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倍频Nd:YAG激光预防性光凝治疗近视眼视网膜变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翔 《临床眼科杂志》2003,11(2):122-123
目的 观察对近视眼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进行预防性光凝的疗效。方法 散瞳检查近视眼眼底,发现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42只眼,予以预防激光治疗。结果 实行视网膜变性预防性光凝的患者,随访9—12月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 激光预防性光凝治疗视网膜周边变性和/或裂孔对预防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对侧眼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或伴有干性裂孔的患者进行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疗效观察。方法: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常规行散瞳三面镜或间接眼底镜检查,对明确有对侧眼周边视网膜变性(格子样变性、霜样变性、囊样变性等)或伴有干性裂孔的192例行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结果:接受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192例患者对侧眼的眼底周边视网膜变性区或干性裂孔区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光凝术后随访6~18mo,所有患者均无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结论:对眼底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或伴有干性裂孔的患者行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能有效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预防性氩离子激光光凝对术后视网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LASIK术前对近视眼患者常规行直接检眼镜、三面镜检查,对视网膜干性裂孔或严重视网膜变性的144例(168眼)患者行氩离子激光光凝,作为治疗组;另外108例(126眼)轻度视网膜变性的患者不予氩离子激光光凝,作为对照组;LASIK术后密切观察视网膜病变情况,必要时补行氩离子激光。结果 LASIK术后随诊12个月,治疗组视网膜情况稳定。对照组有6眼于LASIK术后视网膜变性范围扩大,病情加重,补行氩离子激光光凝;1眼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给予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结论 LASIK术前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视网膜干性裂孔的近视眼患者预防性行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是预防LASIK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保障LASIK手术成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有裂孔的视网膜变性的临床特征和氩激光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有裂孔的视网膜变性的临床特征和氩激光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10例224只眼相应视网膜变性的氩激光治疗资料,并与同期尚无裂孔的视网膜变性氩激光治疗对照。 结果 有裂孔的视网膜变性患者,小于60岁者89.7%,男性53.3%,女性46.7%,格子样变性65.6%,变性范围≤1个象限者87.5%,卵圆形裂孔60.7%,伴有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者23.7%。与尚无裂孔的视网膜变性患者相比,≥35岁、囊样变性、视网膜纵向小皱襞、有自觉症状的患眼构成比明显偏高,而氩激光视网膜脱离预防性治疗对已出现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变性患者疗效明显偏低(P<0.01)。 结论 有裂孔的视网膜变性常见于青壮年,多数患者为1个象限内的格子样变性;裂孔多数为卵圆形,多不伴有视网膜脱离;裂孔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多数没有自觉症状。不伴有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单纯性裂孔的视网膜变性,氩激光视网膜脱离预防性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39-41)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者经过6个周期的化疗缩减后出现新发肿瘤的几率。设计:前瞻性非随机的单中心病例系列。环境:费城的Thomas Jefferson大学Wills眼科医院眼肿瘤部,联合费城儿童医院的肿瘤科。参加者:在1995年1月1日到2002年3月31日期间,总共106位患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者共162只眼,接受了6个周期的化疗缩减。干预:所有的患者都接受静脉内给硫酸长春新碱,足叶乙甙和卡铂进行化疗缩减,对于每个肿瘤都联合使用局部治疗(冷冻治疗或热疗)。主要测量的结果:在进行化疗缩减的过程中或之后出现新的视网膜内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复发性视网膜下或玻璃体内肿瘤的种植播散被排除在本次研究之外,而只有原发性新的视网膜内的肿瘤才包括在内。结果:单侧发病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共28例。在化疗缩减期间或之后,23位散发病例中有2例(9%),5位有家族史的病例中有4例(80%)出现了新的视网膜内的肿瘤。新发肿瘤位于黄斑区的0例,在黄斑区和赤道区之间的有7例(54%),赤道区和锯齿缘之间的有6例(46%)。双侧发病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共78例,在化疗缩减期间或之后,57位散发病例中有11例(19%)。21位有家族史的病例中有8例(38%)出现了新的视网膜内的肿瘤。新发肿瘤位于黄斑区的2例(4%),在黄斑区和赤道区之间的有30例(55%),赤道区和锯齿缘之间的有23例(42%)。总体来说,根据Kaplan-Merier分析,在1年随诊期时有23%。5年随诊期时有24%的病例出现了新发肿瘤。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发生新肿瘤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发病年龄较小(中位年龄,2个月有新发肿瘤而9个月没有新发肿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家族史[12(48%)例患者有新发肿瘤而14(17%)例患者没有新发肿瘤]。结论:接受化疗缩减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儿童应该跟踪随访有无新的视网膜内肿瘤的发生,因随诊5年从化疗缩减开始到新发肿瘤出现的高峰时期之间平均有5个月的时间24%患者受累。新发肿瘤最发生于那些在小婴儿期发病以及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史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变性疾病是一类与遗传相关的变性疾病,导致患者渐进性视觉丢失,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共同病理基础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变性、坏死和凋亡,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移植治疗是目前实验研究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研究表明将感光前体细胞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到视网膜下腔或玻璃体内,可以延缓宿主感光细胞的凋亡、替代凋亡的感光细胞、挽救残存的视觉功能和修复视网膜结构。细胞移植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移植细胞的来源问题,目前主要的移植细胞来源是视网膜祖/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等。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行预防性氩离子激光光凝的疗效。方法 LASIK术前对高度近视患者常规行直接眼底镜、三面镜和间接眼底镜配合巩膜压迫法检查,对明确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高度近视患者42例(45只眼)行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高度近视患者42例(45只眼)氩离子激光光凝术后周边视网膜变性及干性裂孔区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LASIK术后6个月随访,术前行氩离子激光光凝的患者视网膜情况良好,未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结论 LASIK术前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高度近视患者预防性行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疗效确切,是预防LASIK术后出现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LASIK术前的眼底检查及预防性光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对周边视网膜变性和裂孔进行预防性激光光凝的疗效。方法:LASIK术前对中高度近视患者常规行直接眼底镜、三面镜和间接眼底镜检查,对明确有周边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42眼进行532nm激光光凝治疗。结果:患者激光光凝术后,周边视网膜变性及干性裂孔区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LASIK术后6mo随访,未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结论:LASIK术前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干性裂孔的高度近视患者预防性532nm激光光凝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Madjarov对视网膜劈裂症提出了新的分类〔1〕,共分为变性性、遗传性和继发性三大类。变性性的视网膜劈裂症已有较多文章发表,为老年性或获得性病变。继发性视网膜劈裂症原因较复杂,可因血管病变、先天病变、感染、外伤、肿瘤和其他病变引起。遗传性...  相似文献   

10.
近视的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激光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近视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进行预防性光凝的疗效。方法: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101例138眼,合并局限性浅脱离8眼,予以预防性激光治疗,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氪激光对预防近视周边视网膜变性有显著疗效。随访2年,无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且中心矫正视力同术前,结论:对近视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应尽早进行 视网膜光凝治疗,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眼前节即结膜、角膜、前房角和虹膜无病理改变,而病理改变是在眼后部,包括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视乳头和视神经的异常,主要的病变发生在视网膜。在早期病例中,梗网膜的感光细胞发生变性和死亡,故病人表现夜盲。中心视力下降和视野缩窄。晚期病例,视网膜感觉层退变坏死,胶质细胞增生,视网膜瘢痕化,从而导致失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继发性变性、消失,或局部增生,色素细胞迁移到赤道附近血管交叉的周围,形成骨针样色素沉着的典型眼底改变。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63-66)  相似文献   

12.
健康眼的玻璃体是均匀的,但到50岁特别是60岁以后,往往发生变性而导致光学的和声学的改变。有人报导,在特发性视网膜脱离时,玻璃体也可较长时间保持均匀或基本均匀。作者对63例单眼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A-扫描(A-scan),有视网膜脱离眼的玻璃体都有变性,其中有52例的变性是重度的(++),  相似文献   

13.
高度近视周边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激光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的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进行预防性光凝的疗效。 方法 散瞳检查高度近视眼眼底,发现周边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206只眼,予以预防激光治疗。 结果 实行视网膜变性预防性光凝的患者,接受LASIK手术后,随访一年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矫正视力没有变化。 结论 视网膜变性激光预防性光凝对预防视网膜脱离至少在角膜屈光手术后近期观察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 135-136)  相似文献   

14.
干细胞是当今细胞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视网膜干细胞的研究近年来颇有进展,这对于治疗眼科临床的一些疾病,如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原发或继发性视网膜变性疾病、老年性黄斑病变等,提供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途径。现就视网膜干细胞的发现与鉴定,体外培养、增殖、分化以及移植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58-6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发病危险性及预防性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08/2007-10住院治疗的114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对侧眼眼底病变及预防性治疗情况。结果:在114例中对侧眼存在视网膜病变者31例(27.2%),其中46例高度近视者对侧眼眼底病变发生率高于非高度近视者(P<0.05)。对侧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3例,单纯格子样变性18例,格子样变性合并视网膜干性裂孔3例,单纯囊样变性或其它变性7例。对侧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的3例,经治疗后视网膜全部复位;18例单纯格子样变性和3例格子样变性合并视网膜干性裂孔眼,行激光光凝或冷凝封闭视网膜变性区及裂孔。经3mo~2a定期随访,未发生新的视网膜裂孔、脱离及其它并发症。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发生视网膜变性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高,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对侧眼发生视网膜病变时,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措施,可安全有效的阻止对侧眼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对侧眼视力。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理改变及其发病机制。 方法:对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视网膜进行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视网膜各层组织均有变性改变和结构紊乱,并有区域性差异,后极部变性较周边部为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病变与感光细胞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但后者似较前者为重.感光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明显变性改变,尤以外节变性,线粒体变性、胞浆内脂褐索沉着为突出。结论:超微结构变化提示感光细胞能量代谢系统和(或)自噬系统功能障碍。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24-26)  相似文献   

17.
张伟  赵堪兴  崔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7):500-501,I001
测试并比较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和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方法 :应用美国EDI公司生产的VERISScience 4 2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仪对 8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 8只眼 ,12例正常人 12只眼进行检测 ,分析其 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反应。结果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 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人 ,5环和 6环的潜伏期显著延长。结论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反应密度下降 ,周边视网膜潜伏期延长 ,这种改变主要是由于视网膜感受器功能受损并且周边视网膜首先受累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532nm激光治疗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或裂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LASIK术前检查发现周边视网膜变性或者干性裂孔患者27例(35眼)行532nm激光视网膜光凝封闭变性带和干性裂孔治疗.一个月后行LASIK术.结果 患者激光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t捡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术后6个月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 LASIK术前的视网膜光凝治疗周边部视网膜变性、裂孔对患者视力无影响,能有效降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后脱离眼的视网膜裂孔预防性激光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玻璃体后脱离是指玻璃体后界膜与视网膜内界膜之间的分离。临床表现为眼前漂浮物或闪光感,而伴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霜样变性时则易出现视网膜裂孔,从而增加了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一旦发生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视力必受不同程度的损害,脱离超过1周将难以恢复原有的视力[1],因此早期发现及治疗视网膜裂孔或变性是玻璃体后脱离良好视力预后的保证。我们对一组玻璃体后脱离患者进行了三面镜检查及预防性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2003年5月至2004年11月因眼前飘浮物或闪光感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玻璃体后脱离患者628例12…  相似文献   

20.
老年黄斑变性是当今世界上老年人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而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的形成可导致患者视力的严重下降.然而,本病的病因及病变性质尚不明确.近几年来对本病的一些临床病理和免疫学研究不仅使我们对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的发生、发展及其构成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本病的一些临床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而且还提示老年黄斑变性及其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的发生和/或发展过程中有炎症和免疫因素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膜是一种与弥漫性玻璃膜疣相关的局限性Bruch膜内肉芽组织增生.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3,9:183-1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