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总结分析作者医院肾移植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38例患者的发病原因、诊断依据、预防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依据病史、超声确诊的38例患者经及时的治疗,在3~20d(平均6d)内,患肢肿胀基本消退,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广泛侧枝循环建立。结论肾移植患者有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较多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最佳诊断措施,规范及时的抗凝、祛聚、溶栓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对高危患者可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富丽明 《当代医学》2014,(14):28-29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二维超声图像、彩色血流、频谱图并分析声像图特点。结果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左下肢血栓形成38例,右下肢血栓血栓形成患者25例,双下肢血栓形成患者5例,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8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均经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价格低廉,可很好地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9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通过超声诊断的声像图显示、血流图显像及脉冲表现等诊断患者的具体病症。结果:根据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声像图等的综合分析,9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分为三种:混合型(24例)、周围型(46例)和中央型(28例)。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能够较好的明确患者的具体病症,为其治疗提供有效的参数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骨科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04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彩色多普勒检查的1204例骨科手术后患者中,并发深静脉血栓占53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及时确定下肢深静脉血栓部位、范围及阻塞程度,有利于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7例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观察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并与健侧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27例,其中双侧17例,左侧88例,右侧22例。患肢共144条,左侧105条、右侧39条,左右侧之比为2.7∶1。1型(中央型)55条、2型(周围型)46条、3型(混合型)43条。中央型发病最高38%。急性血栓42例、亚急性血栓36例、陈旧性血栓49例。血栓形成后,不论是二维图像还是彩色多普勒表现,均与正常血管明显不同。结论急慢性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点各异,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性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动态观察、判断治疗效果,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管径明显增宽,血栓表现为均匀低回声,慢性期深静脉血栓回声较高,血栓部位管腔无血流显示或血流充盈缺损,并可继发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治疗效果,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意义。方法:于2008年1月~12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73例。结果:本组病例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22例,陈旧性下肢深静脉血栓51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血栓回声及血流状况等,为及时治疗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准确性高、无创、无禁忌证、实时、重复性好及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同时期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78例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深静脉的结构及血流情况,观察血栓形成部位、范围及各时期血栓声像图特征.结果 不同时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不同的声像图特征.左下肢血栓46例,右下肢血栓29例,双下肢血栓3例.急性血栓67例,亚急性、慢性血栓11例.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安全、及时、无创伤,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治疗效果,是下肢深静脉血栓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采用彩色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形成部位、回声特点及血流充盈情况。结果 57例患者中,左下肢34例,右下肢18例,双下肢5例。累及髂静脉、股静脉血栓24例;胴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22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急性血栓21例,亚急性血栓27例,慢性血栓9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观察动态变化,及时准确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的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大小、形成部位以及血栓形成后对血管腔梗阻的程度.结果 52例患者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42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其中完全性梗阻38例,不完全梗阻14例.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是当前终末期肾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虽然外科技术的提高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得肾移植术后的并发症有所下降,但血管并发症仍是导致移植肾功能障碍和肾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其可导致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因此,肾移植术后长期随访,早期发现TRAS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大量的研究表明,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方法,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肾移植术后的监测及TRAS的诊断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为临床及时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就常规超声及CEUS在诊断TRAS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形成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1~2006-06间收治的21例恶性肿瘤术后LDVT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本组LDVT占同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5.4%(21/392),左侧13例,右侧8例,经治疗后都有所好转。结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是移植肾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症状隐匿,且与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表现相似,增加了诊断难度;同时,由于不同病理类型的急性排斥反应治疗不同,因此若能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并合理治疗,将对移植肾患者预后有极大的帮助。目前超声检查为移植肾术后监测的常用手段,包括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及声学造影。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在定性水平观察移植肾的肾内灌注情况。三维超声测量更为精确,能够同时获得相关血管容积参数,为半定量指标。声学造影对血流灌注具有高度敏感性,是定量指标。三维超声及声学造影可能在急性排斥的诊断及鉴别上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带状疱疹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肾移植患者并发VZV感染多发生在术后1~2年,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即可可诊断带状疱疹,23例患者在发生VZV感染后均根据血环孢素A(CsA)浓度谷值和峰值适当减少CsA用量,或调整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方案。15例采用阿昔洛韦1200mg/d口服10~14天,治疗有效;另8例阿昔洛韦治疗效果不明显,改用更昔洛韦,剂量为500mg/d静脉滴注7~14天,治疗有效。所有患者在抗VZV感染的同时均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合并细菌感染,并给予止痛、神经封闭等综合治疗。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23/23)。结论:肾移植术后VZV感染多发,诊断并不困难,治疗上合理用药非常重要,并相应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对VZV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总结本院1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CMV感染临床资料。结果1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CMV感染病人经更昔洛韦为主的综合治疗治愈16例,死亡2例。结论对肾移植术后肺部CMV感染应该尽早诊断,及时应用以更昔洛韦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1)目的 探讨肾移植病人并发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2)方法 对10例肾移植病人并发结核的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分析。术后病人常规进行硫唑嘌呤(Aza)、泼尼松(Pred)二联,或环孢霉素A(CsA)、Aza、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10例病人均根据临床表现,结合X线检查、PCR扩增结核杆菌DNA及组织学检查确诊为结核菌感染。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或异烟肼、利福平、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次原位肝移植(其中2例再次肝移植)病人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治经过。结果对16例患者(5例终末期肝硬化、7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炎后肝硬化、1例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进行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12例.术后最长存活已超过4年。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3例、脑血管病变2例、肺部感染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肝上下腔静脉狭窄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胆道结石或胆泥3例、胆漏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慢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围手术期死亡6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ARDS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肝功能衰竭1例。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 年9月我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17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对 这40例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病原菌培养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以及其他相关病例资 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0例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9岁,2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发 生在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病原菌培养阳性19例,病原菌中念珠菌属感染17例,其中白色念珠菌11例,克柔氏念珠菌2例,光滑 念珠菌3例,热带念珠菌1例,曲霉菌感染1例,假丝酵母菌感染1例,培养阴性21例,合并感染24例。采用抗真菌药物及辅助治 疗后38例治愈,死亡2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多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多为混合感染, 且病情重、发展快,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采用抗真菌药物及综合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次原位肝移植(其中2例再次肝移植)病人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治经过。结果 对16例患者(5例终末期肝硬化、7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炎后肝硬化、1例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进行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12例,术后最长存活已超过4年。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3例、脑血管病变2例、肺部感染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肝上下腔静脉狭窄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胆道结石或胆泥3例、胆漏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慢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围手术期死亡6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ARDS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肝功能衰竭1例。结论 肝移植围手术期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