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于光镜下观察不等剂量的紫外线照射豚鼠皮肤后,表皮郎格罕细胞(LO)密度动态变化,并对其结构损伤进行光、电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11.2~2534.4mJ/cm~2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表皮内LC密度降低,细胞数较照射前减少9.7%~67.01%。残存的ATPase(+)LC体积增大,细胞突起减少、变短。组化电镜观察提示照射后的LC外周胞膜上ATPaes反应产物沉积减少,分布不均,胞浆空泡增多,线粒体及内质网扩张。停止照射后8天LC密度及结构基本复原。文中就紫外线照射对表皮LC影响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用接种单纯疱疹病毒方法,诱发豚鼠皮肤及唇粘膜疱疹,动态观察接种区疱疹发生及郎格罕细胞 (LC) 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病毒后2~3天,皮肤或唇粘膜即发生疱疹,前音散在出现,持续3~5天;后者成群发生,持续5一8天。皮肤病灶内 LC 数目明显减少,而唇粘膜接种部位内树枝状、ATPase(+)LC 完全消失。病灶周围皮肤或粘膜 LC 随之向病灶迁移,聚集在形成疱疹的部位。至疱疹消失,LC 数目复原。由此提示,在病毒感染早期,LC 可能具有类似巨噬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系列体内外研究表明郎格罕氏细胞(LC)为表皮的免疫细胞,具有重要的免疫学功能。LC可摄取、处理、识别、携带抗原,并把抗原传递至T淋巴细胞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有些研究证明表皮LC比角朊细胞对紫外线更敏感,紫外线可改变LC的膜标志、密度、形态及其功能。8-甲氧补骨脂素(8-MOP)加长波紫外线(PUVA)照射能进一步降低人、小鼠或豚鼠表皮ATP酶阳性或Ia~+的LC数量,且抑制豚鼠对过敏原的接触性变态反应,近年国内筛选出一种  相似文献   

4.
郎格罕氏细胞是德国病理学家 PaulLangerhans 于1868年,用氯化金浸染皮肤时在表皮内发现的一种树突状细胞,后来被命名为郎格罕氏细咆(简称 LC)。在近一百年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对 LC 并未加以重视,只是到了本世纪60年代对它的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用~(60)Co照射Blab/c小鼠,照射后1天与3天取背部皮肤。(1)经ATP酶染色方法,显示表皮Langerhans细胞(LC),观察其ATP酶含量的变化、形态变化及其在表皮的密度改变;(2)免疫组分染色方法,观察Ia阳性LC的密度改变及形态变化;(3)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4)同时进行异体皮肤移植,观察皮片存活期的变化。结果:经~(60)Co照射后,小鼠表皮LC形态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密度减少,表达Ia抗原功能下降。认为这是异体植皮后移植物存活期延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1868年,Paul langerhans 用氯化金染色首次发现表皮内的一种树枝状细胞,即郎格罕细胞(Langerhans Cell,LC)。此后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该细胞起源于骨髓,细胞表面携带有 Fc-IgG 和 C3受体,表达 Ia(免疫相关)抗原,分布广且主要位于表皮内,是一种具有摄取及呈递抗原的免疫前哨细胞。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郎格罕细胞(LC)的动态,对LC进行透射电镜观察。以豚鼠反应为模型,选用1%二硝基氯苯(DNCB)激发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CD),2%的DNCB诱发原发刺激性皮炎(PICD)。结果ACD组于激发后2小时见个别LC与淋巴样细胞附着,6小时看到  相似文献   

8.
郎格罕氏细胞(LC)是Paul Langerhans首先于1868年在表皮内发现的一种树突状细胞。近年来的研究认为LC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LC主要分布于复层扁平上皮。现在还有不断的报道在更多的组织器官中发现。人们对皮肤中LC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其它器官复层扁平上皮中LC的研究尚少,本文就近年来LC研究中的若干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5例红斑性狼疮患者进行其皮损观察,并对其中2例以ATP酶染色后进行光镜检查。结果为:(1)郎格罕氏细胞(LC)与角朊细胞之间的细胞间隙明显缩小,接触面增多;(2)LC在表皮及真皮与淋巴样细胞接触、融合;(3)LC已穿出基底膜;(4)ATP酶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ATPase组化方法首次对30例皮肤癣菌病患者皮损表皮及70例对照者相应部位表皮作了郎格罕细胞(LC)观察,并对其中3例患者及1例对照者表皮LC作了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发现患者表皮LC形态改变、数量减少或消失及细胞超微结构受损;且上述改变程度随病变范围扩大及病程延长而加重。本文首次提出LC与皮肤癣菌病的免疫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可能皮肤癣菌的入侵使表皮LC受损,从而干扰了T淋巴细胞诱导的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功能。本文还讨论了两种方法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波紫外线(UVB)诱导正常小鼠表皮日晒伤细胞形成. 方法 将110只正常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00,1 000,1 500,2 000 J/m2UVB照射后2 h组和1 500 J/m2紫外线照射后4 h组、8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每组10只小鼠).肉眼观察小鼠皮肤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表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 1 500 J/m2紫外线照射小鼠2 h后,表皮细胞轻度水肿,共有5只小鼠出现核固缩细胞(日晒伤细胞);1 500 J/m2 UVB照射后24 h,共有7只小鼠见日晒伤细胞;1 500 J/m2 UVB照射后48 h,2只小鼠可见核深染、核大的异常分裂像细胞.电镜下日晒伤细胞细胞核呈圆形,核膜不完整,染色质明显浓缩形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块状,呈现明显凋亡征象. 结论 1 500 J/m2UVB照射小鼠皮肤可诱导日晒伤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眼症患者的角膜形态改变.方法 运用日本Nidek公司共聚焦显微镜(Confoscan 4.0)对正常人群和干眼症患者各50例(100只眼)的中央区角膜上皮细胞的密度和异型性、上皮下神经纤维形态、朗格汉斯细胞的浸润和内皮细胞密度进行观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下,干眼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角膜中央区表层鳞状上皮细胞、翼状上皮细胞、上皮基底层细胞的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患者的中央区角膜上皮细胞异型性增多(t=14.3,P<0.01),少量细胞呈激活状态,上皮下神经纤维明显增粗,走行紊乱,伴朗格汉斯细胞浸润,内皮细胞计数和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共聚焦显微镜可以从细胞层面实时、无创观测干眼症患者的角膜形态的改变,根据角膜上皮细胞细胞密度和异型性、上皮下神经纤维形态、朗格汉斯浸润等病理变化直观识别和诊断干眼症.  相似文献   

13.
电镜观察15例光动力学治疗前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活检材料,证实此治疗对膀胱癌有显著作用。肿瘤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对光动力学作用最为敏感,照光20min后即出现明显损伤,24h后,毛细血管几乎完全坏死崩解。癌细胞的破坏出现较晚,迟于毛细血管。治疗4d后肿瘤组织水肿、出血,几全部坏死。治疗21~80d后,瘤床仍水肿并有出血及坏死物质复盖。表明血管的结构损伤与功能障碍在肿瘤光动力学治疗机理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空气消毒新方法。方法在供应室10个操作间,分别采用空气清菌片熏蒸和紫外线照射两种方法进行空气消毒,用采样器在消毒前及消毒后采取100个样本进行分析,确定空气清菌片的消毒效果。结果空气清菌片在护理人员操作的情况下,对空气自然菌的杀菌率为83,48%,而紫外线照射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对空气自然菌的杀菌率为57,73%,空气清菌片空气消毒效果明显高于紫外线。结论空气清菌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紫外线的缺陷,杀菌效果好,且操作方便,不影响医务人员正常的操作。  相似文献   

15.
红外线短波紫外线照射对感染伤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卓军 《河北医学》2000,6(10):877-878
目的:探讨红外线、短波紫外线照射对感染性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方法将72例感染伤口病人分为A、B两组,每组36例,A为治疗组:在消炎、伤口换药基础上加用红外线、短波紫外线照射伤口7天,B为对照组:单纯消炎、伤口换药。结果:A组治愈28例,显效8例,有效率100%。B组治愈14例,显效12例,无效10例,有效率72%,统计学处理X^2=15.47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红外线、短波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治疗时不同能量电子线照射不同厚度组织等效膜产生的剂量进行测量及分析。 方法:以射线选用6及9 MeV电子束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对仿真人体组织等效模型所拟的典型成年女子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模拟照射,用热释光剂量仪进行实际测量。 结果:在无膜及体表加盖0.5及1.0 cm组织等效膜后,6 MeV电子线照射时皮肤表面的剂量提高,分别为184.7,217.8和220.4 cGy, 肺受照剂量减少,分别为63.7,30.7和13.4 Cgy;9 MeV电子线照射时皮肤表面的剂量提高,分别为163.8、170.7和191.5 cGy, 肺受照剂量减少,分别为173.9、101.7和86.9 cGy。结论:不同能量电子线照射时,在体表加盖0.5及1.0 cm厚的组织等效膜后,皮肤表面剂量提高,肺前缘受照剂量减少,电子线能量增加,高剂量坪区加宽;电子线能量相同时随着等效膜厚度的增加,高剂量坪区向表皮移动;可以通过增加一定厚度的等效膜来提高整个靶区治疗的剂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研究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放射性肺纤维化进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80只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照射组,每组40只。用15 Gy 6 MV X线单次照射小鼠胸部构建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分别于照射后2天、17天、3个月和5个月取小鼠外周血、肺组织、脾脏。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估小鼠肺组织的病理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时间点外周血、肺和脾脏中Treg/CD4+T细胞的比例;采用2×4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比较是否照射及各组照射后不同时间点Treg/CD4+T细胞比例的差异。结果: 照射后2天、17天,照射组小鼠肺组织出现炎性病理特征;照射后5个月,小鼠的肺泡间隔可见大量胶原沉积,照射组肺组织的胶原容积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照射后2天、17天,照射组小鼠外周血、肺组织和脾脏中Treg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照射后3个月,小鼠外周血、肺组织和脾脏中Treg细胞比例较照射后17天明显下降(P<0.01);照射后5个月外周血和肺组织中的Treg细胞比例下降至对照组水平,脾脏中的Treg细胞比例则明显低于照射后3个月和对照组(P均<0.01)。对照组各时间点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reg细胞在小鼠放射性肺纤维化进程中发生着动态的变化,总体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60Coγ射线照射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未照射组、单纯照射组、HGF处理照射组,照射组细胞分别用60Coγ射线20Gy单剂量照射心肌细胞,HGF处理的照射组在照射前3 h用终浓度为40ng/ml的HGF孵育.在照射后48 h:(1)用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的总蛋白含量;(2)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细胞周期变化;(3)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AdGFP)感染各组心肌细胞,感染后4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所含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强度,间接比较各组心肌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生成量.结果 照射后48h,照射组心肌细胞中总蛋白含量较未照射组减低(P<0.01),HGF处理的照射组心肌细胞中总蛋白含量较单纯照射组增高(P<0.05).照射后96 h、感染AdGFP后48 h,照射组心肌细胞的绿色荧光强度明显弱于未照射组(P<0.01),HGF处理的照射组心肌细胞的绿色荧光强度较单纯照射组增强(P<0.01).结论 60Coγ射线单剂量照射抑制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蛋白合成,HGF可部分逆转60Coγ射线对心肌细胞蛋白生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耳穴贴敷配合紫外线治疗急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急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8例。治疗组采用耳穴贴敷配合紫外线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紫外线治疗。7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耳痛消退时间及鼓膜充血肿胀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耳痛消退时间和鼓膜充血肿胀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贴敷配合紫外线治疗急性中耳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昆明小鼠移植S_(180)肉瘤后5天,行肿瘤局部X线照射,单次剂量5Gy,连续5天,照前40min腹腔注射 912(和AK—2123)。结果显示,于照射后7天,注射912小鼠血清皮质酮水平即开始降低,照后17天降低最为明显;而血清睾丸酮水平和睾丸cAMP含量趋于升高。另外,912与AK—2123联合应用时,与单独给予912的变化一致。提示,912具有抑制皮质酮分泌和某种程度的促进睾丸cAMP产生和睾丸酮分泌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有关;而AK—2123(或者与912联合应用时)对内分泌系统功能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