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云东  韩兴权 《西部医学》2007,19(1):100-101
目的 对输血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医疗纠纷。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输血前患者3065例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 3065例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155例(5.06%).抗-HCV阳性患者45例(1.47%),抗-HIV无阳性病例,抗-TP阳性患者45例(1.47%)。其中HBsAg与抗-HCV同时阳性2例。HBsAg与抗-TP同时阳性3例.抗-HCV与抗-TP同时阳性4例。男、女的HBsAg与抗-HCV阳性率均不同。而抗-TP阳性率相近。不同年龄组的抗-HCV与抗-TP阳性率相似。而HBsAg不同。结论 输血前患者各项血清感染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感染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住院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分析4项感染性指标在输血前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7285例住院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4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阳性标本采用胶体金复查;抗-HIV1/2筛查为阳性的标本送省疾控中心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抗-TP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 7285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检测总阳性率为15.31%,HBsAg阳性率为11.01%,抗-HCV阳性率为2.72%,抗-HIV1/2阳性率为0.03%,抗-TP阳性率为1.19%.HBsAg和抗-HCV合并阳性率为0.32%,HBsAg和抗-TP合并阳性率为0.04%.结论 输血前检测感染性指标,有利于患者传染病的早期诊治、医院感染及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及输血所致医疗纠纷的防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我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血源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了解本地血源感染疾病的情况,输血前检查对防范院内感染,预防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自身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对我院959例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1+2型(抗-HIV1+2型)、梅毒抗体(抗-TP)四项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88例,占9.2%;抗-HCV阳性4例,占0.42%;抗-HIV1+2型阳性2例(送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阳性),占0.21%;抗-TP阳性13例,占1.36%;输血前四项总阳性107例,阳性率11.16%。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源感染疾病的检测,可以预防院内感染,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炎梅  梁太英 《广西医学》2008,30(3):384-385
目的研究患者输血及手术前相关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输血及手术前患者15 743例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5 743例标本中,抗-HIV1/2阳性患者100例(0.63%),抗-HCV阳性患者156例(0.99%),HBsAg阳性患者1 917例(12.18%),抗-TP阳性患者420例(2.66%)。各指标均存在交叉阳性。结论输血及手术前患者各项血清传染性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各指标均有交叉阳性,应引起高度重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应成为临床的一项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手术患者术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及艾滋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对6200例手术患者术前行乙肝表面抗原( 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结果:HBsAg共检出614例阳性(9.90%),抗-HCV 阳性48例(0.77%),抗-TP 阳性82例(1.32%),抗-HIV阳性1例(0.02%),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3项(P<0.05);男性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血液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四项检测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对临床科室申请输血前患者抽取血液标本进行以上四项检测.结果 960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清检测结果总阳性率155例(16.14%),其中HBsAg阳性94例(9.79%),抗-HCV阳性10例(1.04%),抗-H I V阳性1例(0.10%),抗-TP阳性50例(5.21%).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可预防疾病传播,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7.
邱梅婷 《当代医学》2009,15(3):69-70
目的对受血者受血前抗-HCV感染情况的分析,来探讨其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19例丙肝病毒抗体(抗-HCV)阳性患者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W)及梅毒抗体(RPR)检测分析。结果在219例抗-HCV阳性患者中,单纯抗-HCV阳性117例;合并感染的101例,其中抗-HCV、HBsAg阳性14例,抗-HCV、梅毒阳性22例,抗-HCV、抗-HIV阳性42例,抗-HCV与其中两项同时阳性22例,四项全部阳性的2例。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相关血清血标志物的检查,对减少和杜绝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十分重要,对医院,患者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8.
杜耀亭 《当代医学》2010,16(26):115-115
目的对输血前、术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医疗纠纷、交叉感染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120例受血者或术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ALT活性测定。结果 2120例检测者中,HBsAg阳性患者178例(8.4%),抗-HCV阳性患者11例(0.52%),抗-TP阳性患者7例(0.33%),未检出抗-HIV1/2阳性患者,ALT活性升高患者190例(8.96%)。结论输血前、术前患者血清感染指标有一定的感染比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输血前患者的HBsAg、抗-HCV、抗-HIV的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的需输血治疗的患者2403例采用ELISA分别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结果2403例查出HBsAg阳性84例,占3.5%,抗-HCV阳性18例,占0.75%,仅1例抗-HIV检测结果阳性,其中21~60岁的查出HBsAg阳性较高,70例,占4.8%。结论输血前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检测对了解HBV、HCV、HIV的感染状况,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4—2018年广东省东莞东南部孕产妇4项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东莞东南部孕产妇54 521例,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检测,统计不同年份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及阳性率变化情况、不同年龄段4项传染性标志物分布情况。结果 54 521例孕产妇中HBsAg阳性率为10.55%、抗-HCV阳性率为0.09%、抗-HIV阳性率为0.02%、抗-TP阳性率为8.58%;各年龄段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患者中以大三阳[HBsAg(+)、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及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为主,分别占27.23%、42.45%;HBsAg阳性检出率逐年降低,抗TP阳性检出率增加,而抗-HCV、抗-HIV阳性检出率均较低。结论孕产妇进行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可早期发现阳性患者,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促进人口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1.
单桂秋  吕品  肖娟 《广州医药》2003,34(6):60-61
目的:探讨术前患者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拟需要手术治疗患者抗凝血标本,12110例,用ELISA方法进行输血前HBsAg、抗-HCV、TP和抗-HIV检测,其中抗-HIV初筛阳性后按规定送确认实验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总阳性率16.55%,其中单项阳性1931例(15.94%),重叠感染73例(0.60%)。HBsAg、抗-HCV、TP和抗-HIV的单项阳性数分别为l552例(12.82%)、216例(1.78%)、158例(1.30%)和5例(0.04%)。结论:对拟手术患者进行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能及时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防护。是预防控制职业感染和患者之间的相互感染的重要措施。建议有条件的医院术前、输血前和特殊检查前,甚至所有住院患者都常规进行医院职业感染相关的传染病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12870例术前和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患者检测结果的分析,探讨术前和输血前对四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对12870例术前和输血前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 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TRUST)法.结果 在12870例患者中,HBsAg阳性974例(7.57%)、抗-HCV阳性292例(2.26%)、抗-HIV阳性(经省CDC确认实验室确认)4例(0.03%)、抗-TP阳性114例(0.88%).检测标本阳性总数为1384例,总阳性率为10.75%.结论 对患者进行术前和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检测,不但及时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还可以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另外还有效的加强了输血安全,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方法对1535例患者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1+2)]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结果在1535例患者中,HBsAg阳性187例(12.18%)、抗-HCV阳性12例(O.78%)、抗-HIV阳性(经省CDC确诊)1例(0.07%)、TP阳性16例(1.04%)。检测阳性总数为216例,总阳性率为14.07%。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感染状况有利于防止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及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34870例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刘佳  李兵  肖瑞卿 《重庆医学》2006,35(12):1074-1074
目的调查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方法对34870例患者输血前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抗-HCV、抗-HIV、抗-TP。结果检测阳性总数1307例,总阳性率为3.75%,其中抗-HCV阳性278例(0.80%),血清梅毒抗体阳性984例(2.82%),抗-HIV阳性45例(0.13%)。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医院感染的预防、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和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拟受血者进行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病的感染情况,避免和预防患者医院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方法:对620例拟受血者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620例拟受血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8.71%、1.77%、0.16%、1.94%。结论:检测拟受血者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对了解受血者输血前感染状况,确保输血安全,减少医疗纠纷,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的价值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各科室收治的2400例门诊及住院申请受血患者,采用 ELISA 法对患者血清HBsAg、抗-HCV、抗-HIV 以及抗-TP 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00例患者中,HBsAg 检测阳性率约为14.7%,抗-HCV 阳性率约为5.2%,抗-HIV 阳性率约为0.1%,抗-TP 阳性率约为1.3%。患者在性别上的检测阳性率无显著差别;在年龄上,20岁及以下患者 HBsAg 阳性率明显低于20岁以上患者。结论输血前采用 ELISA 法进行 HBsAg、抗-HCV、抗-HIV 以及抗-TP 检测,不仅能够避免血源性感染,增强输血安全性,而且能够避免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突出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受血者输血前4项血清学指标感染情况,避免院内感染,防止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对130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爱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查。结果:HBsAg阳性率9.8%,抗-HCV阳性率0.77%,抗-TP阳性率0.15%,抗HIV为0.08%。结论:为了对患者负责,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输血纠纷,受血者输血前必须做4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受血者输血前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桂秋  吕品  肖娟 《广东医学》2004,25(1):54-55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住院和门诊需要输血的患者抗凝血标本7382例,用ELASA方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其中,抗-HIV初筛阳性后按规定送确认实验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 7382例中,4项标志物总阳性1248例,总阳性率16.90%。单项阳性1200例,单项阳性率高达16.26%;混合感染48例,混合感染率0.65%。其中HBaAg、抗-HCV、TP和抗-HIV的单项阳性率分别是13.08%,1.60%,1.53%和0.04%;HBaAg和抗-HCV或TP混合感染者较多。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减少医疗责任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职业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各医院都应该对受血者常规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19.
输血前四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检查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受血者在输血或输血液制品之前是否已经感染过四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方法:收集需要输血的患者血标本2864例,用ELISA方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2864例中,四项标志物总阳性592例,总阳性率20.67%。其中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单项阳性率分别是18.82%、1.01%、0.84%和0.00%;HBV和HCV或TP混合感染者较多。结论:进行输血前四项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情况,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3522例手术和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手术和输血前检测感染性标志物的重要性。方法对3522例手术和输血前患者血清乙型肝炎(HBsAg)、丙型肝炎(抗-HCV)、艾滋病病毒(抗-HIV)、梅毒(抗-TP)进行检测。结果感染性标志物阳性者336例,阳性率9.5%,其中HBsAg阳性314例,阳性率8.9%;抗-HCV阳性2例,阳性率0.06%;抗-TP阳性20例,阳性率0.57%;抗-H IV均为阴性。结论手术和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可为临床提供诊断和举证依据,对预防医源性感染和杜绝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