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大黄酸和辛伐他汀对糖尿病db/db小鼠脂代谢紊乱的影响以及它们对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周龄的db/db和db/m小鼠分为四组Adb/m正常对照组;Bdb/db糖尿病对照组;Cdb/db糖尿病大黄酸[150mg/(kg.d)]治疗组;Ddb/db糖尿病辛伐他汀[20mg/(kg.d)]治疗组;于不同治疗时间测定各组体重、血糖、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E)、血肌酐、24h尿白蛋白水平。肾组织病理切片行HE、PAS染色,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肾小球病理形态学改变进行半定量分析。免疫组化观察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以及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结果治疗12周时大黄酸治疗组血糖较糖尿病对照组下降、体重减轻,治疗8周时大黄酸和辛伐他汀治疗组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载脂蛋白E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明显下降,二组疗效无明显差异。治疗8周时大黄酸组24h尿白蛋白排泄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辛伐他汀组在治疗12周时尿白蛋白排泄方有所下降。治疗12周时大黄酸组肾脏肥大、基质增生明显改善,辛伐他汀组肾组织病理也有所改善,但大黄酸治疗组效果更加明显。大黄酸组肾组织TGF-β、FN表达较糖尿病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辛伐他汀治疗组TGF-β、FN表达较糖尿病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酸治疗后明显降低db/db小鼠血糖,减轻体重,而辛伐他汀对于血糖和体重无明显影响;大黄酸和辛伐他汀均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的脂代谢紊乱,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大黄酸降低尿白蛋白排泄量以及稳定肾功能的作用比辛伐他汀更加明显;大黄酸减少肾小球肥大以及细胞外基质增生的作用比辛伐他汀更为显著;大黄酸对TGF-β、FN表达的下调作用也明显强于辛伐他汀;大黄酸是一种不同于辛伐他汀的新的降低血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尿β_2-微球蛋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大于60岁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ADU组)和单纯糖尿病肾病组(ADN组),并设立非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DU组)以及老年健康对照组(AN组).测定所有病例尿白蛋白,尿β_2-微球蛋白以及血β_2-微球蛋白的水平,计算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尿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尿β_2-微球蛋白在ADU组高于ADN以及DU组.血β_2-微球蛋白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肌酐水平与血β_2-微球蛋白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尿β_2-微球蛋白分别呈正相关.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以加重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不同,将68例2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组23例,UAER<20μg/min;早期糖尿病肾病组25例,UAER>20~200μg/min;临床糖尿病肾病组20例,UAER>200μg/min。用ELISE法测定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组血TGFβ1水平轻度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1);3组糖尿病组尿TGFβ1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0.01)。各组糖尿病患者尿TGFβ1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2,0.572,0.624,P均<0.01)。尿TGFβ1与血肌酐也呈正相关(r值为0.513,P<0.05)。结论尿TGFβ1变化可能更早显示基底膜成份和结构变化,可作为较白蛋白更敏感的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于冬青  李德军  赵宝 《山东医药》2008,48(34):76-77
应用辛伐他汀(观察组)及安慰剂(对照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尿白蛋白和血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清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提示辛伐他汀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发挥肾脏保护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合成,抑制肾脏内炎症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非治疗组、糖尿病药物治疗组,观察血糖、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肾组织光镜下PAS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下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肾组织TGF-β1、PPAR-γ表达增加(P<0.01),病理改变明显.而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肾组织TGF-β1、PPAR-γ表达低于糖尿病组(P<0.05),病理改变减轻.结论罗格列酮可活化PPAR-γ,下调TGF-β1,减少糖尿病大鼠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洛沙坦对其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62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分为高UAER、低UAER两组,检测患者TGF-β1、血糖及肾功各指标,并与对照组比较;检测洛沙坦治疗前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TGF-β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GF—β1水平与UAER等肾功能指标呈正相关关系。洛沙坦治疗8周后,患者UAER及TGF—β1均明显下降,低UAER组下降更明显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TGF—β1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洛沙坦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TGF-β1水平并改善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作用机制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非治疗组、糖尿病药物治疗组。观察血糖、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肾组织光镜下PAS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下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肾组织TGF-β1、PPAR-γ表达增加(P〈0.01),病理改变明显。而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肾组织TGF-β1、PPAR-γ表达低于糖尿病组(P〈0.05),病理改变减轻。结论:罗格列酮可活化PPAR-γ,下调TGF-β1,减少糖尿病大鼠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检测60例糖尿病肾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就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方法Ⅳ型胶原、TGF-β1酶联免疫吸法,UAER散射比浊法.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Ⅳ型胶原、TGF-β1、UAER三者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1).结论尿中Ⅳ型胶原、TGF-β1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肾病肾脏损害有关;糖尿病肾病患者原中转化生长因子β1、Ⅳ型胶原水平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损害程度和监控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T2DM患者126例根据UAER分为无肾病组36例、早期肾病组45例和临床肾病组45例.测定血清TGF-β1水平,24h尿中总蛋白含量.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中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无肾病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TGF-β1是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IL-1β等炎症指标及TC、TG、LDLC、HDL-C、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90例T2DM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观察组2: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l采用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观察组2采用辛伐他汀调脂治疗;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不予他汀药物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血脂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炎症指标、TC、TG、LDLC、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l的炎症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较观察组2降低更明显(P<0.05).三组的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都可有效降低T2DM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水平和血脂,并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但阿托伐他汀的作用较辛伐他汀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2月-2019年5月接收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亚组[(9.97±2.34)μg/min,A组,2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亚组[(164.32±42.59)μg/min,B组,21例]临床糖尿病肾病亚组[(297.68±80.53)μg/min,C组,25例];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22名作为参照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为(7.79±1.59)μg/min]。比较每组患者血清-25(OH)D3、肾功能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低于参照组(P<0.05)。糖尿病组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A组、B组、C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血尿素氮、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低于正常人,与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可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病变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Ⅳ型胶原(CⅣ)水平的影响。方法63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采用糖尿病(DM)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疗程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F-β1、CⅣ和尿TGF-β1、CTGF水平,同时观察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GF-β1、CⅣ和尿TGF-β1、CTGF水平下降(P〈0.05或P〈0.01),UAER明显降低,Scr、血脂指标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降低早期DN患者TGF-β1、CTGF水平而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6 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的不同分为 3组 ,分别测定其血清和尿中MCP 1的含量及血糖、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尿微量白蛋白组尿中MCP 1的含量为 ( 5 97.6 3± 2 1.6 2 )ng/gCr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低于大量蛋白尿组 [( 894.37± 2 1.5 3)ng/gCr] ,同时伴HbA1C升高 ( 9.15± 1.5 2 ) %,尿白蛋白正常组HbA1C为( 4 .6± 1.2 ) %,而血肌酐正常 ,3组患者血中MCP 1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尿中MCP 1的升高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T2DM患者126例根据UAER分为无肾病组36例、早期肾病组45例和临床肾病组45例。测定血清TGF—β1水平,24h尿中总蛋白含量。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中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无肾病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TGF-β1是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路娜  燕鹏  肖强  程敬云  谭秀美  郑华 《山东医药》2010,50(19):101-102
目的探讨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PGE1)辅助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机制。方法将65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常规降糖、降压治疗,对照组采用疏血通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观察组予Lipo-PGE110μg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10 min后静脉推注,1次/d;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UAER、TGF-β1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1。结论Lipo-PGE辅助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为降低TGF-β、CRP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自蛋白尿组,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AP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同时测定各组的UAER、血糖、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等的水平,取正常人34例为对照组。结果(1)血清APN、TGF-β1水平随病程进展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在DN阶段血清APN与TGF-β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449(P〈0.01)。(3)在DN阶段血清APN、TGF-β1水平与UAER、血糖、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APN和TGF-β1可能在DN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GF-β1可作为早期发现DN的一种新的敏感指标;APN、TGF-β1有望成为治疗DN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肺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新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3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正常自愿者30例作为对照。采集患者和健康自愿者外周静脉血2m l,应用EL ISA法测定血清TGF-β1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TGF-β1浓度分别为38.01±15.15pg/m l和20.68±10.63pg/m 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各期肺癌患者血清TGF-β1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远处转移患者和无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清TGF-β1浓度分别为48.75±16.88pg/m l和33.70±7.49pg/m l,P<0.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有远处转移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血清TGF-β1浓度可能为肺癌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110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3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 36例及大量白蛋白尿组 36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血清护骨素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 在T2DM各组中,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4.45±0.76)ng/L]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3.62±0.70)ng/L]、正常白蛋白尿组[(2.77±0.78)mg/L]和对照组[(2.29±0.37)ng/L](均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护骨素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UAER呈明显正相关.血清护骨素水平是DN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DN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明显升高,护骨素可能在DN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研究二者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根据不同临床情况,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的糖尿病(DM)组、糖尿病肾病(DN)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糖尿病神经病变(DNP)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GF-1、TGF-β1水平,并比较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与DM组比较,DR组IGF-1水平高,DNP组低(P〈0.05);DN、DR和DNP组TGF-β1均高于DM组(P〈0.05或〈0.01);DN组24 h尿白蛋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血清TGF-β1与尿白蛋白呈正相关(r=0.27,P〈0.01)。结论 DR患者血清IGF-1水平升高,DNP患者血清IGF-1水平下降;DN的发生发展与血清TGF-β水平升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健康对照组为50名健康体检者,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每组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选择素。结果所有糖尿病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含量(17.36±6.19)n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25±1.69)ng/ml](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16.59±3.36)ng/ml]及临床白蛋白尿组[(23.84±5.96)ng/ml]P-选择素又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12.34±2.31)ng/ml](P〈0.01);临床白蛋白尿组又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1);P选择素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均呈正相关(r=0.54,0.68,0.97,0.71,P均〈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P-选择素的水平升高,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