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合并骨水泥肺栓塞的认识.方法 对1例骨水泥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经皮椎体成形术可合并骨水泥肺栓塞,临床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X线胸片示肺内射线不能透过的管状影.给予吸氧、抗凝及相关支持治疗,病情可好转.结论 应提高对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肺栓塞的认识,通过积极预防可能减少发生率,确诊后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对于大的骨水泥肺栓塞应行手术取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吉莱骨粉(Gene X)可吸收骨水泥用于强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成形椎体的邻近椎体,预防邻近椎体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北京友谊医院骨科行多发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15例,使用Gene X对与填充PMMA椎体的相邻节段进行强化,观察术后强化椎体的高度变化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1年随访结果显示,强化椎体前、中、后部高度及Cobbs'角较术后即刻影像均未见明显差异,Gene X骨水泥吸收良好。再发椎体骨折1例,为非强化椎体。结论应用Gene X骨水泥对多发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椎体邻近椎体进行强化,术后高度保持良好,对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预防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骨水泥强化术已被广泛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骨水泥强化术后椎体再骨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研究认为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生物力学、骨水泥渗漏、骨质疏松等。本文就骨水泥强化术后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102例183个椎体,根据术后椎体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将压缩椎体分为渗漏组和非渗漏组,进而分析影响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y功能评分、Cobb角及椎体平均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183个椎体中共有21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术前椎体高度、有无椎体周壁破坏及骨水泥注射剂量差异显著(P0.05);椎体后凸角度、骨折新鲜度、手术入路途径及骨折椎体部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无椎体周壁破坏及骨水泥注射剂量是与骨水泥渗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无椎体周壁破坏及骨水泥注射剂量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发生骨水泥渗漏密切相关,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普通粘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7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组(高粘度骨水泥组14例)及普通粘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普通粘度骨水泥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腰背部疼痛、腰背部功能、伤椎椎体高度%、伤椎后凸畸形角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X线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显著(P<0.05);骨水泥注射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疼痛明显缓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DI评分明显降低,伤椎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高粘度骨水泥组骨水泥渗漏率(14.3%)与普通骨水泥组(30.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高粘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不仅可以达到与普通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相同的临床效果,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骨水泥渗漏,减少X线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KP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105例临床资料,将手术治疗有效的86例纳入有效组,其余治疗无效的19例纳入无效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既往史等),将所有可能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的危险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可能影响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实施PKP疗效的因素。结果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术中采用单侧穿刺手法、骨水泥用量过多且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术前骨质疏松程度、术前胸腰段后凸Cobb角均是影响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实施PKP疗效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术中采用单侧穿刺手法、骨水泥用量过多且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术前伴严重骨质疏松、椎体侧后凸畸形严重均会影响PKP术后疗效,针对上述情况,术前应积极防治高危因素,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以提高术后疗效,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有效注射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一种在影像技术引导下局部注射骨水泥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技术,其注射量各家报到不一。2003年8月~2005年12月,我们对收治的4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VP治疗,分为骨水泥3ml和6ml两组.对其止痛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水泥成形术及降钙素等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共68例患者,骨水泥成形术组46例,降钙素组22例.记录对比VAS及SF-12评分,记录骨水泥成形术组椎体高度变化和Cobb角改善情况,降钙素组骨密度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用时及费用.结果 VAS评分及SF-12健康调查评分:降钙素组有波动,总体评分差于骨水泥成形术组.伤椎压缩恢复程度:椎体成形术组Cobb角平均改善11°,后凸成行术组Cobb角平均改善18°,椎体高度有所恢复.骨密度变化:降钙素组骨密度治疗后有提高.治疗用时及治疗费用:骨水泥成形术组治疗用时明显短于降钙素组,但治疗费用相对较高.结论 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椎体高度和Cobb角,增加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钙素等药物治疗早期也可缓解疼痛,但止疼效果较骨水泥成形术滞后四周,长期应用止痛作用相对减弱,且其增加骨密度能力有限,治疗费用相比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穿刺方向的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VP治疗188例(214节椎体),根据不同的穿刺方向分为3组,A组为经椎弓根向椎体上1/3方向穿刺,B组为向中1/3方向穿刺,C组为下1/3方向穿刺,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1 d、术后1 d、1 w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 w进行功能障碍(ODI)评分,术后复查X线片及CT检查评估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3组VAS及ODI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法与其他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穿刺方向的椎体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法与PVP法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椎弓根向椎体上1/3穿刺进针方向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减少骨水泥的渗漏,且无论哪种进针方向PKP较PVP骨水泥渗漏率低。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填充术(PVP)有恢复椎体高度、增加椎体强度、止痛效果明显等作用。2004~2007年,我们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进多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总结和比较多椎体PKP两种手术操作方法的差异。48例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多椎体(3个及以上)骨折患者其中,常规手术组(C组)20例82椎,手术节段3~6个椎体(平均4.1椎体),分布范围T_5~L_5,常规PKP手术技术和流程进行定位、穿刺、球囊扩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灌注,完成一个椎体后行第二个椎体手术。改良手术组(M组)28例112椎体,手术节段3~7个(平均4.0椎体),分布范围T_4~S_1,采用改良操作技术和流程,定位、经椎弓根基底途径穿刺、双椎体同时穿刺或二重穿刺注射等方法进行手术。两组均局部麻醉下行单侧穿刺手术,术中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mg,如骨水泥分布未超过中线则增加对侧手术。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和临床并发症。结果 C组和M组术前VAS评分分别为(8.6±2.3)和(8.2±1.9),术后3 d时VAS评分分别为(3.5±2.6)和(3.2±3.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C组14个椎体(15.73%)行双侧手术,明显高于M组的1个椎体(0.89%)(P〈0.0001)。骨水泥灌注量,C组每例8.0~23.1ml[平均(15.3±3.1)m1],M组每例8.5~25.5 ml[平均(16.2±4.1)ml];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在C组为19.5%,在M组为1 8.75%,两组间骨水泥总量和外漏率无明显差异(P〉0.05)。C组手术时间每例为70~230min,每椎体(26.9±6.7)min,M组每例45~162min,每椎体(1 6 3±5.2)min,M组每椎体平均手术时间远低于C组(P〈0.001)。两组均末发生临床并发症。结论改进手术操作技术和流程可缩短多椎体PKP手术时间,减少双侧穿刺次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灌注总量在26ml以内可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9例65~81岁女性胸椎骨质疏松性骨痛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以背痛、活动受限和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共有12个胸椎骨质疏松引起的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8例立即止痛,1例症状缓解,均恢复脊柱活动功能。随访6个月,患者病情稳定。结论 椎体成型术方法简单、易行,止痛、防止椎体进一步压缩的效果可靠,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痛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椎体增强术后骨水泥分布指数(DI)对手术椎体及邻边椎体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90例,均行单节段椎体增强术,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记录相关临床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引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骨水泥分布指数对...  相似文献   

14.
张建新  王慧鹏 《山东医药》2009,49(43):94-95
目的对比单侧及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4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25例、双侧组18例,分别行单侧及双侧PVP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善率、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VAS改善率及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双侧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骨水泥用量均显著大于单侧组(P〈0.05);两组均无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及双侧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相似,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骨水泥用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外渗原因及防范方法。方法 135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纳入本研究,共171个椎体。对患者进行术前VAS疼痛评分,根据Genant半量法对塌陷的椎体进行分级。按常规方法实施椎体成形术。结果 122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8.2±1.22和2.5±1.26。术中36例患者、共41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在渗漏的41个椎体中,4个渗漏至椎管内,2个渗漏至神经根管周围,7个渗漏至椎旁或沿椎旁静脉扩散,9个渗漏至前纵韧带下及周围组织,17个渗漏至椎间隙,2个回渗至椎弓根。2例患者出现下肢神经症状,术后短期内恢复。骨水泥渗漏与总体疼痛缓解无明显相关性,但与术前椎体的压缩程度及手术技巧明显相关。结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某些椎体病损的有效方法,避免骨水泥渗漏的措施包括术前确认椎体的形态和穿刺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分型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的分型和预防措施。方法2005年6月-2008年2月施行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患者81例临床资料全部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32个月,平均18.2个月。术前术后Denis腰痛分级,定期复查脊柱正侧位x光片,观察其疗效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术后腰背部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全组无死亡及脊髓神经损伤,伤口愈合好。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共有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72-83岁,平均76.5岁。结论多种因素可以造成术中骨水泥的渗漏。而术前明确的诊断、硬件设施的完备及术者专业知识的系统地掌握与应用、手术器材的良好掌握与操作是可以避免或减少PMMA渗漏的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理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手术前后病椎及邻近椎体应力变化情况。方法取CT三维重建资料通过软件MIMICS10.0建立椎体的三维实体模型,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2.0模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过程在腰1(L1)椎体中置入不同容量骨水泥(2、4、6、8 ml),分析轴向压缩直立、前屈、后伸、侧弯、旋转5种加载状态下手术前后相邻椎体的应力变化。结果小剂量骨水泥注入(2、4 ml),病椎所受应力逐渐增加,而较大治疗量骨水泥注射入(6、8 ml),随着病椎硬度及刚度加强,其所受应力逐渐下降;而临近椎体在骨水泥注入量逐渐增加过程中,所受应力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力学研究,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及临床价值;在能够避免大治疗剂量骨水泥注入所带来并发症(如渗漏)前提下,48 ml骨水泥注入量更加有效,且不增加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椎基静脉孔形态对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V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对照组(未渗漏)和观察组(渗漏)。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总结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中共38例(21.11%)发生椎内裂隙征,其中15例(39.47%)椎内裂隙征与椎基静脉孔相通;术后发生65例(36.11%)骨水泥渗漏,其中B型骨水泥渗漏34例(52.31%)最为多见;两组注射时期、骨水泥注入量、脊柱后突Cobb角、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相通、穿刺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粥状期注射、脊柱后突Cobb角大、椎内裂隙征与椎基静脉孔相通、单侧穿刺及骨水泥注入量大是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椎内裂隙征和椎基静脉孔存在通道可能是增加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增加对存在椎内裂隙征患者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通过椎基静脉孔发生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VP治疗的OVCFs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腰椎骨密度、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骨代谢指标、椎体压缩程度、手术入路、麻醉方式、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情况。将上述指标作为可能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得出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17例老年OVCFs患者中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4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发生相邻椎体骨折与吸烟史、术中骨水泥使用剂量、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术后未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病程、手术入路、麻醉方式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OCVFs患者PV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骨水泥使用量,骨水泥渗漏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史。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老年人脆性骨折。从传统的保守治疗、开放性手术到如今的微创手术阶段,椎体成形术因其安全、高效及微创特性成为OVCF的重要治疗手段。骨水泥在椎体内的特性对OVCF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现就骨水泥在椎体内的注入量、弥散情况、分布形态及黏稠度对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关系作一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