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BMP-2基因在静脉移植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与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建立兔自体静脉移植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3、7、14、28d取材。Verhoeff染色观察各时间点内膜厚度及管壁厚度;Western blot检测BMP-2蛋白的变化,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M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术后7d内膜明显增厚,14d内膜增厚达到高峰(P<0.01)。BMP-2蛋白在正常对照血管可见表达,术后3d内无表达,术后第七天开始表达,第十四天明显增高,28d达到高峰(P<0.01)。PC-NA的表达于术后7~14d达到高峰。结论 BMP-2基因的表达可能是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环节之一,可能成为治疗移植血管再狭窄的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兔颈静脉动脉化后血管的重塑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兔颈动脉静脉桥旁路移植模型,观察不同时期静脉桥病理改变及PCNA,α-actin表达和检测细胞凋亡,探讨移植静脉重塑机制. 方法: 家兔30只,将一侧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分别游离后,行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侧侧吻合,结扎颈外静脉两吻合口外侧及颈总动脉吻合口中部,使动脉血经颈外静脉桥通过,于术后不同时间段取静脉桥行HE及弹力纤维染色,定量分析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观察PCNA,α-actin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30只家兔全部存活,静脉桥全部保持通畅;病理所见静脉桥血管壁增厚、血管内膜及中膜均明显增生,术后2~4 wk内膜增生达高峰,且厚度不均匀,中膜、内膜均有PCNA阳性表达,内膜出现α-actin阳性表达,术后1 wk血管内膜及中膜开始出现凋亡细胞,术后4 wk达高峰. 结论: 兔颈静脉动脉化后静脉血管管壁呈不均一性增厚,早期以血管内膜增生为主,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向内膜迁移,细胞凋亡可能参与血管桥重塑.  相似文献   

3.
病毒载体对大鼠移植静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JH  Sun CL  Duan ZQ  Xin S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7):1207-1210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转染后对大鼠移植静脉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间置移植颈静脉于同侧颈总动脉,术后移植静脉行HE染色和VG染色,观测血管内膜厚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SMC)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增殖情况。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以紫外光激发观察测定腺病毒转染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结果术后3d,GFP表达较高;术后10d,GFP表达有所下降;术后30d,GFP几乎没有表达。移植术后10d试验组及对照组可见明显内膜增生。移植术后30d试验组及对照组内膜增生减轻。试验组及对照组与正常非移植静脉相比,内膜增生明显(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内膜增生稍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中正常静脉平滑肌细胞PCNA阳性细胞极少,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10d,内膜与中膜SMC的PCNA阳性细胞增多,增殖达到高峰。术后30d中膜SMC的PCNA阳性细胞明显减少。试验组及对照组与正常非移植静脉相比,PCNA阳性细胞增高明显(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PCNA阳性细胞稍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静脉ICAM-1、VCAM-1的mRNA和蛋白表达很少,对照组移植后3d部分细胞即出现阳性表达,10d表达最强,30d仍较高。与正常静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表达更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腺病毒载体能高效地进行体内基因转移,作用时间短暂。腺病毒载体促进移植静脉的血管内SMC活化、增多、血管内膜增生、ICAM-1、VCAM-1的表达的增加,腺病毒转染到移植静脉血管壁后产生炎症、内膜增生等效果,混淆了目的基因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CDK2、CDK4基因与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CDK2、CDK4在大鼠移植血管的表达及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1、2、3、7及14 d取组织形态学观察,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血管移植后不同时期CDK2、CDK4的表达情况,取正常静脉为对照组。[结果]移植后7 d,内膜厚度与管壁厚度接近高峰,与对照组及移植后1、2、3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移植静脉CDK2、CDK4阳性细胞在移植后2 d明显增加,7 d达到高峰,与移植后1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CDK2、CDK4基因mRNA表达产量7~14 d达到高峰,与移植后1、2、3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DK2、CDK4蛋白和mRNA表达在移植静脉早期开始增加,在7~14 d达到高峰。在移植静脉内膜增生过程中CDK2、CDK4表达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静脉移植桥血管内膜PCNA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PCNA对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术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2 5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将按体重随机分五组 ,每组 5只。将颈外静脉间置于同侧颈总动脉 ,分别在术后 6h ,2d ,7d ,14d ,2 8d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形态学分析观察不同时间PCNA阳性细胞数的表达 ,采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法测量管腔内膜 ,中膜厚度及其比值。结果 :实验过程中无实验动物死亡。吻合口完成时各吻合口均通畅。 7d内膜和中膜厚度较 6h明显增厚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在 14d、2 8d时内膜和中膜厚度较 7d没有明显变化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移植后 6h至 7d ,在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中 ,PCNA蛋白逐渐增多 ,于 7d达高峰 (P <0 .0 1)。移植后 14d ,2 8d在VSMC中PCNA蛋白开始下降 ,与 7d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PCNA阳性细胞数在移植后 7d达高峰。与内膜增殖的高峰期相吻合 ,提示PCNA蛋白表达与内膜增殖有密切联系 ,可做为一个早期反应血管损伤后内膜增殖的指标。PCNA蛋白的表达对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术再狭窄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缬沙坦防治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可行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家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随机分为pluronic-F-127 gel组和缬沙坦组,pluronic-F-127 gel组在静脉移植物外膜涂抹pluronic-F-127 gel凝胶,缬沙坦组在静脉移植物外膜涂抹由pluronic-F-127 gel凝胶携带的缬沙坦.分别于术后7、14、28d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静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HE、Masson染色后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术后14d移植静脉内膜、中膜增生情况及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值(I/M);RT-PCR 法检查术后14d移植静脉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mRNA 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14d,缬沙坦组移植静脉内膜厚度、中膜厚度、I/M值均明显低于pluronic-F-127 ge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28d,在同一时间点,缬沙坦组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率均低于pluronic-F-127 ge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缬沙坦组AT2 mRNA 表达较pluronic-F-127 gel组显著增高.结论 用携带缬沙坦的pluronic-F-127 gel涂抹自体移植静脉外膜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轻移植静脉内膜、中膜增生,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其机制可能是上调AT2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局部转染后,BMP-2基因蛋白过表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新途径。方法:以包载BMP-2基因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纳米级粒子混合物(BMP-2-PLGA)转染培养的兔VSMC,作为BMP-2-PLGA纳米粒子组,同时设空白PLGA纳米粒子组及对照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建立自体静脉移植兔模型,随机分成转基因组、空白载体粒子组及单纯静脉移植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14和28 d取出移植静脉,Verhoeff染色检测血管内膜厚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MP-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MP-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MP-2-PLGA纳米粒子组细胞发生明显的G1期阻滞(P<0.05),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空白载体粒子组及单纯静脉移植对照组比较,转基因组兔血管内膜平均厚度明显减少(P<0.05),空白载体粒子组与单纯静脉移植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载体粒子组及单纯静脉移植对照组比较,转基因组兔移植静脉组织BMP-2蛋白表达于术后3、7和14 d明显增多(P<0.05),PCNA表达于术后7~28 d明显降低(P<0.01);空白粒子组与单纯静脉移植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P-2基因的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自体静脉移植后内膜增生及VSMC的增殖,促进体外培养VSMC的凋亡。
  相似文献   

8.
研究大鼠颈外静脉移植入颈总动脉后内膜增生(IH)的发病机制。应用组织切片的特殊染色,单克隆抗PCNA抗体及抗Dm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观察IH的发生过程。结果:①术后1d移植静脉的内膜消失,术后2d出现IH并逐渐增生,IH中可见大量平滑肌细胞(SMC),术后12周IH的面积与术后18周元显著差异;②IH中SMC的Dm呈阳性;③IH中SMC的PCNA指数于术后2d骤然升高,术后2周达高峰。结论:IH发生在移植术后2d,逐渐增厚至术后12周方停止,术后早期发生的IH是由中膜的SMC移行至内膜并增殖所致。SMC增殖的高峰在术后第2周。  相似文献   

9.
核转录因子κB及其抑制基因在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Hu X  Zhang Q  Sun D  Duan P  Wang X  Duan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2):1546-1549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 κB (NF 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基因在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 ,及其在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80只 ,建立自体移植静脉模型 ,术后随机分为 6、2 4h ,3、7d ,2、4、6、8周等 8组 ,于相应时点取材 ,进行病理形态学研究 ,半定量逆转录PCR检测NF κBp6 5mRNA和IκBβmRNA表达的变化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NF κBp6 5mRNA表达 ,联合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6 5、IκBα和IκBβ的蛋白质表达。 结果 移植静脉术后 6h即出现p6 5mRNA和IκBβmRNA表达增强 ,基因表达值分别为 16 %± 4 %和 31%± 9% ,与正常静脉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p6 5mRNA表达 3~ 7d达高峰 ,术后 3、7d的表达值分别为 37%± 12 %和34%± 10 % ,IκBβmRNA表达则于术后 1~ 2周达到高峰 ,表达值分别为 5 3%± 17%和 4 9%± 10 % ,与其余各时点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p6 5蛋白质阳性表达 1周达高峰 32 %± 13% ,IκBα、IκBβ蛋白质术后 2周达高峰 ,阳性率分别为 35 %± 11%和 4 4 %± 13% (P <0 0 1)。IκBα、β蛋白质术后 6~ 2 4h表达量有所降低 ,为正常静脉的 1/3~ 1/2。结论 移植静脉中存在NF κB系统及其抑制因子IκB基因的活化。核转录因子κB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 PTFE)人工血管置换杂种犬肾动脉平面下腹主动脉的血管重建手术模型。探讨总剂量28Gy的体外分割放射治疗影响重建术后人工血管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健康杂种犬12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成放疗组和对照组。均先行肾下腹主动脉段的人工血管置换重建术。放疗组于术后2周后对标记区血管行总剂量28Gy的体外放疗。对照组则不放疗。重建术后5周观察比较两组移植术后的人工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情况,Skp2、p27kip1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放疗组的人工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降低(P<0.01)。放疗组的Skp2、PCNA的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低,而p27kip1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术后体外分割放疗(28Gy)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增生,从而抑制重建术后的人工血管的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反义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转染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聚乙烯醇(PVA)包载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随机分成转基因组、空载体组、对照组。转基因组转染纳米粒子包载的反义mTOR基因,空载体组转染纳米粒子包载的空载体,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分别于术后3、7、14、28d取材,常规HE、弹力纤维VG染色,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mTOR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变化,TUNEL法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转基因组内膜中mTOR蛋白产物表达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5);转基因组内膜增生程度在术后7、14、28d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1);转基因组凋亡细胞较其他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反义mTOR基因的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促进VSMC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静脉移植术后c-myc基因持续高表达是导致血管内膜增生进而再狭窄的原因之一。文中探讨通过局部给药方法给予针对c-myc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自体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32只大鼠按移植静脉外膜局部给药不同处理方式方法分为未处理组(No treatment组)、凝胶组(Gel组)、无义序列组(scramble sequence group,SCR组)、c-myc RNA干扰组(C-myc siRNA组),于术后3周处死大鼠取移植静脉,光学显微镜下测量内膜厚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静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c-myc蛋白的表达,Q-RT-PCR检测移植静脉c-myc mRNA的含量。结果 C-myc siRNA组内膜厚度[(15.0±2.2)μm]显著低于No treatment组[(58.3±8.3)μm]、SCR组[(60.5±6.1)μm]和Gel组[(63.5±5.4)μm]。C-myc siRNA组静脉内膜区和中膜区PCNA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SCR组[分别为(8.4±2.2)%vs(68.5±5.0)%,P<0.05和(15.0±3.1)%vs(55.2±7.5)%,P<0.05],c-myc蛋白阳性细胞率C-myc siRNA组显著低于SCR组[(30.6±2.6)%vs(48.5±3.5)%,P<0.05]。C-myc siRNA组移植静脉中c-myc mRNA的表达相对量显著低于SCR组(0.48±0.05 vs 1.00±0.12,P<0.05)。结论C-myc siRNA能抑制移植静脉中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内膜的增生,减轻移植静脉再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兔自体静脉移植物的中膜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臬体静脉移植物的中膜平没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其增生特点,为内膜增生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兔右颈外静脉间置于同侧颈总动脉为模形,术后3,7,14,28d分别获取移植段静脉,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中膜平滑机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术后3d时未见移植段静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7d时可见增生,14d时达高峰,可见正 在分裂 中的平滑肌细胞呈哑铃形,胞质内内质网和线粒体等丰富,核仁明显变大。28d  相似文献   

14.
c-myc基因表达对移植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测不同时期移植静脉平滑肌中c-myc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基与移植静脉SMC增殖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分别于手术后30分钟、2、6、48小时,1、2、4周切取移植静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不同时期移植血管SMC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myc基因表达情况。结果c-mycmRNA于术后2、6小时明显升高,与30分钟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PCNA,  相似文献   

15.
周敬  刁清  王虹 《疑难病杂志》2006,5(3):164-166,F0003
目的探讨激活剂蛋白1(AP1)诱骗性寡核苷酸对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均建立颈总动脉损伤模型,单纯损伤组不予任何处理;Lipofectin转染试剂组局部释放Lipofectin;治疗组局部释放AP1诱骗性寡核苷酸,3组均于于术后30min、3h、7d处死13取材,观察比较内膜增生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 fos。结果单纯损伤组和Lipofectin转染试剂组7d时可见内膜明显增生,且有较多平滑肌细胞表达PCNA,c fos30min表达达高峰。而治疗组内膜增生程度减轻,PCNA、c fos的表达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局部转染AP1诱骗性寡核苷酸可明显抑制动脉损伤后的内膜增生,下调PCNA、c 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