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和高眼压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对32例59眼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和高眼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男25例,女7例,年龄6~59岁,均为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所有患者房角均开放。49眼停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后眼压降至正常,其中4~15岁青少年患者24眼停药后眼压均降至正常,4眼停药同时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降至正常,6眼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不良,需手术治疗。结论患者依从性差、自行点药是发生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和高眼压的重要原因;青少年患者停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后眼压均可降至正常,故该类患者要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派立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应用经验。方法 52例(98眼)青光眼患者,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6例(66眼),高眼压症16例(32眼),给予派立明点眼,一日两次,分别检查用药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三年的眼压,用药后半年、一年、三年的视野。结果比较各时间段的回访结果,眼压、视野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患者滴用派立明有效降眼压,同时,安全性好,对同时有全身性疾病患者更为适用,是一种有效、首选率高的青光眼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挽救患者的视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医院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1 34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进行分析,将其按照单纯滤过泡感染和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进行分组,对两组患者滤过泡表面的分泌物质、房水或玻璃体抽取物送检验科进行病原菌培养;所有患者均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及应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的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共31例,感染率2.31%;术中放置丝裂霉素的患者发生感染24例,感染率为3.44%,未放置丝裂霉素患者发生感染7例,感染率为1.09%,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滤过泡感染组与滤过泡眼内炎组患者检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为41.18%和47.06%与64.28%和3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滤过泡感染与滤过泡眼内炎患者经治疗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会发生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和滤过泡感染,发病急骤、进展迅速,手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会提高滤过泡功能化率,但与发生感染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要谨慎应用,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是全球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萎缩和视功能损害为共同特征的疾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管理在全球不同地理区域存在较大差异。目前,临床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主要为降眼压,其中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可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故本研究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机制、手术治疗方法两大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是一种复杂的、进行性视神经损害性眼病,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甚至失明。目前的治疗手段尚无法使青光眼性失明逆转而恢复。临床上通常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发育性三大类,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 ary angle-glaucom a,PACG)是我国人群中较为多见的类型。本研究通过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生活行为危险因素,以降低罹患青光眼的风险。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病例组:收集2003—2005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病科门诊和病房住院的确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92例。原发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压与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62例POAG患者(共69眼),其中药物治疗30例共32眼、手术治疗32共37眼;记录每只青光眼治疗前的眼内压、随访5个月后的眼内压,同时随访患者5个月后视力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药物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眼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3.4)、(38.2±2.8)mm Hg〕(P0.01),其中以手术组的眼压值最大,说明两组患者的眼压基线值是不同的;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眼压值均显著下降〔(15.5±3.1)、(16.1±2.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降低POAG患者的眼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值,发现治疗后的眼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对两组POAG患者的治疗效果基本一致。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恶化结果(5例,3例),发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POAG患者视力,治疗效果基本一致;然而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例,10例),发现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术治疗更易引起并发症。结论眼压较低的POAG患者多倾向于药物治疗,而眼压较高者多倾向于手术治疗,因此临床上在选择POAG治疗方法时眼压也许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7.
孟蕾 《现代保健》2010,(24):69-70
目的 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例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诱因、先兆症状和发作时的主要症状进行描述,对前房深度、房角形态参数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9例患者均有明显的诱因,大部分出现先兆症状和主要病症;双眼前房深度: 发病眼前房轴深, 最浅眼为1.10 mm,最深眼为2.11 mm,平均为1.78 mm;周边前房深度均小于1/4 CT或完全消失;双眼房角状态: 发病眼全部为窄Ⅳ房角, 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闭合;未发病眼均为窄Ⅰ至宽房角,无粘连闭合.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诱因、先兆症状及主要病症是早诊断、早治疗的基础,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对参数指标的测量表明1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均有前房浅、房角窄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粱切除术治疗的特点.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5例(27眼)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40mmgHg)的青光眼患者,术前、术中采取多种方法控制眼压后施行小梁切除术。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提高者(≥0.12)21眼占77.76%,眼压控制在11~21mmHg者22眼占81A8%。结论:对于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应当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在完善术前准备,术中精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下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卡替洛尔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观察组用卡替洛尔滴眼液滴眼,对照组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滴眼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眼压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卡替洛尔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地匹福林对青光眼、高眼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地匹福林药物对眼压和眼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2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患者,其中青光眼患者19例,滴用地匹福林一个星期,一日两次。通过用药一周的前后对比,分析地匹福林效果。结果不论是同一位患者,还是不同患者前后对比分析,各项指标效果良好。结论地匹福林对降低眼压有明显的效果,而且副作用不大,用药的频率小,同时对心率和血压影响不大,适宜老年人。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15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例,从不同角度对该病的发病因素进行探讨。一、材料与方法:病人组156例,男51例,女105例,平均年龄50.8±11.2岁,依据1987年全国青光眼学组制定的“原发性青光眼诊断标准”确诊。对照组150人,男58人,女92人,平均年龄52.6±13.4岁,均为健康成人。其中,应用心率功率谱分析方法观察31例病人和33例正常人的植物神经功能。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放免法检测36例病人和40例正常人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血清皮质醇、C肽及胰高血糖素水平。全部数据应用PC-8801B型计算机和Minit…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接到了一些患者询问青光眼诊治问题的来信和来电。北京的刘女士说,她有时感觉眼睛胀痛,到医院测过几次眼压,有时正常,有时会超过正常值,医生说她这种情况还不能确诊为青光眼。刘女士问,她已经出现过眼压高的问题,为什么医生不给她确诊?河南的一个患者说,目前她使用一种眼药治疗青光眼,但最近眼压控制不好。她问是否可以同时使用多种药物?青光眼能否治愈?综合患者的这些疑问,我们就青光眼的诊治要点以及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以详  相似文献   

13.
黄声榥 《工企医刊》2006,19(6):52-53
周边虹膜切除术(以下简称周切)对临床前期闭角型青光眼有显著疗效。我院从2003年以来应用周切治疗预防临床前期闭角型青光眼病人18例,现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8例,男5例,女13例;年龄45岁~82岁之间;右眼10例,左眼8例。眼部症状都有浅前房和窄房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5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并且这些患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对于房角关闭≤180°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房角关闭>180°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眼压、房角、前房深度等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又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是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主要的临床特点是眼角开放,眼压升高,在整个发病过程中,至少一只眼眼压≥21 mmHg(1mmHg=0.133 kPa),造成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最终导致失明的进行性眼病。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引起跟压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小梁组织的变异:小梁组织硬化变性网眼缩小,小梁板层变为不规则甚至遭受破坏,内皮细胞增大  相似文献   

16.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急症,致盲率极高,如治疗不及时,严重者数天内失明,处理不当疗效亦受影响。现报道39例急性闭角型者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自1999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39例急性发作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女28例,男11例,年龄40~87岁,病程6 h~5 d,均为单眼发病,入院患眼视力为手动至O.4,眼压7.47~12.54 kPa。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干预成效。方法:分析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6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都明显优于治疗前。结论: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情绪与心理,从而有效提升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抗青光眼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矫正情况优于对照组,前房深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38.89%(P <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显著,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要点。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17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治疗护理,93例患者行小梁切除术,34例患者行虹膜周边切除术,48例患者行前房穿刺术。结果:175例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基本降至正常,缓解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做好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术前、术后护理,对减轻患者生理、心理痛苦及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采用复明片与丹七片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30例(260眼),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由西安碑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明片进行治疗,5片/次,3次/d;而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由广东国医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丹七片进行联合治疗,3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前的均对视野、眼压以及视力进行检查,待治疗结束后再对以上指标进行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对照组治疗后的视野MS/M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视野MS/M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眼压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视力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明片与丹七片联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