于《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本病是因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两亏;或痰湿内生,痰浊内蕴;或气滞血瘀阻滞络脉,导致心脉痹阻不通,从而发生卒然心痛等一系列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硬...  相似文献   

6.
治疗心痹 毋忘理脾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黄奕乐(200040)关键词:心痹,理脾心痹,内脏痹证之一。《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指出心痹之病机是心脉瘀阻不通,包括心...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多数表现为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并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等症状。心衰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中有"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之说"。与心衰相关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描述的症状类似心衰的表现。根据其临床症候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的“心悸”、“心痹”、“怔忡”等范畴。  相似文献   

8.
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称心衰或你慢性心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死亡率较高。临末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咳喘、水肿、紫绀等。对该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多采用镇睁、强心、利尿等治法,但亦作尽善尽美。因此,笔者在随师临床进修中,用中医理论指导治疗心衰却有立竿见影之效。1 中医对心衰的认识中医虽无心衰病名,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在历代文献中已有论述。《素问·逆周论篇》说:“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水气之客也。”《素问·痹论篇》谓:“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中医所称唇甲紫暗,即西医所谓紫绀,早在明代汪机就指出,甲黑乃“心  相似文献   

9.
路志正教授从肝论治心痹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痹一病首见于《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本病是因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两亏,痰湿内生,阻滞络脉,心脉蜷缩或痹阻不通而卒然  相似文献   

10.
<正> “心痹”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主要症状为心悸、气喘、咽干、常叹气、烦躁、容易惊恐等,并出现有关的脉象改变,如结、代、细、涩、促等脉。至于病因,《素问·举痛论》指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  相似文献   

11.
100例"心痹病"临床辨病与辨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痹病"属中医古病名."心痹"一词,语出《素问·痹论》,原文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称之为"胸痹心痛".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心绞痛多因正气亏虚,以及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及左胸部突发性憋闷、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证。中医多属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的范畴,《素问.痹论》曾指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说明心的血脉闭阻,能发生厥气上冲,致使胸中  相似文献   

13.
引言在祖国医学中,虽无“风湿性心脏病”的名称,而且也很难找到有关本病一系列主要症状的完整资料,但是我们若从本病的临床表现看来,则与《素问·痹论》中所说的“痹”,颇有类似之处,如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说明了风寒湿三气是病因,它侵犯了心脏以后,会出现上述一些症状。此外,又可从瘀血、心痛、心悸、怔忡、喘咳、肿胀诸门中,找到有关本病的症状、体征和治疗法则的资料,供我们临床辨证论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识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帅敏 《江西中医药》2000,31(2):26-27
扩张型心肌病最早出现劳累后气逼、心悸、乏力、胸闷、头晕、咳嗽等症 ,甚则咯血。以后症状加重 ,出现夜间气逼 ,端坐呼吸 ,不能平卧 ,下肢水肿 ,口唇发绀 ,颈部青筋暴露 ,虚里搏动明显加强 ,脉结代或沉缓 ,并可出现中风偏瘫并发症。中医学无此病名 ,但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多见于虚喘、少气及心悸等论述中。如《内经》:“心痹者 ,脉不通 ,烦则心下鼓 ,暴上气而喘。”“肺病者 ,喘咳逆气……虚则少气不能报息。”《伤寒论》中有 :“伤寒脉结代 ,心动悸。”《景岳全书·喘促篇》也有记载 :“虚喘者 ,气短而不息……慌张气怯 ,声低息短 ,皇皇然…  相似文献   

15.
心痹辨治心得443600湖北省秭归县中医院余韵星心痹与现代医学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相类;病情复杂,治疗棘手。《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合于心",又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隘干,善噫,厥气上则恐"。揭示了心痹系...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振强  沈建平 《吉林中医药》2009,29(10):916-918
慢性心力衰竭病名首见于宋·赵佶编著的《圣济总录·心脏门》,其余论述多散见于“痰饮”“喘证”“水肿”“心悸”“怔忡”“心水”等病证中。《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则喘。”《素问·逆调论》云:“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客也。”宋·《三因方·水肿》谓:“短气,不得卧,为心水。”《证治准绳·杂病》谓:“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云:“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气,  相似文献   

17.
对心痹的认识及用药注意点盐城市中医院(224002)姚映芷关键词心痹1心痹的病因病机心痹,是中医学中五脏痹之一。《素问.痹论》说:“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逆则恐。”这说明了心痹是由反...  相似文献   

18.
正风痹候导引法原文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病在阳日风,在阴日痹,阴阳俱病,日风痹。其以春遏痹者为筋痹,则筋屈。筋痹不已,又遇邪者,则移入肝其状夜卧则惊,饮多,小便数。夏遇痹者为脉痹,则血凝不流,令人萎黄。脉痹不已,叉遇邪者,则移入心。其状心下鼓,气暴上逆,喘不通,嗌干  相似文献   

19.
一、病因病机在祖国医学文献中,虽然没有风湿性心脏病之名,但从本病临床主要症状如水肿、气喘、心悸、咳血等来看,那么关于这方面的记载还是很多的。《素问.痹论》有“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的记载。心痹是痹症中的一个类型,它起病的因素,和其他痹症一样,是由风寒湿之邪侵袭到血脉;病延久了,再重复感受邪气,遂由血脉侵犯到心脏。故《痹论》又说:“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由于心主身之血脉,当血脉受了病邪的侵袭,就很容易传入心脏,会发生本脏的病变,反转来又会影响血液的运行。由于血液运行发生障碍,血液瘀滞,遂产生心下  相似文献   

20.
古之称痹症者很多.内经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又说:"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肾痹者,善服,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脾痹者,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寒.肠痹者,数饮而出了得,中气喘争,时发飱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内经除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