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型斑秃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了近 4年诊治的 76例重型斑秃病例。结果 :重型斑秃中女性患者的病程比男性患者长 (P <0 0 5 ) ,与重型斑秃中的斑秃相比 ,甲异常改变更多见于全秃和普秃患者 (P <0 0 5 ) ,有家族斑秃史患者与无家族斑秃史患者比较 ,两者的初次发病年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发病前伴有精神神经因素诱发者比无伴有精神神经因素诱发者病程要短 (P <0 0 5 )。结论 :女性重型斑秃患者可能病程更容易持续延绵、迁移反复 ,重型斑秃中有家族斑秃史者 ,它的发病年龄更早 ,甲异常改变不但多见于病程较长、病情顽固、反复的患者 ,而且也多见于病情较重的患者 ,全秃和普秃患者甲异常改变更多见 ,重型斑秃的治疗应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及强调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斑秃发病的临床特点及伴发疾病分析。方法收集本科门诊2006年1月-2008年5月确诊的斑秃患者,以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伴发疾病情况,包括斑秃发病年龄、病程、严重程度、家族史和复发情况等,用SPSS13.0软件分析。结果 655例斑秃患者,男320例,女335例,平均年龄(38.4±12.4)岁,平均病程(14.8±35.7)个月,88例(13.44%)为全秃/普秃,84例(12.82%)家族史阳性,195例(29.77%)斑秃反复发作。655例患者中,190例(29.01%)除斑秃外,还伴发至少1种过敏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仅伴过敏性疾病者123例(18.78%)。未发现伴发疾病与性别、发病年龄、病程、斑秃类型、既往史及家族史相关联(P>0.05)。全秃/普秃更易伴发过敏性疾病,包括湿疹、荨麻疹、哮喘和药物过敏(P=0.004),与无伴发过敏性疾病的斑秃患者相比,伴发者发病更早(P=0.033)。结论斑秃与伴发的其他疾病可能有着相同的遗传学、免疫学基础,不同的伴发疾病可能对斑秃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斑秃和早秃目前公认与遗传因素有关,按现代医学观点,必需从新的医学模式探讨上述两病的发病和治疗。为了解该类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我们调查了50例门诊斑秃与早秃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一、对象选择 本组病例均来自北京医科大学三院皮肤科,斑秃患者13例,早秃患者37例,男女比例为1∶1,年龄15岁~68岁(50岁以上3例,均为斑秃患者),病期2周~3年,均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以及甲亢、白癜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仅1例早秃患者承认有家族史。二、测试工具及计分方法 (1)采用Zung氏焦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影响斑秃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皮肤科收治的136例儿童斑秃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家族史,首次出现斑秃的年龄,脱发严重程度评分以及实验室结果。结果:136例患儿平均首次发病年龄为(4.66±3.12)岁,85例(62.5%)首次出现斑秃的年龄小于6岁。136例患儿中75例为轻症斑秃,平均发病年龄(4.76±2.02)岁,61例为重症斑秃,平均发病年龄(2.81±2.42)岁。26例(19.12%)患儿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53例(39%)患有过敏性疾病及9例(6.62%)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16例(11.76%)有斑秃家族史,27例(20.59%)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结论:儿童斑秃可能与遗传、精神心理、自身免疫和变态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毛发疾病     
20 0 13346  81例儿童斑秃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熊春萍(广州医学院一附院皮肤科 )…∥华中医学杂志 .-2 0 0 1,2 5 (2 ) .- 6 9采用回顾分析法对近 3年诊治的 81例儿童斑秃病例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 7岁者占 79.0 %,初次发病年龄 <7岁者 81.5 %为男性 ;≥ 13岁者 76 .9%为女性。重型斑秃占 32 .1%,重型斑秃病程明显长于局限性斑秃 (P<0 .0 1) ,初次发病年龄较局限性斑秃早 (P<0 .0 5 )。17.4 %有家族斑秃史 ,其秃发严重程度、发病早晚和病程与无家族史者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5 6 .9%伴指 (趾 )甲改变 ,尤其是重型斑秃及病程长者(P<…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斑秃患者244例,发现20~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有斑秃既往史及家族史者均显著多于对照组。50.5%患者发病前有精神因素。33.3%重型斑秃自身抗体阳性。这些结果提示斑秃发病与遗传,情神因素及免疫机能紊乱有关。固相C_(lq)酶联免疫法检查CIC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对83例斑秃病人进行研究(男46例,女37例),其中普秃22例、全秃11例、多发性斑秃50例。持续一年以下的有26例,1~10年的有36例,10年以上的有21例,病人年龄在3~67岁(平均为28岁)。32例斑秃病人有家族史。50例发现有甲的改变,29例已有6个月以上的全身类固酵激素治疗。19例有白内障家族史。无一例有白癜风。所有病人均接受视力、眼前半部活组织显微镜及眼底镜检查。某些病例并作视网膜荧光素血管图(retinal fluoresceinangiography)检查,并对66例年龄相仿但无  相似文献   

8.
斑秃患者皮损巨细胞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些研究者用 PCR方法,在斑秃患者皮损的石蜡包埋组织中回顾性地检测出巨细胞病毒 (CMV)DNA。我们采用 PCR方法检测了 36例斑秃患者皮损组织中的巨细胞病毒 DNA,旨在探讨巨细胞病毒在斑秃发病中的意义。 一、临床资料 选择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月 2年中就诊于本院皮肤科确诊为斑秃的患者 36例,其中男 21例,女 15例,年龄 9~ 51岁,平均 36.5岁。斑秃 28例,全秃 5例,普秃 3例。病期 (局部皮损出现的时间,不包括反复发作的时间 )最短 1个月,最长 15年,平均 2.3年,其中 8例全秃和普秃患者病期 2.8~ 15年。对照组为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斑秃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皮肤镜征象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4例斑秃的临床资料及部分患者血清学检查、皮肤镜特点、病理检查并比较其相关关系.结果:脱发面积与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呈明显负相关,与甲改变发生率呈正相关,即脱发面积大的重型患者,其发病年龄较小且伴有甲改变.全、普秃患者血清IgE浓度高于斑片型和弥漫型患者.拉发试验阳性率与皮肤镜下断发、黑点、感叹号发的发生率呈正相关.34.6%的患者皮损中可见毛囊周围或血管周围嗜酸粒细胞浸润,弥漫型斑秃患者嗜酸粒细胞浸润发生率高于斑片型和全、普秃患者.结论:通过皮肤镜征象和病理表现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皮损的发展阶段以及监测疾病活动性.  相似文献   

10.
斑秃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代秀菊等[1]发现活动期斑秃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16)、白介素12(IL-1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而白介素10(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这说明细胞因子的变化与斑秃的发病有关。我们对61例斑秃患者进行血清白介素1(IL-1)β水平的检测,以期探讨IL-1β与斑秃发病机制的关系。一、研究对象1.病例来源:61例均为2002年5~8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的斑秃患者,经临床诊断入选。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斑秃组和全秃(包括普秃)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