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开颅手术针麻-安氟醚复合麻醉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观察了针麻-安氟醚复合订醉和针麻-安氟醚-局麻复合麻醉用于开颅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与安氟醚全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针麻-安氟醚复合麻醉和针麻-安氟醚-局麻复合麻醉可明显降低安氟醚的吸入浓度和用量,减轻安氟醚的心血管抑制,患者得恢复快而平稳,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针刺复合安氟醚全麻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复合安氟醚全麻下实施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观察 ,70名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 ,A组 (n =2 4)即针刺复合安氟醚麻醉组 ,B组 (n =2 3)即电极板穴位刺激复合安氟醚麻醉组 ,C组 (n =2 3)即单纯安氟醚复合麻醉组 (对照组 )。三组静脉诱导和气管插管方法相同 ,麻醉维持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用量相同 ,对安氟醚吸入浓度则根据病人血压、心率调节 ,术中A、B两组同时开放电刺激仪。结果 :A、B两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 ,A、B两组麻醉Ⅰ级率分别为 6 2 5 0 %和 6 5 2 2 % ,C组仅为 43 48% ,显著低于A、B两组。麻醉全程安氟醚用量A、B两组分别比C组平均少用 2 9 73%和 37 84%。上述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显示针刺与全麻两者有协同作用。结论 :针麻复合安氟醚全身麻醉下施行食管癌手术 ,麻醉效果肯定 ,方法安全、新颖 ,并能减少安氟醚用量 ,降低麻醉费用 ,由于针麻可调节机体功能 ,能使并发症减少 ,故可作为食管癌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安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美国知师学会病情分级标准)Ⅰ-Ⅱ级腹部手术患者50例,年龄24-60岁,男女不限,随机分为A组(单用安氟醚组,n=25)、B组(安氟醚加电针刺组,n=25)两组。两组病人予以口咽表面麻醉, 清醒状态下气管插管,连接循环紧闭麻醉机吸入安氟醚,B组选择左右下翳风和三阳络穴位,经皮进针捻转致患者感觉酸胀为止,同侧针经同组导联连接韩氏刺激仪(LH202H型)。先进行针麻诱导15-20min,采用疏密波、2/15Hz频率、刺激强度2-4mA(以病人耐受为宜),根据Egger描述的MAC测定方法,测定两组MAC。结果:A组MAC值为1.67V%,与以往报道基本一致。B组由于电针刺的介入,MAC值显著下降,MAC值为1.15V%,大约下降31%,与A组比较P<0.01,与我们以往采用针刺复合安氟醚临床全麻结果相似。结论:电针刺痛作用肯定,与安氟醚复合应用能降低安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4.
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食管癌切除临床研究总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复合安氟醚全麻下实施食管癌根治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 1 2 0名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 (n =40 ) :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组 ;B组 (n =41 ) :电极板穴位刺激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组 ;C组 (n =3 9) :单纯安氟醚吸入全麻组(对照组 )。麻醉诱导三组均静注维库溴铵、芬太尼、异丙酚 ,剂量相同。三组术中均静注芬太尼(2 μg·kg- 1 ·hr- 1 )、维库溴铵 (0 .0 3mg·kg- 1 ·0 .5hr- 1 ) ,并根据麻醉需要吸入安氟醚适宜浓度维持麻醉和肌松。A、B两组同时开放电刺激仪。结果 :A、B两组麻醉Ⅰ级率各为 67.5 0 %、68.2 9% ,C组Ⅰ级率仅 2 8.2 1 % ,两者比较P <0 .0 0 1 ;麻醉全过程安氟醚平均浓度 (ETEnf)A、B两组分别为0 .5 5 %、0 .5 0 % ,C组为 0 .83 % ,A、B两组比C组吸入安氟醚浓度分别低 (少 ) 3 3 .73 %、3 9.76% ,P <0 .0 0 5。结论 :针刺复合安氟醚吸入全麻不但增强镇痛效果 ,而且减少安氟醚吸入用量 ,并突出了针麻优越性 ,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全身麻醉患者使用头针复合异氟醚的术中镇痛效果。方法:70例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异氟醚麻醉,观察组接受头针复合异氟醚麻醉,将两组术中平均异氟醚MAC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平均异氟醚MA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患者使用头针复合异氟醚麻醉,能够显著提高术中的镇静效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洁  王敏  梁郑 《中医正骨》2002,14(8):14-15
为比较异丙酚与安氟醚在控制“唤醒”时间和控制性降压方面的差异 ,将 5 0例拟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 (2 5例 )和安氟醚组 (2 5例 ) ,两组均以芬太尼、异丙酚、阿屈库铵麻醉诱导。异丙酚组用异丙酚和 5 0 %氧化亚氮维持。安氟醚组用安氟醚和 5 0 %氧化亚氮维持。术中监测 HR、MAP、Sp O2 、BIS、SEF95。结果“唤醒”试验成功时间、术毕至完全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等异丙酚组均低于安氟醚组 (P<0 .0 5 )、异丙酚组在控制性降压方面优于安氟醚组。异丙酚是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中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7.
安氟醚吸入麻醉在肩关节复位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安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肩关节脱位整复手术中的可行性 ,并与臂丛阻滞麻醉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病人自愿选择麻醉及麻醉方式 ,将 2 2 3例急诊肩关节脱位患者分为两组 ,安氟醚吸入麻醉组 ( E组 )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 ( B组 ) ,观察两种麻醉方法下复位和效果。结果 :E组在麻醉优良率、起效时间、手法整复时间上优于 B组 ( P<0 .0 5 )。结论 :全凭安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术方法便利简单 ,效果可靠 ,留观时间短 ,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50例患儿随机分为A、B 2组各25例。患儿入室后均面罩吸氧3 L/min及8%七氟醚基础麻醉,A组骶管注入1%利多卡因,B组无骶管注药。记录2组患儿术前、切皮、术毕生命体征及七氟醚用量和麻醉效果,记录术毕清醒时间及术后精神症状等。结果与术前相比,切皮及术毕B组SBP、DBP升高、HR增快,且高于或快于A组(P均<0.05);A组七氟醚和芬太尼用量少于B组,其麻醉效果优于B组(P<0.05);A组术毕清醒时间短于B组、术后精神症状少于B组(P均<0.05)。结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具有麻醉过程平稳,麻醉质量好,苏醒快,七氟醚用量少等优势,优于单纯七氟醚全麻,可安全用于小儿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9.
针刺麻醉行鼻息肉摘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针刺麻醉完成鼻息肉摘除与局麻鼻息肉摘除进行麻醉效果比较,方法:针麻组(A组)用上海产G6805针麻仪行针刺麻醉,局麻组(B组)用1%利多卡因10ml行局部麻醉鼻息肉摘除。结果:针刺麻醉的镇痛效果优于局麻。结论:针刺麻醉息鼻肉摘除具有方法简便,易学、经济、安全、麻醉镇痛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第三代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复合七氟醚吸入在小儿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导管插管麻醉,观察组给予第三代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T1、T2、T3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第三代喉罩保留自主呼吸与七氟醚联合应用在小儿麻醉中得到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20,(2):140-144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合谷、内关穴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经皮电刺激合谷、内关穴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及两组术后麻醉效果、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全程血压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血氧饱和度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部麻醉成功,但对照组Ⅲ级麻醉患者比例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1 h、4 h、12 h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循环干扰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颅脑手术患者围术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TAES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麻醉诱导后持续吸入七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维库溴胺维持麻醉,TAES组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干预(2~100 Hz,8~12 mA)。分别在麻醉诱导前、颅内操作1 h、术毕、术后24 h、术后48 h采用黄嘌呤酶氧化法和生物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100β(一种酸性钙离子结合蛋白)水平;在麻醉前、术后1 h、术后24 h、术后48 h分别使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SOD在术后24 h组间比较,TAES组明显增高(P<0.05);MDA在术后24、48 h对照组比TAES组明显增高(P<0.01);S100β在颅内操作1 h、术后48 h对照组明显高于TAES组(P<0.05)。认知功能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ES可以通过提高SOD、降低MDA而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开颅手术全麻中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开颅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以丙泊酚靶控输注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加用TAES干预。穴位选择鱼腰、太阳、合谷及颧髎、风池,采用LH 402韩氏经皮穴位刺激仪行TAES诱导并维持到手术结束。两组均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结果:术中丙泊酚平均所需量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21.1%,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术中尼卡地平平均所需量减少4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减少(P<0.05)。两组患者围术期芬太尼及维库溴胺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ES与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联合应用,可减少开颅手术中丙泊酚用量,且可缩短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损伤的脑保护效应的机制。方法:选择脑瘤择期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选取双侧合谷、曲池和足三里、三阴交两组穴位,用HANS穴位刺激仪从麻醉前30 min开始实施TAES至术毕,刺激频率2/100 Hz,强度8~12 mA。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持续吸入七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维库溴胺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颅内操作60 min(T1)、术毕(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抽取颈内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100β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ET水平在T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GRP水平在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IL-6在T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在T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S100β在T1、T4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AES可以调控CGRP/ET,使脑组织微循环得以改善,还可能通过调节IL-6水平而降低其介导的促炎性反应,发挥其神经营养作用等,对颅脑手术围术期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麻开胸手术超前镇痛作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切皮前针刺麻醉是否具有手术后超前镇痛作用。方法:54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病情分级标准)Ⅰ-Ⅱ级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8例,A组选择左右下翳风和三阳络透郄门穴位,经皮进针捻转至患者感觉酸胀为止,同侧针经同组导联连接韩氏刺激仪(LH202H型)。先进行针麻诱导15-20min,采用疏密波,1/15Hz频率,刺激强度2-4mA(以病人耐受为宜),其后静注维库溴铵0.12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吸入安氟醚,为了维持麻醉,间断静注芬太尼2μg/kg/hr、维库溴铵0.03mg/kg/0.5hr,术中连续使用韩氏刺激仪, 参数同诱导时。B组除术中不用电针刺余同A组。C组(对照组)仅用药物麻醉。术后观察比较三组术后0hr、4hr、8hr、12hr、20hr、24hr各时点肌注杜冷丁人数和杜冷丁人均用量。结果:三组年龄、体重、手术和麻醉时间无显著差异。术后0-4hr、4-8hr、8-12hr、12-16hr各时段A、B、C三组肌注杜冷丁分别为2:2:9,1:2:7,1:2:6和1:3:6,C组显著多于A、B两组(P<0.01),但16-20hr、20-24hr两个时段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4hr、8hr、12hr、16hr各时点杜冷丁人均用量A、B两组均显著少于C组(P<0.01),但16hr后差异逐渐变小,至20hr和24hr三组已无显著差异。结论:针麻可能具有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Acupunctureanesthesiaforresectionofesophagenalcarcinomaisreportedearly[1 ] .However ,simpleacupuncturecannotcompletelyblockorsuppresstheinputofnoxiousinforma tionfromsurgicaloperationtraumaandthusin completeanalgesia,poormuscularrelaxationandsevereviscera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联合阿扎司琼对开颅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缝合硬脑膜时给予阿扎司琼,观察组待患者清醒后行TAES,对照组在对应穴位贴电极片,但不给予电流穴位刺激。比较2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不同时间恶心呕吐严重程度及手术前后血浆胃动素(MTL)水平,记录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术后2~24 h 2组患者恶心、呕吐评分均逐渐降低,且同一时间点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麻醉前比较,观察组术后12 h及对照组术后12、24 h血浆MTL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术后12、24 h血浆MT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24 h及对照组术后48 h血浆MTL水平均恢复至麻醉前状态(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AES联合阿扎司琼对开颅术患者血浆MTL水平影响较小,可有效降低PONV的发生率,改善恶心、呕吐严重程度,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阿扎司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