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琦琰  庞秀琴 《眼科》2002,11(1):12-14
目的:探讨对儿童施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9例(22只眼)无法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白内障患儿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同期(11只眼)或二期(11只眼)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结果:随诊1-12个月,术后视力0.8以上者3只眼(13.6%),0.2以上者15只眼(68.2%),0.02-0.1的3只眼(13.6%),1只眼术后视网 膜脱离而于2周后取出人工晶状体。结论:对儿 童施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减少可能的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白内障保留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外伤时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中保留晶状体前囊的作用。方法:对27例(27眼)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玻璃体浑浊或积血及眼内异物者,行经平坦部保留晶状体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内固定I期植入13眼,Ⅱ期植入14眼;玻璃体腔内C3F8气体充填12眼,硅油充填2眼,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29月(平均8.4月),矫正视力>0.3者23眼(85.2%),>0.5者9眼(33.3%),1.0以上者2眼(7.4%),视网膜复位,术后并发症:前囊浑浊23眼(85.2%),脉络膜脱离2眼,视网膜脱离1眼。结论:眼外伤时保留晶状体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有利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对眼前段组织损伤轻,并为眼外伤其它并发症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疗效和技术。方法对23例(26只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在应用2根细长针固定半脱位的晶状体后行超声乳化术,同时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处于0.1—1.0之间;0.1—0.3者10只眼,0.4—0.5者10只眼,大于0.5者6只眼。术中并发症主要是玻璃体脱出(19.2%),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65.4%)、一过性高眼压(19.2%)、前房内及人工晶状体表面纤维素样渗出(23.1%)等,未见有视网膜脱离及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细长针固定半脱位的晶状体后行晶状体声超声乳化,同时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术,安全可行,手术效果良好,但要求术者有熟练的手术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IOL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复杂性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手术31例(31眼),术后随访3~20月,观察视力、散光度、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30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矫正视力: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7眼中视力≥0.5者占28.57%,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透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8眼中视力≥0.5者占22.22%,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眼中视力≥0.5者占33.33%:1眼视力下降。结论 复杂性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经过术前病例的选择,术中采用眼内灌注,适宜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可获得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5.
无虹膜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无虹膜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46例(47眼)无无虹膜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外伤性白内障42眼,先天性白内障5眼。手术方式: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随访1-14月,平均4.8月。结果:47眼手术顺利,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正。术后矫正视力≥0.5者33眼(70.21%),0.1-0.4者12眼(25.56%);术后4眼眼压升高,10眼前房纤维蛋白渗出。无严重远期并发症。结论:无虹膜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可行的,但患者眼部情况复杂,应根据眼部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和人工晶状体的类型。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是散光。  相似文献   

6.
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9例(33只眼)晶状体脱位眼采用不同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一期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病人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29只眼(87.87%)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矫正视力达0.2级以上者20只眼(60.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手术治疗晶状体脱位是行之有效的,尤其在一期人工晶状体或睫状沟固定者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选择不同手术的适应证及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二期睫状沟植入在眼球穿孔伤所致后囊破裂型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眼球穿孔伤所致后囊破裂型外伤性白内障82例(82眼),在一期眼球清创缝合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时尽量保留残余囊袋。3~6个月后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囊袋残留情况分为两组:A组:残留囊袋足够支撑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者(48例),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B组:囊袋无残留或残留囊袋无法支撑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者(34例),进行缝线固定晶状体襻于巩膜壁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B组BCVA明显低于A组。A组2例(4.17%)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轻度偏移,4例(8.33%)体部轻度倾斜;B组6例(17.65%)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轻度偏移,6例(17.65%)体部倾斜,其中3例(8.82%)眼球转动时有不适感。结论对于眼球穿孔伤所致后囊破裂型外伤性白内障,于一期行眼球清创缝合、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时尽量保留残余囊袋组织,可为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创造良好条件。二期手术时选择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张伟  贾金辰  张卫红 《眼科新进展》2016,(11):1069-1072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术后儿童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至2015年在河北省眼科医院眼外伤科行玻璃体切割术后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48眼(男28眼,女20眼)的术后并发症、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并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屈光状态。结果 术后出血8眼(16.7%),低眼压3眼(6.3%),一过性高眼压及角膜水肿4眼(8.3%),经保守治疗后均恢复,没有出现明显的人工晶状体倾斜和偏心以及人工晶状体襻缝线脱落。术后末次随访时视力较术前提高(P<0.05)。屈光度数预测值与术后3个月实际屈光度数无显著差异(P>0.05)。屈光度数预测值与实际屈光度数偏差:40眼(83.3%)<1.50D,6眼(12.5%)1.50~2.00D,2眼(4.2%)>2.00D。结论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的儿童无晶状体眼的治疗安全有效,但仍不能忽视其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眼外伤患者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技巧.方法 眼外伤患者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42例(42眼),采用玻璃体腔灌注维持眼压.5例于保留的晶状体前囊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37例采用外路法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其中3例为带虹膜隔的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随访3~40个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28例(66.6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优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31例(73.81%).结论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Ⅱ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时,需玻璃体腔灌注调整眼压,最好采用外路法预置睫状沟固定缝线,用四线或两线法悬吊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33例35眼,其中眼外伤25例25眼。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3例15眼,Ⅱ期植入人工晶状体20例20眼,对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合并症等进行了探讨,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Ⅰ期术后视力提高达80%,Ⅱ期达55%,术后6例发生人工晶状体偏位,其中2例手术矫正。结论: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为无晶状体囊支持的患眼提供了一个安全可的植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达到对眼球仅仅是微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新型超声乳化探头Micro Tip对98例IV级核以上的白内障患 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采用高负压低能量的参数,观察其对眼部的损伤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在0.5以上,28.6%达1.0以上。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仅2例(2%)发现轻度角膜水肿,且均在1周内吸收。结论:使用MicroTip的新型探头,有利于减少超声乳化手术对眼内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周华  袁援生  蔡宁  陈佳 《眼科》2001,10(3):184-185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术后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对30例(30只眼)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术后的白内障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结果巩膜环扎术至白内障手术的平均时间间隔为(41.7±6.99)个月。白内障术后平均随防(17.07±2.53)个月,30只眼中20只眼(66.67%)的最佳矫正视力≥0.5,仅1只眼于术后3个月复发视网膜脱离。结论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术后,再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大多数眼可获得较好的视力效果,很少引起视网膜脱离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年至1998年3年间经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及显微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术治疗的12例(12只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行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巩膜外加压术、巩膜环扎术、巩膜环扎加外加压术)7只眼;玻璃体切除、眼内真充联合巩膜环扎术5只眼。随肪半年至3年,视网膜完全复位10只眼(均为一次手术复位,占83.3%),部分复位1只眼,总复位率达91.7%。术后视力提高9只眼,不变2只眼,下降1只眼。12只眼均未行人工晶状体取出。结论: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具有发病早、发展迅速、眼内病变复杂、易致严重PVR、诊断及治疗难度加大等特点。一旦发现视网膜脱离,即根据不同的情况转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施行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以防止或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116例123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中后囊膜破裂21例21只眼总结分析,依后囊膜破裂口大小进行处理后植入后房型或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本组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达17.07%,原因有切口不当、连续环形撕囊不完整、超声乳化头触及后囊膜、碎核刺硫后囊膜、I/A管误吸前囊膜。结论: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只要进行适当处理仍可植入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15.
刘芳  师燕云 《眼科》2001,10(1):32-34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下异物取出途径及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分析,探讨不同部位视网膜下异物最佳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开展玻璃体手术后,后极部视网膜下异物经玻璃体切除术顺利取出后视力、矫正视力及视网膜的情况。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2例形成黄斑前膜,术后矫正视力0.01,未形成黄斑前膜者,术后矫正视力0.8。结论: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视网膜钩的应用对视网膜下异物及嵌顿于脉络膜的异物,为一损伤小,手术效果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张骜坤  陶源  王玉国  卜秀荣 《眼科》2001,10(1):50-52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滤过不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激光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87例(98只眼),其中行色素上皮残留氩激光切除术4只眼;经内路氩激光内口阻塞重新开放术17只眼,经内路YAG内口阻塞重新开放术11只眼,氩激光断线术59只眼,氩激光断线术联合经内路激光内口阻塞开放术7只眼。结果治疗前眼压4.56±0.76kPa,随诊16.2±7.3个月后眼压2.33±0.60kPa,治疗前后眼压有显著差异,P<0.001。眼压正常89只眼(成功率90.8%)。主要并发症暂时性高眼压反应17只眼,低眼压、浅前房4只眼,虹膜炎15只眼,结膜穿孔1只眼。结论激光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价机械性眼球伤,特别是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手术的效果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机械性眼外伤398例(409眼),开放性眼外伤357眼,闭合性眼外伤52眼,均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各合作单位将所有的患者信息填表,录人数据库供统计分析。结果最终视力≥0.025者260眼(63.57%)。获得解剖功能修复者289眼(70.66%);获得解剖修复者34眼(8.31%);低眼压、眼球萎缩、硅油支持眼球和眼球摘除(预后不良)者86眼(21.03%)。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脱离(RD)、伤后14d以上实施玻璃体手术者预后较差。受伤至手术时间与PVR的发生率密切相关。伤时有RD发生者促进PVR的发生。RD和PVR合并存在使后果更差。伤后30d以后实施手术者RD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单变量Logistic分析提示伤后无光感、视网膜闭合漏斗脱离、PVR形成、脉络膜上腔大出血4个变量是手术效果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玻璃体手术时机和损伤程度直接影响眼外伤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云成  艾明  巩丽清 《眼科》2001,10(1):36-37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效果。方法:于29例(30只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人治疗中,采用冷凝联合巩膜外垫压或环扎、玻璃体腔注气,部分病例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结果:经随访观察4-12个月,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8只眼(93.3%),未复位2只眼(6.7%)。结论: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根据具体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段玻璃体切除在眼球穿孔伤所致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我院2008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眼球穿孔伤伴后囊破裂型外伤性白内障58例(58眼),其中32例行眼球清创缝合、一期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26例行眼球清创缝合术,术后1周-1月行二期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随访1-3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一期前段玻切组32眼,术后矫正视力0.1-0.8,其中1眼0.1,7眼0.2-0.3,24眼0.4-0.8。32眼中1眼术后眼压高,药物无法控制,行二期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二期前段玻切组26眼,术后矫正视力数指-0.8,其中3眼视力≤0.1,7眼0.2-0.3,16眼0.4-0.8,26眼中4眼因一期术后眼压高,1周内行二期手术,术后2眼眼压仍无法控制,行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一期前段玻切组的并发症较二期组少而且轻。结论对于眼球穿孔伤所致后囊破裂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于清创缝合时进行白内障摘出和一期前段玻璃体切除,可以减少并发症,并减少二期手术的难度及风险,获得较好的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干眼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眼科确诊的420例儿童干眼的临床资料及统计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420例确诊干眼的患儿中每天持续看电脑、电视超过2h者380例(90.47%),有偏食习惯者224例(53.33%),有过敏性结膜炎病史者72例(17.14%),有急、慢结膜炎病史者106(37.17%),使用抗菌素滴眼超过1个月者182例(43.33%)。临床主要症状为瞬目频繁者190例(45.2%)、眼痒134例(31.9%)、异物感88例(20.95%)、分泌物多者39例(9.28%)、眼红134例(31.9%)、畏光55例(13.09%)、干涩者41例(9.76%)。Schirmer Test:340例为阳性(<10mm/5min),80例为强阳性(<5mm/5min)。BUT:420例全部<5s为强阳性。100例角膜上皮点状着染1-4象限。干眼仪检查:320例图像为3级以上。经过正规系统的抗干眼治疗,患儿不适症状缓解,检查结果均有所改善,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儿童干眼的发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小儿眼科医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准确的诊断和针对病因的联合治疗是防治儿童干眼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