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白芍配方颗粒对四氯化碳(CCl4)致人肝脏LO2细胞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LO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Cl4模型组、白芍配方颗粒组(1、5、10mg/L)、维生素素E(Vit E)组(50mmol/L).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预先用相应药物处理24h后,建立CCl4诱导(终浓度10mmol/L,6h)的LO2细胞损伤模型,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随后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Cl4模型组、白芍配方颗粒组(10mg/L)、Vit E组(50mmol/L),采用高内涵分析(HCA)技术同时观察药物对LO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含量、膜通透性、核DNA含量、核尺寸及形态、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 与CCl4模型组相比,白芍配方颗粒或Vit E预处理可明显降低ALT、AST水平(P<0.05或P<0.01),其中尤以10mg/L白芍配方颗粒组及Vit E组为明显,且白芍配方颗粒各浓度及Vit E可明显减缓CCl4导致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或P<0.01),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HCA结果显示,10mg/L白芍配方颗粒及Vit E可明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P<0.01),阻止细胞色素C释放(P<0.01),降低细胞膜通透性(P<0.01),并可降低核荧光强度(P<0.01),增加细胞核尺寸(P<0.01)及细胞数量(P<0.05).结论 白芍配方颗粒可明显减轻CCl4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线粒体膜完整性、降低细胞膜通透性、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姜黄素(CUR)联合声光动力疗法(SPDT)对人肝癌Hep G2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CUR联合声光动力治疗肝癌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对象人肝癌Hep G2细胞,分为PDT组、SDT组和SPDT组三组,采用CCK-8检测细胞生存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胞内DCFH-DA的荧光强度反应各组细胞活性氧产生情况、胞内JC-1荧光探针的红、绿荧光强度反应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cl-2、Bcl-x L、Bax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应用CCK-8实验发现当CUR浓度为80μmol/L时,肝癌Hep G2细胞生存率显著下降;但40μmol/L的CUR作用的Hep G2细胞生存率9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发现40μmol/L的CUR孵育Hep G2细胞3 h,细胞摄取CUR的量达到峰值。当光照波长445 nm,能量密度5 J/cm2时,光动力(PDT)组细胞生存率下降至(71.9±7.2)%。声动力(SDT)超声作用时间为10 min时,细胞的生存率下降至(70.6±6.8)%。SPDT组先超声作用10 min,然后激光照射(能量密度5 J/cm2),20 h后细胞生存率下降至(54.6±3.8)%。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PDT组(12.2±1.8)%,SDT组(11.9±1.3)%,SPDT组(19.3±1.6)%。透射电镜发现SPDT组有大量凋亡细胞。与PDT和SDT组相比,SPDT组细胞活性氧产量明显增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明显,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ax的表达增加,Bcl-2、Bcl-x L的表达减少。结论:CUR联合SPDT较单独治疗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达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预期疗效。作用机制可能是CUR联合SPDT后产生较多的活性氧,损伤线粒体膜,导致线粒体膜电位及结构发生改变,膜通透性增大,通过细胞色素C的入胞诱发凋亡相关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氰戊菊酯(Fen)对大鼠睾丸Leydig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提纯SD大鼠睾丸Leydig细胞。用0、25、50和100μmol/L Fen处理Leydig细胞1、12和24 h,采用ELISA法检测睾酮水平。设置空白对照组(加入0.1%DMSO处理)、Fen暴露组(加入100μmol/L Fen处理)、Fen+NAC组(加入100μmol/L Fen和5 mmol/L NAC处理)、Fen+CsA组(加入100μmol/L Fen和2 mmol/L CsA处理),给药后继续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ELISA法检测睾酮水平及谷胱甘肽(GSH)、cAMP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ATP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和细胞色素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的表达。结果 选择100μmol/L Fen处理24 h进行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Fen暴露组Leydig细胞睾酮合成水平,GSH...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内质网应激和Ca2+超载在热打击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PMVECs温度梯度热打击模型.对照组细胞始终置于标准37℃、5%CO2细胞培养箱孵育,热打击组细胞分别置于39、41、43℃细胞培养箱中热打击2h,热打击后继续在37℃、5%CO2细胞培养箱孵育6h;另取细胞在43℃热打击前分别以20μmol/L钙离子抑制剂BAPTA-AM和50μmol/L环孢霉素A(CsA)预处理,后续处理同43℃热打击组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PERK)、磷酸化的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活性转录因子4(ATF4)以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表达;流式检测细胞内Ca2+、线粒体膜电位以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变化;Caspase活性试剂盒检测caspase-3变化以反映细胞凋亡情况;Millicell-ERS细胞电阻仪测定细胞的跨上皮细胞电阻(TER)以了解细胞通透性的改变.结果 随着热打击温度的增高(41~43℃),PMVECs内p-PERK、p-eIF2α以及ATF4、GRP78蛋白表达增强,细胞内Ca2+水平增高,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通透性增加,凋亡增多,且在43℃热打击组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Ca2+抑制剂预处理细胞可以促使PMVECs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膜电位以及细胞通透性恢复,减少凋亡的发生;使用线粒体保护剂预处理细胞并不能减轻PMVECs的Ca2+释放,但可促进细胞通透性恢复以及减少凋亡发生.结论 热打击可激活PMVECs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并诱导细胞内Ca2+超载介导的细胞和线粒体损伤,这可能是中暑导致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内[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辛伐他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给予细胞培养液)、单纯AngⅡ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使其终浓度为10-7mol/L)、AngⅡ+小剂量辛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辛伐他汀,使辛伐他汀的终浓度为0.2μmol/L)、AngⅡ+大剂量辛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辛伐他汀,使辛伐他汀的终浓度为2μmol/L),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各组细胞的[Ca2+]i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①AngⅡ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AngⅡ+辛伐他汀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AngⅡ组(P<0.01);AngⅡ+大剂量辛伐他汀组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高于AngⅡ+小剂量辛伐他汀组(P<0.05)。②AngⅡ组的[Ca2+]i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AngⅡ+辛伐他汀组的[Ca2+]i显著低于AngⅡ组(P<0.01);AngⅡ+大剂量辛伐他汀组的[Ca2+]i低于AngⅡ+小剂量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AngⅡ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内[Ca2+]i的显著增高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显著降低,而辛伐他汀可逆转AngⅡ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6.
肼致心肌成纤维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肼作用于体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情况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培养标本分为对照组和肼处理组。用2mmol/L浓度的肼处理细胞72h后Hoee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核的变化;膜蛋白V/磺化丙啶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Rodamine123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ob2和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肼处理后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的核浓缩、核聚集形态;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降低;Bax表达增高、Bcl-2表达降低、Caspase-3表达增高。结论肼可引起心肌成纤维细胞凋亡,并可能通过线粒体通路即肼损伤线粒体引起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增加致使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膜电位降低,细胞色素C释放入胞浆,激活Caspase-3,引起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OxyHb)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vECs)凋亡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BMvECs分别与10 μmol/L和100 μmol/L的OxyHb共孵育,在孵育后6、12和24 h分别以流式细胞术、荧光分光光度计法和Western 印迹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s,ΔΨm)、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的表达水平. 结果:经10 μmol/L和100 μmol/L OxyHb刺激6~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OxyHb能显著降低血管内皮细胞ΔΨm,而增强Cyt-C和caspase-3的表达,并呈刺激时间和刺激浓度依赖性.与10 μmol/L OxyHb分别孵育6、12和24 h,caspase-3的活性分别为0.103±0.010,0.126±0.010和0.234±0.031,而在OxyHb 100 μmol/L组,其6、12和24 h caspase-3的活性分别为0.154±0.012,0.205±0.020和0.302±0.015. 结论:ΔΨm的下降、caspase-3的激活以及Cyt-C的释放可能是OxyHb诱导BMvECs凋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黄连碱(coptisine)对正常人肝细胞L02的细胞毒性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黄连碱作用于L02细胞24 h,通过CCK-8法检测黄连碱对L0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改变,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L02细胞内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激活转录因子4(ATF4)、真核生物启动因子2α(eIF2α)、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探讨黄连碱细胞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 黄连碱能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细胞存活,诱导L02细胞凋亡,可促使细胞内ROS大量蓄积,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色素C、Bax蛋白表达量上升;同时,还可激活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通路,显著影响相关蛋白的表达,其中BIP、CHOP、ATF4蛋白表达量升高,PERK、eIF2α蛋白表达量下降,明显诱导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升高,激活下游因子caspase-12、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 黄连碱可通过线粒体途径和内质网应激(ERS)途径诱导L02肝细胞凋亡,其潜在的肝毒性风险及对中药黄连安全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补心汤总黄酮(XBXT-2)含药血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分别制备大鼠的空白血清、氟西汀(10 mg/kg)和XBXT-2(25,50,100,200 mg/kg)含药血清。采用皮质酮损伤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及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为体外药理学模型,应用ATP生物发光法检测XBXT-2及氟西汀含药血清对损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皮质酮(50~300μmol/L)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SH-SY5Y的存活,氟西汀与XBXT-2(25,50 mg/kg)含药血清能显著提高皮质酮(100μmol/L)损伤的SH-SY5Y的存活率(P〈0.01,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00μmol/L皮质酮导致PC12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氟西汀与XBXT-2(25,50,100 mg/kg)含药血清能显著对抗这种损伤(P〈0.05,P〈0.01,P〈0.05);100μmol/L皮质酮使原代海马神经元存活率显著下降(P〈0.001),XBXT-2(25、50 mg/kg)对这种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5,P〈0.001),其作用与阳性药氟西汀含药血清相当。结论 XBXT-2含药血清对皮质酮所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抗抑郁效应的重要细胞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随机双盲交叉试验的心理认知测试和基于细胞模型的高内涵筛选方法在药物航空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双盲交叉试验后测试艾司唑仑对志愿者心理认知的影响,应用高内涵筛选技术定量检测艾司唑仑对PC12和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多参数的影响。结果飞行心理品质5个项目和基本认知能力1个项目的得分,安慰剂组显著优于艾司唑仑组。艾司唑仑在300~1000μmol/L使PC12细胞的数量、面积以及宽度均减少,使海马神经元的线粒体质量减少;在1000μmol/L时,使PC12细胞的圆度和γH2AX荧光强度增加、线粒体质量减小。结论基于随机双盲交叉试验的心理认知测试灵敏准确,可作为药物评价的确认方法;而基于细胞的高内涵神经毒性筛选低成本、无损伤、高通量,具有成为药物初筛方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体外细胞水平探讨阿姆西汀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采用ATP生物发光法检测阿姆西汀对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皮质酮损伤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为模型,检测阿姆西汀的细胞保护作用;并采用PKA特异性抑制剂H89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0.5~2.5μmol/L阿姆西汀可浓度依赖性地促进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100μmol/L 皮质酮对神经元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2.5,5μmol/L阿姆西汀可显著逆转皮质酮的损伤作用,度洛西汀具有同样的作用;并且10μmol/L H89可取消以上作用。结论阿姆西汀在体外具有促进神经元再生和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这可能是阿姆西汀抗抑郁效应的重要细胞机制,且这一作用可能与cAMP-PKA-CRE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的线粒体调控机制与电离辐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在外界刺激(如电离辐射)诱发细胞凋亡中起中心调控作用。各种死亡信号通过Bcl-2家族蛋白或直接诱导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s激活,最终引起细胞凋亡。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的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简要综述细胞凋亡的线粒体调控机制及电离辐射在其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氧化二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线粒体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观察线粒体基因组在该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细胞生长抑制实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RT-PCR等方法,观察As2O3对NB4细胞的诱导凋亡、生长抑制作用及线粒体基因差异表达变化.结果 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NB4细胞经As2O3处理48h后呈现出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As2O3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NB4细胞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NB4细胞经0.5、1、2、3μmol/L As2O3处理后,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02%、6.40%、28.40%、33.34%.以0.5、1、2、4、8μmol/LAs2O3分别处理NB4细胞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NB4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下降12.8%、21.6%、66.9%、83.7%、83.8%.对As2O3诱导NB4细胞凋亡过程中的13个线粒体基因组基因进行RT-PCR分析发现,COX2基因表达下调,其余12个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As2O3在体外对NB4细胞具有显著的诱导凋亡及生长抑制效应,其诱导凋亡作用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密切相关;线粒体相关基因COX2的表达变化参与了As2O3诱导的NB4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633对缺氧诱导的H9C2细胞生物学功能调节作用。方法缺氧诱导培养H9C2细胞,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缺氧后细胞中miR-633表达情况。通过MTT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缺氧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节作用。在缺氧H9C2细胞中下调miR-633的表达,通过MTT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633对缺氧后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节作用。miRDB软件预测miR-633可能打靶的蛋白,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633对蛋白激酶B(AKT)的靶向调节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iR-633对缺氧后H9C2细胞中AKT、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B淋巴细胞瘤-2(bcl-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结果缺氧诱导后H9C2细胞中miR-633表达上调,缺氧诱导抑制H9C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MTT和Transwell实验证明,miR-633受到抑制后能够显著促进H9C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miR-633与AKT的3′UTR区域具有结合位点,miR-633可以抑制AKT的生物学活性,下调miR-633能够促进AKT、Cyclin D1、bcl-2与MMP2蛋白的表达。结论 miR-633可以通过调节AKT的活性促进缺氧诱导的H9C2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相似文献   

15.
U50,488H对正常及缺氧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脏阿片受体和β-受体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U50,488H(β-阿片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对正常和缺氧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作用。结果 U50,488H剂量依赖性(0.1~100μmol/L)抑制正常心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及异丙肾上腺素(0.1μmol/L)激动的钙电流,而细胞缺氧后,这一抑制作用减弱;U50,488H对Forskolin(10μmol/L)激动的L型钙电流无明显影响。结论 β-阿片受体对β-受体信号的负性调节作用在细胞缺氧后减弱,其作用位点可能发生于β-受体与腺苷酸环化酶环节之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淀粉样β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以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采用MTT比色分析测定细胞存活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β25-35以及奥氮平对PC12细胞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10^-14~10^-5mol/L的Aβ25-35减低PC12细胞存活率,50μmol/L及100μmol/I。奥氮平预处理24h可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相同浓度Aβ25-35奥氮平预处理组与非处理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2、20μmol/L Aβ25-35处理的PC12细胞Bax表达增加,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使0.01μmol/L和20μmol/L 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Bax的表达减低(P〈O.05);2μmol/L及20μmol/L Aβ25-35处理的PC12细胞Caspase-3的表达增高,5μmol/L奥氮平预处理能抑制其表达升高,与非预处理比较差异显著(P〈O.05)。结论奥氮平可对抗Aβ25-35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ax、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原儿茶醛对叔丁基过氧化氢损伤HepG2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原儿茶醛(PCA)对氧化损伤HepG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0 μmol/L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损伤HepG2细胞,检测不同浓度原儿茶醛对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及活性氧族的影响.结果:200 μmol/L叔丁基过氧化氢可以显著性地损伤HepG2细胞,原儿茶醛给药能够显著提高损伤细胞的活力、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族的含量、增加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结论:原儿茶醛对HepG2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加快活性氧的清除实现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70只 ,随机分为 :对照组(n =30 ) ,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糖尿病模型组(n=4 0 ) ,以链脲菌素 6 0mg/kg腹腔注射 ;造模 2个月后行大鼠胃排空和肠道传输速度测定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小肠平滑肌线粒体膜电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指数 ,Westernblot免疫印迹检测细胞色素C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36 8.8±5 6 4 )显著低于对照组 (96 0 5± 12 6 3,P <0 0 1) ;TUNEL染色显示实验组小肠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 (9 6 3%± 2 4 7% )显著高于对照组(3 2 3%± 1 2 8% ,P <0 0 1) ;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实验组小肠平滑肌细胞凋亡率为 15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3 0 % ,P <0 0 1)。Westernblot免疫印迹检测实验组细胞色素C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 0 1)。结论 糖尿病大鼠的胃肠道动力改变和线粒体功能改变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西乐葆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游离Ca2+含量.结果 SGC-7901细胞经25、50、100、200μmol/L西乐葆处理4、8、12、24h后,细胞增殖均明显受到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50μmol/L西乐葆处理SGC-7901细胞4、8、12、24h后,实验组的凋亡率分别为9.2%±0.6%、16.7%±1.6%、20.4%±2.8%和23.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4%、7.2%±0.3%、7.6%±0.6%和8.3%±0.8%(P<0.05);实验组的线粒体膜电位呈下降的趋势,而胞内游离Ca2+含量则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结论西乐葆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可能涉及到线粒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氯胺酮对大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存活率的影响,探讨其心肌变时效应以及是否存在细胞毒性。方法 ①取原代培养的SD大鼠心室肌细胞,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1μmol/L、10μmol/L、60μmol/L、100μmol/L和300μmol/L氯胺酮组(n=15孔),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分别计数氯胺酮作用前及作用30min后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②原代培养的SD大鼠心室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10μmol/L、60μmol/L、100μmol/L、300μmol/L氯胺酮组(n=16孔),用四唑盐比色法在酶标仪上测定氯胺酮作用1h后各组细胞的光密度值。结果 ①1μmol/L、10μmol/L、60μmol/L和100μmol/L氯胺酮组,给药前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无明显变化(P>0.05);300μmol/L氯胺酮组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由给药前的(104.5±4.2)/min减慢至(98.2±4.0)/min(P<0.01);②10μmol/L、60μmol/氯胺酮组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100μmol/L、300μmol/L氨胺酮组光密度值分别较对照组降低9.9%(P<0.05)和16.1%(P<0.01)。结论 ①≤100μmol/L的氯胺酮不影响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300μmol/L的氯胺酮对心肌细胞起负性变时效应;②高浓度、超临床浓度的氯胺酮降低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可能有一定的心肌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