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长月  王辉  李凡  刘相成 《实用手外科杂志》2007,21(2):105-105,F0003
小鱼际皮瓣是以尺动脉掌浅弓皮支及尺神经小鱼际皮支为蒂的皮瓣,常可通过顺行或逆行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我们在解剖观测的基础上设计以小指尺侧固有动脉为蒂的小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掌及手指掌侧皮肤缺损,自2001年以来临床一般应用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手背尺侧岛状皮瓣修复小鱼际软组织缺损董友,李庆从1993年以来,我科应用手背尺侧岛状皮瓣修复小鱼际软组织缺损3例,效果满意.应用解剖:尺动脉在豌豆骨上4cm发出腕背支(腕上皮动脉下行支)经尺神经前,尺侧腕屈肌呼后向内下走行,过几骨茎突前下方至手背尺侧...  相似文献   

3.
前臂背侧血管分布特点与皮瓣设计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目的:通过成人前臂背侧血管的解剖学观测,为临床选用皮瓣提供依据。方法:用50例上肢标本,对前臂背侧血管的分支分布和吻合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和分析。结果:骨间后动脉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是前臂背侧的营养血管,动脉间以及与尺、桡动脉腕背支相吻合。结论:本研究为下述血管为蒂的三种逆行皮瓣,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1)以桡动脉腕背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皮瓣;(2)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尺侧骨皮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尺侧皮瓣;(3)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桡侧骨皮支为蒂前臂背侧中下段桡侧皮瓣。上述皮瓣可携带骨膜、骨质,用于手部创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锁骨上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锁骨上皮瓣是修复面颈部缺损的较理想供区。在30例成人标本上,对锁骨上皮瓣血管进行了巨微解剖观测。该皮瓣的血供主要是颈横动脉或其浅支发出颈皮支(共83.3%),少数来自肩胛上动脉或其浅支发出的颈皮支,回流静脉主要是颈外静脉。皮瓣的血管蒂如带上起源动脉,则长4.0cm,外径2.2mm,皮支分布面积8cm×10cm,可作为游离或带血管蒂皮瓣。此皮瓣还可带锁骨上中间神经作成游离感觉皮瓣。  相似文献   

5.
大鱼际皮瓣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鱼际皮瓣的血供特点,为大鱼际皮瓣的合理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手标本,解剖并观察大鱼际皮瓣的血供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结果根据拇指桡侧指动脉的来源,将大鱼际皮肤血管分为三型:Ⅰ型为掌浅支(弓)型,Ⅱ型为拇主要动脉型,Ⅲ型为交通支型。大鱼际皮瓣的血供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①由掌浅支或其发出的拇指桡侧指动脉发出的皮支,皮支外径约0.3-1.0mm;②来源于拇主要动脉的拇指桡侧指动脉发出的皮穿支,皮支外径约0.4.0.8mm;③拇指桡侧指背动脉向大鱼际桡背侧发出的皮支;④大鱼际深部血管发出的肌皮穿支。结论四种来源的血管在大鱼际交织成网状,营养整个大鱼际皮肤,据此可设计成三种类型的带蒂皮瓣:以掌浅支(弓)发出的拇指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的大鱼际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穿支蒂皮瓣以及大鱼际桡背侧筋膜血管蒂皮瓣。其中以拇指桡侧指动脉穿支蒂皮瓣临床应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前臂背侧嵌合骨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2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骨间后动脉皮支分布,支配尺侧腕伸肌神经支与血管交叉点血管的外径及骨间后动脉与前动脉吻合情况。同时观测尺骨茎突近端5cm范围内,尺骨背侧骨膜血管支数目及血运来源。结果骨间后动脉沿途发出6-10个皮支,在深筋膜浅层形成丰富血管网吻合。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间隔1-2cm发出皮支(15例);Ⅱ型:分远、近两组(7例)。支配尺侧腕伸肌神经支与血管交叉点动脉外径(1.4±0.2)mm。在尺骨茎突近侧(2.4±0.5)cm处骨间后动脉与前动脉腕背支形成恒定吻合。尺骨茎突近侧5cm范围内,骨间后动脉向尺骨远段发出(3.0±0.8)支骨膜支(19例);骨间后动脉发出2支骨膜支,骨间前动脉背侧支发出1支骨膜支(2例);骨间前动脉背侧支发出2支骨膜支(1例)。结论以骨间后动脉为蒂可切取前臂背侧皮瓣、尺骨远端骨瓣形成嵌合组织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合并小块骨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1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或骨外露者,采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进行修复。其中8例面积为2.5cm×1.0cm-5.2cm×2.2cm的皮瓣.在腕上皮支下行支轴线上切取:3例面积为5.5cm×3.0cm×6.2cm×3.8cm的皮瓣,在腕上皮支下行支及上行支轴线上切取。皮瓣切取后,8例下行支皮瓣内腕上皮支主干均直接与受区指动脉吻合,3例合并有上行支的皮瓣均移植了前臂静脉与受区的指动脉吻合,皮瓣内的皮下静脉或伴行静脉分别与近端指掌侧或指背侧2-3根静脉吻合,将皮瓣内携带的1条尺神经手背支与指固有神经接合。结果术后11例皮瓣全部成活.并获得4~17个月随访。皮肤弹性、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9-12mm。结论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供区隐蔽,血管穿支位置恒定,不损伤主干血管,供区损伤小,切取简单。修复手指缺损外观满意,可携带神经恢复皮瓣感觉,是修复手指创面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小鱼际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应用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鱼际皮肤由尺动脉发出的皮支支供血,由尺神经发出的皮支支配其感觉。我们设计了~~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以股后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在27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股后皮神经伴行血管的行程、外径及皮支分布情况。结果:(1)所有股后皮神经都有来源于知名血管的营养血管伴行。(2)股后皮神经的伴行血管既营养神经,同时沿途又发出多条分支营养皮肤,并与股后穿动脉皮支、动脉的升皮支广泛的吻合。(3)股后皮神经伴行血管穿出深筋膜有一定规律性。结论:股后皮神经伴行血管解剖恒定,口径较粗,具有形成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的解剖学条件。  相似文献   

10.
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报道应用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前臂远端尺侧沿尺骨与尺侧腕屈肌间隙于腕上4~9 cm范围内设计皮瓣。皮瓣面积最大4.0 cm×3.0 cm,最小2.5 cm×1.5 cm;修复创面的面积最大为3.5 cm×2.5 cm,最小为2.0 cm×1.5 cm。皮瓣供血动脉为尺动脉腕上皮支的上行支,皮瓣静脉为前臂尺侧浅静脉,皮瓣的神经为前臂内侧皮神经的终末支。结果临床应用16例,术后皮瓣均成活,外形不臃肿,感觉恢复良好,其中S_4 4例,S_3~+9例,S_3 3例,S_2及以下0例,S_3~+及以上者81.25%。结论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不牺牲主要血管,创伤小,术后手指的外观及感觉功能较好,是修复手指创面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带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32 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进 行解剖, 对腓肠神经及其 营养血管进行详细观 测。 结果  吻合型腓 肠神经占531 % ;非吻合型占469 % 。该神经的营养血管为腓肠浅动脉和穿动脉, 腓肠浅动脉于腓骨头上方(50 ±15)c m 由腘动脉发出,起始处外径为(08 ±03 ) m m ,伴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下行, 与踝关节附近的皮动脉进行吻合;穿动脉则来源于胫后动脉肌皮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皮支, 其外径分别为(08 ±04) m m 和(08 ±03) m m 。这些皮动脉除与腓肠浅动脉构成链式吻合外,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形成广泛的筋膜皮血管网。 结论 可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动脉为蒂设计筋膜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中下部、踝关节周围等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为带前臂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近侧的血供为肱动脉末端和桡动脉起始部的肌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4mm、1.1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9cm、1.4cm;远侧主要为桡动脉的粗大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8mm,穿出深筋膜前长0.8cm;此外,桡动脉的茎突返支及掌浅支的皮支营养其远端。其神经支在神经束间或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纵向(链式)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结论:可设计带前臂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带肋间神经外侧前支脐旁感觉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形成带感觉神经的脐旁游离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具40侧成人躯干标本上,观测了下位肋间神经外侧前支与腹壁下血管形态、分支及分布规律。结果腹壁下动脉起点外径为(2.3±0.3)mm,伴行静脉(3.6±0.4)mm。下位肋间神经外侧前支在腋前线前后1~2cm相应肋间穿出,神经在锁骨中线附近浅出皮下。第8~10肋间神经外侧前支浅出皮下在脐上0~7cm范围内,恰好支配脐旁皮瓣设计的范围。结论可设计以腹壁下血管带第8~10肋间神经外侧前支的脐旁感觉皮瓣。  相似文献   

14.
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设计第2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临床修复手部皮肤缺损,获得成功。方法:对50只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手标本,在放大镜下观察第2掌背动脉及伴行静脉的起端,皮支、终末支的走行;测量血管各部位的直径。结果:第2掌背动脉终末支分布于第2指蹼、示中指近节皮肤;皮支和其它掌背、掌指动脉间有丰富的吻合支。临床应用8例,顺行皮瓣7例,逆行1例。修复手背、拇指皮肤缺损,皮瓣全部成活。结论:临床应用第2掌背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时,可设计成顺行或逆行皮瓣,均能成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和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尺侧手掌及小指软组织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术式. 方法 选用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以第5掌骨头为观测标志点,手术放大镜下重点解剖观测:①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的起源、外径、分支与分布、主干长度及主干到第五掌骨头的最短距离;②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的走行及分布.另选1侧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设计. 结果 小指尺掌侧动脉93.3%起自掌浅弓凸侧的尺侧缘,6.7%由第3掌心动脉与掌深弓发出的分支汇合而成.不同起源的小指尺掌侧动脉发出的穿支穿出深筋膜位置相对恒定,穿出点位于第五掌骨头上(1.3 ±0.3)cm处,由小鱼际浅层肌(小指短屈肌与小指展肌)与第五掌骨之间穿出至皮下,与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形成直接或间接吻合.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起始外径(0.8±0.4)mm,穿支动脉干长(2.0 ±0.6)cm.结论 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与尺动脉腕上皮支吻合点位置较固定.以小指尺掌侧动脉穿支为蒂设计皮瓣,血供可靠,转位灵活,可用于修复尺侧手掌及小指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掌背动脉的解剖和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掌背动脉的解剖资料,对43只成人尸体手第1 ̄4掌背动脉解剖发现:第1掌背动脉86%由桡动脉发出,14%由拇指主要动脉或桡动脉浅支替代,第2掌背动脉86%起自腕背动脉。第3、4掌背动脉67%由腕背动脉与掌深弓深支吻合而成。第1 ̄4掌背动脉有皮支4 ̄8支,并有远近两个吻合点、掌背血管具有多源性和吻合丰富的特点,且分布优势在掌指关节。设计皮瓣手术切取方便,特别适用于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临床已  相似文献   

17.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的前臂尺侧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8例,6例全部成活,2例部分成活。介绍了皮瓣的实用解剖,手术方法和主要优点。该手术的特点是在腕上不切断尺侧腕屈肌和贵要静脉,在尺动脉上皮支周围保留1.5cm宽的筋膜蒂,其内含有细小血管,这样使皮瓣血供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间后动脉桡侧支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3具46侧成人上肢标本的骨间后动脉桡侧支。结果骨间后动脉桡侧支在桡骨小头上缘平面以下69.4±7.3mm(x±sx,下同)发自骨间后动脉,其出现率为80.4%(37/46侧)。该动脉恒定地在指伸肌与桡侧腕长伸肌的肌间隙穿出深筋膜,穿出点在肱骨外上髁与Lister结节连线的中点。血管蒂长度为45.1±6.8mm;动脉起始点外径为0.8±0.2mm,穿出筋膜点时外径为0.4±0.1mm。19.6%的标本骨间后动脉桡侧支缺如,由发自桡侧返动脉降支的肌皮支代偿,支配相应区域的软组织。结论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肌间隙血管,临床上可在前臂以此血管设计成相应的组织瓣(皮瓣、骨瓣或骨膜瓣),修复上肢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9.
带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筋膜皮瓣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研究以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为蒂前臂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可靠性。 方法 选用红色乳胶及中国墨汁动脉灌注上肢标本共 2 0例 ,上肢动脉铸型标本 5例 ,解剖观察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来源、走行、分布及与腕背血管分支吻合。在解剖观察基础上 ,临床应用 12例 ,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手部皮肤及深部组织缺损病例 ,设计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蒂前臂尺侧逆行皮瓣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 15cm× 9cm ,最小 5cm× 8cm。 结果 尺动脉腕上皮支于豌豆骨上方约4cm处恒定起于尺动脉 ,起始处外径约 1 0~ 1 5mm ,主干长约 1 2cm ,于尺侧腕屈肌深面分出升支和降支。降支自腕上皮支分出下行 ,起始处外径约 1 0mm ,在腕背尺侧与桡动脉腕背支末端形成恒定的吻合。此外 ,尚有较浅层次的吻合支约 4~ 5支 ,分布于指伸肌腱浅面、小指展肌与小指伸肌腱之间。降支在行程中有较丰富的静脉血管网伴行。临床应用 12例 ,10例全部存活 ,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术后经 6~ 12个月随访 ,皮瓣存活 ,血运良好。 结论 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与腕部血管网有丰富的吻合 ,以降支为蒂逆行供血设计皮瓣 ,血供可靠 ,蒂部更长 ,转位更加灵活 ,皮瓣转位可覆盖手部各种创面。  相似文献   

20.
带尺动脉腕上皮支的不同蒂皮瓣临床应用 浙江湖州市第一医院骨科夏增兵、王丹、袁永健来稿:分别选用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主干——升支为蒂皮瓣、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升支为蒂皮瓣、尺动脉远端-腕上皮支升支为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18例。术中腕上皮支降支为蒂或主干升支为蒂的皮瓣切取时可带入2—3cm宽筋膜蒂,保留浅层的筋膜血管网。修复手掌创面时,需于受区找到可供吻合神经与前臂内侧皮神经缝接。结果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表皮坏死脱落、色素沉着,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皮瓣外观、质地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