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加心理干预在糖尿病远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43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以及定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在3个月及6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在糖尿病远期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让患者懂得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意义,消除紧张焦虑心理,掌握自我保健方法。指导患者合理膳食、规律用药,自觉参加体育运动,最终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配合治疗,整体血压水平SBP下降了10~12mmHg(1mmHg=0.133kPa),DBP下降了5~6mmHg,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致残、致死率明显降低。结论: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与治愈率,能提高其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100例,采取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方法开导患者。结果:100例高血压患者经过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能自己测量血压、明白病因、知晓症状及并发症、知晓饮食控制、知晓运动疗法等方面明显高于干预和健康教育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0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降低高血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强化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盐港医院内科2007年10月-2008年9月内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95例作为对照组,2008年10月-2009年9月住院糖尿病患者114例作为实验组,自行设计"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状况调查表"、"生活习惯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表"和"住院患者强化心理干预后遵医依从性比较调查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状况、生活习惯健康行为形成率和遵医依从性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相关治疗,掌握自我管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技巧,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在防病中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医改重点工作及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加强疾病预防和医疗卫生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不断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群众身体素质,以保障群众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平湖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妊娠期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取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本组89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健康教育干预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下降,健康行为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控制患者血糖,促进健康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综合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3个月后重新评估SDS及SAS评分,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SDS及SA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均P〈0.05)。经过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SDS及SAS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能缓解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PDCA循环在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应用.方法:采用GB/T.19001、GB/T.28001标准的质量控制思路,选择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PDCA质量循环健康教育干预.结果:经PDCA质量循环后的健康教育干预后,两组相关知识水平、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PDCA质量循环进行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健康教育干预度,从而能控制疾病进展,降低复发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目的:分析在高血压临床护理中加强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具体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7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7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97.04±10.44)mm Hg、(75.36±5.12)mm 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3.57,11.26;P0.05);观察组中自主完成血压测量、知晓饮食控制、加强运动、了解病因与并发症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6.07,5.21,7.89,5.43;P0.05)。结论:将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联合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利于提高其健康意识,帮助患者养成正确的健康行为,有利于血压控制,促进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3.
《河南医学研究》2017,(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鄢陵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妊娠期的血糖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有效控制在正常的区间,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妊娠期内的各种不良妊娠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保障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的区间,极大地降低了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和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加强生活中自我管理和自我护理的能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身疾病的认识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进行教育前后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该病知识的了解.结果 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明显增加.结论 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的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13例,干预组11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体重指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体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后,观察其降压效果。结果: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56例在药物治疗相同下联合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不联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采取干预法(56例)和常规法(50例)进行护理4周后观察降压效果。结果:在执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4周后,观察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93%,显效率29%,均高于对照组(76%和1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提高降压效果,改变患者的认知态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高血压的临床综合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善,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不但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更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必须从单纯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旧的护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全面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生理、社会因素等方面的整体护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才能够使患者对本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使病情早日得到控制,提高生存质量,现将具体内容及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2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健康教育路径)与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各62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入院时,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各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