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血液病临床研究(附117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难治性血液病的效果。方法117例患者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6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23例,急性白血病(AL)35例,多发性骨髓瘤(MM)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恶性淋巴瘤48例。接受自体骨髓/外周血HSCT58例,同基因骨髓/外周血HSCT2例,异基因骨髓/外周血HSCT53例,脐带血HSCT4例。结果随访(62±57)个月,至今仍存活84例(71.8%),死亡33例(28.2%);死因为未成功植入2例(1.7%),宿主排斥移植物反应(HVG)1例(0.9%),感染6例(5.1%),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例(1.7%),复发22例(18.8%)。结论HSCT能治愈常规方法难以治疗的血液病;AL、MM、MDS及有骨髓浸润的恶性淋巴瘤患者自体HSCT的复发率较异体HSCT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特别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而移植后出现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allo-HSCT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移植物抗宿主病按发生时间分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  相似文献   

3.
恶性淋巴瘤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成山 《山东医药》2002,42(6):55-56
对于常规化疗 5年生存率超过 5 0 %的预后较好、进展缓慢的淋巴瘤 ,目前不主张首先使用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治疗。1  HSCT的适应证1.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 尽管 Allo-HSCT具有移植物抗肿瘤效应 (GVT)、移植物中无肿瘤细胞污染、复发率低等优点 ,但其多被供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HSCT)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移植后恶性血液病的复发降低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目前Allo HSCT后复发的治疗包括停用免疫抑制剂、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二次移植、化疗、细胞因子治疗等方法,而DLI是其中疗效较为显著,毒性相对较小,作用比较肯定的方法,并且已作为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续治疗的组成部分[1],甚至在自体移植中也使用DLI[2]。本文就DLI对Allo HSCT后恶性血液病复发治疗的相关问题作一综述。DLI诱发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的机制在HSCT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宿(…  相似文献   

5.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移植的经验。方法:对我院4例X-连锁SCID患者进行了5次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供者采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同胞骨髓1例次,母亲半相合CD34+外周造血干细胞2例次,无关脐血2例次。2例次脐血移植者应用了清髓性预处理,并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其余3例次未进行预处理和GVHD预防。结果:所有患者在活动性感染的基础上接受HSCT。骨髓和外周血移植物平均CD34+细胞为6.45×107/kg,脐血为1.38×106/kg。3例患者移植后2周左右出现Ⅰ~Ⅱ度急性GVHD。最终2例因移植后肺部感染加重死亡,1例因黄疸、肝功能不良放弃治疗,仅1例接受再次脐血移植者经历了首次移植失败、重度肝静脉阻塞病(VOD)、重症肺炎后幸存,该患儿移植后78d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接近正常,10个月免疫球蛋白数量恢复正常,13个月T细胞数量接近正常,目前已经随访到移植后15个月。结论:HSCT治疗SCID具有可行性,早期诊断并在严重感染前进行移植是提高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cGVHD)是异体干细胞移植 (HSCT)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在长期存活患者的发生率高达 3 0 %~ 70 %。本文报道了cGVHD与外周血中的CD4+CD2 5highT细胞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为HSCT后至少 1 1 0d的患者 ,他们在同一家医院接受HSCT。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明标志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供、受体的嵌合情况。结果 共 40例患者 ,1 7例发生cGVHD ,其中 1 3例为广泛cGVHD ,4例为局限性疾病 ;2 3例未发生cGVHD。发生cGVHD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3 (2 9~ 55)岁 ,未发生cGVHD的患者则为 41 (1 8~ 54)岁。前者中…  相似文献   

7.
孟繁军 《山东医药》2009,49(13):111-112
传统的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主要采用大剂量全身照射(TBI)和化疗做清髓性预处理,以克服宿主抗移植物和移植物抗宿主两种免疫反应,使供体细胞安全植入,替代异常的宿主细胞并产生移植物抗肿瘤效应(GVT),此种异基因HSCT(Allo-HSCT)供体细胞植入稳定可靠、抗肿瘤作用强、肿瘤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炎病毒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例肝炎病毒感染接受HSCT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18例,其中供受者同时有HBV感染4例,供者有HBV感染3例,受者有HBV感染11例,供者、受者移植前后服用拉米夫定预防和治疗HB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3例,均为受者感染,移植免疫恢复后给予α干扰素治疗。结果:HSCT后植活平均15(9~31)d。HSCT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9例(47%),发生慢性GVHD7例(37%)。HSCT后无肝静脉闭塞症发生。HBV感染供者,HSCT后无爆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1例(1/18)HBV感染患者HSCT后6个月停用拉米夫定而发生爆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1/18)受者HBsAg HBeAg HBcAb(+),供者HBsAb(+),HSCT3个月后患者HBsAb HBeAb HBcAb(+),HBV-DNA阴性。3例HCV感染患者HSCT后用α干扰素治疗,2例HCV-RNA转阴。结论:HBV感染的供受者,在行HSCT过程中,应用拉米夫定能够有效预防移植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复燃,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可使HCV-RNA转阴。初步认为,肝炎病毒感染可能并非是HSCT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9.
<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是制约HSCT成功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供者来源的自然杀伤(NK)细胞在发挥抗肿瘤效应的同时,可能存在抗a GVHD作用,为预防a GVHD的发生带来了新的希望[1]。但由于HSCT后重建的NK细胞处于功能不成熟阶段,不表达或弱表达NK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R)、Ly49D等受体,不能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主要并发症.方法 对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收治的3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HLA单倍相合亲缘供者HSCT.采用延长、强化联合免疫抑制促进植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加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骨髓(BM)加外周血干细胞(PBSC)混合移植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重建供者造血.18例(51.4%)发生急性GVHD(aGVHD),其中Ⅰ度8例,Ⅱ度5例,Ⅲ度3例,Ⅳ度2例,Ⅱ~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为28.6%.12例(34.3%)发生慢性CVHD(cGVHD),均为局限性.23例患者存活,总存活率为65.7%,2年无病存活率(DFS)为62.9%.12例患者死亡,7例死于复发,5例死于移植相关合并症,其中肺部感染2例,Ⅳ度GVHD 2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例.结论 随着预处理方案、GVHD预防方案及移植物成分的优化,HLA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明显改善,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调节性细胞及细胞因子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某些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治疗,极大地改善了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率及预后,为上述疾病提供了治愈的可能性。但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特别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作为HSCT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疗效,也是影响移植后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近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2.
慢性髓系白血病 ( CML)是一种获得性多能造血干细胞疾病 ,CML的细胞具有特征性的 Ph染色体及BCR- ABL融合基因。常规治疗虽然可以获得血液学缓解甚至细胞遗传学缓解 ,但不能痊愈。到目前为止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allo- HSCT)仍然是治愈CML的唯一方法 [1]。近年来 ,自体干细胞移植 ( ASCT)也是被积极探索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HSCT移植的平均年龄目前已提高到 4 0岁左右 ,如无重要器质性病变 ,患者年龄可放宽至 55岁。由于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 ( GVHD)的防治措施及HLA配型技术的进步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接受外周血HSCT治疗的SAA患者的植活情况、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等。结果:23例患者中,22例造血重建,白细胞和血小板中位植活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5(7~21)d、19(7~32)d,其中4例患者出现急性GVHD,发生率为18.2%(4/22),3例出现慢性GVHD,发生率为13.6%(3/22);1例未植活死亡,总体生存率为95.7%(22/23)。22例造血重建患者中,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4例,有出血表现8例,出血性膀胱炎1例,肺部感染7例,口角疱疹1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另外,移植前有无感染及诊断到移植的间隔时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HSCT是治疗SAA的有效方法,加强移植前后的免疫抑制剂治疗,预防和控制感染,能有效地减少GVHD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一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其中供受者ABO血型不合占30%~50%。虽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与ABO和HLA的不合程度有关,但移植早期的预处理措施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大大削弱其影响。在监测HS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方法总结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于2004年1月至2009年2月进行的9例HLA相合同胞HSCT治疗T-ALL。干细胞来源:2例为外周血干细胞,7例为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预处理方案:6例为改良马利兰(BU)/环磷酰胺(CY),3例为环磷酰胺/全身照射(TBI)。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环孢霉素A、短疗程氨甲喋呤及霉酚酸酯(骁悉)。结果采集单个核细胞数中位6.97×108/kg[(6.34~9.20)×108/kg],中位+14d(+12~+19d)中性粒细胞(ANC)大于0.5×109/L。中位+13d(+1~+17d)血小板大于20.0×109/L。发生急性Ⅱ度GVHD1例(11%),发生慢性GVHD4例(44%),皆为广泛性,其中2例为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后。中位随访时间581d(199~1936d),5例患者无病生存。结论异基因HSCT可以作为治疗成人T-ALL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疗效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中心13例诊断为BPDCN的患者,均接受清髓预处理方案(MAC)的单倍型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ID-HSCT)。结果:所有患者均以髓外病变为初发表现(皮肤病变11例,乳房1例,淋巴结1例),均涉及骨髓,其中2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侵犯。在进行HID-HSCT前,所有患者均达到缓解状态(9例CR1,4例CR2),其中4例微小残留白血病阳性。所有患者干细胞均顺利植入,其中1例患者出现移植物功能不良,3例患者出现Ⅱ~Ⅳ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患者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例轻度,1例中度)。生存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4(5~64)个月,无病生存率为(76.9±12.6)%。3例患者死亡(1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复发,1例移植后血栓性微血管病/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采用MAC的HID-HSCT治疗BPDCN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难治性血液病后患者的常见死亡原因。方法 对我院采用HSCT治疗的11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移植后共死亡33例(28.2%),分别死于未成功植入2例,宿主排斥移植物反应(HGV)1例,肺部感染6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例,复发22例。自体移植复发率为33.3%,明显高于异体移植的7.0%(P〈0.01)。结论 肿瘤复发和感染是HSCT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异基因HS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供体移植物CD4+CD25+CDl27-调节性T细胞(_rreg细胞)表达水平对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供体淋巴细胞中CD4+CD25+CDl27-Treg细胞比例,回顾性分析83例allo—HSCT患儿移植物Treg细胞与移植后aGVHD.其中50例恶性疾病.33例良性疾病。结果:83例患儿allo.HSCT均获造血重建,其中51例发生O~Ⅰ度aGVHD,32例发生Ⅱ-Ⅳ度aGVHD。发生0~Ⅰ度aGVHD与Ⅱ-Ⅳ度aGVHD患儿移植物Treg细胞比例有统计学差异(3.0%-+0.8%比2.5%±1.O%,P=0.030)。中位随访时间286(69~496)d,50例恶性疾病患儿中8例复发,复发与非复发患儿移植物Treg细胞无显著差异(3.2%±0.8%比2.8%±0.8%,P=0.549)。结论:高水平供体移植物Treg细胞有助于降低儿童all0.HSCT后aGVHD发生率,且未增加移植后复发风险;移植物Treg细胞表达量对预测aGVHD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不同类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者采用统一的抢先治疗指征,比较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从而评价抢先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进行异基因HSCT患者318例,自移植后采用实时定量(RQ)-PCR法监测血浆CMV-DNA水平,其中136例出现CMV感染,全相合HSCT 31例,亲缘半相合HSCT 88例,非血缘HSCT 17例.三种类型移植采用相同的抗病毒抢先治疗指征,比较CMV-DNA拷贝数的转阴率、CMV病的发生率及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结果 136例CMV感染患者分别采用更昔洛韦、膦甲酸钠或缬更昔洛韦进行抗病毒抢先治疗,全相合、半相合及非血缘移植组治疗的中位时间相近,三组患者CMV-DNA最终转阴率相似(96.8%,93.2%,88.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抢先治疗后三组患者发生CMV肺炎及肠炎的比例及死于CMV病几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移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发生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0~Ⅰ度aGVHD患者(P=0.036).结论 不同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CMV感染患者,采用基于RQ-PCR监测的抢先治疗策略可达到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当前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最主要方法,甚至是惟一的方法,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导致allo-HSCT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报道6例经大剂量甲泼尼龙(MP)治疗无效的aGVHD,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大剂量MP治疗取得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