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 方法:对64例肾移植病人早期的营养支持方法和营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人术后3周内实际营养摄入量的不同分为A组(相对高氮摄入量组)和B组(相对低氮摄入量组),每组各32例.对比其术后第3周末的氮平衡、体重、清蛋白及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结果:A组氮平衡显著优于B组;两组间体重无明显差异;A组血清清蛋白明显高于B组;两组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两组血脂术后除载脂蛋白AI A组显著高于B组外,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B组肾功能指标恢复明显好于A组. 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仍应控制氮的摄入量,尽量减轻移植肾负担,保护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贲门癌术后肠道内和肠道外营养支持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对经腹贲门癌术后病人的疗效。方法  1 1 5例贲门癌患者分成肠外营养 (PN组 ) ,肠内营养 (EN组 )以及对照三组。 PN组 :给以全肠外静脉高营养液 (TPN) ,每日用量 :2 0 %的脂肪乳剂 2 50 ml、复方氨基酸溶液 1 0 0 0 ml,2 0 %的葡萄糖溶液 1 0 0 0ml,术后由周围静脉连续输注 8~ 9d;EN组 :术前放置营养管在胃内 ,术后常规补液 ,肠蠕动恢复后 ,由营养管注入要素膳 ,每日 30 0 g。对照组 ,术后给以常规补液 (1 0 %葡萄糖溶液 2 50 0 ml/d,5%葡萄糖盐水 1 0 0 0 ml/d) ,由周围静脉连续静点 8~ 9d。比较指标 :对体重、氮平衡、血浆白蛋白、血常规进行了测定 ,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组病人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发生 ,测定指标比较 ,PN组和 EN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腹贲门癌手术后的患者、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4.
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硬化患常存在营养不良和高分解代谢,手术时应予营养支持。富含支链氨基鞍的溶液可抗代谢并刺激肝细胞再生,可作为蛋白质的来源。术后残存肝脏主要利用脂肪鞍提供能量。过多的糖可抑制内源性脂肪利用。中链脂肪鞍比长链脂肪鞍更容易被利用,且不在肝脏沉积,因而更可取。肝硬化患注射三配甘油后,游离脂肪鞍及甘油有在体内聚集的趋势,因而应间断应用。临床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进行大肝叶切除或进行肝移植时,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患恢复。营养成分的选择、导管的护理以及对输注液体的限制都是有效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前提,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李幼生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13(3):135-138,141
0引言 20世纪30年代,Studley等已注意到营养不良对消化性溃疡病人术后预后的影响.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器官的生理功能,而且还会增加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延长切口愈合、器官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1,2].因此,外科医师较以往更加注重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作为当今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进展,营养支持的优点是肯定与明显的,但经过大量的临床应用后,也发现了它的不足之处,不恰当地应用将给病人带来危害.因此,要掌握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营养物质供给的量与质以及供给的方法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减少其不足之处,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3].有关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方法的选择、效果,还存在不少争议.本文作者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围手术营养支持方面的某些进展.  相似文献   

6.
围手术营养支持的需要性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临床营养支持发展至今已近40年,其临床效益已为多数临床医师所认识,也在临床广泛应用.围手术期应用临床营养支持也为大多数外科医师所了解并作为治疗措施之一.然而,应用的范围尚不广,应用的时间、方法与营养制剂是否合理、适当,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以及肠内、肠外营养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将34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两组,每组17例。围手术期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术前进行7 ̄10天的营养支持,术后3 ̄10天经不同途径进行营养支持。结果:术后10天两组血清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术后10天PN组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部外科围手术期病人胃肠外营养与普通输液的代谢效应。 方法:37例腹部外科病人分成两组,胃肠外营养组接受肠外营养,普通输液组接受以葡萄糖供能为主的治疗。术前和术后1周观察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生化、血浆蛋白、氮平衡和体重等的变化。 结果:胃肠外营养组血浆白蛋白、氮平衡比术前增加而普通输液组的体重、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适当的肠外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总结了35例肠梗阻围手术期应用PN治疗的经验。通过本组病例的治疗,我们认为有如下特点:①PN制剂为等渗溶液,可从外周静脉途径输入。脂肪乳剂不易从尿中排出,无利尿作用,对肾脏无损害。②PN能降低胃肠道分泌量的50%~70%,从临床观察证实,PN能使...  相似文献   

11.
器官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器官移植已成为各种器官终末期病人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法 ,伴随营养不良的器官移植病术后并发症、死亡率。营养支持能够明显改善器官移植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方法:将44例肝移植术后病人随机分为相对高能量组(A组)和相对低能量组(B组),每组各22例.观察其术后3周内氮平衡、体质量、血清清蛋白及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的体质量、血清清蛋白及血红蛋白、肝功能指标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的氮平衡明显优于B组,肾功能明显差于B组.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营养供给量应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的营养管理,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方法:行胰腺、十二指肠和肾一期联合移植5例。术前肠内营养支持的原则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同时加大胰岛素用量,以便增加营养,尽快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为手术作好准备。术后分阶段给予全静脉营养、肠内营养加静脉营养,直至完全停用静脉营养。结果:2例病人体重、上臂围、肱三头肌皮厚度较入院时增加,4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增加,3例血清总蛋白增加。结论: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十分必要,分阶段的营养支持是可行的。提供合适的热量和营养物质是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成功与否的关键,营养状况的改善与病情及营养支持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肾移植患者接受非移植相关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主要是麻醉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肾移植患者接受非移植相关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结果20例患者中采用局部麻醉1例(5%)、椎管内麻醉4例( 20%)、全身麻醉15例(75%)。手术时间30~260 min,患者均安全平稳渡过围手术期。结论肾移植患者接受再次手术时对麻醉要求高,手术前麻醉医生要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并与移植医生、手术医生有良好的沟通和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5.
16.
肾移植受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行为与健康知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调查表分别调查203名出院后肾移植受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知识水平。结果肾移植受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中耐力锻炼得分较高(117.86±98.29min/周),体能锻炼(27.41±47.61min/周)、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1.37±0.84)、与医生的交流(1.96±0.93)得分较低。健康知识掌握好的患者进行耐力锻炼的时间较长(Z=-4.011,P〈0.01),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的得分较高(t=-2.441,P〈0.05),而健康知识掌握一般的患者与医生交流的得分较高(t=-3.935,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需要改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与自我管理水平有一定关系,可通过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掌握,进而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肾移植受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门诊就诊的97例肾移植受者,按照手术时间分为3组,分别是。肾移植术后≤6个月、6~12个月及≥12个月,采用肾移植受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调查其自我管理行为,通过方差分析比较3组受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结果97例肾移植受者中,术后≤6个月组32例,术后6~12个月组31例,术后≥12个月组34例;3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分别为(100.1±7.0)分、(99.0±7.3)分、(91.3±5.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P=0.03)。饮食方面,术后6~12个月组得分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1,P=0.00);躯体活动方面,术后≤6个月组得分最高,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0,P=0.00)。肾移植术后≤6个月、6~12个月及≥12个月3组受者在掌握常用药物作用与副作用得分分别为(2.00±0.00)分、(2.03±0.18)分、(2.41±0.50)分,掌握常规化验值得分分别为(2.00±0.00)分、(2.05±0.16)分、(2.82±0.39)分,保护皮肤防晒方面得分分别为(3.09±0.30)分、(3.03±0.91)分、(2.85±0.36)分。结论肾移植术后≥12个月受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较差,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患者CMV医院感染途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为明确肾移植受者术后CMV医院感染的途径。方法用ELISA法对21份供者及相应41名受者(A组)139份血标本作CMVIgG、IgM测定;并与同期住院的21位既往肾移植受者(B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供者IgG、IgM阳性率分别为90.5%和0;A组术前、术后1月内IgG、IgM阳性率分别为92.7%、9.8%及96%、9.2%。B组患者IgG、IgM阳性率分别为100%及71.4%,其IgG滴度及IgG、IgM阳性率均高于A组结果(P均<0.01)。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前CMVIgG阳性率很高,由供者→受者所造成的原发感染比重很小,而继发性感染可能是重要的医院感染途径,是预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营养支持的内涵包括3个部分,即补充、支持和治疗。何时及如何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均与改善患者结局有关。美国以1967年全美外科医师大会上Dudrick等报道静脉营养为起点,静脉营养在美国临床实用为43年;我国以1978年全国外科大会上蒋朱明等报道静脉营养为起点,为32年;虽然在国内外医疗单位也把肠外、肠内营养作为标准医疗技术之一,但是对于营养支持改善结局的客观临床研究证据仍然不够。Kondrup等建立的营养风险筛查为合理营养支持改善结局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平台。在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价营养支持(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对有营养风险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显示,营养支持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无营养支持组相比明显降低,主要由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有营养风险或已经有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适当的营养物质的支持,有可能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希望今后有更多更大样本的队列和随机对照研究,提供更可靠的营养支持可能改善结局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