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一种适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方法,采用内镜与X线相结合的插管低浓度钡剂灌肠检查方法对已行肠系钡餐检查的74例小肠不同病因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显示74例中:7例憩室,8例息肉,5例肿瘤,1例克罗恩病,总检出率为28.4%,高于肠系钡餐检查(6.8%)。P<0.01。结果表明,内镜引导下插管低浓度钡剂小肠灌肠是诊断小肠疾病的一种较为全面、方便、安全、有效方法,而且无需贵重设备,病人易于接受,适宜有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胃镜引导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疾病引起出血、腹痛,在临床上并不鲜见。虽然消化道内窥镜的临床应用,使消化道疾病的诊治跨入了新的时代,但小肠疾病,由于其解剖及生理学特点,检查诊断仍较困难。因此。临床上对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多采用导管法小肠钡剂灌肠造影,但其插管困难、费时,限制了临床应用。我们采用了在胃镜引导下经导管行小肠钡剂灌肠造影法,检查28例患者,其诊断效果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求简便、易行、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的小肠造影双对比检查法。方法收集"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插管法双重造影"和"小肠钡餐逆行注气双对比造影"各32例,分别作比较。结果两组检查均顺利完成。十二指肠插管法组整个造影时间为25~35min,有阳性发现12例,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插管法插管需要消化科协作,病人痛苦,不易接受,且有禁忌症。小肠钡餐逆行注气组整个造影时间为65~95min,有阳性发现15例。小肠钡餐逆行注气组采取多次服钡,避免钡剂的积聚重叠,又可以使小肠各组连续显示,使钡剂分布均匀,较胃镜引导下十二指肠插管法费用低,病人容易接受,且无明显禁忌症。结论小肠钡餐逆行注气双对比造影是一种费用低、病人容易接受、无明显禁忌症的小肠造影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50例插管法小肠钡灌肠造影检查。讨论了小肠导管插管中的难点及处理方法。正确掌握插管技术,可在5~10分钟内将导管插至十二指肠空肠曲远侧。探索了钡剂性能、浓度、温度、配制方法及灌注速度对造影的影响。认为应用颗粒细而均匀型钡剂,浓度20~30%W/V,灌注速度每分钟70~100ml,可取得较为理想的造影效果。同时,良好的术前准备,适时应用低张药物对于获得优良的小肠钡灌肠点片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疾病的检查以钡餐检查为首选 ,内窥镜次之。但小肠钡剂造影的X线表现较为复杂 ,且有很多困难。传统的口服钡剂小肠造影和插管法小肠灌肠双重造影均有其不足之处。作者近年来开展了非插管法改良气钡双重造影 ,达到甚至超过小肠灌肠造影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年初到 2 0 0 1年 1月共检查 2 6例 ,其中男性 10例 ,女性 16例 ,年龄 14~ 67岁 ,平均 32 .6岁。临床症状有脐周疼痛、压痛、腹胀、腹泻与便秘交替、黑便和腹部包块等。上消化道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部分病例作结肠钡灌或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1.2 造影材…  相似文献   

6.
我院内镜室对6例原因不明的小肠出血患者,在剖腹探查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均发现小肠出血的准确部位和原因,减少了术中的盲目性,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6例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18-46岁,平均36.6岁。出血病程3天*6年不等。主要症状为轻重不等的消化道出血,其中4例黑便,1例暗红色血便,1例呕血及黑便。6例均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及钡剂X线透视排除了上消化道和结肠病变。6例中,2例因出血量大,4例反复出血后行剖腹探查术。2检查方法术前用2%的戍二醛浸泡30分钟。开腹后由屈氏韧带以下小肠切口插人,术者握住内镜先端部,将小肠拉…  相似文献   

7.
背景:无线胶囊内镜对小肠部位的检查有明确的临床实用性,目前认为胶囊内镜检查对明确息肉综合征患者小肠部位的息肉可能实用价值较大。本研究的目的是与钡剂造影检查比较,明确无线胶囊内镜检查遗传性胃肠道息肉综合征患者小肠息肉的有效性。方法:胃肠道息肉综合征患者队列研究。单盲法在一周内对患者行小肠全段系列检查和胶囊内镜。分析息肉的数量和位置。结果:24例患者,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n=20)和Peutz-Jeghers综合征(n=4)。胶囊内镜检查出其中7例(29%)有小肠息肉,而这7例中只有3例在钡剂检查时检查出来。其余4例全为家族性腺瘤型息肉…  相似文献   

8.
双气囊小肠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双气囊小肠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疾病的诊断,探讨胶囊内镜在不同小肠病变的诊断作用。 方法对156例疑诊为小肠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随后对87例阴性患者进一步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结果156例患者中69例胶囊内镜检查阳性,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2例,有警报症状和体征17例,总体阳性诊断率44.2%(69/156),检出的主要病变有:小肠炎症(粘膜糜烂、溃疡)32例,小肠肿瘤24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9例,小肠憩室1例,白塞病2例,小肠结核钙化灶1例。87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患者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额外检出小肠病变12例,对于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患者双气囊小肠镜诊断率为13.8%(12/87),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9例,有警报症状和体征3例,检出病变有:小肠憩室5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小肠溃疡1例,小肠肿瘤2例。 结论胶囊内镜对于表现为隆起性、浸润性、溃疡和多发性病灶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的诊断能力,但对小肠憩室和病变局限病灶较小的小肠血管发育异常者诊断能力有限,与双气囊小肠镜有效结合运用能大为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胶囊内镜在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綦先  王军  李丽  刘宇  邵小娟  郭严  崔红莉  杨均  潘大维  肖潇  邢寒阳 《重庆医学》2011,40(13):1281-1282,135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对54例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病灶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28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51.8%。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应用于临床以来,为小肠无创性、可视化性检查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并已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病灶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7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43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71.7%;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是无创性、可视性检查、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小肠插管行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小肠疾病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胃镜直视下沿导丝下鼻胆引流管于十二指肠远端,留置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49例小肠造影插管成功率100%。检查时间约30~40 min。检出小肠疾病11例,阳性率22.4%。在回盲部及升结肠也有一定的价值。结论:该方法插管及造影时,患者痛苦小,检查时间短,适应证广。内镜与造影检查结合,互为补充,方法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小肠出血性疾病临床诊断问题的探讨——附9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及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93例小肠出血的病人,进行了内镜或钡餐透视检查后,选择性地进行^99mTc核素显像(ECT)、小肠钡灌肠、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DSA),所有检查阴性又出血不止者或病情严重则行剖腹探查或术中内镜检查。结果:在93例患者中,非肿瘤性病变54例,小肠肿瘤性病变15例,全身性疾病24例,其中以炎性肠病及感染性疾病为多。术前明确出血病因的有50例,术前诊断率为53.76%。43例患者行剖腹探查,有27例了术中内镜检查才明确诊断。结论:小肠出血性疾病在临床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需综合应用各种检查。术中内镜检查对明确诊断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了解小肠肿瘤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风险。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期间进行的53例胶囊内镜检查检出的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小肠X线检查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53例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共检出小肠肿瘤9例,检出率为16.98%。无症状者3例,无症状人群中小肠肿瘤的检出率为11.11%(3/27);有症状者6例,症状主要包括:便血、腹痛、腹泻,病程平均为3.83年(1~10年)。胶囊内镜检出的小肠肿瘤包括癌1例、淋巴瘤1例、平滑肌瘤2例、息肉2例、脂肪瘤1例、小肠粘膜下肿物2例(性质未明)。6例经胶囊内镜证实有小肠肿瘤的患者小肠气钡造影只检出1例,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高于小肠气钡造影。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具有较高的检出能力,为降低胶囊内镜检查的风险,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对疑有小肠肿瘤致肠腔狭窄者应行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14.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小肠疾病的诊断十分困难。胶囊内镜检查是新的无创性主要用于诊断小肠疾病的方法 ,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对 18例经X线钡剂造影、胃及结肠镜检查正常 ,疑诊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 :18例中发现小肠病变 10例 ( 5 5 .6% ) ,包括血管发肓不良、肿瘤、Crohn氏病、溃疡等。检查过程中无任何痛苦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胶囊内镜能清晰地观察小肠 ,安全性好 ,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肠出血是临床诊断难题之一 ,我院利用小肠插管造影技术诊断本病取得一定经验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小肠出血 4 1例(男 19例 ,女 2 2例 ) ,年龄 2 0~ 6 8岁 ,平均 4 7岁。有 3~ 6 0个月反复便血史 ,平均 7.8个月。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或结肠镜检查 ,也分别经过食道钡餐、胃肠钡餐和钡剂灌肠检查 ,均无异常发现。1.2 检查材料 本文应用COOK公司生产的小肠造影导管 ,上海马陆制药厂生产的双对比造影剂。1.3 方法 病人于检查前 2天进少渣易消化食物 ,检查当天空腹 ,便秘患者 ,可在当天给予开塞露导便。应用C…  相似文献   

16.
苑树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6):1082-1083
目的探讨和评价胶囊内镜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价值及护理手段。方法应用胶囊内镜对48例具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寻找原发病灶检查。结果48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发现小肠血管畸形8例,非特异性小肠炎6例,炎症性肠病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例,大肠息肉5例,小肠黏膜萎缩4例,回肠出血4例,回肠息肉4例,糜烂性胃炎3例,小肠异物2例,小肠黄色瘤1例,回肠滤泡过度增生1例。同时伴有慢性胃炎5例,十二指肠炎2例,检查经过顺利无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顺利地完成胶囊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83例受试者均为疑有小肠出血患者。所有患者检查前均行胃镜、肠镜检查,其中26例行全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采用重庆金山科技集团OMOM胶囊内镜系统进行检查并总结分析。结果83例患者中有1例胶囊滞留于胃内8小时,检查失败,检查成功率98.8%。胶囊在小肠运行时间为252(70,483)分钟。共发现小肠病变59例,未见异常23例,阳性率72.O%。结论OMOM胶囊内镜检查安全、可靠、方便,在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插管注入钡剂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在临床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插管注入钡剂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插管注入钡剂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中12例X线表现异常,38例表现正常。结论:插管注入钡剂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小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OMOM型胶囊内镜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类型,评价胶囊内镜在隐源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5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均顺利的完成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25例出血患者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斑片状糜烂3例,小肠血管畸形3例,小肠肿瘤1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2例,小肠溃疡或溃疡型病灶3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炎症性改变5例,未发现任何异常者3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检查成功率高,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涛  林凤琼  冯凯祥  邓莉 《西部医学》2008,20(5):980-981
目的评价剖腹探查术未发现小肠出血原因的患者术中行内窥镜检查的床诊断价值。方法18例多项常规检查阴性,但ECT(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提示小肠出血患者,行剖腹探查未发现病灶,于术中行内窥镜检查。结果18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均检出阳性病灶,病因确诊率为100.0%。结论术中内窥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的隐蔽性小肠出血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