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3D-CTA)在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自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破裂脑动静脉畸形患者19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A检查,并经DSA对照检查、手术证实。 结果首次CTA检查发现14例阳性,其中急诊直接行开颅血肿清除+畸形血管团切除4例,术后复查CTA及DSA提示全切除;3例首次CTA及DSA检查均为阴性,1年后CTA复查发现异常血管团,经DSA检查证实后手术治疗;2例首次及2周后CTA检查阴性,但DSA检查示小型畸形血管团。 结论CTA因其快捷有效、无创伤、安全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的急诊检查,能充分显示脑动静脉畸形三维结构的特点可为手术入路提供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CTA在非高血压自发性脑内血肿急诊手术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头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在非高血压自发性脑内血肿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需行急诊手术血肿清除的非高血压自发性脑内血肿患者,术前行头颅CTA检查,根据CTA检查结果做急诊开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对CTA在手术中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27例头颅CTA检查中,动脉瘤6例,动静脉畸形14例,烟雾病3例,无明显血管异常4例.术中探查发现动脉瘤6例,均予瘤颈夹闭;动静脉畸形14例,其中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2例;烟雾病3例,均单纯血肿清除;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全切除;无明显原发病变1例,单纯血肿清除.术后均行头颅DSA检查,动静脉畸形残留2例,予伽玛刀治疗,烟雾病3例,无明显血管异常22例.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Ⅰ级8例,Ⅱ级14例,Ⅲ~Ⅳ级5例.随访0.5-2年无再出血.结论 头颅CTA能简便、快速、无创地明确非高血压自发性脑内血肿患者中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病因,提供直观的三维形态及解剖定位,有利于一期手术清除血肿及消除病因,降低手术风险,对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内血肿的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存脑动静脉畸形(AVM)出血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方法 同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8月至2007年10月应用CTA指导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AVM出血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21例脑AVM患者均行血肿清除及脑AVM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畸形血管伞切15例.部分切除5例,1例延髓血管畸形未能切除.痊愈6例(皮层下非功能区血肿5例,小脑血管畸形1例),好转14例(皮层下功能区血肿7例,小脑血肿4例,基底节区血管畸形3例),死亡1例(延髓血管畸形).结论 CTA可完成脑AVM的诊断,指导脑AVM出血的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三维CT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初步应用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估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5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3D-CTA检查,并同期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两种检查的结果。结果 3D-CAT显示了24例动静脉畸形,3D-CTA在显示畸形血管闭、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三维构造以及空间关系上优于DSA,并能显示三者与颅骨的关系。3D-CTA虽未能发现1例小型小脑动静脉畸形,但其显示了一个位于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的供血动脉动脉瘤,并确定了出血系动脉瘤而非动静脉畸形。3D-CTA可以模拟手术入路时可观察到的血管构造,有助于正确判断动静脉畸形的各种成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结论 3D-CT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及其术前评估有其独特的价值。尤其适合于大型脑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以及颅内巨大血肿怀疑系动静脉畸形破裂者。它与DSA可互补,但尚无法取代DSA。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CT血管造影在诊治AVM破裂出血病例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AVM破裂出血病例的术前检查,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急诊行CT血管造影检查,并接受据其CT血管造影影像资料拟定急诊手术。结果 37例患者中一期手术切除35例,术后复查造影显示全切除者26例。术后三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Ⅰ级20例,Ⅱ级8例,Ⅲ级5例,Ⅳ级2例,Ⅴ级2例。结论 CT血管造影检查快速敏感,能提高AVM破裂出血急诊检出率及一期全切率,从而改善AVM破裂出血患者的预后;CT血管造影或可替代DSA应用于AVM破裂出血急诊诊断与手术计划制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 出血并颅内血肿形成的急诊手术问题.方法 37例CT示颅内血肿,怀疑AVM 出血,32例急诊手术前经MRA检查提示脑AVM21例,其中29例行血肿清除加AVM显微切除术,8例行单纯血肿清除术,10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 死亡4例,存活33例中恢复优良21例,良7例,差5例. 29例术后复查DSA或MRA,20例AVM消失.结论 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AVM破裂出血首选治疗方法,能够提高脑AVM破裂出血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MRA适合急诊术前检查,可快捷、安全显示AVM及主要供血动脉,指导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急性期的诊断方法和显微外科治疗的时机与手术技术.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32例儿童AVM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CTA和MRA检查外,本组行早期全脑DSA检查24例,另外入院时因出血量大发生脑疝者8例,立即行血肿清除术,其中3例病情稳定后再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选择治疗方案.24例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Ⅲ级AVM患者行急性期(3d内)显微外科治疗,其中栓塞后再手术2例.结果 8例急诊行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术者,术后死亡2例,镜下AVM完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病情稳定后行DSA检查证实AVM者3例,继而再行显微手术切除.24例急性期显微手术AVM切除者,术中显微镜下AVM血管团和颅内血肿完全清除.术后获DSA或CTA复查18例,均未见病灶残留.随访3-12个月.根据GOS评定:24例Sptetzler-Martin分级Ⅰ~Ⅲ级AVM患者恢复良好者21例,轻残2例,重残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DSA是儿童AVM出血早期诊断主要的检查手段.急性期显微手术可降低出血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复杂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21年1月通过单纯显微手术切除及复合手术治疗的38例复杂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24例,Ⅳ级9例,Ⅴ级5例。畸形血管团平均大小为5.9 cm(3.5~12.3 cm),位于功能区27例,非功能区11例,术前行CTA、DSA及MRI检查,术后行CT、CTA或DSA检查,定期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神经功能障碍。结果 所有患者中,28例接受介入加手术综合治疗,10例接受单纯显微手术切除。术后影像学示,35例(92.1%)全切,3例(7.9%)较术前明显缩小。术后随访6~79个月,其中恢复良好34例(GOS=4~5分),中度残障2例(GOS=3分),重度残障1例(GOS=2分),死亡1例(GOS=1分)。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复杂脑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和血管内介入栓塞紧密结合,加之术前精准影像学评估,术中导航、荧光血流监测技术的应用及术中科学的显微操作,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破裂出血的24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的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血肿清除+全部畸形血管切除17例,血肿清除+部分畸形血管电凝4例,单纯血肿清除3例。按GOS评分,病人恢复良好11例,轻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性期外科手术的正确选择是关键,争取在血肿清除同时切除畸形血管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形成急诊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1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并血肿形成急诊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病变位于额叶4例,顶叶2例,颞叶7例,枕叶2例,小脑半球3例,基底节区3例.结果 血肿清除加AVM全切除12例;血肿清除加供血动脉夹闭、部分AVM畸形血管团切除3例;单纯血肿清除或脑室引流加AVM II期治疗5例(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栓塞及γ-刀治疗).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形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恶化者需急诊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畸形血管团,而对位于功能区、脑深部或巨大AVM破裂出血并血肿形成者,在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夹闭供血动脉及尽可能多的切除AVM畸形血管团,否则,仅清除血肿,待病情稳定后Ⅱ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脑叶出血73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报告73例经CT证实的自发性脑叶出血,均行DSA检查,确定病因者61例(84%)。包括25例AVM,5例隐匿性血管畸形(经手术病理证实),28例动脉瘤,烟雾病、高血压和肿瘤各1例,其余12例原因未明。在30例脑血管畸形中,年龄40岁以下者29例,说明年青人脑叶出血的主要病因是AVM。28例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最高,为16例(57%),且均造成额叶血肿,年龄50岁以上者13例,提示对年长者的额叶血肿,应注意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54例经手术治疗去除出血病因获痊愈。  相似文献   

12.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脑内出血2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脑血管造影条件不完善情况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科2002年1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22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病人与同期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从年龄、血肿部位及形态、出血后血压变化及应用甘露醇是否有效几方面作一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我们发现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病人平均年龄低,出血部位多在皮层下,形态不规则,呈弧形凹入或尖角形,出血后血压正常或一过性收缩压增高,用甘露醇后可下降。结论 在基层医院,无脑血管造影条件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术前可根据病人年龄、出血部位、血肿形态、以及出血后血压升高用甘露醇是否有效做出初步判断,术中多数可确诊。治疗上需根据病人意识情况和血肿量多少选择是否保守治疗或手术。手术治疗是可靠的方法,但由于手术前无脑血管造影,术后致残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小型动静脉畸形出血并脑内血肿病人的手术治疗问题。方法 32例CT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中均行血肿清除和血管畸形切除。结果术后对切除的可疑畸形血管行病理切片检查,均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术后MRI及MRA检查均未见脑血管畸形。术后3个月随访ADL分级,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7例;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17例;Ⅲ级需他人帮助,扶拐可行8例;无卧床,植物生存病人;无术后再出血患者。结论基底节区小型动静脉畸形出血并脑内血肿病人行血肿清除和畸形血管切除可减少再出血发生,取得了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4.
回顾分析3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者22例(70.97%),分别为颅内动.静脉畸形(9例占29.03%)、海绵状血管瘤(6例占19.35%)、血液病(3例占9.68%)、瘤卒中(2例占6.45%)、颅内动脉瘤(1例占3.23%)和烟雾病(1例占3.23%);病因不明者9例(29.03%)。所有患者均早期明确诊断并获及时治疗,预后良好23例(74.19%)、好转6例(19.35%),其余2例死亡(6.45%)。提示在清除血肿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