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21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以了解颅内外血管病变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检出颅内外血管病变患者152例(72.04%),共累及病变血管180支,以颈动脉病变为主(53.33%),颅外动脉病变的发生率(67.78%)明显高于颅内动脉(32.22%)(P<0.05)。结论颈动脉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脑血管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84例ICVD患者[其中脑梗死(CI)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2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3例]进行DSA检查,对颅内外病变血管的分布、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84例ICVD患者中,血管狭窄的检出率为82.1%(69例);检出颅内外病变血管166条,以前循环(59.6%)以及颅内动脉(66.9%)受累为主,单条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高(21.7%);狭窄程度1~4级的血管分别占27.1%、40.4%,6.6%及25.9%;58.0%的CI患者、33.3%的VBI患者和23.1%的TIA患者出现Willis环侧支循环代偿.结论 DSA可准确评价ICVD患者颅内外病变血管的分布、狭窄程度以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有脑缺血症状的经TCD检查发现血管狭窄的21例病人,行DSA检查。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3例,DSA证实为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烟雾病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例中双侧椎动脉发育不全1例,一侧或双侧椎动脉狭窄5例,锁骨下动脉盗血2例。8例脑梗塞患者中已经出现一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两例,但均已出现侧枝循环的建立,另6例均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的狭窄,2例脑干梗塞患者均有椎动脉的狭窄。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评价头颈部血管狭窄、闭塞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它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及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反复发作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进行对比。结果DSA未见明显异常18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63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76例,同时存在颅内外多发狭窄和(或)闭塞68例,83例接受了介入治疗。支架成形术后脑实质染色增加、循环时间缩短。结论全脑DSA检查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与MRA相比更能明确病变部位、形态、性质及侧枝循环情况,是介入干预前的必备手段,对评估支架成形术前术后血液动力学变化优于其他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以其极高的空间分辨力,一直作为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此项技术存在侵袭性,检查费用高且时间长,以及1%的并发症发生率等缺陷。近年来,随着16层螺旋CT检查技术的发展。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的影像质量明显提高,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mutiple plane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透视(volume rendering,VR)和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等重建方法提供二维和三维图像,从而清晰地显示动脉瘤自身的形态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一、多层螺旋CT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helic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MSCT)指采用宽探测器技术,即探测器排列数增加,具有4层以上探测器的螺旋CT。它是在1998年北美放射年会上首次正式推出的,是继1972年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进入临床应用和1991年单层螺旋CT(singleslice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SSCT)研制成功之后,CT发展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常规螺旋CT扫描采用准直宽的扇形X线束,单排探测器,每旋转1w得到1个层面图像。而MSCT采用可调节宽度的锥形X线束,根据拟采集的层厚选…  相似文献   

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曾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T血管造影(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使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作用有所降低,适用范围有所缩小。但是由于神经介入治疗学的普遍应用,DSA检查仍然显示出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行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46~74岁,平均58.4岁。MSCTA图像后处理包括采用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及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进行血管显示。结果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发现38个动脉瘤,其中MSCTA发现34个,DSA发现35个,准确率分别是89.5%和92.1%。两者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配对χ2检验,P>0.05)。结论与DSA相比,MSCTA不仅可以准确地诊断颅内动脉瘤,并能精确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方向,以及与邻近血管和骨质的空间解剖关系,可弥补DSA检查的不足,对指导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脑动脉狭窄特点,以及不同脑动脉狭窄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录的1304例行DSA检查的ICVD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分布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颅内动脉与颅外动脉以及脑动脉狭窄组与无狭窄组比较,脑动脉狭窄组与颅外动脉组在各危险因素上均表现出较高的检出率;此外,颅外动脉的血管狭窄率显著性高于颅内动脉。结论颅外冬眠狭窄率明显高于颅内,高龄、男性、抽烟、喝酒、高血压、血脂水平高和高尿酸血症是脑动脉狭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DSA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DSA检查,观察及评价颅内外血管病变的直接征象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析影像结果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检出颅外颈动脉病变者86例(71.67%),共累及血管93支,以颈动脉狭窄为主50支(53.76%),其它动脉43支(46.24%);颅外动脉狭窄62支(66.67%),颅内动脉狭窄31支(33.33%),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颅内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33支(53.23%),颈内动脉颅内段7支(22.58%),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明显高于颈内动脉颅内段。结论颈动脉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DS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临床颈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为手段,分析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程度以及侧枝循环建立情况。方法:颈动脉系统TIA患者70例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包括主动脉弓上造影及至少双侧颈总及锁骨下动脉四根血管造影。明确有无脑供血动脉的狭窄、狭窄的位置、程度及侧枝循环情况。结果:62例患者存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共检出病变132处,轻度狭窄40处(30.3%),中度狭窄34处(25.8%),重度39处(29.5%),闭塞19处(14.4%)。可判断责任血管者58例(85.0%):单纯前循环45例,前后循环联合病变有13例。以颈内动脉狭窄80处为对象,研究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枝循环情况。汇总邻近可能引起同一侧枝循环通路的病变,共分析病变58处,发现合并侧枝的病变有23处,有侧支数量36处。各种侧支循环中,Willis环出现频度最高,包括前交通代偿13处和后交通代偿5处。其次为软膜血管代偿13处。结论:颈动脉系统TIA患者,颅外血管病变多于颅内血管病变。责任血管不单纯是在前循环,还可以是前后循环联合病变。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常见的侧枝循环是Wlliis环和软脑膜血管,严重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更易引发侧枝循环建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A、DSA双重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CTA和DSA的诊断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性采用χ2检验,比较二者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CTA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92.31%、98.72%;DSA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94.87%、100%,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TA、DSA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检查方法,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可以互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 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12 h内行头CT平扫、CTP、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CT表现,计算灌注缺损区CBF、CBV、MTT各参数值,与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并于发病2~7 d复查CT平扫。结果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C T平扫未发现异常,14例可见腔隙梗死灶或软化灶,1例可见脑梗死早期低密度改变。10例C T P未见明显异常,20例C T P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大小不等的灌注减低区,18例可见不同范围缺血半暗带。CTA 显示12例未见明显异常,18例可见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 CTP、CTA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显示缺血半暗带,判断闭塞血管,对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和指导溶栓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脑血管造影技术(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进行病因研究。方法:选择住院的TIA患者32例进行脑血管造影,12例进行了溶栓治疗,30例病人行颈动脉超声,观察TIA患者DSA结果,并与颈动脉超声结果比较。结果:1.TIA患者DSA显示颅内、外动脉异常,总异常率为93%(30/32);2.DSA显示颈内动脉颅外段异常78.1%(25/32),与颈动脉超声结果86.7%(28/30)较一致。结论: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可能是TIA的主要原因,对于TIA患者及早行DSA和颈动脉超声,进一步行介入及溶栓治疗,从而避免或减少脑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CTPI)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ICVD患者,在发病6h内进行头颅CT平扫、CTPI及CTA检查。结果 (1)CT平扫:显示低密度灶5例,未见异常41例;(2)CTPI:脑血流灌注正常16例,异常30例;(3)CTA:27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不同程度狭窄,2例MCA明显变细,17例CTA图像正常;(4)25例大、中体积脑梗死患者CTPI图像均显示相应灌注缺损区,CTA均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9例小体积脑梗死患者中,CTPI显示灌注缺损区5例,正常4例;CTA显示血管狭窄2例,正常7例。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CTPI均正常,2例CTA显示MCA明显变细,远侧血管网增多;其余10例正常。结论 CTPl联合CTA能够超早期诊断ICVD,并可鉴别TIA及不同梗死体积的脑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脑血管改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15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DM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DM)组(73例)和非糖尿病(NDM)组(78例);入组者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DM组脑动脉狭窄发生率(76.7%)、多支血管狭窄率(73.2%)、颅内外血管狭窄并存率(48.2%)明显高于NDM组(60.2%、53.2%、21.3%)(均P<0.05);(2)DM组受累动脉依次为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NDM组为VA、ICA、MCA;(3)DM组受累动脉中、重度狭窄常见,NDM组以轻、中度狭窄常见。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DM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好发于ICA、VA、MCA,以中、重度狭窄多见。  相似文献   

17.
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方法对我院实施DSA检查的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结果进行分析,均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TCD及颈动脉彩超检查后怀疑有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所有患者均实施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椎动脉和颈动脉均有正侧位血管造影像;根据患者的DSA检查结果,分析动脉狭窄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及血管狭窄形态;重度狭窄的病例予以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术。结果血管造影结果提示89.6%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75.5%为前循环受累,37.7%为后循环受累。前循环受累血管中以颈内动脉(56.6%)和大脑中动脉(26.4%)受累最常见,后循环受累血管中以椎动脉(33.0%)最多见。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术临床疗效显著。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造影显示大部分患者有肯定的脑血管狭窄和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以颈内动脉病变为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亦以颈内动脉病变多见,支架治疗和球囊成型可作为重度狭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