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术中收集38例胃癌和10例良性胃溃疡患者的腹腔冲洗液,采用PCR TRAP方法测定腹腔冲洗液中游离细胞内端粒酶的活性,同时做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PLC)。结果 10例胃良性溃疡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4 2 .1% (16 / 38) ,明显高于PLC阳性率18.4 % (7/ 38) (P <0 .0 5 )。结论 两种方法(端粒酶活性检测和PLC)均适用于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诊断或腹膜转移的预测。但对微量癌细胞检出的灵敏度,以端粒酶活性检测为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在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端粒酶TRAP-PCRELISA法分别检测70例胸腹水患者脱落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并与细胞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恶性胸腹水中的端粒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腹水,在良性腹水中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10%,明显低于恶性腹水中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85%,同时恶性腹水中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同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相比较,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良性胸水中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10%,亦明显低于恶性胸水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85%,但同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的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良恶性胸、腹水的鉴别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和胃良性病变中端粒酶的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RAP-PCR-ELISA方法检测36例胃癌组织,20例胃溃疡组织,10例胃炎组织和20例正常人胃黏膜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结果: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0.6%(29/36),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10%(其中2例胃溃疡和1例胃炎组织标本检测到端粒酶活性),正常人胃黏膜组织未检测到端粒酶阳性.胃癌组织与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端粒酶活性是判断胃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胃良性病变患者端粒酶检测阳性者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评价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在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测定28例胃癌和12例良性胃病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8例胃癌、12例良性胃病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85.7%(24/28)、16.7%(2/12),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的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随着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的提高,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有升高的趋势。结论检测端粒酶活性有助于胃癌的诊断,是否作为预后判断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免疫磁珠技术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微小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免疫磁珠技术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微小转移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胃癌患者术中的腹腔冲洗液,分别进行免疫磁珠技术及常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检测腹腔内脱落癌细胞.结果 免疫磁珠的阳性检出率(63.3%)高于常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40.0%)(P<0.05);免疫磁珠的阳性检出率与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结论 免疫磁珠技术是一种有效检测肿瘤细胞的方法,可以从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分离出癌细胞,监测微转移的存在,有助于临床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的实验方法对于检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的效果.方法 收集66例胃癌和12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腹腔冲洗液以及临床病理资料,分别采用巢式RT-PCR检测腹腔冲洗液中CEA mRNA、STAT3 mRNA表达;采用HE染色进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 PLC) 检查.结果 患者腹腔冲洗液中STAT3 mRNA和CEA mR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9%和48.5%,明显高于PLC(31.8%) (P<0.01),且阳性率随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病程增加而增加.结论 巢式RT-PCR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STAT3基因,可提高检测腹腔游离肿瘤细胞的灵敏性,适用于预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  相似文献   

7.
胃癌组织及腹腔液中TGF-β1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及腹腔液中TGF-β1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0例胃癌患者原发灶中TGF-β1表达,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该80例胃癌患者腹腔液中TGF-β1表达.同时行腹腔液细胞学检查(PLC).结果:80例胃癌组织中TGF-β1表达阳性率为46.25%(37/80),与胃癌浸润深度(P<0.01)、浆膜类型(P<0.01)、腹膜转移(P<0.05)相关;而80例胃癌腹腔液中TGF-β1均检测到TGF-β1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浆膜类型(P<0.01)、PLC检查(P<0.01)及TNM分期(P<0.01)相关.结论:胃癌组织及腹腔液中TGF-β1表达水平与胃癌腹膜转移相关因素及TNM分期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对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吕永晨  黄维莉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1921-1921,1944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腹水脱落细胞CA125、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学检查,为临床鉴别诊断良、恶性腹水提供依据.方法:采集52例各种类型腹水患者腹水,用TRAP-PCR-ELISA银染法检测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腹水CA125及病理科常规细胞涂片行细胞学检查.结果:联合检测恶性腹水阳性率58.82%,单检细胞学阳性率29.41%,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联合检测腹水脱落细胞CA125及端粒酶活性能提高癌性腹水检出率,是腹水良、恶性鉴别及诊断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的方法。方法收集50例胃癌和9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术中腹腔冲洗液,采用流式细胞学(FCM)方法检测腹腔冲洗液中癌胚抗原(CEA),采用HE染色进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EA的检出率为46%(23/50),明显高于细胞学检查的检出率(20%,10/50),且阳性率随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浆膜受累程度增加而增加。9例良性病变患者FCM及细胞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腹腔冲洗液CEA是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和预测腹膜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冲洗液中CEAmRNA、HpamRNA及MMP-7mRNA表达情况与腹膜微转移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80例胃癌患者及16例胃良性肿瘤患者的腹腔冲洗液中的CEAmRNA、HpamRNA及MMP-7mRNA表达水平,并与传统的腹腔冲洗细胞学(PLC)对比分析,寻找与胃癌腹膜微转移有关的肿瘤标志物.结果 胃癌组分别与胃良性瘤组患者比较,腹腔冲洗液中CEAmRNA、HpamRNA、MMP-7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其中CEAmRNA最高,其次为HpamRNA,MMP-7mRNA的阳性率较低(P<0.05);CEAmRNA、HpamRNA和MMP-7mRNA这三种指标在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pTNM、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间阳性率比较,统计分析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部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这些肿瘤标志物的表达率也明显升高,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患者较未转移的患者阳性率也明显升高;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CEAmRNA、HpamRNA、MMP-7mRNA及PLC阳性率也明显增加,统计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RT-PCR技术检测腹腔冲洗液中的CEAmRNA及HpamRNAA表达,可以用于预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检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的方法.方法:收集67例胃癌和9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腹腔冲洗液以及临床病理资料,分别采用巢式RT-PCR 检测腹腔冲洗液中角蛋白19(CK19)mRNA、癌胚抗原(CEA) mRNA、角蛋白20(CK20)mRNA表达;采用时间分辨荧光(TRF)检测腹腔冲洗液上清液中CEA蛋白(P-CEA)含量;采用H-E染色进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PLC)检查.结果: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19 mRNA和CEA mR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7%和52.2%,明显高于P-CEA(35.8%)、CK20 mRNA(34.3%)和PLC(31.3%)(P<0.01),且阳性率随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腹膜受累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巢式 RT-PCR联合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19及CEA基因,可提高检测腹腔游离肿瘤细胞的灵敏性,适用于预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大肠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EAmRNA、CEA蛋白(p-CEA)和细胞学(peritoneallavage cytology,PLC)检测游离癌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术中收集58例大肠癌患者和15例大肠良性病变病人的腹水或腹腔冲洗液,分别采用RT-PCR方法检测腹腔液中游离癌细胞CEAmRNA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上清液中p-CEA,同时做腹腔冲洗液的细胞学检查。结果CEAmRNA表达阳性率(64.0%)明显高于p-CEA(31.0%)或PLC(24.0%,P<0.05)。CEAmRNA表达阳性率随着侵袭深度而增加。结论三种方法均可用于大肠癌腹腔脱落细胞的诊断,但RT-PCR方法对微量癌细胞检出的敏感性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腹腔液中层粘连蛋白含量与其病理生物学行为及腹膜转移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术中收集50例胃癌和10例胃良性病变的腹水或腹腔冲洗液,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上清液中层粘连蛋白、CEA蛋白(p-CEA)含量,同时进行腹腔冲洗细胞学(peritoneal lavage cytology,PLC)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层粘连蛋白含量与胃癌组织学类型、生长方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LC和p-CEA阳性组层粘连蛋白含量均高于阴性(P<0.05);肉眼腹膜转移的10例中层粘连蛋白均显著升高.全组层粘连蛋白含量升高者占68%,明显高于p-CEA(44%)和PLC(34%)的阳性率.结论腹腔液中的层粘连蛋白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标志物,与胃癌腹膜转移密切相关,其预测腹膜亚临床转移的灵敏性优于p-CEA和PLC.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膜联蛋白Ⅱ(annexinⅡ)、钙卫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胃组织、胃溃疡组织、胃癌组织中annexinⅡ、钙卫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annexinⅡ和钙卫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AnnexinⅡ在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和胃溃疡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胃组织和胃溃疡组织中Annexin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卫蛋白在胃溃疡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胃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溃疡组织和胃癌组织中钙卫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组织中annexinⅡ和钙卫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nexinⅡ和钙卫蛋白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形成,并且在胃癌形成后的肿瘤生长、浸润、转移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P53过度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原发性胃癌P53表达变化,探讨P53过度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P53阳性表达率为451%(23/51),其过度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53阳性率为581%,而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2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P53对胃癌的发生可能有重要作用,检测P53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MP-1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腹腔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查98例原发性胃癌腹腔冲洗液中MMP-14的表达,30例良性病变患者腹腔冲洗液作为阴性对照?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8例原发性胃癌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MMP-14表达?结果:腹腔冲洗液中MMP-1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 (40/98),高于对照组的3.33% (1/30)(P < 0.01)?胃癌组织中MMP-14的阳性表达率为76.5%(58/98),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5%(1/20)(P < 0.01)?MMP-1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 > O.05),而MMP-14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转移?大体分型?临床肿瘤分期有关(P < 0.05,P < 0.01)?结论:胃癌组织中MMP-14高表达,结合在腹腔冲洗液中MMP-14 mRNA的高表达,MMP-14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腹腔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评价了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CA72—4在预测胃癌患者腹膜转移中的价值。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A72—4水平。在不同浆膜受侵面积组间,受侵面积10cm2~20cm2组与受侵面积大于20cm2组间冲洗液CA72-4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伴有肉眼可见的腹膜转移灶的患者组与未伴有该转移灶的患者组间CA72—4均值具显著性差异(P<0.05);在胃壁受侵不同深度组间,浆膜层受侵组与肌层受侵组间CA72—4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腹腔冲洗液CA72—4测定可靠地反映了腹膜受侵状态,对于预测胃癌腹膜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