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对哮喘大鼠支气管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24只成年哮喘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哮喘组以及罗红霉素组。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iNOS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iNOS mRNA表达,分光光度计检测肺组织iNOS活性及NO含量。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结果哮喘组大鼠BALF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分别为(7.28±1.65)×108.L-1、(7.73±1.54)%,均高于对照组(3.76±0.97)×108.L-1、(1.27±0.60)%;罗红霉素组BALF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分别为(5.68±0.95)×108.L-1、(5.54±1.53)%,明显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哮喘组肺组织IL-4浓度、iNOS活性及NO含量高于对照组,罗红霉素组肺组织IL-4浓度、iNOS活性及NO含量低于哮喘组。哮喘组肺组织IFN-γ浓度低于对照组,罗红霉素组肺组织IFN-γ浓度高于哮喘组。哮喘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iNOS蛋白及肺组织iN-OSmRNA表达分布吸光度值分别为(0.25±0.06)、(0.52±0.14),较对照组[(0.14±0.05),(0.33±0.05)]明显增强;但罗红霉素组iNOS蛋白及mRNA表达为(0.15±0.03)、(0.35±0.07),均明显较哮喘组减弱。结论罗红霉素通过干预哮喘大鼠气道IL-4、IFN-γ以及iNOS/NO体系,抑制哮喘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PTEN在哮喘大鼠肺部的表达及地塞米松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哮喘大鼠PTEN的表达和地塞米松(DXM)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体重(200±10)g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分类计数;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BALF中IL-13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TEN的表达及各组大鼠肺组织PTEN量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支气管PTEN蛋白的表达分别为7.87±0.80、1.80±0.23,均高于哮喘组(0.92±0.23,均为P〈0.01),其主要表达细胞是支气管上皮细胞;哮喘组大鼠BALF中IL-13表达明显升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组BALF中IL-13量明显下降,与哮喘组比有统计学意义。哮喘组大鼠支气管PTEN蛋白与BALF中的IL-13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75,P〈0.01)。结论:气道上皮细胞是PTEN主要表达细胞,哮喘大鼠PTE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TEN能减少Th2因子的表达;DXM可以促进PTEN的表达,可能为其抑制哮喘气道炎症形成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BUD)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支气管Eos和STAT6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30只清洁级幼年健康雄性Wisar大鼠经造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BUD组.实验结束后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匀浆进行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分类计数;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4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6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EOS绝对值和EOS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EO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UD组BALF中上述各项指标较哮喘组均显著降低(P<0.01);(2)哮喘组BALF中IL-4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UD组较哮喘组显著降低(P<0.01);(3)哮喘组支气管上皮细胞STAT6蛋白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哮喘大鼠支气管STAT6较强表达,BUD有抑制气道炎症的作用,使IL-4合成减少,从而下调STAT6及其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罗红霉素对哮喘大鼠NF-κB、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哮喘组(A组)、罗红霉素组(R组),每组10只。用卵白蛋白(OVA)制备哮喘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在末次激发后24h,检测气道反应性后放血处死: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IL-4、IL-5、IFN-γ的浓度;免疫组化检测支气管上皮NF-κB p65活化。结果:哮喘组大鼠气道反应性高于对照组(P〈0.01),罗红霉素组与哮喘组比较气道反应性下降(P〈0.05);BALF中IL-4、IL-5,哮喘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罗红霉素组均低于哮喘组(P〈0.01),罗红霉素组BALF中IFN-γ低于对照组(P〈0.01)但高于哮喘组;哮喘组大鼠支气管上皮NF-κB蛋白的活化明显高于对照组,罗红霉素组低于哮喘组(P〈0.01)。支气管上皮NF—κB p65活化与BALF中的IL-4、IL-5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56,P〈0.01;r=0.912,P〈0.01);大鼠BALF中的IL-4、IL-5的含量与Raw增加25%时(PC25Raw)呈显著负相关(r=-0.713,P〈0.01;r=-0.772,P〈0.01),与Cdyn下降15%时(PC15Cdyn)呈显著负相关(r=-0.738,P〈0.01;r=-0.818,P〈0.01)。结论:罗红霉素可能部分通过抑制NF-κB活性而纠正哮喘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罗红霉素降低哮喘大鼠的气道反应性可能和减少IL-4、IL-5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孟鲁司特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黏蛋白Muc5ac表达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3(IL-13)分泌的影响,探讨孟鲁司特对哮喘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影响的机制. 方法 18只清洁级BALB/ 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孟鲁司特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 免疫组化法检测Muc5ac蛋白在小鼠肺组织的表达. 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其中IL-13的水平. 结果 Muc5ac蛋白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为(0.572±0.028),较正常对照组(0.137±0.041)明显升高,孟鲁司特治疗组Muc5ac蛋白表达(0.497±0.054)较哮喘组明显降低. 哮喘组的BALF中IL-13为(78.07±6.78) pg.mL-1,较正常对照组(28.58±12.98) pg.mL-1 明显升高,孟鲁司特组为(51.2±3.53) pg.mL-1,较哮喘组明显降低. Muc5ac蛋白表达与BALF中 IL-13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861,P<0.05). 结论 孟鲁司特可能通过下调IL-13和Muc5ac蛋白的表达,对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曹勇  陈辉龙  方慧娟 《医药导报》2013,32(10):1274-1277
目的 探讨富半胱氨酸61(cyr61)在哮喘小鼠中的表达及氨茶碱对其影响. 方法 40只雌性BALA/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氨茶碱干预组、哮喘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 哮喘组通过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的方法 制作哮喘小鼠模型. 氨茶碱干预组在制作哮喘模型同时,于每次激发后尾静脉注射氨茶碱干预. 哮喘对照组在制作哮喘模型同时,给予0.9%氯化钠溶液替代氨茶碱干预. 瑞特 吉姆萨染色分类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支气管上皮组织cyr6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 结果 哮喘组小鼠气道上皮细胞cyr6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小鼠(P<0.05),氨茶碱干预组小鼠气道上皮细胞中cyr61蛋白表达较哮喘组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 cyr61蛋白表达与BALF中有核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IL-4呈正相关(P<0.05). 结论 cyr61蛋白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其异常表达可能与气道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对哮喘大鼠髓样相关蛋白-8(MRP8)表达水平及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PF级Brown Norway(BN)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6只、哮喘组(A组)6只及罗红霉素治疗组(R组)6只。分别通过卵清白蛋白(OVA)+弗式完全佐剂(FCA)联合致敏,OVA雾化激发构建大鼠哮喘模型,R组用罗红霉素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结构变化,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BALF MRP8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肺组织MRP8的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MRP8与各细胞分类计数的关系。结果 R组BALF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明显高于C组,但低于A组(P均<0.05);R组BALF中白细胞介素(IL)-17、MRP8及肺组织MRP8均高于C组,但低于A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ALF及肺组织的MRP8水平与BALF细胞总数、EOS%、NEU%、IL-17比例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急性哮喘大鼠BALF及肺组织MRP8水平升高,并与气道炎症呈正相关,罗红霉素可以通过降低哮喘大鼠MRP8的表达改善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罗红霉素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和建模,罗红霉素干预28天,检测气道反应性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IL-4、IL-5、IFN-γ。结果 罗红霉素组气道反应性以及BALF中IL-4、IL-5低于哮喘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罗红霉素具有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反应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PS)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气道上皮中胸腺间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表达的影响。方法 饲养雌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将其分为对照 组、哮喘模型组和黄芪多糖组,各组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通过支气管哮喘激发试验、肺组织病理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评价哮喘模型造模是否成功;肺组织中TSLP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蛋白免疫印 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TSLP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 DCs表面CD40、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模型组小鼠气道反应性增高和肺组织HE染色结果均为哮喘的典型表现且 哮喘模型组BALF中IL-13、IL-5和IL-4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黄芪多糖组和对照组(P<0.001);黄芪多糖组和对照组小鼠肺组织中 TSLP mRNA的表达水平与哮喘模型组相比较低(P<0.001),TSLP mRNA的表达水平在黄芪多糖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黄芪多糖组与对照组小鼠肺组织中TSLP蛋白的表达与哮喘模型组相比较弱;黄芪多糖组与对照组BALF中DCs表面 CD54、CD80、CD86的表达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P<0.001),黄芪多糖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 多糖可明显抑制哮喘模型小鼠气道上皮细胞TSLP水平和DCs表面CD54、CD80、CD86的表达,并减轻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小鼠哮喘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hymus and 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TARC)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30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哮喘组、BCG-PSN治疗组。末次激发24h后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BALF行细胞计数及分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BALF中TARC、IL-4和IFN-γ蛋白的浓度;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TARC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中TAR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EOS)绝对值及百分比、TARC和IL-4浓度、肺组织中TARC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增高,BALF中IFN-γ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经BCG-PSN干预后,BALF中细胞总数、EOS绝对数及百分比,TARC、IL-4浓度较哮喘组均下降,肺组织中TARC蛋白及mRNA的表达较哮喘组均下调,BALF中IFN-γ浓度较哮喘组增高。免疫组化显示TARC蛋白主要表达于支气管上皮细胞。BALF中TARC浓度与EOS绝对值、IL-4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降低TARC在肺组织中的表达,降低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氨溴索对油酸诱导的兔急性肺损伤E-选择素和ICAM-1的影响,探讨氨溴索抗急性肺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组),油酸组(OA组)。氨溴索治疗组(AMB组)。采用耳缘静脉注射复制兔油酸型急性肺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动脉氧分压、肺组织湿干比(W/D),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在静注氨澳索(AMB)或生理盐水6h后BALF和肺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结果AMB组肺W/D显著低于OA组(P〈0.01),但显著高于NS组(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用药前AMB组和OA组PaO2显著低于NS组;用药后6小时,AMB组PaO2显著高于OA组(P〈0.01),但显著低于NS组(P〈0.01)。AMB组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IL-10、TNF-α、E-选择素及ICAM-1含量含量均显著低于OA组(P〈0.01),但均高于NS组(P〈0.01)。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E-选择素、ICAM-1含量与相应标本的IL-1β、TNF-α含量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氮溴索有较好的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氨溴索能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等的释放及肺组织细胞黏附分子的合成,部分阻止多形核白细胞(PMN)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进而阻止PMN的跨膜运动和其在肺内的聚集.从而发挥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哮喘大鼠p38蛋白激酶(p38 MAPK)和白细胞介素-5(IL-5)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鸡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反复超声雾化吸入复制大鼠哮喘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黄芪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mL/kg)。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和蛋白质印迹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IL-5含量、肺组织IL-5 mRNA和磷酸化p38 MAPK表达的变化,并观察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分类以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5含量和肺组织中IL-5 mRNA及磷酸化p38 MAPK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黄芪干预组的上述改变较哮喘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减轻,黄芪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组织磷酸化p38 MAPK表达水平与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IL-5、IL-5 mRNA含量之间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62、0.69、0.74,P〈0.01)。结论:p38 MAPK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黄芪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可能部分与抑制p38 MAPK的磷酸化活化、降低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3.
曹正 《中国基层医药》2014,(10):1502-1504
目的:探讨PTEN、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66份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作为观察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测定两组组织中PTEN、Survivin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观察组PTEN阳性表达17例(25.8%),低于对照组的51例(77.3%)(χ^2=6.92,P<0.05);观察组Survivin阳性表达48例(72.7%),高于对照组的12例(18.2%)(χ^2=5.72,P<0.05);观察组MVD值为(74.6±18.3),高于对照组的(23.5±6.1)(t=6.722,P<0.01)。 PTEN、Survivin阳性表达与性别、组织类型无明显关系(χ^2=0.16、0.27、0.22、0.24,均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有明显关系(χ^2=4.39、4.92、5.76、5.29、6.26、4.25,均P<0.05)。 PTEN与MVD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393,P<0.05);Survivin与MVD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544,P<0.05)。结论 PTEN低表达、Sur-vivin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控制期、未控制期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12水平,并探讨上述指标间有无相关性。方法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2006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标准,选取门诊急诊哮喘控制期及未控制期患者各20例,选取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各组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 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对象血清IL-4、IL-12水平。结果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LR2 mRNA 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0.963±0.132)比(0.632±0.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控制期与未控制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36±0.117)比(0.991±0.147)]( P>0.05)。哮喘患者外周血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34.0±8.2)ng/L比(9.8±2.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7,P<0.01),未控制组患者外周血IL-4水平高于哮喘控制组[(42.5±5.4)ng/L比(29.4±4.2)ng/L](t =8.53,P<0.01)。哮喘患者外周血 IL-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29.4±3.9)ng/L 比(55.8±6.1)ng/L](t=20.54,P<0.01),哮喘控制组与未控制组患者外周血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7±4.5)ng/L比(30.1±3.0)ng/L](t=-1.16,P>0.05)。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 mRNA表达与外周血IL-4水平呈正相关(r=0.532,P<0.01),与外周血IL-12无明显相关(r=-0.05,P>0.05)。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外周血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未控制期外周血IL-4水平高于控制期,外周血IL-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哮喘患者外周?  相似文献   

15.
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肺液清除功能障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小鼠肺液清除功能的变化及地塞米松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雌性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以卵蛋白(OVA)联合佐剂腹腔注射(第1、15天)加雾化吸入(第25~29天)方法复制小鼠哮喘模型。分别在末次激发后2h及24h测定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及湿干重比值(W/D),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水通道蛋白5(AQP5)在肺组织中的分布,分别采用实时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各组小鼠肺组织中AQP5mRNA和蛋白质的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数和细胞因子IFN-γ及IL-13的水平。结果:哮喘组小鼠肺组织W/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末次激发后2h和24h分别为4.98±0.46和4.81±0.33,分别升高22.9%和18.7%(P〈0.05),且激发后2h哮喘组小鼠肺组织W/D升高更明显。地塞米松干预组小鼠2h和24h肺组织W/D分别为4.01±0.11和4.21±0.14,与哮喘组小鼠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可见哮喘组小鼠肺组织支气管周围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地塞米松干预组小鼠气道炎症程度减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哮喘组明显减少,IFN-γ和IL-13分别为(89.25±9.71)和(52.37±8.69)pg/mL,与哮喘组EIFN-γ和IL-13分别为(66.71±7.51)和(85.49±9.23)pg/mL]相比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化分析表明,AQP5主要表达于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的腔膜面。哮喘小鼠肺组织中AQP5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mRNA减少约42%,蛋白质减少约64%)。地塞米松上调其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哮喘小鼠存在肺液清除功能障碍,肺液含量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协同地塞米松对支气管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及辅助T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对照组、地塞米松组、银杏内酯B组和联合干预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造成哮喘模型,地塞米松组、银杏内酯B组和联合干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白细胞(WBC)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应用EUSA法测定BALF中IFN-γ和IL-4水平。结果:BALF中WBC及EOS计数:3个用药组较哮喘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联合干预组减少的程度大于地塞米松组、银杏内酯B组(P〈0.05或P〈0.01)。3个用药组小鼠BALF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与哮喘对照组比较,银杏内酯B组、地塞米松组和联合干预组BALF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分别增高和降低(P〈0.05或P〈0.01),而联合干预组增高和降低的程度大于地塞米松组、银杏内酯B组(P〈0.05或P〈0.01)。结论:银杏内酯B能减轻小鼠哮喘模型BALF中炎性细胞浸润,并减少IL-4的水平;银杏内酯B与激素具有协同抗炎作用;同时具有更好的调节Th亚群失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哮喘大鼠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3(TLR3)和TLR9的表达及对布地奈德的影响,探讨TLRs在哮喘炎症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对照组和布地奈德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TLR3和TLR9的表达。结果 哮喘组(OD值:0.201±0.034)和布地奈德组(OD值:0.195±0.043)肺组织TLR3的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OD值:0.144±0.039)(P〈0.05),布地奈德组与哮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组(OD值:0.236±0.022)和布地奈德组(OD值:0.231±0.023)肺组织TLR9的光密度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OD值:0.271±0.025)(P〈0.05);布地奈德组与哮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组织TLR3和TLR9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显著相关性(n=26,r=0.153)。结论 哮喘大鼠肺组织TLR3蛋白表达升高,TLR9蛋白的表达则反之,TLRs的表达过度或不足可能是哮喘气道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布地奈德的抗炎作用可能主要不是通过TLR3和TLR9的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10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2例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A组,64例慢性缓解期患儿作为B组,40例健康儿童作为C组。测定血清IL-17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B组和C组血清IL-17和CRP无明显差异(t=0.7128、0.4426,P>0.05),A组血清IL-17和CRP均高于B组和C组(t=9.3648、7.0614、10.7716、9.6242,P<0.01)。A组患儿血清IL-17与CRP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7026,P<0.05)。治疗4周后随访40例,血清IL-17为(152.3±21.6)ng/L;治疗后血清IL-17明显降低(t=8.7728,P<0.01)。结论血清IL-17可以用于监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的炎症状态,判断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TLR)1和TLR3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甲泼尼龙对其的影响,探讨TLRs在哮喘炎症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对照组和甲泼尼龙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血中性粒细胞TLR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TLR3的表达。结果哮喘组肺组织TLR3的吸光度值(A值)(0.20±0.03)与对照组(0.14±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泼尼龙组A值(0.20±0.04)分别与哮喘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哮喘组中性粒细胞TLR1的平均荧光强度(MFI)(74.1±6.3)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TLR1的平均荧光强度(8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泼尼龙组MFI(77.8±1.1)与哮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TLR3和血中性粒细胞TLR1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93,P<0.05)。结论哮喘大鼠肺组织TLR3蛋白的表达升高,血中性粒细胞TLR1蛋白的表达水平则反之,两者呈负相关。甲泼尼龙对它们具有调控趋势,但强度不是很明显。TLRs的表达过度或不足可能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