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鼠尾静脉移植后在脑内的表达情况及对大鼠脑创伤后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培养的BMSCs分别在大鼠脑创伤后第1天(实验组1,n=6)、第3天(实验组2,n=10)、第7天(实验组3,,F7)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移植,另取6只脑创伤大鼠(实验组4)在伤后第3天经尾静脉移植BrdU标记的全骨髓,尾静脉注射仅.MEM脑创伤大鼠作为对照组(n=6)。应用免疫组化染色,了解移植细胞在脑内的表达情况。脑创伤后第1、3、7、14天评价移植对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脑创伤后14d时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实验组1:31.83±1.60,实验组2:31.10±1.79,实验组3:28,43±1.72,实验组4:28.67±1.37,对照组:26.00±1.00.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在移植各组的创伤侧脑组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并以脉络丛、脑室周围、血管周围分布较多。对实验组2进行免疫组化双染色,未发现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BrdU+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双染色细胞。结论大鼠BMSCs经鼠尾静脉移植.在一定时期内能改善大鼠脑创伤后神经运动功能;脑内可以发现移植细胞存活.但移植细胞是否转化为神经元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诱导分化骨髓基质细胞(BMSCs)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分离和纯化的BMSCs,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和GDNF诱导分化。分别将经GDNF诱导分化(A组)和未经GDNF诱导分化(B组)的BMSCs移植到PD大鼠模型纹状体区。另设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PD模型对照组(D组)。于不同时间点检测大鼠旋转行为变化,运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比较各组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结果①旋转行为检测显示,C组和D组在所有时间点未见明显变化;在移植后7~30d,A组和B组分别与C组和D组比较,旋转行为明显减少(P〈0.05);A组比B组旋转行为减少更为显著(P〈0.05)。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显示,A组与B组比较,GFAP和TH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但各组自身各时程比较数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的BMSCs脑内移植有效地改善了PD大鼠模型的旋转行为,提高了移植后TH阳性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神经胶质瘤的定向迁移能力及其在脑内的分布规律. 方法 从雄性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中分离出BMSCs并进行传代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检测BMSCs表面抗原并将其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证明BMSCs性质.立体定向接种C6胶质瘤细胞于Wistar大鼠脑内基底节区以建立鼠腩胶质瘤模型,7 d后将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的BMSCs接种入鼠脑对侧半球、对侧脑室和鼠尾静脉.BMSCS移植14d后心脏灌注取脑制成石蜡切片.以HE染色确定胶质瘤性质.SABC法免疫荧光染色显示BMSCs对神经胶质瘤组织的定向迁移能力及其在脑内的分布规律. 结果 对侧半球组和对侧脑室组均可见移植的BMSCs多沿针道直线分布并向对侧胶质瘤迁移.在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交界处可见激发出绿色荧光的阳性BMSCs:鼠尾静脉组亦可见少量BMSCs阳性细胞分布在胶质瘤组织周围. 结论 BMSCs通过脑实质、脑室及静脉注射途径均可定向迁移到胶质瘤组织,提示BMSCs可作为一种新的细胞载体用于胶质瘤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4.
脂肪来源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脂肪来源干细胞(ADAS)移植入脑缺血大鼠后存活、迁移、分化以及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情况,探讨ADAS移植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有效性和可能机制.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饲养至250~300 g时,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未处理组、对照组和移植组,每组6只.未处理组造模后不作特殊处理,对照组在造模后3h通过尾静脉注射杜氏改良培养基(DMEM),移植组造模后3 h通过尾静脉注射ADAS.造模后14 d处死大鼠,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人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造模后1、7及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1)移植后,标记了BrdU的ADAS大量出现在缺血灶周围;(2)MCAO后14d,缺血灶周围出现了少量BrdU/GFAP双染阳性细胞;同时出现少量BrdU/NSE和BrdU/MAP-2双染阳性细胞;(3)14d时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成年大鼠ADAS在MCAO大鼠体内存活并少量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样细胞;(2)移植ADAS可使大鼠脑缺血所致的运动功能缺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扩增大鼠BMSCs,并用BrdU标记.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制备Va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BMSCs移植组):于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4周经尾静脉注射BMSCs;B组(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PBS;C组(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不进行尾静脉注射.BMSCs注射后4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海马BrdU标记细胞;测定海马结构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活性.结果 BMSCs移植后4周A组大鼠海马结构可见荧光标记的BMSCs;A、B组AChE和ChAT活性均较C组降低(P<0.05),且A组较B组显著增强(P<0.05).结论 静脉移植BMSCs可增强VaD大鼠海马胆碱能系统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尾静脉途径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到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的大鼠体内,观察MSCs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和培养大鼠的MSCs,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尾静脉移植组2组,移植组在造模7d后尾静脉途径将MSCs植入MCAO大鼠体内,对照组仅造模。比较两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免疫组化染色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分泌的情况。结果移植后1d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2w、1m、2m、3m时移植组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发现尾静脉组见到双侧半球均可见较多的Brdu阳性细胞。移植后1m即可见到MSCs分化为Brdu+NSE、Brdu+GFAP免疫组化双阳性细胞。不同时间点移植组的BDNF分泌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 MSCs可以在体外分离、培养和传代,尾静脉移植的MSCs可在宿主脑内存活和分化并改善神经功能。MSCs移植后可促进脑内BDNF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已证明其对前体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40只/组。两组大鼠均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实验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按100 μg/kg计算,连续注射6 d;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干预后7,14,21,28 d断头去脑,各组分别在处死前1 d腹腔注射BrdU。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其双重染色法检测BrdU阳性细胞、PSA-NCAM阳性细胞、BrdU+PSA-NCAM双阳性细胞、BrdU+MAP2双阳性细胞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BrdU阳性细胞、PSA-NCAM阳性细胞数均在缺血后7 d最多;BrdU+PSA-NCAM双标阳性细胞在缺血后双侧室管膜下区和海马齿状回区均可以检测到,于7 d计数最多,之后逐渐减少;BrdU+MAP2双阳性细胞却从14 d开始逐渐增多,随BrdU+PSA-NCAM双阳性表达的逐渐降低,BrdU+MAP2双阳性表达逐渐增高,呈现此消彼涨的变化。提示静脉途经给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诱导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发现脐血单个核细胞脑内移植后可以存活,并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显著改善脑损伤大鼠的远期行为学,但作用机制仍未阐明。 目的: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侧脑室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内,观察植入细胞在脑内的迁移与分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7-12/2008-08在潍坊医学院分子影像学研究中心完成。 材料:脐血来源于健康、足月妊娠产妇,由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提供。清洁级健康7 d龄SD新生大鼠50只,由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Ficoll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前3 d行BrdU标记。50只大鼠均采用Rice-Vannucci法复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造模后24 h,在左侧侧脑室(AP:-0.5 mm,ML:-2 mm,DV:-2 mm)注入脐血单个核细胞悬液,2 μL/点,共1×105个活细胞。分别于细胞移植后24 h,3 d,7 d,14 d,28 d取材制备脑组织切片,10只/时间点。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移植脐血单个核细胞的脑内迁移、神经干细胞的表达、分化情况。 结果:5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后24 h侧脑室内可见BrdU+细胞;移植后3,7 d移植细胞迁移到室管膜下区;移植后14,28 d移植细胞迁移到大脑皮质及海马。②移植后24 h侧脑室内可见BrdU+nestin+细胞;移植后3 d室管膜下区出现BrdU+nestin+细胞;移植后7 d BrdU+nestin+细胞数增加;移植后14 d BrdU+nestin+细胞数下降。③移植后14 d大脑皮质、海马开始出现BrdU+NSE+细胞与BrdU+GFAP+细胞,移植后28 d双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增加,BrdU+NSE+ 细胞及BrdU+ GFAP+细胞占BrdU+的比例也增加。 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侧脑室移植入脑内后可以继续存活,并迁移到大脑皮质与海马部位,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智散(FZS)对Alzheimer病(AD)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侧脑室注射制作A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海马5-溴脱氧尿嘧啶(BrdU)阳性细胞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表达,并对海马齿状回下颗粒层、海马门、分子层分别进行BrdU、PCNA阳性细胞计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健康对照组、假手术组和FZS治疗组大鼠水迷宫实验中的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BrdU、PCNA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但后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ZS可促进AD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治疗缺血性卒中大鼠,观察BMSCs的治疗效果,检测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表达水平,进而研究BMSCs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机制.方法 将4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制备成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4h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梗死对照组和BMSCs组,每组20只.每组再按梗死后3,7d分为2个亚组,每组10只.梗死对照组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经尾静脉注射PBS液1ml,BMSCs组同时经尾静脉注射BMSCs 3×106.所有大鼠于梗死后1,3,7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SD-95表达水平,用TUNEL测定凋亡细胞水平.结果 (1)神经功能评分:梗死后3,7 d BMSCs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梗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38,3.417;P<0.05).(2) PSD-95表达:BMSCs组在梗死后3d时PSD-95表达较梗死对照组的表达有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SCs组在梗死后7d时PSD-95表达明显多于梗死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3,P<0.05).(3)TUNEL细胞凋亡染色:梗死后3d时梗死对照组大鼠缺血侧可见许多凋亡细胞,显多于BMSCs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8,P< 0.05).结论 BMSCs移植能促进缺血性卒中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BMSCs移植后能明显增加缺血性卒中大鼠PSD-95的表达,减少细胞的凋亡,对缺血性卒中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缺血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和缺血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分别在移植后7d和14d行脑灌注固定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缺血移植组各时点的凋亡细胞数均少于缺血对照组(P<0.01),缺血移植14d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移植7d组(P<0.01),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P<0.05)。缺血移植组Bcl-2表达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P<0.01)。缺血移植组Bax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缺血对照组(P<0.01)。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Bcl-2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对移植的MSCs保护性作用。方法将11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odel组、MSCs组和Bcl-2-MSCs组;线栓法制作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SCs组及Bcl-2-MSCs组在缺血24h后经尾静脉注射方式移植BrdU标记的MSCs及人Bcl-2基因修饰的MSCs;分别于术后1、7、14、28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在脑缺血14d应用TTC法观察梗死灶体积;BrdU和TUNEL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检测移植的MSCs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大鼠脑梗死周边区Bcl-2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结果MSCs-Bcl-2组和MSCs组NSS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TUNEL阳性细胞数较Model组低(P〈0.05),且MSCs-Bcl-2组比MSCs组更低,BrdU阳性细胞数较多(P〈0.05);MSCs-Bcl-2组BrdU和TUNEL免疫荧光双标细胞数稍多,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MSCs-Bcl-2组BrdU和TUNEL免疫荧光双标细胞占BrdU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较低(P〈0.05)。MSCs-Bcl-2组Bcl-2蛋白呈持续较高水平的表达,和MSCs组同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MSCs组和MSCs-Bcl-2组脑组织损伤及细胞丢失较轻,MSCs-Bcl-2组更明显,脑梗死周边区均未见到核大、浓染的异形细胞。结论Bcl-2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较MSCs移植能进一步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体积;其机制为Bcl-2基因修饰使MSCs持续、稳定表达一定量的Bcl-2蛋白,从而能保护移植的MSCs,减少其凋亡,增加其存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分化情况及头针对其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和头针组各30只;模型组和头针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阻(middle cerebral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各组大鼠又按照缺血时间(7、14、28d)分为3个亚组,每个时相点10只。头针组大鼠于缺血再灌注成功后即行头针治疗,每日1次,直至处死前;各组大鼠处死前1d腹腔注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液;对各亚组大鼠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免疫荧光法计数各组大鼠海马(dentate gyrus,DG)BrdU阳性细胞和BrdU/NeuN阳性双标细胞。结果第28d头针组的NSS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各组阳性细胞有明显表达,而头针组在不同时相的阳性细胞数较同时相模型组有明显增加。结论头针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 stgrowth factor,bFGF)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对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bFGF基因修饰BMSCs,获得稳定转染bFGF的BMSCs。脑梗死后1d立体定向移植至梗死灶周围。在MCAO术前及术后1、3、7、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14d股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FITC-dextran)标记微血管,结合共聚焦显微镜和3DDoctor3.5版软件分析梗死灶周围区微血管的直径、面积及血管分支数目。结果bFGF-BMSCs组术后3d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与BMSCs组(P〈0.05),BM—SCs组和bFGF-BMSCs组术后7d及14dm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bFGF-BMSCs组神经功能恢复好于BMSCs组(P〈O.05)。bFGF-BMSCs组微血管直径、分支数目及面积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和BMSCs组(P〈0.05)。结论bFGF修饰的B^假瞄能更好地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及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并被认为是胶质细胞的分裂原。 目的:以双重荧光标记验证静脉移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内的存活及分化情况,及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趋势。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7/2006-03在中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用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n=10),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n=1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n=1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n=15)。 方法: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静脉移植至实验性脑缺血大鼠体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注入相同体积的DMEM培养基。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5-溴-2-脱氧尿苷-神经元特异核蛋白及5-溴-2-脱氧尿苷-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重荧光标记法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和分化情况,比较各组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变化。 结果:移植7 d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脑内5-溴-2-脱氧尿苷阳性细胞数、5-溴-2-脱氧尿苷-神经元特异核蛋白双标阳性细胞数均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P < 0.05),两组间5-溴-2-脱氧尿苷-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标阳性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再灌注7 d后,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改善脑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体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明显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后可在脑内缺血区存活,并分化为比例更合适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发挥神经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以线栓法制成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2组:溶剂对照组;BMSCs移植组。在缺血再灌注后1天、3天、6天分别行神经功能检测、TTC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caspase-3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表达。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在梗死脑组织中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后,可使大鼠神经功能有所恢复,在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90分钟再灌注3天及6天神经功能评分比较高,有统计学意义;TTC染色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在缺血再灌注第3天、第6天较溶剂对照组分别减少2.13%和2.10%,有统计学意义。单纯BMSCs移植组比较对照组在缺血再灌注后1天、3天、6天缺血侧皮层Survivin表达增高、caspase-3表达降低,凋亡细胞减少,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缺血部位脑实质单纯 BMSCs 移植能够改善缺血后神经功能,减少脑缺血后梗死体积,可能通过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部位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九节龙-Ⅲ经BAD凋亡途径诱导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九节龙-Ⅲ诱导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及其内在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氨唑蓝(MTT)分析药物对U251细胞及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染色、Hoechst33342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分析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子(BAD)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九节龙-Ⅲ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U251细胞活性(P〈0.05,IC50=8.2μg/ml),诱导染色质浓聚边集、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改变,且浓度低于40μg/ml时不抑制胶质细胞活性(P〉0.05)。Western blotting发现U251凋亡细胞内BAD表达明显增加、去磷酸化并被裂解。结论九节龙-Ⅲ经BAD去磷酸化和裂解的凋亡途径诱导了胶质瘤U251细胞的显著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鼠真皮多能干细胞(SKP)经股静脉移植后在缺血性损伤脑组织中的分布及分化情况。方法分离培养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C57BL/6-gfp)SKP,随机选取5只同基因型小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2h后行再灌注,再灌注24h后将C57BL/6-gfp来源的SKP经小鼠股静脉输入动物模型体内,植入后第7天处死小鼠,作冷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SKP在脑缺血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分化情况。结果移植SKP7d后,MCAO小鼠脑组织冷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移植的SKP主要分布在缺血灶周围,且这些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论经股静脉移植的SKP主要分布在MCAO模型鼠脑缺血损伤区周围,并可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经体外培养并纯化BMSCs,移植前以10 mg/L的BrdU进行标记。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移植A组、B组及对照C组。在模型建立后7 d,通过尾静脉分别将3×10~6个BMSCs、1×10~6个BMSCs移植入A、B组大鼠体内,C组不作处理。于移植前、后分别进行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及Morris水迷宫测试,并取大鼠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移植A组与移植B组、C组比较,行为学恢复更为明显,(P0.01);B、C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A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较C组明显改善(P0.05)。A、B组大鼠在脑损伤中心及周围区,可见Brdu单染阳性细胞及Brdu+MAP-2、Brdu+GFAP、Brdu+vWF、Brdu+VEGF双染阳性细胞。结论 BMSCs经尾静脉移植至MCAO大鼠体内后,可在大鼠体内存活、分化,并促进大鼠伸进功能恢复。疗效与移植细胞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Mash-1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发育中都有表达,对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目的:检测Mash-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组织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变化。 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3,7,14,21,28 d组。 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随着脑缺血再灌注第3天海马神经元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第7天达高峰,然后逐渐减少。Mash-1反应产物随脑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增多,第21天表达最强,以后表达逐渐减少。提示Mash-1呈时间依赖性表达,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进程相吻合,说明其在神经干细胞晚期分化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