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葡萄糖浓度刺激下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C)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方法???体外组织块法培养非糖尿病患者PDLC,分别用0?mg·L-1(C组)、1?100?mg·L-1(L组)、4?500?mg·L-1(H组)浓度葡萄糖刺激PDLC,噻唑蓝(MTT)法检测PDLC增殖能力,矿化诱导后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的形成情况,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H组OD值较L组和C组低(P<0.05);成骨诱导21?d后,H组矿化结节面积较L组和C组少(P<0.05);成骨诱导期间, H组ALP活性较L组和C组明显偏低(P<0.05);H组早期成骨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ALP和Ⅰ型胶原诱导前后相对倍增数较L组和C组低(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能够抑制PDLC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局部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下颌牵引张成骨的影响。方法 成年大耳白兔8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只。用自行研制的牵张器延长双侧下颌骨6mm,用bFGF(20ng/ml)注入A组动物的牵张区,不注射bFGF的B组动物作为对照。在牵张结束后4周处死所有动物,取双侧下颌骨标本进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局部给予bFGF的A组动物下颌牵张后新骨生成速度和数量优于B组动物。结论 外源性导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了可能有促进下颌牵引张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方法建立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作初步探讨。方法:分别采用消化培养法和组织块培养人的牙龈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活体观察,以及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和生长曲线等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作初步观察。结果:消化培养法成功率低于组织块培养法。光镜下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两种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相似。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此两种细胞均来源于中胚层的纤维母细胞。生长曲线表明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倍增时间比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稍短,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比牙龈成纤维细胞高。结论:组织块培养法适用于此二种细胞的培养。细胞生物学特征方面有许多相似形,提示这两种细胞来于同一个细胞群。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关注在应用大块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时,其中心的部分经常因缺血而发生坏死,所以在新生的骨组织形成之前构建血供系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因此,"成血管化"成为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血管生成过程,成血管细胞、因子、主要的成血管化方法,以及成血管化对成骨的作用介绍,阐述了成血管化是组织工程骨成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是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对基因进行转录后调控,从而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个体生长发育和疾病的发生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miRNA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和成软骨向分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miRNA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的血管周干细胞(human perivascular stem cells,hPSCs)的特点,并探讨其成骨、成脂及成软骨分化的能力。方法    采用流式荧光细胞分选技术(FACS)在12例行吸脂手术患者的脂肪标本中分选出人基质血管成分(human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hSVF)和由周皮细胞(CD34-、CD146+、CD45-)与外膜细胞(CD34+、CD146-、CD45-)组成的hPSCs进行培养,比较其克隆增殖能力,然后将2种细胞进行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诱导,诱导结束后分别进行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和阿尔新蓝染色,并检测成骨诱导后的成骨相关基因mRNA表达。结果    hSVF和hPSCs均以纺锤形成纤维样细胞生长,hPSCs呈现出更快的融合趋势,且细胞形态更均一。hPSCs细胞相比于hSVF具有更强的克隆增殖能力(P < 0.05)。hPSCs细胞在成骨及成软骨方向比hSVF具有更强优势,而hSVF在成脂方向比hPSCs具有更强优势。成骨诱导后,hPSCs的成骨基因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相对表达量要明显高于hSVF(P < 0.05)。结论    hPSCs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多项分化潜能,且其在成骨方向具有很强优势,可成为骨组织工程学中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骨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综述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结构,分布和释放特征、及其在骨组织再生修复过程的生物学行为,认为FGF一方面能够通过跨膜受体的介导作用,促进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有丝分裂,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刺激其它生长因子的分泌,共同发挥诱导成骨作用,在进一步阐明FGF诱导成骨机制的基础上,展望开发FGF缓释载体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犬牙周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用4只成年杂种犬,将其上颌两侧的前磨牙(P1-3)、第一磨牙(M1)、下颌两侧的前磨牙(P2-4)、第一磨牙(M1)作为实验牙。在每个象限4个实验牙的近中根颊侧人工制备“U”形骨缺损,并设计为4组,即对照组、bFGF组、ePTFE组、bFGF+ ePTFE组。每周手术1次,每次手术做1个象限的4个牙位,连续4次。完成4次手术后1周处死动物。动物处死前1 h注射尿嘧啶脱氧核苷(BrdU),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计数BrdU标记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结果 各组中BrdU+细胞数均于术后2周最多,术后3、4周显著减少。术后1、2周,bFGF组和bFGF+ePTFE组的BrdU+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和ePTFE组。结论 牙周术后2周是牙周功能细胞增殖的活跃期,bFGF的局部应用可明显促进牙周愈合早期牙周功能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牙周再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鉴定,加入不同浓度bFGF(1ng/ml、10ng/ml、50ng/ml、100ng/ml)培养,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对细胞进行矿化诱导,检测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hPDLFs呈星形或长梭形,免疫组化波丝蛋白阳性,角蛋白阴性,证实该细胞来源可靠。bFGF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细胞增殖成正比,而在本实验培养条件下(10%FBS)bFGF最大效应浓度为10ng/ml。矿化诱导条件下,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加,在联合应用bFGF的情况下,100ng/ml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不同浓度bFGF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不同,在一定浓度条件下,低浓度bFGF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而高浓度bFGF作用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可能更易于分化。  相似文献   

10.
预成托牙     
<正> 我科从1985年起临床应用预成托牙,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深受患者欢迎的修复方法。本文试作简要介绍。一、适应症:预成托牙适用于各种年龄,适用于全身及局部健康情况良好,一次能够经受拔除多数牙的患者。(1)最适合于因全口假牙修复而前牙需要拔除的患者;(2)前牙全部缺失,残留个别有一定(牙合)关系的磨牙或双尖牙者,包括上述患者中已有托牙修复者;(3)前牙外伤后牙根折断,或残根残冠以至不能修复而需拔除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张玲  江宏兵  杨蓉  李强 《口腔医学》2008,28(9):449-451
目的探讨成纤维激活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存档的OSCC石蜡组织标本80例,以正常口腔黏膜(5例)、癌前病变(5例)为对照,制作组织切片后,以LsAB法行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成纤维激活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和癌前期病变的间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阴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间质成纤维细胞中阳性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逐渐降低,成纤维激活蛋白平均染色阳性标本百分率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P<0.01),且与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P<0.01)。结论FAP在口腔癌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成纤维激活蛋白可能在促进口腔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郑红  丁寅  马佳 《口腔医学》2008,28(5):225-227
目的研究不同周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与成脂肪能力。方法不同周龄(幼年组:2周,成年组:3个月,老年组:18个月)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成骨诱导分化,矿化结节染色,计算矿化率。成脂肪诱导分化,显微镜下观察脂肪滴及检测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率。结果全骨髓细胞贴壁的方法得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幼年组成骨分化的矿化率最高,老年组最低。成脂肪诱导油红-O染色阳性率老年组最高,幼年组最低。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能力减弱,成脂肪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成骨细胞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迁移、增殖的影响,以 探讨在牙种植体组织界面局部应用bFGF诱导类牙周膜形成的可行性。方法 同一只SD大鼠来源的成骨细胞和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经传代培养至第4代,建立体外创伤模型,分别在普通培养基和含bFGF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察 细胞迁移情况,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测定细胞的增殖速度。结果 普通培养基中,成骨细胞迁移速度快于成纤维 细胞。加bFGF培养基中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迁移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各组,同时MTT结果显示加入bFGF能明显促进 两种细胞的增殖。结论 bFGF能明显促进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移行。  相似文献   

14.
15.
16.
文章综述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结构、分布和释放特征,及其在骨组织再生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认为FGF一方面能够通过跨膜受体的介导作用,促进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有丝分裂,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刺激其它生长因子的分泌,共同发挥诱导成骨作用;在进一步阐明FGF诱导成骨机制的基础上,展望开发FGF缓释载体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骨膜是一个结构复杂而有序的器官,是有多种成分的中胚层细胞组成,具有成骨和成软骨的特性。骨膜成骨的理论自多年前被提出后,有很多学者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本文对骨膜成骨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牵张成骨术是通过牵引离断骨段或骨缝而促进新骨生成的一项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牙颌面畸形的矫治,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就牵张成骨术在正畸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9, Fgf9)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中下颌骨发育的骨质变化,探讨Fgf9参与下颌骨发育中的软骨成骨和膜内成骨的过程。方法: 建立Fgf9基因敲除小鼠模型(Fgf9-/-)。利用显微CT技术检测Fgf9-/-的下颌骨形态及骨参数,利用原位杂交对Fgf9在下颌骨的表达进行定位,应用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对胚胎的髁突、麦克尔软骨、膜内成骨区进行组织学分析。采用 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显微CT显示,Fgf9-/-髁突、喙突、下颌角区形态不佳,Tb.N降低、Tb.Sp增高、BMD下降。原位杂交显示,Fgf9广泛表达于软骨膜、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软骨及骨的周围间充质细胞。H-E染色与番红固绿染色显示, Fgf9-/-髁突软骨形态畸形、软骨基质分泌不足、肥大软骨细胞比例下降、周围骨小梁纤细且分散。Fgf9-/-麦克尔软骨前段软骨成骨及下颌骨体部的膜内成骨形成的骨小梁纤细、分散且矿化不良。结论: Fgf9在髁突软骨成骨过程中,促进软骨细胞分化成熟、分泌软骨基质,同时可能促进成骨细胞分泌骨基质,从而形成粗壮且健康的骨小梁。Fgf9参与膜内成骨,通过调控成骨细胞,促进骨小梁形成和矿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脂多糖模拟的炎症微环境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 PDLCs)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鉴定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用浓度为0、0.1、10 μg/mL脂多糖作用于细胞,采用MTT法观察脂多糖对PDLCs增殖的影响,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脂多糖模拟的炎症微环境对PDLCs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0.1 μg/mL脂多糖促进PDLCs增殖,增强成骨标志物mRNA和蛋白的表达;10 μg/mL脂多糖可抑制PDLCs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RUNX2、Ⅰ型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浓度脂多糖(10 μg/mL)模拟的炎症微环境对PDLCs增殖及成骨分化有抑制作用,低浓度脂多糖(0.1 μg/mL)对PDL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