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电针督脉经穴“大椎”、“百会”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凝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 1 0hr后致局灶性脑缺血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 P法进行观察。结果 :电针治疗能增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从而阻止神经细胞内Ca2 +超载 ,稳定细胞内环境。结论 :电针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生化机制.方法: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缺血2 w和5 w后缺血区皮层BDNF的变化规律和针刺对其影响.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缺血区的BDNF阳性细胞数量都很少,强度也比较弱;脑缺血2 w及5 w组大鼠缺血区BDNF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脑缺血2 w组与脑缺血5 w组大鼠缺血区脑片比较显示,BDNF阳性细胞数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 电针2 w组与缺血 电针5 w脑片中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P<0.01),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针刺可以通过提高BDNF在缺血区周围皮层的表达,保护缺血性脑损伤,并可能与大脑可塑性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脑缺血损伤修复反应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成年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10例,包括对照组、大鼠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6h组、12h组、24h组和72h组,分别进行脑缺血动物模型建立及灌注、染色观察。结果:经灌注后各组患鼠的BDNF细胞阳性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BDNF细胞阳性数量在24h以内均呈上升趋势。结论:BDNF对于脑缺血梗死周围组织的修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光义  陈睿  陈斌 《四川中医》2007,25(10):14-16
目的:观察中药三七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巢蛋白(Nestin)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另设假手术组。观察中药三七对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层(SVZ区)Nestin和大脑皮层BDN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VZ区Nestin和大脑上层(BDNF)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大鼠SVZ区Nestin和大鼠皮层(BDNF)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多(P<0.01)。结论:脑缺血后BDNF、Nestin的表达出现增高,说明BDNF、Nestin参与神经元内源性保护;中药三七能明显提高Nestin和BDNF在缺血脑内的表达,从而保护神经元、修复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苏合香预处理对健康大鼠生理状态下的安全性及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病理损伤状态下的反应性,初步探索苏合香药理预适应对急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为阐明苏合香"开窍"作用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对照组(Vehicle)及苏合香各剂量组[Storax 0.1、0.2、0.4、0.8、1.6 g/(kg·d)]。监测预给药期间各组大鼠体质量及肝肾功能以确保用药安全性。预给药5 d后,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仪(LDF)监测脑血流以评价、筛选模型,于缺血24 h时评价药效:改进的Zea Longa神经功能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价脑梗死体积、半球水肿率,并计算总死亡率,同时检测凝血四项以观察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凝血功能。[结果]Storax 1.6 g/(kg·d)组连续灌胃给药数日后,大鼠体质量较同时同点其他各组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尿素(CREA)水平显著升高(P0.05),故于后续实验中取消该组以确保用药安全;与对照组比较,Storax 0.1、0.2、0.4、0.8 g/(kg·d)各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脑缺血后半球水肿率及神经功能评分(P0.05),Storax 0.2、0.4、0.8 g/(kg·d)各组能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比(P0.05),并有降低死亡率的趋势;Storax 0.2、0.4、0.8 g/(kg·d)各组能显著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P0.05)。[结论]苏合香药理预适应可使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病理损伤程度减轻,显示其潜在的抗脑缺血作用前景,其抗脑缺血损伤作用可能与苏合香通过改善缺血后血液高凝状态而改善脑血流有关,或为苏合香"开窍"机制之一;Storax 0.8 g/(kg·d)组同时具有药理作用及部分毒理作用,Storax 0.1、0.2、0.4 g/(kg·d)组所用剂量可视为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与脑缺血耐受机制的相关因素:凋亡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兴奋性氨基酸,炎性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钙钾离子以及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论述。并论述了针刺对脑缺血保护的作用,及其对脑缺血耐受机制可调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麻黄碱与纳络酮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霞  肖农  林丽云  刘玲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4):1852-1856
目的:比较研究麻黄碱添加不同剂量纳洛酮后,干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可塑性变化,探讨麻黄碱配伍纳洛酮后能否产生协同作用,促进神经重塑的最适比例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重220~250 g SD大鼠192只,改良Koizumi线栓法建立左侧MCAO模型.随机分为8组:自然康复组(0.5 mL),麻黄碱治疗组(1.5mg·kg~(-1)·d~(-1)),小剂量纳洛酮治疗组(0.1 mg·kg~(-1)·d~(-1)),中剂量纳洛酮治疗组(0.2 mg·kg~(-1)·d~(-1)),高剂量纳洛酮治疗组(0.3 mg·kg~(-1)·d~(-1)),麻黄碱+小剂量纳洛酮治疗组(1.5 mg·kg~(-1)·d~(-1)),麻黄碱+中剂量纳洛酮治疗组(1.5 mg·kg~(-1)·d~(-1)),麻黄碱+高剂量纳洛酮治疗组(1.5 mg·kg~(-1)·d~(-1)),每天给药3次,腹腔注射.术后1,2,3,4周横木行走试验评定大鼠感觉运动整合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缺血半球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神经细胞数目.结果:横木行走试验,BDNF,TUNEL染色均显示纳络酮3个剂量组均无明显疗效,加上定量麻黄素后效果增加,且有量-效关系,其中麻黄碱+高剂量纳洛酮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最快,BDNF表达最好及缺血侧海马凋亡神经细胞最少,缺血损伤最轻,神经重塑进程明显加快.结论:麻黄碱和麻黄碱+纳洛酮各治疗组均能加速脑缺血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促进与神经重塑密切相关的BDNF表达,抑制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凋亡;且随着纳洛酮添加剂量的增加,其作用更加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该剂量的纳洛酮能在脑缺血早期显著抑制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凋亡,而与麻黄碱的正性作用形成协同作用而加速神经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8.
9.
陈英辉  黄显奋 《针刺研究》2000,25(3):165-169
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及再灌注模型上,观察缺血后一次电针或累加电针对大鼠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和脑梗塞体积的影响。MCAo致缺血90min,一次电针在缺血后立即给予,累加电针组则每天给予电针1次,电针取“水沟”和“百会”穴,时间1h。各组均在缺血再灌7天后进行行为评分,取脑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结果表明,累加电针组在缺血灶周围皮层表  相似文献   

10.
头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将70只健康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针组(模型组和头针组再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的不同,各随机分为7、14、28d3个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选取顶颞后斜线,顶颞前斜线,进针后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取疏密波,频率2Hz/100Hz,强度2mA,每次20min,每日1次。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头针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缺血区海马齿状回(DG)BDNF含量的影响。结果头针组与模型组各时相上的组间比较,(1)NSS指标:第28日头针组的NSS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缺血区海马齿状回BDNF表达情况:假手术组与头针组和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头针组与模型组各时间相上组间比较,缺血再灌注7d时头针组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针可通过增加内源性BDNF的含量以促进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修复,实现对缺血脑组织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 g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蛋白的水平和阳性神经元数目是否具有上调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三七皂苷R g1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 g/kg)组和阳性对照(尼莫地平,1 m g/kg)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ig给药并分别于给药后1、3、7 d随机取4只大鼠,以灌注法取脑组织,冰冻法切片,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用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分析系统测量、分析各组大鼠大脑皮质中BDNF阳性蛋白的水平和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并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三七皂苷R g1高、中、低剂量均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能上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脑皮质中BDNF阳性蛋白的水平和阳性神经元数量(P<0.05);各剂量的作用强于或相当于阳性对照。结论三七皂苷R g1能上调BDNF阳性蛋白的表达,通过BDNF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所起的保护作用,从而发挥其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CIP)对再次缺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脑缺血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脑缺血预处理再次损伤组(CIP+MCAO)。采用神经缺损评分(NDS)法评价行为学的改变,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BDNF,GDNF,VEGF在皮质、海马CA1区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明显,血清中NSE水平明显升高(P0.01),大鼠患侧脑组织皮层、海马CA1区BDNF阳性表达面积和积分吸光度IA均明显降低,但仅有脑组织皮层与Sha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I/R组比较,CIP+MCAO组可明显降低大鼠的神经缺损评分(P0.05),明显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P0.05),降低血清中NSE水平(P0.01),CIP+MCAO组大鼠患侧脑组织皮层、海马CA1区BDNF,VEGF阳性表达面积和IA均明显增加(P0.05,P0.01)。GDNF的阳性表达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别。结论:脑缺血预处理的神经保护作用与上调BDNF,VEGF内源性保护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小鼠连续注射地塞米松复制血瘀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服15 d后,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10 min,恢复灌注5 d后,再次阻断双侧颈总动脉30 min。再灌注24 h,复制小鼠脑缺血耐受模型。取血测全血黏度;断头取脑,一半脑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用于HE染色;另一半脑用生理盐水制备脑匀浆,用于测定脑组织匀浆中ATPase活力、GLU含量、脑匀浆中NOS表达;探讨毛冬青总黄酮对小鼠血瘀合并脑缺血耐受模型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与缺血耐受组(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毛冬青总黄酮组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流变高、中、低切值(P0.01),中、低剂量毛冬青总黄酮组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流变低切值(P0.01),明显减轻小鼠血流变中切值(P0.05),中剂量毛冬青总黄酮组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血流变高切值(P0.05);高剂量毛冬青总黄酮能够显著升高各ATPase活力(P0.01),中剂量毛冬青总黄酮能够显著增强Na+-K+-ATPase活力(P0.01),低剂量毛冬青总黄酮能够明显升高Na+-K+-ATPase活力(P0.05);高剂量毛冬青总黄酮能够显著降低Glu含量(P0.01),其他给药剂量能够明显降低Glu含量(P0.05);高剂量毛冬青总黄酮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脑组织中TNOS,i NOS的水平(P0.01),中剂量毛冬青总黄酮组可明显降低小鼠脑组织中TNOS,i NOS的水平(P0.05),低剂量毛冬青总黄酮组可明显降低小鼠脑组织中i NOS的水平(P0.05);各剂量毛冬青总黄酮均可改善脑组织病理改变。提示毛冬青总黄酮可从降低全血黏度、抑制炎症介质NOS的表达、降低Glu含量、升高ATPase活力、改善缺血脑部组织病理方面保护小鼠血瘀合并脑缺血耐受模型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眼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眼针组4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眼针组应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眼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即刻、12 h及23.5 h,取肝区、上焦区、下焦区、肾区进行眼针治疗20 min。正常组未进行处理;假手术组插入栓塞线深度0.5 ~ 1.0 cm,其余同模型组。于再灌注即刻及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右侧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再灌注即刻眼针组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别,再灌注24 h眼针组评分为1.50±0.53,与模型组3.13±0.64比较,明显下降(P<0.01);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组织BDNF蛋白表达为正常组0.71±0.02、假手术组0.70±0.04、眼针组0.69±0.04,与模型组0.37±0.03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组大鼠BDNF mRNA表达趋势同蛋白表达。结论:眼针疗法能通过增加内源性BDNF的表达以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修复,实现对脑缺血组织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普洛迪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普洛迪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Zea longas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普洛迪注射液药物干预组。各时相点取材,HE染色观察镜下改变,测定脑含水量;免疫组化观察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并使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电镜技术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普洛迪注射液药物干预组与其余2组对比,脑含水量及VEGF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普洛迪注射液可能减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并增强VEGF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华佗再造浸膏(Huatuo Zaizao extractum,HTZZ)对栓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 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 )神经发生(neurogenesis)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HTZZ高、中、低剂量组(5,2.5,1.25 g·kg-1)。每组11 只,灌胃给药,MCAO手术当天开始连续给药7 d,每日1次。采用栓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I/R模型。缺血90 min,再灌注7 d后,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缺血侧神经发生,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和cAMP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VE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结果:90 min MCAO/7 d再灌注半暗带皮层新生神经元(BrdU+-NeuN+)数量增加。伴随这一变化,损伤侧皮层ERK和CREB磷酸化表达升高,VEGF和BDNF水平升高。HTZZ可促进缺血侧新生成熟神经元(BrdU+-MAP-2+) 产生,促进ERK 和CREB磷酸化,提高VEGF和BDNF水平。结论:HTZZ可促进神经发生,可能是有效中药华佗再造丸促进缺血脑区自修复功能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解郁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 将8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20 mg,qd,并逐渐调整剂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解郁安神汤,1剂/d,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中医症状评分,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4%优于对照组的80.95%(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1),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34%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主要症状评分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解郁安神汤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能降低HAMD评分,降低临床症状评分,提高疾病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并且能升高血清BDNF水平,这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单体葛根素、川芎嗪、人参皂苷Rb1、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神经行为学、脑梗死体积及脑血流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组、川芎嗪组、人参皂苷Rb1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脑缺血1 h再灌注24 h模型。脑缺血后1 h,葛根素组小鼠尾静脉注射3μmol/kg葛根素溶液、川芎嗪组尾静脉注射3μmol/kg川芎嗪溶液、人参皂苷Rb1组尾静脉注射3μmol/kg人参皂苷Rb1溶液、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尾静脉注射3μmol/kg羟基红花黄色素A溶液。各组小鼠于脑缺血1 h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观察小鼠脑梗死体积,采用多普勒激光血流检测仪测定小鼠脑皮层血流量,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NO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NF-κB p-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组、川芎嗪组、人参皂苷Rb1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小鼠脑梗死体积[(15.83±1.83)%、(22.00±2.53)%、(22.83±1.83)%、(17.83±1.72)%比(34.67±2.66)%]降低(P<0.01或 P<0.05),脑皮层血流量[(598.81±9.90)μl/(kg?min)、(614.78±9.20)μl/(kg?min)、(577.83±5.55)μl/(kg?min)、(583.54±7.98)μl/(kg?min)比(548.43±1.97)μl/(kg?min)]升高(P<0.01或P<0.05),脑组织NO水平[(17.09±1.18)μmol/L、(18.54±0.54)μmol/L、(18.17±0.49)μmol/L、(15.10±0.73)μmol/L比(20.63±0.73)μmol/L]、cleaved-caspase-3[(1.02±0.08)、(1.12±0.04)、(0.87±0.08)、(1.07±0.08)比(1.30±0.06)]、NF-κB p-p65/NF-κB p65蛋白[(1.03±0.19)、(1.15±0.05)、(1.12±0.08)、(0.72±0.08)比(1.45±0.08)]表达降低(P<0.01或 P<0.05)。结论4种中药单体均可不同程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功能和脑组织功能,缓解缺血症状,增加血流量,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